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九上化学教案7篇

九上化学教案7篇

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参与教案的评估和改进,教案的共享和交流可以促进教育界的合作和经验分享,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九上化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九上化学教案7篇

九上化学教案篇1

新编化学教材

第一章空气氧

§1 空气

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

酒精灯;药品:红磷、水,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1][2][3]下一页

九上化学教案篇2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似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八、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上化学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

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点难点】

1.水的电解实验

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使用说明】

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稿)

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

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

?自学指导】

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

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2.思考与讨论:

(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3.知识链接:

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

九上化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

⑵ 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 课堂练习: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等粒子所构成,讨论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是运动的及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初中化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九上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目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九上化学教案篇6

课型:

实验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掌握物质加热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基本操作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

讲演练结合

教学媒体:

有关实验仪器药品

教学学生

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活动

新授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演示听讲

内焰:温度较低讲解记忆

掌握

(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2)灯内酒精量:1/3

(3)火柴点燃:禁止互相点燃讲解

(4)用后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

2、加热方法:

(1)可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演示记忆

(2)均匀受热:移动试管或酒精灯强调掌握

(3)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4)试管不能与灯芯接触用外焰加热

试管内的液体小于1/3,试管与桌面成45°

角,试管口对着无人方向

3、失火处理:灭火器沙或湿抹布扑灭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水洗:可溶物演示观察

不溶性碱掌握

1、方法:酸洗后水洗:碱性氧化物

不溶性碳酸盐

碱洗后水洗:油脂

2、检查:

玻璃内壁上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学会

即已洗??

3、放置:

试管:倒放晾干

其它:正放晾干

热仪器:冷却后洗涤晾干

本节课的识记仪器有:

试管试管夹试管刷酒精灯水槽归纳识记

导管集气瓶

学生1、点燃、熄灭酒精灯,观察火焰并检验出示题目练习

哪层火焰的温度最高?巡回指导熟练

练习2、给试管中的3毫升水加热至沸腾纠正错误掌握

3、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加热

4、将本节课所用实验仪器洗刷干净并整理提出要求自查

实验台互查

讨论探究: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能否不擦干就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4、怎样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引导思考

回答

归纳

小结对学生操作进行讲评

作业1、目标p6

2、复习元素符号:onhclf

3、记忆元素符号:cspsii

课后记动手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更多精品来自3edu论文

九上化学教案篇7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 教 案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xxx

学 校 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 点 空气的成分。

难 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 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0538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