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励志 >励志美句 >

寒山寺遐想

寒山寺遐想


寒山寺遐想

小时候就对苏州心有所往,这倒不是缘于那人们常称颂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理由,而是因为那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寒山寺。其实小的时候也没到过寒山寺,而之所以从小知道寒山寺,则是因为读了张继的《枫桥夜泊》原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朗朗上口的诗中透出那诱人境界,实在让你如身临其境,难以忘怀。也许是寺以诗名,尽管没有到过苏州,没有到过寒山寺,但是读着如画的诗篇,却从小就对寒山寺有了良好的印象,并产生要到寒山寺去朝圣的愿望。然而这一愿望,直到过了而立之年才能实现,其后又多次造访寒山寺,每次造访,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慨。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约五公里铁岭关下的枫桥镇,它创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至519年),至今己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始建时名为“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住于此,遂改名寒山寺。宋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佑曾于此建七级宝塔。元末,由于战火,寒山寺寺塔俱毁,明洪武年间重建,至清咸丰10年(1860年)再度毁于战火,宣统2年(1910年)又修复。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寒山寺已非当年的原建筑。古代的寺庙,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胜地,当然也不乏进香朝圣者。而大凡进寺庙者,不管是进香的,还是参观的,大都先到大雄宝殿,参观寺庙者,是要观赏寺庙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及其内部精美的佛像造型,而进香者也要先到大雄宝殿适当虔诚地献上他们的诚心。但到寒山寺的人们却先要去看那钟楼,这也许也是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影响吧!现在寒山寺钟楼里悬挂的一口大钟,乃光绪32年(1906年)所铸,而原来明代所铸的钟,或说流落海外,或说已销融为炮,反正已经丢失。月落乌啼,千年风霜,故地已非旧原貌,现在钟楼里悬挂的大钟虽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也非原物,山寺与它的大钟经历史的更叠,已面目全非,而张继连同他的《枫桥夜泊》却仍然被人们传颂不衰,寒山寺和它的钟楼钟声也因此更加闻名于世。

也许,诗人流芳,山寺闻名,山寺也需文人捧吧?你看,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以闻名,岳阳楼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菲声,中国大地上的名楼名寺,哪一座不是如此!寒山寺之所以寺名远播,应该说离不开张继的《枫桥夜泊》。据说《枫桥夜泊》是当年张继进京赶考落第后,在状元郎打马游京街而他则落魄回乡之际,经大运河过姑苏城,时遇傍晚,进姑苏城必经的水上门户封桥已经关闭,张继只能在寒山寺旁的江村桥和封桥之间泊船夜宿,夜闻寒山寺钟声,于是感慨,便作出了《枫桥夜泊》一诗。此诗一出,当时就震动了诗界,人们争相传抄,从而使张继声名大噪。而当年的封桥,因为张继初过此地,不知封桥用的是“封”,于是写诗时以文人的雅兴写成了“枫”,于是“江枫渔火对愁眠”震撼人心,封桥也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被人们改称为枫桥。张继诗出,寒山寺和枫桥均闻名于世,后来,也曾有许多诗人以寒山寺为题作诗,尽管都不及张继的《枫桥夜泊》,但也确实让寒山寺一代一代地闻名下来。张继在仕途上一生没有怎么风光过,他直到老死也只不过做到盐铁判官和校检郎中一类的小吏,而他的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却由于有了《枫桥夜泊》,便使他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传颂不衰,尽管他作古已经一千多年,他的名字和他的名作却依然不朽,而当年那个打马游京街在京城出尽风头的状元郎,今天的人们已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古人如此,今人何尝不是这样?可见,一时之得失,并不能决定文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只有力作,才能流芳于世。

寒山寺和它的大钟经过历史涛声的冲刷,已名是物非,想它那一千多年的香火曾因战火而断断续续,它那悠扬的钟声也因战乱曾幻化成枪炮杀声,而张继的《枫桥夜泊》却诗意依旧,只字未损地流传至今,并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诗的意境中领略到寒山寺的存在和钟声的悠扬,这难道不是张继带给寒山寺的名气么?从寒山寺内出来,你立于寺前,望着涛涛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可能也会产生无尽的遐想。

标签: 寒山寺 遐想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lz/meiju/mr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