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摆脱贫困》第一集观后感:庄严承诺3篇 《希望之光:摆脱贫困》观后感:庄严承诺

《摆脱贫困》第一集观后感:庄严承诺3篇 《希望之光:摆脱贫困》观后感:庄严承诺

《摆脱贫困》第一集观后感:庄严承诺《摆脱贫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第一集“庄严承诺”让我触动颇多。从优秀县委书记的深入贫困村到决心改变群众命运的承诺,这一集展现了领导者的使命担当和贫困地区脱贫治理的挑战。电视剧以真实细腻的镜头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贫困现状,引发对中国扶贫工作的深思。

《摆脱贫困》第一集观后感:庄严承诺3篇 《希望之光:摆脱贫困》观后感:庄严承诺

第1篇

?摆脱贫困》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如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只“输血”不“造血”,推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变革是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这是本书深入论述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书中,习近平同志一再表明,摆脱贫困不仅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建设,而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经济社会变革。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有相关的社会条件支撑;另一方面,只有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才能为摆脱贫困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真正美好的社会生活。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基本的是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书中多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要协调统一。在部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习近平同志高度强调引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因此,在大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指出“经济的不发达,决不能成为不办科技教育的理由”,“我们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来办教育”。

作者在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自觉和价值重塑,“我们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一方面把发展商品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另一方面把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予以重视”。作者还前瞻性地强调,脱贫致富既意味着大力发展经济,把人民从物质匮乏约束中解放出来,也意味着要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推动价值重塑,把人们从物质的崇拜中解放出来,在双重意义上克服人的物化现象。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三个概念,并对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而为摆脱贫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径。

“贫困”的首要含义是指物质财富的匮乏。但是,在习近平同志看来,不能陷入就经济谈经济的形而上学立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来寻找物质贫困的根源。在他看来,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长期的物质贫困而导致人们“头脑中的贫困”,即精神贫困。而对精神贫困,他又具体区分了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

“思想贫困”,就是指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导致要么安贫乐道穷自在,要么怨天尤人等靠要,而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想办法找出路。“信念贫困”,就是指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缺乏行动的意义和价值目标,缺乏向上的志气和行动的勇气,“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信念贫困三者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摆脱贫困》一书就是从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摆脱物质贫困必先摆脱精神贫困,摆脱思想贫困必先摆脱信念贫困。

在习近平同志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使我们摆脱了物质贫困,但有些人却自觉不自觉中再次陷入了“头脑中的贫困”。尤其是西方历史终结论变成了新教条,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承担起中华文明复兴的使命,都需要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

《摆脱贫困》第一集观后感:庄严承诺3篇 《希望之光:摆脱贫困》观后感:庄严承诺 第2张

第2篇

近期观看习近平总书记22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专题片,思绪万千。全书共11万字,收录了他在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共产党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书中29篇文章或讲话从不同视角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阐述了一系列极富前瞻性的观点,论述精辟,思想深刻鲜明。书中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许多观点,在经过20多年的时光洗礼后,仍显现出熠熠的思想光辉。尤其是通篇围绕的"摆脱贫困"主题,恰是当前我县面临的关键课题。静心潜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部著作,对于我县实现"三年脱贫,五年奔小康,力争全省二十强"有重要启迪。

启示一:大力消除贫困意识。《摆脱贫困》一书开篇即探讨"弱鸟如何先飞".文中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淡化贫困县意识".贫困县意识具有很强的危害性,比如怨天尤人、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等靠要"等意识,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党组织与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扶贫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淡化贫困县意识,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2012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古田作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面对这一落后局面,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的大力推动下,倡导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作风,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和"一线工作法",只争朝夕、快马加鞭,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实现快发展。当前,高速、高铁建设全面推进,古田已经具备了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大干一番,正当其时。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倍加珍惜这宝贵的历史机遇,倍加呵护这难得的发展氛围,振奋精神,大胆突破,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实行"下指标、压任务,上电视、作表态"制度,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落实,比学赶超抓落实。要实施"人才兴村富农三年双倍增"、选派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交流、到项目(企业)一线开展服务、到扶贫重点村驻村帮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慵懒散浮"、"中梗阻"惩治力度,转变干部作风。

启示二:大力增强机遇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对机遇高度重视,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一文,习近平对闽东面临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所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刻分析,引导大家要运用好现有机遇。这种高度重视机遇的精神,对新交通格局下推动古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2015年京台高速、合福高铁的陆续开通,古田经济发展必将进入大飞跃大提升的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如何从显性的效应入手,挖掘蕴藏的效应,谋求"两高"效应的倍加和几何效果,实现助推古田大发展,这正是古田人民在思考和要努力去实现的任务。(1)要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要立足陈靖姑文化、"湖城一体"、圆瑛文化等旅游资源、生态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县间的区域合作,建立区域合作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区域旅游系统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坚定实施"融入环三核心区、打造省会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以高速、高铁开通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和疗养旅游。(2)要抓好园区经济建设,打造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促进有竞争力的、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向大甲工业园区、黄田库区工业集中区等园区聚集,依托特色产业,真正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互助互动的"块状经济"带。要依托高速、高铁,大力发展道口经济。(3)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强"湖城一体"建设,构建"城在湖边、湖在城中"和谐宜居的新县城。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快建立社会化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不断推进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启示三:大力突出特色意识。"产业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不同区域的优势,‘云生从龙,凤生从虎’,我们要确定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寻找突破口,使资源的差异性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相吻合。"这些具有具体操作意义的产业调整论断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工作期间的真切体会,同时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经济与摆脱贫困的决心。我县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这些比较资源优势将转化为产业优势。要以大农业的观念抓农业,围绕农业办工业,不仅是古田工业的突破方向,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是统筹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立足区域优势,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导(支柱)产业。"我县是农业大县,物产丰富、品种繁多,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食用菌之都".要将食用菌、水果等农产品继续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好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多年前就指出"古田的食用菌深加工,是很有前途的产业,对这些原料充足、市场销路看好的产业,要采取有力措施,促其上规模、上批量,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我县要不断在政策扶持、标准制定、品牌培育和科技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加强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推广。要充分发挥好"古田银耳"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强品牌管理与宣传,加大品牌授权力度,加强银耳品质标准化管理。完善提升食用菌批发市场体系,依托渤海商品交易所强大的网络平台优势,推动古田银耳产业转型升级。

成语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如: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又如: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

成语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如: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又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萧山农工商联合企业显示优越性》

第3篇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完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蹦出了这首诗,作者博大深厚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清新朴实的文风深深地打动着我。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全书立足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系统阐述了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理念、观点,虽经近30年的时光洗礼,但因站位高、视角宽、目光远大,今日读来仍觉文字依然熠熠生辉,引人深思、启人心智。尤其是对当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普遍而长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书中,作者在谈到闽东这只“老、少、边、岛、穷”的代言词的“弱鸟”时写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不能安贫乐道”,而要有“先飞”意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以此告诫闽东的广大干部群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鸿鹄之志,扶摇直上创造奇迹。安康也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0%,在当前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脱贫大会战和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这种“先飞”意识,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思想贫困了才可怕,那些争当贫困户、坐在家里等靠要的不正是思想贫困的表现吗?如何能帮助他们摔掉“贫困意识”,树立“先飞”意识恐怕是这类人脱贫的首要任务,扶贫先扶志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作者用思辨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由此,笔者想到了我市正在大力开展的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便是引导贫困群众振奋脱贫志气,增强内生动力,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行的生动实践。

?摆脱贫困》一书的主线是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但一以贯之的始终是作者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预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在《干部的基本功》一文中,作者提倡广大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时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在《把心贴近人民》一文中,号召广大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到群众中去上门走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急人民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言语恳切,字字关情。读着这些句子,你会被作者引经据典的文字魅力所折服,亦会被其爱民敬民忧民的为民情怀所打动。进而会思索到,一位大政治家、一代领袖方能如此,作为我们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何尝不能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今日之中国,总书记昔日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以弱鸟先飞的勇气、滴水石穿的韧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梦一定指日可待。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pp3dw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