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16篇 《教室奇迹》:感悟教育的力量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16篇 《教室奇迹》:感悟教育的力量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它讲述了一名新进教师和一群早已被社会淘汰的年轻人之间的故事。这本书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无论他们的出身、背景如何。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16篇 《教室奇迹》:感悟教育的力量

第1篇

天堂是什么?一间小屋,四面是书。书的世界是奇妙的,阅读一本好书,书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甚至于每个标点都会令你觉得厚重。每每阅读之后,发现自己的心灵就像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丰盈。

初拿到《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为可以欣赏雷夫.埃斯奎斯的教育艺术人生而感到兴奋。雷夫.埃斯奎斯结合他的教育生活,一点一滴地向我们介绍第五十六号教室,语言朴实无华,却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独特的教育魅力和教育智慧,引领着我走向前方。

李希贵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号教室,这是一个充满着信任的地方,孩子们对彼此互相信任,孩子们与老师之间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关系良好,我想这也是这间教室的一个魅力所在。雷夫.埃斯奎斯说,作为老师应该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是啊,身教重于言传,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从事教育以来,对于“信任”两个字的诠释还做得不够,在班级里孩子们之间会互相猜忌,彼此之间信任感指数不是特别高,这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做好的一个工作。教师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以为,作为老师的我在平时应说到做到,对于任何的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我想,久而久之,在教师的熏陶影响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另一个你,一个说到做好、充满信任的'学生。

如果每个孩子是一个个小小天使,那么读书就是他们的双翼,让他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雷夫.埃斯奎斯是一个注重孩子阅读的老师,他善于指导学生阅读,善于利用图书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令我们感受到书香浓浓,芳香迷人。

曹文轩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我想,阅读不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富有,却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有智慧;阅读不一定能延长孩子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能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高度。在我看来,阅读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它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雅。受了雷夫.埃斯奎斯的影响,我在班级里为孩子们推荐好的阅读读物,举行读书交流会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尝到阅读的甜头,在书中自由徜徉,走出窄小的空间,奔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尊重是一种习惯。只有平等地交流,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一个学生这样告诉记者,他问了一个老师一个问题,结果老师火冒三丈地对他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他认为他有,只是听不懂而已,而他认为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直到他听懂为止。我想,漫步于教育旅途,想要欣赏到别样的风光,我们不仅需要耐心,还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俯下身段与他们心与心地交流。否则,简单残暴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

继续翻阅着《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心变得平静,头脑变得理智,胸怀变得开阔,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一种境界。它让我发现前方,并引领我走向前方……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16篇 《教室奇迹》:感悟教育的力量 第2张

第2篇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雷夫。艾斯奎斯根据自己三十多年教学生涯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写给我们老师最暖心的书信。读完本书,感受颇深,感觉我们在教学和相处过程中所遇的问题跟雷夫老师所说非常相似,甚至更棘手。但是看完雷夫老师的心路历程,我发现自己还要多下苦功夫,才能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刚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我很是担心害怕,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可爱单纯,但是行为习惯各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所以这些小朋友相处的一个学期,我发现自己逐渐有方法引导这些小朋友。只要小朋友们有进步,我都能从中体会到为人师表的快乐和满足,可是,班上总是还有那么几个“大王”,这也就是雷夫老师所说的“艰辛”“炸弹”。但是从本书来看,雷夫老师总是那么耐心地引导孩子,可能大人物都是这样的伟大吧!只是我目前还需努力。记得校长说过,只要多想想,方法总是会有的。所以在执教过程中,我时刻谨记此教导。

看了本书,我发现雷夫老师很厉害,竟然能够抽空给孩子们讲解莎士比亚戏剧和排练,而且举办地那么成功,每个孩子都想参加,每个孩子都带着满满地收获回家。如果我们学校也能够举办此类文学活动,相信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够从剧本去体会主人公的心境,这远比老师枯燥地上课讲解课文来得有趣。

在管理方面,我承认我班的学生富有爱心,凝聚力强,但是我还是会被他们“气死”,这可能就是老师才能体会的悲伤和艰辛吧。但是我也告诉自己,自己的学生很棒,只是自己的要求可能会更高,希望自己的学生更好。所以平时也会跟科组的老师们交流班级情况和采用的方法。雷夫老师说要和好教师结伴而行,我很庆幸自己遇到这么多的好教师,是他们给我的自信,他们更是我心情的调节剂。有时候跟老师们抱怨一下班级不足之处的时候,他们都会告诉我,心态要放好,要想着学生的`优秀之处。我知道教师这条道路很艰辛,只是因为足够热爱,所以依然选择了它。有时候这些小朋友会令我失去理智,大发雷霆,但是过后想一想,不能这样自毁形象,虽然小朋友他们不懂,但是我们大发雷霆的模样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很感谢我遇到的小朋友们,他们淘气捣蛋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的小聪明,他们的顽皮背后隐藏着温暖,体贴懂事。每次上完课,都会有小朋友羞涩地跟我说老师您辛苦了,或者笑嘻嘻地走上讲台给我捶背,看到他们这么懂事,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更爱他们呢?所以我很感谢这些小朋友带给我的温暖,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创造教师生涯的奇迹,为孩子们插上高飞的翅膀。

第3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从快乐、鲜艳的封面,到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书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所谈所描绘,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他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弗、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三剑客"的确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中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等观念和认识。雷夫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释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的。作为在教育一线的学校,推荐阅读、学习《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对我们学习、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学习他的敬业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

看一下这位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所以他拥有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驱使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这是爱心和责任并举的奇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工作、教工、学生的爱心,永远想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工愉悦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不但有爱心和责任心,他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提倡并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学习和阅读的人,这总是让我想起伟大的苏霍姆林斯基,拥有傲人的藏书,并阅读。阅读是与作者交心的过程,阅读更是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雷夫老师自己就博览群书,从而拥有了傲人的`智慧和为学生推荐书籍的能力。他能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为他们推荐不同的书籍,还会运用智慧想出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他指导学生的阅读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渐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书中的内容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这种让学生慢慢阅读,细细品尝的阅读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他们的阅读方式对眼下的快餐式阅读是一种并不矛盾的对接。因为现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快餐式阅读,而对于真正经典的作品自然应该像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读莎士比亚那样慢慢阅读,毕竟真正的阅读是没有捷径的。我最感动的还是雷夫老师提出的"把阅读和世界联接起来",这再一次让我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确信无疑的认为——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于见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与中华文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样真正扎扎实实苦干几十年。

第4篇

我怀着迫切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小学老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动着,被雷夫老师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激励着。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心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书中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专注于热爱。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课上,一个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眼里噙着泪。为了让这个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实验,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师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太专注,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发觉……我非常感动于事后雷夫老师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我们也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雷夫老师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丽莎是雷夫老师班中学习基础很差的一名学生,有一天交作业时丽莎没有找到她的作业。雷夫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声地,带着微笑对她说"我相信你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并借此机会让诉丽莎认识到不应乱放东西,让丽莎找两名好朋友帮她整理资料夹。他的这种做法"让原本会往坏处发展的事情朝好处发展。""再接下来的一整年里,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信任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人与人只有彼此信任了,才可能相处融洽。教师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学生看,雷夫老师就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把恐惧从课堂中赶走,做到了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我们可以把书带到任何一个地方,反过来,书又可以把我们带到任何一个地方。通过阅读此书,使我仿佛置身于第56号教室,用心聆听雷夫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雷夫老师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用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作为一名工作了十三年的教师,我为学生创造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雷夫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第5篇

近期,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那一句“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吸引了。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所讲的内容,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这样一本读物,带着疑惑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慢慢才发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教会我们如何与学生沟通,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创造奇迹。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更惊叹于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以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有没有真正做到。我自认为能够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真的都做到了吗?“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雷夫老师的“道德六阶段”中第五阶段对孩子们的忠告,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因为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的问题。

雷夫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问必答的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以前有没有人问过,我们老师是不是疲累,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们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即使他们听不懂,我们也要不以为意。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我们老师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在56号教室里孩子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惟有信任与快乐。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更加注重身教,像他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与给孩子一个“下马威”不同,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物质的激励不同,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前者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只有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雷夫老师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在第56号教室学习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渴望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第56号教室,让我的学生在如此幸福、自由的地方学习生活,并且得到知识。但是我知道要走到这一步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以及不断地前行,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向雷夫老师学习,让我的学生感受老师真正的爱。

第6篇

我很早就听说过《56号教室的奇迹》,但却从没动过念头说去买来看看,总觉得像这类的教育书籍里面作秀的成分超过其本身的价值,而真正让人受用的东西却不多,多的是理论的阐释,而较少看到方法上的指导。还记得刚拿到这本书时的情景:印入眼帘的是十几个不同肤色的孩子围着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男老师,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解着什么,孩子们听得兴味盎然。“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的红底白字显得特别醒目。看过太多这样的推荐,因此,仍没有太把它放在心上,尽管书的最前面还有几页长长短短的感动推荐。这本书在我抽屉里静静地躺了几天后,在一个百无寥赖的晚上才复又被我想起,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开始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旅程。

第56号教室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在这里,孩子求善、求真、求美,将教室打造成一个最温暖的家;在这里,孩子们主动追求学习上的卓越,会学、活学、乐学,将教室变成一个学习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用闲暇时间,将教室塑成艺术的花园……这一切奇迹的创造者,来自于一个被信任的善良老师和一群被信任的善良学生。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信任的力量。

与国内大多数的境况相反,雷夫老师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师生彼此信任。雷夫说教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以身作则,他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的模范,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如果打造一个信任的坚固关系,就会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

看到这,我自己的一段段工作历程像放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我不停地思考比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对处理:我试着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却常常会因孩子们不时的错误而发火生气,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关系亲手毁于一旦;我鼓励孩子多听多读多练,努力创设和延伸英语的学习氛围,却常常忘了及时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收获;我相信一张试卷评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学习状况,却一次又一次地用练习来苛求他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还算有责任心的老师。面对学生的迟钝,蒙昧,智力与领悟能力的欠缺,我有足够的耐心,但除此之外呢?孩子们表现出来的那些坏习惯,那些不以为然的吊儿郎当,那些幼稚的`玩世不恭与顽固的自暴自弃,我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吗?

有很多次,对待学生,我的教育方式有所偏颇,其实我应该再多点耐心。尤其是那些班级里家庭环境复杂,让人难以琢磨,行为执拗的,过于放纵的,过于懒散的孩子。当这样的孩子出现了状况时,我却选择逃避,简单地把责任都推给孩子的父母。

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想,也许就能理解他们,理解他们小小心灵的烦恼和害怕,以便更有耐心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师生的相互信任,将成为孩子强有力的依靠。与其灰心丧气、彻底否定,怒气冲天、大喊大叫,不如耐心地讲上十遍、二十遍……相信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一定会绽放。

雷夫老师的“以信任为基础”,让我很受启发。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们不要企图用“害怕”来控制学生,更不要让害怕控制了自己。教育的旅途上和学生相伴而行,如果时刻都能做到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使纪律合乎逻辑,并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想我们的教育终究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期待着我的进步和孩子们让人惊奇的好表现。

第7篇

每本书都有其独有的气质,《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气质高雅的书。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从快乐、素雅的封面,到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书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所谈所描绘的一切,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他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

“三剑客”的确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己。所以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等观念和认识。雷夫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释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的。作为在教育一线的学校,推荐阅读、学习《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对我们学习、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学习他的敬业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

老子在其《道德经》第七章中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处处谦虚、退让,反而能够赢得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益。这不正是因为由于他无私,结果反而成就了他自己吗?看一下这位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所以他拥有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驱使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这是爱心和责任并举的奇迹,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觉得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工作、学生的爱心,永远想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愉悦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不但有爱心和责任心,他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我们让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借用了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路线图并奉行不悖:第一档,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在起作用;第二档,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第三档,我想取悦于某个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档,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第五档,我能体贴别人——靠仁爱之心起作用;第六档,我奉行既定的准则——靠境界起作用;他深信:着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设计各样的旅行,并做好充分的行前准备,他努力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大的世界,同时发掘自身最好的部分。如《默记》中所言:“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则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也许有的老师也有此种认识,但仅限于自己的子女,而面对这种实施之所可能遇到的困难已经望而却步,经费的筹措、安全的保障,效果的可预期,人言可畏等等,他做了,他做到了!如他所言,要帮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拿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程来挑战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们在旅途中改变生活。这就是他的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学习和阅读的人。如今的孩子们是“傻瓜联盟”的受害者,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等。教育部门为了毫无教育热情或无法胜任工作的教师及其他种种的原因,实行单调的共同读本,并要求所有教师一律用相同的进度和教材来教学。很多教师从这种组织化的管控中受惠,然而用心教学且满怀热忱的老师却倍感拘束。所有的老师因为部分教师的无能而受罚,但蒙受最大损失的是无辜的孩子,听听雷夫的阅读指导: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

总之,雷夫老师总是试图让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钱三强说过:“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想想雷夫的孩子们能取得日后惊人的成绩也就不奇怪了,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雷夫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使没有捷径的。”热情、态度、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巧妙的做,坚持不懈的做,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阅读这本书吧,你会受益无穷!如果你好好读读《论语》更可体会到两人竟有惊人的一致,成功、伟大总有相似的地方。起码他们都唤起了人性的温暖。

近两个月我认真的阅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使我很受感动,它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我一定会象霍夫老师学习,加倍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8篇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很是惊叹:雷夫老师真的创造了奇迹!我想,我也是一名老师,进经过努力也会有属于我的奇迹!

“不管是教学生还是孩子,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的确,很多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循规守矩,很听话。可是,等老师一走开,他们就一团糟呢?原因在于孩子是害怕老师,才那样做的。小孩对你有种恐惧感,害怕你的责备。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信任取代恐惧,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可靠的肩膀,是可以值得依靠的。我发现,当我们询问有些孩子问题时,得到的永远是“金口难开”,真是很气人的一件事。这就是孩子在害怕你,他觉得我告诉老师了,老师一定会骂我,我还是不样这样做吧!可问题是他不说,老师也会责备他,真是很难的一件事。我想我们要和善地对待孩子,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信任你,让他在你的关怀下成长。切记,不要大声地对孩子说话,不要做孩子眼中的巫婆。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有时,老师通过杀一儆百的方式,并没有成效。于是就不管谁做错了事,全班受罚。这样,孩子的心里就想:怎么会这样,我没错呀?孩子就有了逆反心理,你真的好难让他们喜欢你。他们不喜欢你,结果会让你很头痛!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孩子一直在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我们要我们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孩子,他们很聪明,会识破的。在这点上,自己做得真不够好。比如说我跟孩子讲明天要默写。可是第二天我又以别的理由取消了这件事。这样无形中给孩子一错觉:回家不默写也可以过关。以后,真的不能这样做了。我们要说到做到,建立起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雷夫看到了孩子内心的本质,为此他提出了“寻找第六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在这一阶段中孩子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我们要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得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事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这和以信任取代惩罚是一致的。孩子不想惹麻烦,他们只是为了这一目的才配合你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把这一思想抛在脑后,要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在很多孩子不明白这一道理,所以做事情都需要大人去逼他,他们没有了主动自觉性。没有自觉性,那他不会主动学习,而今天的社会就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你知道自己哪里有缺陷,再去完善自己,这样你才会成功。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功利性,和他们从小接受的“奖赏教育”是有关的。经历过第一阶段后,孩子的心里就想:做了这件事,我想得到奖赏。现在,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会这样讲:“你做好了,有奖”这样,孩子动不动就问“等一下,做好了有奖吗?”他们不明白,老师的教育与知识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奖赏。他们关注地是奖品,为了奖品他们才有动力去做某件事。一旦没有奖励,他们的`积极性会很低。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毕竟,这个社会有些事你一定要做的,而且是没有奖赏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来取悦别人。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能让别人高兴。这一点和大人赋予孩子的期望值是密不可分的。孩子身上承受着太多不属于他的压力。孩子为了取悦大人,渐渐地遗失了自己。社会上常常有些孩子接受父母的安排,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常常酿成悲剧!尽管说孩子有这种心理,但我们大人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扼杀孩子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做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像我这样,身为一班主任,要管理以个班集体更是要制定规则,要让孩子遵守规则。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守规则,学习会很差。为此,我现在每个星期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以这个目标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效果还是有的。但是,过多的边边框框会限制孩子的成长,让他们的思维狭隘。要知道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敬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真的希望孩子在了解规则之余要把眼光放远,取得自己的成功。

而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是很难企及的。这个概念和我们提倡的换位思考是一样的。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孩子达到这一阶段,懂得这一道理,会变得善解人意,能明白大人的用心了。在一次教学中,我问“谁是弱小的,谁需要我们的保护”,有人说“我妈妈害怕老鼠,需要我的保护”有人说“小弟弟,小妹妹”听了他们的回答很感动。孩子这样就有了爱心与同情心,他们就会去奉献自己的爱心,那么我们的人文教育才有意义。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阶段,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们经常会说“不用你管,我的事我做主”。这样的话会刺伤我们的心,因为我们突然间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我的孩子不需要我了。是的,他们大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起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有正确的行为规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雷夫的这个理论真的看见了孩子的内心,让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孩子,更加正确地教育孩子。

雷夫创造了一个奇迹,而我们看到的不是个教育奇迹,那是教育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探索,坚持,让我们在寻觅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点的线上划出一个起点,又标明了终点站的存在,确实,实践、坚持,奇迹就在眼前!

第9篇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很多人是存在质疑的,认为五十六号教室并没有他写得那样神奇,甚至有些人认为,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罢了。

抛开这些不说,书中所写的一些教育理念,教育事例对我是有启发的,并且雷夫的个人魅力也吸引了我。在我眼中,雷夫是个这样的人——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雷夫对教育事业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且热爱着这份工作,以至于把它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这种对工作的热爱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工作当中。他用这份热爱建起56号教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被孩子们称为宁静的港湾。我觉得56号教室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有他喜欢做的事,有他喜欢的学生,有他喜欢的学生的样子。所以这样再累也不觉得累了吧,这个工作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激发了他的创作力,想象力。让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把56号教室办的更好。

雷夫的精力有多旺盛你能想象到吗?我自认为属于精力充沛的了,但看到雷夫的日常我甘拜下风。为了让孩子们发展地更好,他会在每天六点走进教室指导孩子们做数学题。也会在放学后延长两个小时给孩子们播放电影。他的时间从来都是由学生的事情而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学校的规定或者自己的意愿。他为工作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难道不累吗?然而他却做得很高兴,很坦然。你们觉得他这样就可以了吗?不光如此,他还会带孩子们旅行、排练话剧、制作美术作品、学习器乐、阅读、写作……试问,哪一件事不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呢?我一直觉得雷夫应该属于事业型而疏于顾家。但在后面的章节他讲道,他完全有时间跟家里人相处,夫人芭芭拉支持他的工作并且经常给他出谋划策,几个孩子也被他培养得非常出色。我除了觉得不可思议还非常佩服他。

人是思维的动物。想要成功总是要敢想敢做的。在这里“异想天开”并不是指没有办法做到。而是想描述雷夫老师的一些想法超出平常老师的思维日常(原谅我词穷)。在我眼里,他总敢去想,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这种勇气与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执行力是我应该学习的。比如他在设计课程之初提出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就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与目标。印象很深的还有“教”孩子们看电影,教孩子们排练话剧,背莎士比亚的台词,并且弄懂每一个词语的意思,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被他们完成得相当好。他不光培养孩子们阅读,教孩子们写作,在数学教学当中,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他还教给孩子们如何旅行,在旅行之前怎样进行准备工作。教给孩子们理财。他不是有文艺细胞的人,却能突破自我,培养孩子们在美术、音乐上的能力。他还跟孩子们组建乐队、玩摇滚。他不是全才却非常注重对孩子全方位的辅导。其实,读完全书,我觉得支撑他做这一切的力量就是他有一颗爱学习并积极向上的心。瞅瞅他说的话吧:“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他不会画画,他不会器乐,但又何妨?这并不妨碍他有办法来教给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想雷夫的每一个管理策略并不是当时就起效的。我们只看到了他的成功。其实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坎坷,但是坎坷也是成功的必经阶段。雷夫坚持他的教育理想并把它用于56号教室,并且取得了成功。这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教学29年,这是一个慢慢积累、慢慢改变、慢慢完善而走向成功的过程。坚持不懈,经历风雨才会见彩虹。

不管别人怎样评价雷夫,怎样评价56号教室的奇迹。我也不想知道这些事的真伪。哪怕雷夫书里的内容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好,并不影响我读完书后获得收获。所有的理想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但做事情总还是要有梦想的,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与工作的意义。一生很长,又很短。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理想没有实现,又何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充盈而美丽的,我们应该接纳并享受这个过程。

第10篇

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特别是在做了妈妈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31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因为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家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11篇

家最温暖,以信任代替恐惧。雷夫老师告诉我们,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以信任取代恐惧,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老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关于品格,道德六阶段的'成长,需要终其一生的努力。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雷夫老师总是这么鼓励他的学生。

关于阅读,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他善用图书馆,挑选文学作品,推荐“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大奖”的书,对于不会阅读的孩子,他会事先让这些孩子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线上,让这些孩子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老师为孩子们开办读书会、排练戏剧。他实行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还有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来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在第56号教室,是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孩子将终生阅读,并为自己的人生而读。

关于学习考试,班训中的一条“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好好做。”他重在教导孩子怎样学习,教他们怎样都比读多少更重要。他让学生明白测验只是理解的温度计,不管考得如何,隔天太阳都照样升起。在第56教室,孩子们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上自然课是“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孩子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同时,雷夫老师也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

第12篇

学校给我们推荐的这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平时看书叫比较少,没有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开始没拿它当回事,以为不过又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只是以成任务的心态去翻阅,没想到的是,第一次翻阅自己就被深深吸引了。自己没有一气呵成看完它,而是每天看一点,细细品味着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咀嚼着雷夫老师在教育上的智慧和爱。合上《56号教室的奇迹》有种感动在心间流淌,更多的还是对雷夫老师的钦佩,钦佩他对教育的满腔热情,钦佩他知识的渊博和他的无所不能,读完后自己始终不能平静,再提起笔写读后感时,自己真的觉得无从下手,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太有限,无法满意地表达出自己看书时心中产生的震撼。

第56号教室,这个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的不平凡。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第56号教室之所以能创造奇迹,就是因为:它不是拥有了什么特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充满了“信任”;还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信任”这种特殊的财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有时候是多么地可望而不可及,像雷夫老师这样用在师生之间就可以产生奇迹。我们的学生可以是不优秀的,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孩子,一个好人。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雷夫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爱与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动,他让我明白,当你潜心要在教育上为孩子们做出点什么时,不仅要有用心良苦的'创意,更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激情四溢的践行。雷夫老师会为了第二天上好一节手工课而去彻夜营业的文具店购置一堆的材料;他会为了学生花尽心思;他会带学生做有意义的旅行;他会为学生的旅行准备相关的材料;他会在自己出游的途中给学生寄明信片,好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跟着老师在旅游;他会为了教好学生而四处“求学”,只为取众家之所长,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他勤奋而有创意,他不拘泥于形式而平和近人,他精力充沛而毫无怨言。在我心目中,他像是一个为教育疯狂的专家,无所不能。他不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上的巨人!

雷夫老师引导他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他总是能够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音乐、体育,他都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他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做自然实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看电影学历史,将经济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学习摇滚等器乐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时间来排练莎剧,利用假期来去旅游来学习地理与历史知识等等。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惬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以后,让身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不禁反思:孩子的喜好与特长我们知道吗?分数与想像力、创造力哪一个更重要?……56号教室的奇迹,是雷夫老师用爱心在倾心地浇灌,正如尹建莉在序中所写的:一间教室能带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间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带给我无限感动的,就是雷夫老师这种全心全意付出的面貌和用爱践行一切的气度。

我是一边看书一边跟自己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比较着。边读边汗颜啊!而且,有些雷夫谈到的想法和他犯的过失,我多多少少也经历过呀,自己处理的方法和雷夫老师截然不同,但是,通过雷夫老师的例子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我相信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教室奇迹。

第13篇

暑假里,手捧着《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碌碌无为。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收获良多,明白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雷夫老师还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拋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读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把这六阶段发展教给我的孩子们,那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教室里远没有操场那么活跃,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课堂上却总是死气沉沉?雷夫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室都存在下列不良现象。

如雷夫老师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

是啊,如今教室的管理很成问题,伤害现象无处不在。首先是部分老师时刻无情地伤害学生,比如,打骂等体罚学生,大声吼叫学生,生气不上课,对学生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不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让学生重复抄写作业。凡此种种,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计的,也许体罚学生的伤害能够看见,但是精神伤害存在于无形之中,其危害更大。

其次,学生之间互相伤害,比如,相互打架和谩骂,瞧不起成绩差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相互之间的歧视和孤立。如此等等的现象,没有哪一间教室不存在,都会让学生感到害怕,受到伤害。

还有一种现象,如“如果你今天背来了课文,我就奖你一个练习本。”语文老师经常这样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家长们也经常这样说。这种以奖励作为“诱饵”来让学生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达到要求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室,谁也否认不了它的大量存在。所以,孩子背书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优美词句、体会感情、练习语感,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练习本、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孩子完成作业,不是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物质奖励。

雷夫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室贿赂行为”!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这种做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对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因为这种做法否认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变现。

真是不读不知道,读后吓一跳。第56号教室所列举的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否认得了。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要懂得决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教室的内容,要用自己的气度来提升教室的容量。我们教室要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的教师要抛弃“贿赂”,就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我们还要学习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的精神,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也被社会上很多现象同化了,不敢讲真话了。雷夫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两头甜”的感觉;当你静下心来回想过去种种,会发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比较多;当一个老师,真的很痛苦;成功没有捷径……这一句句真话,震人发聩,让人听来内心的浮躁顿时变得平静了:教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教育才会变得真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上帝”,始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上帝”,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第14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书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的小学——霍巴特大道小学里任教,教育着一群又穷又淘气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问题,他们的母语甚至都不是英语,但是,雷夫老师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在他的班级里没有平庸之辈,他们沉静自律、自尊自爱、知奉献、温文有礼,专心阅读的程度,是其它班级望尘莫及。他们甚至还会演奏韦瓦第的作品、玩摇滚乐、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许多该教室培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全美顶尖大学。这群又穷又淘气,家境不好的学生,像不像我们农村学校中的外地班学生?对待这些学生,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往把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学生本身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扩大了,而忽略了教师的职责、热忱,及与学生的相互信任,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我们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从雷夫老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两点切实有用的经验: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

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好像学生信任老师是必然的,是应该的。而老师对于学生却一直不太信任。比如一个总是不爱交作业的同学,老师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没写,他说写了也认为是在说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老师不相信表现不好的同学说的话,同学也明白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们也象雷夫老师一样,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慌可耻,并且也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一定会慢慢有所提高。这种教育正是现阶段我们所缺少的。

在幼儿园,老师就用小贴纸、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励孩子,在小学变成了用红领巾来激励孩子,在大学变成了奖学金。激励是促进人们进步的神奇魔法。但是我们有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激励健康吗?有用吗?比如,现在的小学大多数都要求学生在三年级之前全部入队,可是,有些学生确实是不具备少先队资格的,但是为了完成指标,我们让他们带上了红领巾,这其实已经破坏了红领巾的先进意义和激励意图,自然,学生对于红领巾也就不如一年级的学生重视了。

在雷夫老师的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教学是这样快乐的,我们的学生原来是有着无限可能的。让我们的教室也像56号教室一样充满奇迹,让我们的教育没有空白。

第15篇

在专家推荐下,我最近阅读了“ 56教室的奇迹”一书。正如“一个好妈妈比一个好老师”的作者尹建利所说:“读《 56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情感的过程。”

雷夫老师不是超人,不是高级教育家,也不是全天坐在讲台上谈论教育改革和国民教育的专家。他在这本书中写道:“我很痛苦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超人。成千上万的老师正试图找到一条不同的道路,我也是如此。像所有'直'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不会'没有足够的睡眠。我无法在清晨睡在床上,对一个我负担不起的教育孩子感到极大的痛苦。当一名老师真的很痛苦。“

为什么雷夫老师的学生成功?我认为要考虑的第一个词是“爱”,其次是“信任”。第56类的特殊之处不是因为它可以用于任何事物,而是因为它缺少某些东西-这里没有恐惧。 leif老师使用信任而不是恐惧,使孩子们依靠信任,表现出纪律,公平,并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孩子们以您为榜样。您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必须先做。我要我的学生和其他善良勤奋的人,然后我最好成为他们认识的人中最善良的人和勤奋的。”

第16篇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全美著名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学生涯的总结。这本书受到各个媒体各个专家名人的推崇,虽不像荐言所说的好的无以复加,但是这本书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雷夫在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他所带领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所做的事情。

翻开这本书,笔者不得不感慨“矛盾是普遍的”,我们所诟病的那些教育问题在美帝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种族歧视、贫穷以及无知长期在校园里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领情、不懂得感恩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下的人,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或许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教过几年书、打出几个响亮的口号、建立专属网站,然后到处巡回演讲。”

“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趴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看来这些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国家的教师。即使著名的雷夫在多年前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感到疲倦沮丧的我,花了好几个星期寻找自己灵魂的本质,甚至反常地做了一件事——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再教下去。如果教育只剩下大量的如何提分如何高效如何在工作中免受惩罚反反复复的重复的“再生产”,而没有充满创新和智慧的“再生产”,那么教育也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了。

每一个踏进教育行业的人之初可能都带着一个美丽的教育梦,然而可能在几年后这个梦就被消残殆尽了。因为教育这个行业,如果努力了很难成功,处处碰壁,失败的挫折感挥之不去;然而如果不努力却可以过的很轻松。因此,真正爱教育并愿意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披荆斩棘更显得弥足珍贵。正如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样的一本书或许可以唤醒很多教育者最初的梦想,因为他所创造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愿景。这样的愿景饱含着无畏的付出和坚持,无敌的智慧和创造力,缺一不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美丽的像梦想一样的奇迹。

带孩子们去旅行。在这个连课间都不敢让学生下课的时代,带孩子们去旅行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仍然有学校敢带学生去游学。我同学所在的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上学期全校师生带着军训教官浩浩荡荡坐着火车从深圳出发到武汉游学。且不说参观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带给学生的文化的洗礼,光是这样全校师生一起在路上的浩浩荡荡,全班同学一起互相关照、彼此分享的情谊,在途中为了学校荣誉而自我约束的自觉……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旅游或是课堂教育都无法匹及的。我想这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吧,愿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校长越来越多,这样开放有眼光的教育部门越来越多。

雷夫在书中讲述了他如何在五十六号教室进行阅读教学的。很庆幸的是,我们也终于迎来了整本书的阅读。笔者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周集中进行《活着》的整本书阅读,那一个周我们对《活着》进行初读和再读,我们进行提问和质疑,我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精彩纷呈,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汇报更是惊艳。通过阅读和问题的引领学生自行解决了双层叙事结构、余华的写作语言与风格,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探讨了活着的意义……很多之前设想的难以给学生进行交流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这是一次疯狂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告诉我们,有了适当的指导和充足的时间,学生是可以与作者沟通的。但是离雷夫“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的理想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这一次的实验仍然是值得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有怎样的`阅读指导,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的天空。我想雷夫的这个经验不仅值得应用于班级管理还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雷夫在第五十六号教室制定了独特的经济制度。在开学初雷夫会给学生一个工作清单供学生选择:教室管理员、警官、办公室信差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薪资。孩子们必须选取工作存钱来支付课桌椅的使用费,存下来的钱还可以在拍卖会来购买文具和礼券。这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自我管理能力。

雷夫在教室管理制度、排练戏剧、科学创新、体育课安排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智慧和坚持。所以,要想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有意思,有幸福感,就必须充满智慧的去创造并持之以恒。当然这过程中必然有头破血流的挫败感,但是比起一潭死水的毫无波澜,这更有意义不是吗?

雷夫在书中的叙述的很多方法操作性都不太可观。例如丽莎做过的作业却找不到急于向雷夫解释时,雷夫选择相信她,并请她的好朋友帮她一起整理她的书桌。从那以后,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然而现实中事情远非这么简单,这样散乱的孩子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改变的。纵使是这样,雷夫在教育中这些智慧的尝试和难能可贵的坚持仍然能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mgpkkm.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