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职场规章制度 >

农村三资问题管理措施

农村三资问题管理措施

  农村三资问题管理措施

个别村干部在预留地、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本站小编为农村三资问题管理措施资料,欢迎参阅。

农村三资问题管理措施

篇一

村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最近坛城财政所组织了相关人员对“三资”管理进行了调研,现根据掌握情况,就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违规发包,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个别村干部在预留地、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发包合同不规范,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

二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资金体外循环。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另外,不少村为避债,用村干部名字在信用社开户,公私不分。

三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少数干部不廉洁。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主要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假公济私,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乱发福利等;有的由于村主要干部干预财务,造成无法正常结账。如:某村主要干部干预财务,自己开据收款、长期不报账,村文书无法做帐,造成账款结报不及时;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四是财务公开欠规范,透明度不高。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上级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或资产处置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二、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是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规范、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完善农村集体民主议事规则、“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完善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

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帐乡(镇)管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各乡镇应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要做到“四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由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代理记账,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轨道,运行有序。

三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的财务、资产和合同管理。出台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审批、执行本村年度收支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各项财务开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由本村集体财务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后进入民主理财程序;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对农村集体资产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完善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的管理,严格审批农村集体的大额开支,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库存现金限额标准,杜绝库存现金超额、白条抵库和公款私借行为的发生,严格履行民主决策和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管理;

出台农村集体合同管理的实施办法,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梳理,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农村签订新合同时要注意的事项,明确合同效力、规范合同文本,加强对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乡(镇)一把手办公会”等有效形式严格审定集体合同,并将审定结果以书面意见向村级发放。

篇二

高位部署、协同联动,下好专项整治“先手棋”。

加强顶层设计带头抓。省扫黑办深入剖析农村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原因及危害,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总结四平市、松原市两地试点经验,起草了《吉林省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审议《方案》,并对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议,安排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各地迅速贯彻落实。成立工作专班合力抓。省扫黑办协调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市县乡三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进行实体化运作,组建“三资”政策指导组和整治工作法律指导组。县乡党委政府直接抓。专项整治以县乡党委政府为主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县乡及时指导各村组排查梳理“三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依法依规整改落实,整治一个销号一个。

把握重点、精准施策,打好专项整治“组合拳”。

突出七个整治重点。针对集体资源低价发包、仗权发包、改变资源用途,侵占、强占、平调集体资源,公职人员非法参与、干预集体资源承包,侵占、霸占农户承包资源、强迫农民流转等七大重点整治问题,乡村组三级全面开展清理,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不受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紧扣四个关键环节。专项整治工作不划分具体阶段,采取村级自查、乡镇复查、县级复核、省市抽查方式推进。各地因地制宜,紧抓组织发动、摸排线索、分类处理、建章立制四个环节,研究细化整治措施。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坚持边治边建,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抓好三级督导检查。省扫黑办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各级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省级督导检查覆盖所有市(州),至少实地抽查30个村;市级督导检查覆盖所有县(市、区),至少实地抽查20个村;县级至少实地抽查xx%的村。

全力攻坚、动真碰硬,啃下专项整治“硬骨头”。

全面摸清底数。各县(市、区)组织乡村两级对20xx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排查摸底,重点摸清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使用现状,分清承包类型、经营方式,逐村建立台账。切实找准问题。重点对各类承包合同进行梳理,查清合同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对公职人员非法参与、干预集体资源发包和涉黑涉恶等问题进行“大起底”。狠抓整改落实。县(市、区)对乡镇上报问题和处理意见进行复核、研究定性,分类移交相关部门,重点针对涉黑涉恶问题,提出处理意见,逐级反馈各村组,督导整改落实。

篇三

监利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公开曝光了5起套取项目资金、侵占集体资源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不久前,市纪委监委和市财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市21个乡镇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全覆盖检查验收。

按照监利市纪委《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部署,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对所联系乡镇、村社“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督导,市纪委监委联合市经管局组建3个检查组对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联合市财政局成立17个检查验收组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以精准监督守护农村集体“三资”安全。

此次检查验收过程中共发现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执行不严格、入账票据不规范等问题457个。据此,市纪委监委发出21份《监利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通知书》,全市各乡镇召开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再整改会议,确保相关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管理无序等问题是基层监督的重点难点。今年以来,监利市纪委监委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发包情况进行集中清理和规范,让农村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

下一步,市纪委监委将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督促各地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同时督促财政(经管)等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健全“三资”管理相关制度,从制度上堵塞漏洞。

 

标签: 三资 农村 管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guizhang/e5q0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