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农村“三资”整治措施

农村“三资”整治措施

  农村“三资”整治措施

坚持“举一反三”,要求各村级组织对村集体资金外借、财务处理不规范不一致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明”。本站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农村三资整治措施资料,欢迎参阅。

农村“三资”整治措施

篇一

近年来,郊区聚焦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

强化农村“三资”资金整改工作

郊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落实整改,努力做到整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针对镇村涉农资金财务处理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坚持“举一反三”,要求各村级组织对村集体资金外借、财务处理不规范不一致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明”。

强化农村“三资”资金整改工作

郊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落实整改,努力做到整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针对镇村涉农资金财务处理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坚持“举一反三”,要求各村级组织对村集体资金外借、财务处理不规范不一致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明”。

统一村级财务票据规范使用

根据《郊区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据,必须使用区财政局和区农业农村局统一印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收款收据》,各类工程项目(含服务内项目)、“三费”及资产购置支出等必须取得正规的税务发票,不得以白条和普通收据入账。明确对违反票据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的单位、村级组织或个人,责令改正,并依据财经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或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

郊区纪委监委、组织、民政等部门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权利义务、议事规则、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定期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科学监督、文明监督的能力水平,切实发挥其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脱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形成村“三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

郊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和区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实现公开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理顺区以下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结合财政巡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公开公示落实到位,同时积极联系与区组织部、区纪委、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切实做好“阳光村务”平台的日常维护,落实平台公开,接收广泛监督。

篇二

高位部署、协同联动,下好专项整治“先手棋”。

加强顶层设计带头抓。省扫黑办深入剖析农村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原因及危害,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总结四平市、松原市两地试点经验,起草了《吉林省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审议《方案》,并对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议,安排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各地迅速贯彻落实。

成立工作专班合力抓。省扫黑办协调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市县乡三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进行实体化运作,组建“三资”政策指导组和整治工作法律指导组。

县乡党委政府直接抓。专项整治以县乡党委政府为主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县乡及时指导各村组排查梳理“三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依法依规整改落实,整治一个销号一个。

把握重点、精准施策,打好专项整治“组合拳”。

突出七个整治重点。针对集体资源低价发包、仗权发包、改变资源用途,侵占、强占、平调集体资源,公职人员非法参与、干预集体资源承包,侵占、霸占农户承包资源、强迫农民流转等七大重点整治问题,乡村组三级全面开展清理,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不受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紧扣四个关键环节。专项整治工作不划分具体阶段,采取村级自查、乡镇复查、县级复核、省市抽查方式推进。各地因地制宜,紧抓组织发动、摸排线索、分类处理、建章立制四个环节,研究细化整治措施。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坚持边治边建,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抓好三级督导检查。省扫黑办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各级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省级督导检查覆盖所有市(州),至少实地抽查30个村;市级督导检查覆盖所有县(市、区),至少实地抽查20个村;县级至少实地抽查15%的村。

全力攻坚、动真碰硬,啃下专项整治“硬骨头”。

全面摸清底数。各县(市、区)组织乡村两级对2018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排查摸底,重点摸清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使用现状,分清承包类型、经营方式,逐村建立台账。

切实找准问题。重点对各类承包合同进行梳理,查清合同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对公职人员非法参与、干预集体资源发包和涉黑涉恶等问题进行“大起底”。

狠抓整改落实。县(市、区)对乡镇上报问题和处理意见进行复核、研究定性,分类移交相关部门,重点针对涉黑涉恶问题,提出处理意见,逐级反馈各村组,督导整改落实。

       篇三

xx县纪委监委通过新闻媒体、“村村通”等方式发布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乱象治理行动公告,发放宣传单16万份,广泛宣传开展治理行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设立举报电话,引导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整治“三资乱象”的浓厚氛围。

在加快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开展的同时,县纪委监委结合市级提级巡察、县委常规巡察的有利契机,将巡察发现问题线索与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同时与县委政法委、县扫黑办、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形成密切有效的线索移送机制,进一步深挖彻查涉及农村集体“三资”乱象问题线索,对巡察发现移交、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采取定期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跟踪督导。

专项治理行动以来,通过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衔接,“三资”乱象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清理出机动地问题合同1071份,债务清查29782笔,债权清查36045笔,对未解决问题制定了有效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20xx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22个,立案查处4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理40人。涉及农村“三资”违法犯罪案件5起,处理6人。xxx基区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区电视台、区政府官网、红岸周报等媒体播发专项治理通告。在两乡十村范围内发放宣传单6500余份,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治理行动,明确重点治理范围。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拓宽线索收集渠道。

成立“三资”乱象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xxx基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集体“三资”乱象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自查自纠中反馈的问题,对两乡、十个村进行再检查、再摸底、再公示。共清查机动地、资产资源发包合同1740份,核查债权4843笔,核查债务1536笔,梳理出五个方面87个具体问题。

结合前期发现问题,充分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对相关村委会、村小组干部进行分层次谈话,分类别谈话。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5人,下达监察建议书2份,立案3件,查处3名干部。通报近年来区纪委监委查处的“三资”领域典型案例,强化对全区村负责人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督促乡镇定期对村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

 

标签: 三资 整治 农村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xp631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