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拒绝的礼仪集锦5篇 「谢绝礼仪」:如何拒绝得体、得心应手

拒绝的礼仪集锦5篇 「谢绝礼仪」:如何拒绝得体、得心应手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拒绝别人的邀请或请求,但如何拒绝显得得体又不失礼貌?本篇文章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拒绝的礼仪集锦,让您在拒绝时更加从容得体。

拒绝的礼仪集锦5篇 「谢绝礼仪」:如何拒绝得体、得心应手

第1篇

拒绝,就是不接受。在语言方面来说,拒绝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或批评,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赠予的礼品。从本质上讲,拒绝亦即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在商务交往中,有时尽管拒绝他人会使双方一时有些尴尬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自受其乱”,需要拒绝时,就应将此意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他人邀请自己赴宴,能去就答应下来,不能去就不要勉强。不要当面作“欢欣鼓舞”状地接受了下来,届时又不出席,并且不了了之。

拒绝,既然是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的否定,那么在有必要拒绝他人时,就应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别让别人感到难为情。

通常,拒绝应当机立断,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暖昧。别人求助于自己,而这个忙不能帮时,就该当场明说。当时拍了胸脯,此后却一拖再拖,东躲西藏,最后才说没办法。既误事,又害人,非正派的商界人士之所为,因为这等于骗人。

从语言技巧上说,拒绝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等四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应当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可能的话,还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自己对其好意心领神会,借以表明自己通情达理。有时,还可为之向对方致歉。

有人对拒绝的借口不屑一顾,实在不够理智。若是外商在商务交往中送了现金,按规定不能接受,但总不能不近人情地质问对方“用心安在”。不妨采用婉转的语气,来拒绝馈赠,如可以说:“某先生,实在要感谢您的`美意,但我公司规定,在商务活动中不能接受他人赠送的礼金。对不起了,您的钱我不能收。”这样对方就不好强人所难了。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去表达拒绝之本意。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

一位男士送内衣给一位关系一般的小姐,这非同寻常。但反唇相讥:“这是给您妈买的吧?”便似泼妇了。不如婉言相拒,说:“它很漂亮。只不过这种式样的我男朋友给我买过好几件了,留着送你女朋友吧。”这么说,既暗示了自己已经“名花有主”,又提醒对方注意分寸,不过总算不难听。

沉默拒绝,就是在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暂时中止“发言”,一言不发。当他人的问题很棘手甚至具有挑衅、侮辱的意味,“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未必勇也。不妨以静制动,一言不发,静观其变。这种不说“不”字的拒绝,所表达出的无可奉告之意,常常会产生极强的心理上的威慑力,令对方不得不在这一问题上“遁去”。

沉默拒绝法虽则效果明显,但若运用不当,难免会“伤人”。因此商界人士还可以尝试避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即回避拒绝法,来拒绝他人。

回避拒绝,就是避实就虚,对对方不说“是”,也不说“否”,只是搁置此事,转而议论其他事情。遇上他人过分的要求或难答的问题时,均可相机一试此法。

有道是“知错就改”,人不怕犯错误,却怕不承认过失,明知故犯。在人际交往中,倘若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不当之处,或是打扰、麻烦、妨碍了别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及时要向对方道歉。

拒绝的礼仪集锦5篇 「谢绝礼仪」:如何拒绝得体、得心应手 第2张

第2篇

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很难做到,其实也没必要做到“有求必要”,必须的时候应该会“拒绝”。

拒绝,同样是一门学问,应该体现出个人品德和修养,使别人在你的拒绝中,一样能感觉到你是真诚的、善意的、可信的。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就是说出真实情况。在拒绝的过程中,还想和对方保持的良好关系,就要采取换位的思想、同情的语调来处理。有的人在拒绝的时候,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实话实说,采用闪烁其辞的方式反而让对方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其实,拒绝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也多少会有这个思想准备。只要处理得当,因为拒绝而伤害关系的并不多;倒是拒绝的时候吞吞吐吐、模棱两可,反而让人反感,而更容易影响关系。

二要选择好拒绝的时间、地点和机会,类似于着装礼仪中的tpo原则。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及早拒绝,以免耽误了对方的计划、伤害对方。要据实向对方表明你的态度,好让对方有所准备。坚决拒绝,避免迂回曲折。在婉言拒绝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觉察到你的态度,不要绕了半天连自己都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更别说对方能不能理解了。一定要让对方明白:这一次拒绝,还有下次机会。从场合来看,在小的场合更容易拒绝对方,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和对方正对着脸的时候,拒绝最不容易让人接受。

三要给对方留个退路。当你拒绝那些总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时,要好好考虑。这种人的自尊心很强,直接拒绝的方式无疑会使他们下不了台。所以,你首先就要把对方的话,从始至终地再听过一遍。当你仔细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再决定怎样去拒绝和说服对方。最好能引用对方的话,来“不肯定”他的`要求的方式,给对方留下了足够的面子,给他留下了一个退路的缘故。这类人都是聪明人,你的“不肯定”,他也就心领神会了。

四是用友情来说服对方。在让自己拒绝的意见不引起对方的反感,最好让他明白:你是忠实的朋友;自己并不强迫他接受反对的意见;你是最关心他的人,是从他的长远利益来考虑的。

第3篇

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公关交往,有求必应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事实上不可能有求必应。实际上,拒绝别人的思想观点、利益要求、行为表现的时候总是多于承诺、应允的机会。没有允诺或没有拒绝的交往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拒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条件有限,可能是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是我们不得不兼顾第三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方的要求不合情理。总之,理由可能是很多的。但是,纵使我们的理由有千条万条,由我们的拒绝所引起的对方的心理抗拒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情感后果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这样的消极后果能降低到最低限度,公关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拒绝的礼仪技巧。

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社会组织、群体或个人有求于你的时候,这些期求多数情况下又是不能全部满足的。例如,朋友请你聚会,你却不得不加班;上司让你晚上加班,你却必须照顾身边无人照料的生病的孩子;邻居托你出差时捎带东西,你却因日程太紧,没有时间关照此类事情;外单位来你公司要求采购紧俏商品,而你公司确已无能为力;某公司代表的请求有违国家法规等。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一概承诺?不可能,也办不到,如果都答应下来,最后只能落得个“言而无信”的坏名声。支支吾吾,不置可否?也不合适,对方会以为你不负责任,缺乏能力。

不予拒绝的理由可能很多,比如,担心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怕伤了双方的和气,怕由此招来不测的后果等等,正是这样一些理由,制约着我们常常不能果断地、面对面地拒绝别人,甚至违心地给予肯定的答复。

客观上不能满足对方,或者很难满足对方,而主观上又当面给予了肯定的承诺,其后果只能是这样:要么自我谴责,产生自我抑制,后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么勉强应付,使自己或组织受到损害;要么“言而无信”,可能引起对方反感,甚至憎恶。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心理期望值越高,其实现值往往就越低,期望值与实现值常常是成反比的。有些场合,我们也许以为承诺是为了礼貌,是出于保护对方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是替公众考虑。可是,从我们承诺的那一刻起,对方的期望值就可能达到了饱和状态。如果最后的现实是我们的承诺根本不能兑现,对方的心理实现值就会从饱和状态一下跌至负值状态,就有可能出现情感情绪反常,甚至失态。这个时候,因我们的“有礼’,承诺所引起的失礼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长远、有效、脚踏实地地发展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使众多的不得不采取的拒绝行为所引起的抗拒心理和消极情绪反映降低到最低程度,公关人员应当首先自觉地建立起一种随时准备说“不”的勇气和自信心。

拒绝,是一项高难度的专门技巧,公关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探讨;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拒绝艺术,才能收到演礼的效果。

虽然应当提倡在适时地表达“不”,但真正能愉快地接受“不”字的人恐怕是没有的。相反,断然的拒绝必将导致公众的不满;轻易地、直截了当地说“不”,只会让人以为你是一个毫无诚意的人。著名心理学家杰?达拉多认为,人的攻击行为的产生,常常以欲求得不到满足为前提。如果我们一遇到需要否定的场合,就连声地说:“不,不,不!”不仅表现了我们的浅薄幼稚,而且很有可能破坏人际友谊,断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毁坏组织的形象。

必须表达否定的时候,首先需要尊重对方,说话要适当、得体,会使用一些敬语,以扩大彼此的心理距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亲人、熟人面前,我们总是在言语上要随便一些,表现得有话直说,直来直去。在我们面对陌生人时,我们总是彬彬有礼,说话很注重“分寸”,对方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一下给你提出什么要求,表达什么意愿。当我们需要表达否定的时候,如果也多用敬语,在语言上表现出对对方格外尊重,对方也往往会随之产生“可敬不可近”的感觉。这种用敬语扩大距离的否定法适合在交往还不是太深的公众面前使用。

采用诱引方法也是表达否定的极好手段。需要否定时,我们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说出逻辑结论,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这样的逻辑诱导否定法如果是在面对上级组织,身处领导地位的公众时使用,效果往往比较理想。例如,战国时,韩国大臣掺留,就曾经有效地使用过这样的方法。有一次,韩宣王就欲重用两个部下一事征求掺留的意见,掺留明知重用二人不妥,但直言其“不”,效果肯定不好,一是可能冒犯韩王,二是韩王以为自己嫉妒贤能。于是掺留用下面这段话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魏王曾因重用这两个人丢过国土,楚国也曾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个人,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掺留这种诱导式拒绝法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说来,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总是有一些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总是有我们所处的主观或客观都有的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有求于我们的公众未必知道或未必完全清楚。

因此我们不妨面对公众直陈我们的难处,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彼此能以诚相待,对方也一定能理解我们所处的难处和不得不拒绝的理由。这种拒绝方法在面对长期公众或临时公众时都可以采用。

有时候,我们拒绝的理由很难直陈,或没有时间讲清楚,或担心对方确实难以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妨只用一些“哎呀,这咋办呢?”“真伤脑筋”之类的话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解释理由,对方一般也不会再追问具体理由的;即使是问,也可继续使用“哎呀,真是一言难尽,真没办法!”之类的话给予回答。

拒绝对方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寻求对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地理解对方,这样才能达到“生意不成仁义在”的公关效果。例如,当我们阐释我们不得不拒绝的理由时,我们不妨客观真诚地说明一下,我们的拒绝可能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凡事往往都有两个方面,坏事里面总是可能包含着好的一面,只要我们内心是热情坦诚的,这样的拒绝方法不仅不会伤和气,而且有可能促进双方的关系的发展,对方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无论我们的拒绝方法多么礼貌,多么富于人情味,但是,拒绝终归不能像承诺那样引起对方的好感,总会有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的心理感受。为了缓释对方因我们的拒绝而产生的瞬时不快情绪,也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们不妨在准备说“不”的时候,就主动为对方考虑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使对方的情感能够转移,不致一下跌进失望的深谷。比如,当对方来求我们为其解决困难,而我们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妨采取一点“补偿”性措施,向对方推荐一下目前有实力解决这类问题的我们的同行等。这样,既可能使对方获得心理补偿,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失望,又表达了我们的诚意,使对方能真正理解我们。

美国口才与交际学大师卡内基有一次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是这样对邀请者说的:“哎呀,很遗憾,我实在是排不出时间来了,对啦,某某先生也讲得很好,说不定是比我更适当的人选呢。”

礼貌拒绝对方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让步拒绝法,预言拒绝法,提问拒绝法等等……

只要我们以理解、真诚维系和发展公众关系为前提,认真总结、升华不得不说“不”的方法,以我们自己的人格、以我们所在组织的风格和美誉作保证,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如何礼貌拒绝公众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4篇

拒绝,就是不接受.在语言方面来说,拒绝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或批评.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赠予的礼品.从本质上讲,拒绝亦即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在商务交往中,有时尽管拒绝他人会使双方一时有些尴尬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自受其乱”,需要拒绝时,就应将此意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他人邀请自己赴宴,能去就答应下来,不能去就不要勉强.不要当面作“欢欣鼓舞”状地接受了下来,届时又不出席,并且不了了之.

拒绝,既然是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的否定,那么在有必要拒绝他人时,就应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别让别人感到难为情.

通常,拒绝应当机立断,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暖昧.别人求助于自己,而这个忙不能帮时,就该当场明说.当时拍了胸脯,此后却一拖再拖,东躲西藏,最后才说没办法.既误事,又害人,非正派的商界人士之所为,因为这等于骗人.

从语言技巧上说,拒绝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等四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应当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可能的话,还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自己对其好意心领神会,借以表明自己通情达理.有时,还可为之向对方致歉.

有人对拒绝的借口不屑一顾,实在不够理智.若是外商在商务交往中送了现金,按规定不能接受,但总不能不近人情地质问对方“用心安在”.不妨采用婉转的语气,来拒绝馈赠,如可以说:“某先生,实在要感谢您的美意,但我公司规定,在商务活动中不能接受他人赠送的礼金.对不起了,您的钱我不能收.”这样对方就不好强人所难了.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去表达拒绝之本意.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大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

一位男士送内衣给一位关系一般的小姐,这非同寻常.但反唇相讥:“这是给您妈买的吧?”便似泼妇了.不如婉言相拒,说:“它很漂亮.只不过这种式样的我男朋友给我买过好几件了,留着送你女朋友吧.”这么说,既暗示了自己已经“名花有主”,又提醒对方注意分寸,不过总算不难听.

沉默拒绝,就是在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暂时中止“发言”,一言不发.当他人的问题很棘手甚至具有挑衅、侮辱的意味,“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未必勇也.不妨以静制动,一言不发,静观其变.这种不说“不”字的拒绝,所表达出的无可奉告之意,常常会产生极强的心理上的.威慑力,令对方不得不在这一问题上“遁去”.

沉默拒绝法虽则效果明显,但若运用不当,难免会“伤人”.因此商界人士还可以尝试避而不答,“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即回避拒绝法,来拒绝他人.

回避拒绝,就是避实就虚,对对方不说“是”,也不说“否”,只是搁置此事,转而议论其他事情.遇上他人过分的要求或难答的问题时,均可相机一试此法.

有道是“知错就改”,人不怕犯错误,却怕不承认过失,明知故犯.在人际交往中,倘若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不当之处,或是打扰、麻烦、妨碍了别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及时要向对方道歉.

例如,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当众错怪了部下,就应当胸襟坦荡一些,在确定自己错了之后,绝不能文过饰非,将错就错,一错再错,而应当马上以适当的方式向部下真心实意地道歉.这样才会被原谅,才称得上是强者.

道歉的好睡在于,它可以冰释前嫌,消除他人对自己的恶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为自己留住知己,赢得朋友.

在商务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道歉的技巧,有下面几点.

第一,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有愧对他人之处,宜说:“深感歉疚”,“非常惭愧”.渴望见谅,需说:“多多包涵”,“请您原谅”.有劳别人,可说:“打扰了”,“麻烦了”.一般场合,则可以讲:“对不起”,“很抱歉”,“失礼了”.

第二,道歉应当及时.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要说“对不起”,否则越拖得久,就越会让人家“窝火”,越容易使人误解.道歉及时,还有助于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宽”,避免因小失大.

第三,道歉应当大方.道歉绝非耻辱,故而应当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完全彻底.不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要过分贬低自己,说什么“我真笨”,“我真不是个东西”,这可能让人看不起,也有可能被人得寸进尺,欺软怕硬.

第四,道歉可能借助于“物语”.有些道歉的话当面难以启齿,写在信上寄去也成.对西方妇女而言,令其转怒为喜,既往不咎的最佳道歉方式,无过于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语”,会有极好的反馈.

第五,道歉并非万能.不该向别人道歉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向对方道歉.不然对方肯定不大会领我方的情,搞不好还会因此而得寸进尺,为难我方.即使有必要向他人道歉时,也要切记,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此后的所作所为有所改进,不要言行不一,依然故我.让道歉仅仅流于形式,只能证明自己待人缺乏诚意.

第5篇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商量地拒绝小朋友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巧用激励机制。阳阳和依依形影不离,可两人玩做饭的游戏时不停地发生争执,原因是阳阳用树叶当菜、雪当盐,而依依常常往阳阳锅里抓一把土当盐使,类似的举动经常使二人的关系突然恶化。于是,在他们拉开“战事”之前,阳阳妈对阳阳小声说:“你反复说不跟依依玩了,可他就是不离开你,你要想办法让依依自己也做一个菜,做好了俩人比一比,看谁的味道好,这样她就不会随意往你的锅里放东西了。”这个方法果然灵验,因为孩子的好胜心是最强的,都想争第一,哪个肯被比下去吧?如此,阳阳拒绝依依的目的达到了,两个孩子的想像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两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发挥得几近完美。

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比如月月不想把过山车给辉辉玩,抱着车跑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与其如此,不如找一个理由,对他晓之以理,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很快,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哪还记得以后和明天?以商量的口吻和小朋友对话,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又避免了一场暴风雨。

体验别人的感觉。孩子是最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给小朋友带来了不愉快,心里也会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方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当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孩子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怎样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决定,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泰然接受他人说“不”。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在宝宝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能和小朋友换着玩,一件玩具就能换来很多种,孩子们都能玩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比如贝贝接受了这种方法,每每如愿,偶尔碰了“钉子”,贝贝也能一脸的无所谓,一会儿又能发现新的目标。因为他已经尝到了“交换”的甜头,由此领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妙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rq2zd4.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