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长城》最新教学设计方案

《长城》最新教学设计方案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最新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

 

《长城》最新教学设计方案

《长城》最新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长城》最新教学设计方案 
 
一、激情导入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播放视频)
 
看后你想说什么?你能用课本中的一句话来评价长城吗?
 
课件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齐读。你觉得哪些词重要?
 
板书: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抓住关键词再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它“气魄雄伟”?是“伟大的奇迹”?
 
二、从远看到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一)研读远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作者怎样写长城的“长”?
 
(1)像一条长龙,比喻句;用形象观察法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先观察课文下边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意思,感悟长城的气魄雄伟。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万三千多里(13000里除以8里等于150天,要走整整一个学期——长),列数字。
 
3、指导感情朗读。(多么长、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啊!你能用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魄表现出来吗?
 
4、小结过渡: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指向中心句)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略读近看,体会长城的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二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结构。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
 
3、从长城的设计巧妙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1)引读: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
 
(2)引导学生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长城打仗的?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震撼;这么巧妙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怎么不让人惊叹!(学生齐读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从单看到多看,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一)单看条石,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过渡:每个站在长城上的人,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么伟大的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呢?
 
1、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学生默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体会、批注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紧紧围绕数量多、重量大、设备差、山势陡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4、小结:激情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多看其他,联系一二自然段及课外积累,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过渡;单看是什么意思?(只看、仅看。)刚才,我们只是看了条石就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如果我们来联系1、2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2、生读书,汇报。(1)高大坚固、十分平整、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从长于万里,崇山峻岭体会到工程浩大,艰难——
 
3、激情引读,深化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师:长城长于万里,工程浩大——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高大坚固,永远屹立——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设计巧妙,举世瞩目——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了多少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生接读: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生接读: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总结:同学们,我们这样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阅读思考,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血汗和智慧,这是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运用这个读书方法。
 
四、总结全文
 
师指板书:今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魅力,他那雄伟的气魄,包含的血汗和智慧,都无愧于世界奇迹。马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亲眼目睹这世界奇观。也可以通过长城网站去更好地了解长城。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82m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