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辞职 >

三类人成了“弃档主力”

三类人成了“弃档主力”

人事档案,浓缩了我们的人生经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理应得到尊重和重视。不过,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的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档案,有的连自己的档案在哪里都不知道。这个群体,被人戏称为“弃档族”。

三类人成了“弃档主力”

据初步统计,目前,杭州市人才市场里,一共存放着5万份人事档案,但从2005年12月以来,有5000多份档案从来没得到过主人的“关心”。有时,倒是工作人员主动发挂号信去,通知他们办手续。

那么,人事档案如今是不是失去原来的作用了呢?

  事例  

  A、最近询问档案的人特别多

“我儿子的档案在不在你们这里啊?”前几天,张女士来到杭州人才市场,一走进办事大厅,就急匆匆询问工作人员。

张女士的儿子2002年从杭州一家全日制中专学校毕业。毕业后,儿子的人事档案就托放在杭州人才市场,一放就是5年,期间再也没过问。

前段时间,杭州市又可申购经济适用房了。张女士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因而想去申购,但被告之需要一个家庭收入证明。此时,她才想起要找儿子的人事档案来开证明。

这段时间,因为要买经济适用房来人才市场询问人事档案的人特别多,最多时一天有近20个。

  B、6年没有任何工作记录

小李是2000年浙江某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毕业时与一家网络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半年后辞职了。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在4家私营企业工作,这些企业从没问起过他的档案,他也再没关心过自己的人事档案。最近,他又转投到一家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工作,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正在满怀希望之时,却被无情地拒绝了。

原来,该企业到杭州市人才中心进行员工档案资料审查,结果发现,小李从2000年毕业后,他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工作记录,而小李的求职简历上,却分明写着先后在5家单位的任职情况。企业试图联系原工作单位,但有两家已人去楼空,根本找不到用工记录。最后,外资企业以不诚信为由委婉地拒绝了他。

  C、出国15年后以为档案丢了

有个在文化系统工作的张先生,以前的人事档案放在人才市场。1992年,他出国去了,一晃15年过去了,他的身影再也没有现身过人才市场。而档案上的个人信息显示,他快要退休了。

没有档案,就无法证明工龄,这可急坏了杭州市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赶忙按照档案上的地址,给他发挂号信,可一连去了两封信都被退回来:查无此人。

于是,工作人员只好请张先生所在单位的老同事帮忙,总算是找到了他。原来,他去年就已回国了。但令工作人员意外的是,张先生以为档案丢了,另外想办法补了一份新档案。

虽说如此,但前面的个人履历已残缺了不少。

  D、“下海”之后就不顾档案

同样是一个快退休的案例。张先生在拱墅区一家行政单位工作,1994年赶时髦“下海”经商。眼看明年3月他就要退休了,个人档案却还静静地躺在档案库里。没办法,工作人员只好给他发挂号信,但地址早就换过了,找不到人。

今年初,工作人员求助当地派出所,终于查到张先生女儿的手机号码。工作人员赶紧打电话,对方态度很好,先表示了歉意,因为身在上海,答应尽快来拿。但快一年了,也不见有人过来办手续。

  类别  

  三类人成了“弃档主力”

“现在,还有很多人对自己的档案很不重视,这里主要有三大类人。”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人事代理处副处长戴萍说。

第一类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这部分人的数量比较多。按有关规定,大学生毕业后经个人申请,档案可以在学校寄放两年,也可以委托人才市场保管。而之后,因为流动性比较大,事情一多,就忽略了自己的人事档案。

第二类是出国留学或者移民人员。出国深造,在国外停留多年,已无暇顾及档案。而对于出国移民的人来说,由于身份的变化,及国外人事政策的不同,档案对他们来说已经无用。

第三类就是“跳槽族”。有时候由于“跳”来“跳”去,档案转移的速度跟不上跳槽的速度,“一不留神”,档案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有一种情况,因与原单位有一些矛盾得不到解决,最终选择放弃人事档案。

  分析  

  两大原因形成“弃档族”

为什么会形成“弃档族”?戴萍分析说,这是内外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外因。目前,杭州市非公企业发展非常快,吸引了很多求职者。而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自身,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不太了解,往往对档案审查、档案材料收集和用工手续办理,不够及时和完善。有的企业招聘一个人,只是看了他的毕业证和相关资格证书,觉得他能力不错,就马上录用了。

有的企业即便是把档案收了下来,也只是放在老总的抽屉里。这让不少年轻人有了错误的思想,认为“档案里的记录并不重要”。

其次是自身原因。现在,不少人其实有这样的想法:大部分的档案是在人才市场、学校或原单位,只要知道档案在哪儿,到用的时候再去找,不用时也不理会,反正也没人敢毁掉。因而,总是等到用得着档案了,才“临时抱佛脚”。

  观点  

  档案其实仍然很重要

“人事档案记录着每一个人工作、学习、政治表现、奖惩等方面的重要材料,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浓缩在这里了,因而是非常重要的。”戴萍说,比如你新到一个单位的入职审查,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时的政审,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相关事宜及婚姻状况证明等等,都会用到人事档案;员工工龄的认定和退休工龄的审核也要用到人事档案;申请经济适用房时,也必须到档案管理部门开具工龄证明。

还有,因公出国政审也必定要依据人事档案进行政治审查,如果档案材料不全,政审机构就会拒绝审查。

  档案需要不断“充实”

“每个人都应重视自己的档案,这方面,仅仅知道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还远远不够。”戴萍说,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人事档案:比如将在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所受的奖励情况、年底的绩效考核材料、职务变更、升迁的相关材料、任免文件、职称评定材料和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学籍学历材料,以及结婚生育等等档案材料,及时交到档案管理部门。

尤其重要的是,在进入新单位时,要催促单位为自己办理用工手续(招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并将招录用材料和劳动合同及时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在离开单位时,记得将自己的离职证明(解除合同证明)等归档。档案是记录人生过程最好的证明材料,只有自己、用人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维护,它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发挥最好的作用。

  “弃档族”该怎么办

已经成了“弃档族”的,该怎么办?这里,戴萍给出了一些建议。

“弃档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把档案留在人才市场,但长期未交档案保管费;另一种是自己的档案放在自己口袋保管;第三种是“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而没有办理转档手续。

针对第一种情况,只要补齐代管费用,再办理相关手续,就可正常享受人才市场提供的人事服务;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要抓紧时间把档案交回原单位或当地人才市场,如果档案袋被打开了,里面的资料就得经过相关的部门核实;如果档案资料遗失,还得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要赶紧和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新的单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cizhi/kx1m6.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