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8篇 「数学王者,引领你通向第三单元的胜利之路!」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8篇 「数学王者,引领你通向第三单元的胜利之路!」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涉及数学中的小数概念、小数的加减法、乘法以及一些实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增强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为以后更高级的数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8篇 「数学王者,引领你通向第三单元的胜利之路!」

第1篇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观察和电脑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各种有效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序的观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2个(其中一个两面是一正方形的长方体)、尺子、报告单、制作好的灯笼一个。

师:今天图形王国里开演唱会,下面该谁出场了呢,让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欢迎它。

师:那长方体是不是平面图形,(不是)那是什么图形?(立体图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看来生活中的物体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感受。

师:把你手中的长方体举起来,说一说什么地方是平平的?还有你说的边和角都在哪?

师小结: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把两个面相交的叫做长方体的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师边摸边说)

师:现在教师要考察一下你们这段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注意观察,我摸到长方体的哪个部分,你们就快速说出它人名称,好吗?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活动环节是让学生摸长方体,使他们对长方体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的点滴认识充分激活。面对长方体的物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现在我们将要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研究时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个或两个长方体,在做的过程上,各小组要齐心协力,然后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并将你们的发现填在报告单上。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制作长方体,让学生调用直观感知、生活经验、做中观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发现,做的过程将实物、表象、模型建立联系,对特征有浅表的认识。)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数的吗?举起来数一数。(上、下、前、后、左、右)

师:同学们在数图形的时候要做到有规律,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大家也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

师:你还发现有的长方体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这样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吗?用手指出来哪个面是正方形?那这个长方体上有几个面是长方形、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没有找到这样的长方体?举起来看看。(板书: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发现相等,说明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长方体有几组这样相对的面(3组)哪三组你能上台指出来吗?

学生回答,电脑演示。(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仔细观察,在同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呢?

它的前面是个什么形状?它的上面呢?也是一个长方形,由于观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右面也是这样的。其实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般添加3条虚线,画出它的透视图。这样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了。

师:他们组发现了这样一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还有这样的和这样一组平行的4条棱相等。(师边说边摸)

师:你们认为他们小组的发现怎么样?还有哪些也有这样的发现,你们的发现真是太精彩,来,我们给自己一点掌声鼓励一下。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师:有的小组是用眼睛观察出来的,而这个小组同学还对它进行测量,说明他们有很严谨的研究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再一次给他们鼓鼓掌。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的演示。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交流中发现特征,沟通联系和区别,说的'过程是数学名词,数学概念结合操作体验,通过汇报语言实现转化的过程,把感知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由感悟上升为理性认识。)

师:我们把相交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这是长方体的现下面也叫底面,我们通常把底面上较长的棱中做长方体的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长方体的宽,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长方体的高。

师:下面长们来进行一个快速抢答,注意看老师摸到的是长方体的长、宽、还是高。

师:它也是长,因为它和长是相对的,互相平行的,属于同一组,所以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呢?

师:长方体的长、宽、高会随关它摆放的位置不同发生改变。

2、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长和宽是多少。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长方体,注意留心生活,我们就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

面棱顶点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个数长方体6所有的面都是长方开,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12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8篇 「数学王者,引领你通向第三单元的胜利之路!」 第2张

第2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点,请你回忆一下,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第2张)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许多长方体的物体,还有许多是正方体。(课件第3张)

比如:骰子、魔方、沙包、积木、礼品盒等,这些都是正方体。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1.仔细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你发现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发现正方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观察一下: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课件第8、9张)

生2: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是长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3: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所有棱长度都相等。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也是特殊的长方体。

生2:正方体可以看做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小组活动:小组同学配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并思考: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摆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如下图: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课件第16张)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的更为透彻,为下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搭一个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课件第19张)

搭一个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搭成的长方体其实就是一个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1.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课件第20张)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cm。它有6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本题的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的特点,知道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6个面也是完全相同的。

2.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分米?(课件第21张)

正方体12条棱相等,棱长和是72dm,可以求出一条棱的长度。

用铁丝做一个底面周长是56厘米的正方体框架,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1)小组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可以先求一条棱的长度,再求12条棱的总长度。

(3)底面周长就是4条棱长是总和,求12条棱长的总和,就是56厘米的3倍。

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教学起点。例如本课在导入时,以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先回忆有关长方体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再开门见山设计了辨认生活中那些物体是正方体,然后直接转入正方体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学拖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重点。

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题目是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用类比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第3篇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第4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第5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长方体的模型,搭长方体的小棒学具和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些图形,谁来给它们分分类?

师:你们分的非常好,请在你们的本子上画一个平面图形摸一摸,然后摸一摸你的书、铅笔盒等立体图形。

生可能说:平面图形平平的,立体图形有边,有角,有点、有面……

生可能说: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点,它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可能用语言描述不了,用手摸得方式来解释这三个概念。

师给出规范的语言:面就是平平的部分,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三条边的.交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媒体演示,并闪烁一个面、一个点、一条棱。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长方体的特点,但不够全面,接下来我们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活动。

师:我们按照表格提示来汇报,好吗?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学生汇报:有8个顶点.一生数八个顶点。(拿着用橡皮泥和小棒组合成的长方体演示)全班赞同

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几生介绍验证过程)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一生补充: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完全相同。

师说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也不同。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验证用小棒和橡皮泥组合时,相对的棱不相等就组合不成长方体,)还发现:12条棱,分成3组。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对长方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桌拿着长方体模型互相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师,媒体出示:一个小兔子把看到的面画了下来,你认为哪个最能代表长方体。

师:我们在画平面图时,要画出长方体的三个面,才能代表长方体。

生观察后发现:看到的是三个相邻的面,前面、上面、一个侧面,它们分别相对的面是看不到的。

师:平面图形中虽把上面、一个侧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说明: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师拿着一个魔方,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我们研究了长方体,请你们运用本堂课学习知识的方法,研究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第6篇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体的学习是以长方体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时可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第7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将后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第8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的内容。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都是立体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是有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2)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教师说出顶点、面、棱的名称,学生迅速在学具上指出。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根据长方体面的位置,数出这6个面分别是什么?从位置上看前、后两个面正好是怎样的?

教师讲述:我们把这样的两个面叫做一组相对的面。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组这样相对的面?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教师: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教师:你认为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请你们按照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见个面?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站在任何角度观察,我们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在画长方体时看到的3个面画实线,另外3个面用虚线画。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说出:只要量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我们把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课件出示)

1、课件演示:一个长方体的长渐渐缩短,变成一个正方体的过程。观察演示过程,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这个立体图形叫正方体。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纸盒来研究。

(1)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

(2)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r1gp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