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看见柴静

看见柴静

  比起市面上直接描写心理的书籍,《看见》是为数不多的让人直击内心,让人震撼的好书,对于人性,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百态的映射和展露,生活本身矛盾密布,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下,即使是确凿的事实也值得我们细细推敲,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不断思考。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见柴静读后感,希望大家喜爱分享。 
看见柴静
  “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柴静 
  看见》是柴静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全书由一个个简短深刻的故事组成。文章没有太过华丽的词藻,字句中饱含的是她在采访报道时的心路历程。她并没有选择太过标志性的事件来夺人眼球,因为时间早已记录下这一笔笔重大事件。她所选择的,既有那些不为人知她却记忆深刻的人和事,也有唐山大地震、非典等大事背后的采访故事。
 
  同时,《看见》看见的,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
 
  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新闻主播,却因没学过采访、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她成为了现场记者,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
 
  《看见》最值得赞赏的,就是读者与故事中的人产生的奇妙共鸣。这些都是采访过程中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我们同身边人的故事。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这既是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也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看见》是唯一一本我不敢在外面看的书,因为每一次看完一篇故事,我的妆都会花了。”一位读者如是说道。柴静是一个善于捕捉美丽的人,她会将某个时间中的某个小小的细节放大,留下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
 
  作家总是习惯且善于借助一切事物来突出主题。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句短小而有深度的箴言。恰如散文形散而神聚,通篇看下来后,心中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而这句话再次浮现在眼前,又会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彻大悟。
 
  这就是《看见》的魔力,也是柴静的魅力。
 
标签: 柴静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wozev7.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