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励志 >励志文章 >

管理更是一门艺术

管理更是一门艺术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便是一个管理者从容的表现。反之,一遇“风吹草动”便大敌当前,手忙脚乱。从容的管理者形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又如“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从容的管理者源于自信,自信源于自己扎实的工作和傲人的成绩。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从容的管理者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聊一聊管理中的诟病。只有诟病解决了,我们才会慢慢地从容起来。

管理更是一门艺术

管理诟病面面观

一、被计划代替了计划

计划本是有的放矢地干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可是,我们的计划往往是为了“计划”而被计划。最终,计划成了“形象工程”。主要特点为:一是缺乏周密、通盘考虑,诞生于仓促之间。这样的计划不实施有可能,实施也有可能。实施了的结果是:年底一看,我们怎么有这么多要求做的没有做——完了!不实施呢——理所当然。因为计划本来都是“临时起义”且缺少依据,更何况平时应付一些临时的工作都够受了。二是计划好,执行力严重缩水。这样计划下的工作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或者虎头蛇尾。

二、口头安排代替了文字资料的要求

习惯于口头安排没什么坏处。坏处是只有口头安排没有相应文字等资料的严格要求。例如:开展某项活动,口头安排张某某负责组织落实,多少号之前完成什么之类的。这样的安排貌似扎实,而实则漏洞百出。因为人有惰性。张某某也会以口头的方式安排其余人员做什么。除非是必须完成的且要报上级的材料这个张某某才会给我们留下点“遗产”。否则,工作完成了,我们的档案资料却一无所有。结局是:前人干工作,后人补档案。“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美事都是扯淡。

(三)粗放代替了精细

管理者往往在意的是工作的完成。这也没有错。错的是管理过于粗放,缺少精细化。所谓的精细化就是要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时时跟进追踪。例如:某项工作谁负责完成,需要哪些过程资料,活动完成后资料交给谁,谁是否收到了相关资料等。这些貌似啰嗦的管理,实则是考验一个管理者执行力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我们也才不会“遇事”手忙脚乱,也才不会脚疼顾忌脚,手疼顾忌手。也才不会平时瞎忙,年底一自查——白忙!

(四)简单考核代替了实际工作

这类问题的典型特点是:实际工作与各类考核、评优晋级两张皮。换而言之,工作是工作,考核是考核。这样的结局是:该工作的不认真工作,组织开展某项工作的人发话无力,工作开展起来形如向亲朋好友借款——全凭关系。久而久之,正气成了同志们眼里的“麻烦制造者”。如此干出的工作,能有丰收的结局吗?

这些诟病,如果我们拿不出刮骨疗毒的精神,我们就永远走不出瞎忙的藩篱。也赢不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样的从容管理者。那么,怎样对症下药,逐步从容起来呢?

一、立规矩、变工作听人的为听规矩的

工作一旦变成听人的,问题都来了。听张三的,未必听李四的。听规矩的就不一样了。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谁触犯它都处罚谁。有句宣传语最有道理:你不依法,法不依你。足可见规矩之重要。

二、善放手,变管事为管人

低层次的管理者都是管事的,事必躬亲;高层次的管理者都是管人的,因为事情是人去完成的。人管好了,每一个同志自然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干工作。如此这般,你还瞎操心把事情做不好吗?不然,事情何其多,你管得完吗?即便管理得完,你不累吗?当一个越俎代庖似的管理者舒服吗?

三、抓方向,让不愿意干为主动作为

现在谁想干工作——都不想干。关于这一点,网络段子早已有过精辟的描写: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领到手抽筋。逢年过节要奖金,别人做事我加薪。鉴于这样的现实,作为管理者必须抓住关键——利益!你不好好工作可以,你得付出利益的代价。你马虎可以,我有秋后算账的达摩克利斯剑。控制好了这个利益的方向,推诿扯皮的、拈轻怕重的、躲肩耍滑的自然会“回头是岸”。

四、少干涉、变越俎代庖者为排忧解难者

大部分工作都得下属去干。既然让别人干就得充分的信任却发挥别人的智慧和能动性。一句话——放手!如果舍不得放手就会落入农村俗话的窠臼——放口里,怕化了;放手里,怕掉了。最终,下属智慧和能动性未被尊重和发挥,能成为你左膀右臂的希望怕就渺茫了。管理者存在的意义之一便是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要管理者干嘛。所以,既然是管理者就应该为解决问题而生,以为下属排忧解难为第一要务。而不是越俎代庖。充当全能“运动员”。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敢于面对诟病并痛下决心,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厉行整改,才能逐步成为一个从容的管理者。才能不被管理所困、所累!

标签: 一门 艺术 管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lz/wenzhang/6o0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