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观后感 >

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三篇

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三篇

观看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呢?是不是写起来很是头疼呢?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三篇,供大家参考。

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三篇

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

在中国,乐迷们亲切地称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为“老柴”,谈起这位伟大的古典乐派作曲家,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三部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今天,我有幸欣赏了用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杂技剧”演绎的《天鹅湖》。它是将中国的古老艺术“杂技”与欧洲的古典舞蹈“芭蕾”相结合,同时融入了魔术、小丑等表演艺术,不仅仅是踮起脚尖的天鹅之舞,更是把舞蹈发挥到了人体极限,更直白点说,这是“在头顶起舞”。一群会飞的天鹅在舞台上空旋转跳跃,全程唯有“震撼”两字可以形容。

除了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把闻名世界的“四小天鹅”舞曲创编成嬉皮的“四小青蛙”舞曲,生动形象,编剧更是在保留原始《天鹅湖》的意境下,把东方元素贯穿到整部杂技剧中,比如:大唐的侍女、红灯笼、壁画以及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青蛇等,这部杂技剧无疑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

今晚是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跳跃的水手、坚强的公主、执着的王子,柔美中透露着坚强不屈,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本能,最终因为爱的力量,阴险的山鹰被打败,王子救下了公主。

艺术的展现皆是艺术家们源自于对艺术的热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也是因为爱!

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

经典梦幻的《天鹅湖》音乐响起了,入场表演的却不是传统舞剧中出现的芭蕾舞,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古典舞的谪仙场面。

演绎天鹅湖唯美爱情的也不是西方传统芭蕾,而是中国的传统表演艺术——杂技。杂技演员们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与传神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这场演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各种“融合”:内容上,将东西方故事相互融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舞蹈上,将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融合,演出形式更加多样;设计上,将技艺性的杂技表演与故事性的舞剧形式融合,使杂技表演具备了更丰富的内容。

更不用提服、化、道上中西方传统元素的杂糅了,真的是美轮美奂。我感觉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也可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加入更多的内容,追求形式上的变化,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编创。

芭蕾舞《天鹅湖》观后感

一说起《天鹅湖》,我们眼前立刻会浮现出芭蕾这种脚尖上的舞蹈。

它优雅动人,用音乐、舞蹈的手法来表演戏剧的情节。看惯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舞,这次的《天鹅湖》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在中国杂技中加入了芭蕾元素,将杂技与芭蕾进行完美结合,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也是热烈奔放与温柔娴静的融合。这种全新的形式给了我一种新奇的体验,令人眼前一亮。

演员们柔软的腰肢,灵动的身姿,在舞台上舞出了魅力。比传统芭蕾更为流畅的步伐,给我们以视觉的冲击。当东方杂技遇上了西方芭蕾,这种真实功夫,精湛表演,让观众们叹为观止,简直惊艳了全场。

若干年之后,若再说起《天鹅湖》,我想定会把这个场景牢记心中,对在《四小天鹅舞曲》音乐声中四只可爱的青蛙的表演记忆犹新。这就如我们的音乐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能给学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印象,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能继承经典,不断创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guanhougan/g588g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