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陕西导游词6篇 流淌千年的陕西之旅

陕西导游词6篇 流淌千年的陕西之旅

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的历史遗迹。陕西导游词汇集了这座古老城市的风貌与魅力,为游客提供了深度的文化体验和丰富的旅游信息。无论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雄伟壮观,还是华清池的幽美景色,都让人流连忘返。陕西导游词将带领您领略这个古老省份的千年文化,让您留下难忘的旅游记忆。

陕西导游词6篇 流淌千年的陕西之旅

第1篇

霍去病墓前的这组大型石雕作品,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最完整的大型陵墓石刻艺术珍品。它们都是用巨石,按其自然形状顺势雕琢而成。刀法含蓄有力,刻工流畅,线条清晰,寓意深刻。有的注意形式,有的突出表象,有形有态,生动活泼,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这些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霍去病墓前石刻很显然已脱离了石刻艺术的初级、原始阶段,其艺术构思、表现手法、雕刻技法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正如现代的根雕一样,选材本身已成为艺术创作中造型构思的首要组成部分,西汉的艺术工匠们显然已经驾轻道熟地掌握了这一规律。石刻上有两处题铭,一为“左司马”,一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孟”。可见这批石雕出于官府工匠之手。而宿伯牙和霍巨孟两位山东人极有可能就是石雕工匠中的两位作者。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

陕西导游词6篇 流淌千年的陕西之旅 第2张

第2篇

50多年来,从昭陵及其陪葬墓里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志铭。这些碑石不仅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稀有文字资料。因为这些碑石和墓志的内容除对死者歌功颂德外,对其官品职务、重要功绩及立功年代也有较详细的记载,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昭陵碑石形体高大,雕刻精细,均为初唐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名人墓碑。另有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勃碑》、孔颖达碑座的刻字,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等都是稀世珍品。

初唐盛行楷书,最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储遂良、虞世南和薛棱,号称“初唐四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典范佳作。例如,猪遂良所书的房玄龄碑,书法秀逸柔婉,笔力丰满;欧阳询所书的温彦博碑,字体疏朗,笔力道劲,是欧阳询传世的最后一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碑石均有破损。这批艺术瑰宝在20世纪20年代曾遭令人痛心的破坏。当时军阀混战,碑石无人过问,一些不法书商勾结地方官吏,将碑石拓片出售,价格高达20xx两银子。为了进一步抬高价格,他仰拓片后把碑上关键的字,如时间、人名、地名砸毁,让后人再拓不出完整碑文。后来的.拓碑者也如法炮制,以致有的碑石甚至被砸成儿段。

昭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陶桶。这种彩绘釉陶桶的制作工艺也很独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烧成型后,施以铅釉,然后再经烧制便成釉桶。昭陵出土的这种彩绘釉陶桶造型美观,姿态多样,神情生动。多种多样的发型和服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披翻领长大衣的男立桶,着翻领袍的女站桶和头戴翻沿帽、足登小蛮靴的骑马女桶等。还有头戴翻沿帽、敞胸襟、满脸络绸胡、深目高鼻的陶桶,很明显,这些都是西域人的形象。携带水葫芦及野鸡、野兔的骆驼,则表现商旅们在“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的情景。彩绘釉陶桶仅流行于初唐,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第3篇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唐天祐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记。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

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明灭后,萧墙被毁。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

明代建西安城时,全城城门有4座:“长乐”、“永宁”、“安定”、“安远”。门名刻于大城门洞外的青石门据上。大城城门上所建的楼房称城楼,也叫正楼,是守城指挥官的指挥所。瓮城城门洞上所建之楼称箭楼,因楼壁辟有箭窗,是当时发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国时又开辟了4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山门(小东门),在现在的东新街东端,是为纪念孙中山修建的;勿幕门(小南门),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门(小西门),在莲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门被拆;解放门(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解放路北端,当年因为陇海路通车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开辟了新城门,南墙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墙有尚德门。东墙有朝阳门。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现在,从1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过去把古城墙看作是妨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枷锁,如今它却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环。专家们还评价,秦始皇兵马湘的发掘,一举成就了世界奇迹;而西安明代城墙的维修,同样引起了世界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后,一致同意推荐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巍o衷冢??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第4篇

今天我们将游览被誉为“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古城西安100公里,它是秦岭山脉东部的一个支脉,早在七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1992年12月会山被评为全国风景名胜40佳之一。它挺拔峻峭,雄伟壮观。五座主峰高耸云表,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神采飞扬,灿烂奇目。其五座主峰分别称为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落雁峰)、北峰(云台峰)、中峰(玉女峰)其中,南峰最高,海拔2160.5米,北峰最低,海拔1614.7米。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华山“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在古汉语中,“花”“华”通用,故而称作华山。据清代学者顾炎武先生考证,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曾活动在华山和山西夏县一带黄河流域,所以中华民族以称华夏子孙。固而“中华”之“华”是因华山而得名,华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可以这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华山是父亲山。

相信即使没来有来过华山的朋友也会从一些有趣的神话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华山的情况,如“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华山论剑”,以及近代的智取华山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华山的向往和崇拜。

华山是如何形成的?先来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处处有人神相助,当黄河之水引出龙门,来到潼关时,又被两座高山挡住去路,大禹不禁叹息起来,巨灵大神在天庭听到大禹的叹气,立即腾云驾雾来到大禹身边,表示愿助他一臂之力。只见巨灵大神紧抓住南面一座山的山顶,山瞬间被掰裂成两半,然后顺势用脚又蹬开了北面那座山,黄河水趁势从这裂口中流了过去。这南面分成两半的山,高的一半就是华山,低的一半就是太华山。李白有诗云“巨灵咆哮掰两山,洪波奔流射东海”。

华山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被称为“华山如立”,整个山体线条简洁,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壮丽。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

华山的奇和险闻名于世。华山有“五大奇观”,这就是“奇石”、“奇树”、“奇水”、“奇洞”、“奇路”。华山石奇,说到奇,它是由一块巨大的完整的花岗岩构成。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削成而四方,其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谓之“大奇”。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称。提到险,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奇险异常。

华山除了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四大道家名山之一,道教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使人流连忘返。

那么今天我们的华山之旅就从被誉为自古花上一条路的起点玉泉院开始说起,玉泉院是我国北方一座著名的全真道观,也是中国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建于宋神宗皇佑年间,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贾得升为师傅陈抟所建,几经破坏,几经修缮,到了明清才有现在这个规模,名希夷祠,因宋太祖赐陈抟号“希夷先生”得名。后改名玉泉院。玉泉院内的景点有百狮台、无忧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等。

穿过玉泉院就踏上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征途,这条登山路全长12.5公里,共有9567个台阶,沿途各位可以看到迷人的风光山色,诱人的惊险神道。一座名山自古只有一条路,不能不说是天下奇观,这条路自有记载修凿时间是在唐代,沿着这条路登临华山既能自我锻炼,自我超越,又能缅怀先贤,发思古之幽情,同时这条路也是华山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只有去攀登它才能真正的欣赏和理解华山。

沿途经过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青柯坪到达登顶华山的咽喉,这里便是人称“太华咽喉”的险道“千尺幢”。它共有370个台阶,坡度为70度。当地人对这段险道有一句俗语叫“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上完了千尺幢,眼前这段高46米,石阶91级的这条险道就是了百尺峡。

过上了千尺幢、百尺峡,来到了登上北峰的最后难关,相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太上老君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因形状好象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名“老君犁沟”。用道家的说法是“离垢”,就是说游人至此,即莅临天庭,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

过了老君犁沟就到了华山北峰,北峰,又因处于华岳主峰之北而得名。又因华岳三峰远望若花,北峰顶因为白云围绕,就像是白云托莲花而起的台子,所以又称为“云台峰”。它是华山五峰当中最低的一座主峰,海拔约1614米。上通中、南、东、西四峰,是游客历险后理想的休息场所,而且是观赏山巅之胜的最佳之地。20_年10月8日,金庸先生登上华山,在峰顶说侠论剑,演绎了一段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版“华山论剑”。

站在北峰顶上,我们可以看到华山的主峰形态以及其余周边的景点,它的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大多都是白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华山岩石都是白色的呢?地质学家考证,华山岩石里面的二氧化硅含量高所以呈现出的颜色是白色,而白色花岗岩堆砌而成的华山正和西岳华山神所主管的西方世界主白色相吻合。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

游完北峰过了擦耳岩、登上天梯就来到了华山知名度最高的景点“苍龙岭”,苍龙岭因岭脊青黑,蜿蜓盘旋,似苍龙腾空而起得名。

“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现在我们到了华山著名的关口金锁关。金锁关又叫通天门,是通往华山“天外三峰”的咽喉。经过通天门,前面就是中峰,也叫玉女峰。相传这里曾是玉女隐居之地、故又名“玉女峰”,玉女是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女儿,生的姿容绝世擅长吹箫。现在华山西峰又一孔石洞,名曰;“天下第一洞房”就是当年弄玉公主与华山隐士萧士喜结连理、凿洞成婚的居住之所。

游了中峰爬上云梯就到了东峰,东峰又名朝阳峰、海拔2090米,是登山游客欣赏华山日出的最佳场所,东峰主要景点有博台、鹞子翻身、下棋亭等景观。鹞子翻身被称为华山第二险、崖高十余丈游客到了这里需手攀铁索脚踩石窝、附壁而下、到了近处又须侧足转身故称鹞子翻身。

走过南天门,跨过华山第一天险“长空栈道”现在我们来到了华山的最高峰南峰,海拔2154.9米,因传说北归大雁飞过华山的时候都要在此休息,故又名落雁峰,峰顶有水。名曰仰天池,池中的水久旱不干、久涝不溢、形成了一大奇观。这里也是书法石刻最集中之处,“顶天立地”、“沐浴日月”、“峻极于天”等等,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南峰之高。

游完南峰穿过炼丹炉就来到了华山西峰,因峰顶有一天然形成的石叶如荷花瓣覆盖峰巅故又名莲花峰,海拔2082米。西峰大殿翠云宫是峰上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宫观。里边供奉的是众星之母斗姥。这里也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沉香劈山救母故事发生地。朋友们,此刻华山主要的景色已经被我们游览的差不多了,整个旅程中,我们经过了北峰的云雾缭绕,体会到了中峰的极幽景色,看到了东峰的绝美日出,又感受到了南峰的高大险峻,欣赏到了西峰的精华所在,领略了整个华山主要景色奇观,亿万年来鬼斧神工,造就了华山惊险壮丽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咏颂,使华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华山与华夏紧紧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关于华山的传说、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计策、典雅、深沉、严肃,而且幽默、诙谐,甚至还有一丝浪漫与温柔,这不正我们中华民族的真实写照吗?

第5篇

骊山是我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 《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传说远古时天塌地陷,百姓遭难。天神骊山老母带着两个女儿下界来炼石补天。骊山老母和大女儿炼石,小女儿变成一匹飞马驮着母亲和姐姐飞上飞下,最终补好了天。可是,有一条黑龙又从被天砸坏的地底钻了出来,用洪水淹没了大地。骊山老母和两个女儿又制服了恶龙,拯救了人们。然后,她们开始炼石补地。等把地补严后,小女儿由于疲劳过度,没有来得及变过本相就卧在地上休息了。等她一觉醒来,看到四周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就决定留在这里。她变成了一座大山,样子很像一匹黑色的骊马卧在人间。这就是骊山。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院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娲而建的。

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第6篇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香溪洞风景区,为了使大家对香溪洞风景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先把香溪洞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香溪洞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康城区南三公里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江,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传说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地修道成仙,因此这里便成了陕南安康有名的道教胜地。

香溪洞之名源于“香溪”和“古洞”。“香溪”是因为早年间这条山溪的两岸长满了俗名叫“七里香”植物,阳春三月,七里香花开遍山溪两岸,流水淙淙,随处飘香,故为“香溪”。“古洞”是指吕洞宾修炼的一个古山洞。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为此地的名字。

“古洞深深碧嶂前,遗踪共说有神仙”,这是明代诗人普晖游香溪洞写的一首诗。那么,这里到底有没有神仙,请随我来,我将带领大家在游览探索。

请看前方,这座壮观的石牌楼就是香溪洞的头天门,是1990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仿古建筑。在正门两侧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南天门处望汉江滚滚东去扑前呼吼,得月楼上听香溪潺潺流诉评古论今。”过了头天门,我们就算进入了香溪洞风景旅游区。香溪洞的植被保持的非常好,所以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为15.43度,夏季来这里避暑纳凉的人特别多。走到这里,大家是否能有“青山碧水有灵气,满目苍翠多清爽”的感觉。

请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叫“纯阳楼”。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据说明代的兴安州太守郑福曾在此遇见吕洞宾,为感激“吕洞宾火枣煮茶相待”之谊而修建。原“纯阳楼”在1948年毁于山洪,后来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六角形仿古建筑。 “纯阳”是吕洞宾的号,所以被称作“纯阳楼”。在这个纯阳楼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吕洞宾与酒家郭尚灶的故事。

洞宾在郭店中喝酒三年未付帐,感其实,送一粒仙丹于井中,郭发财,数年后,吕问郭,郭言无糟,无猪,吕见郭如此贪心,即感谈到: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当酒买,还说猪没糟。郭从此败落,逐吕修道,后经赤松子点化,从吕修道,得道后,肉身留于溪中,化作石人。今天的纯阳楼面积较大,可供游人饮酒品茗,感怀旧事。

下面我们就来到将要探询的“古洞”了。当大家看到这个“古洞”后,可能都会有些纳闷,一眼望穿的小洞有啥神秘。其实不然,刘禹锡的诗早已揭示过这样的道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小的“古洞”与道家的追求有密切的关系。道家追求的是“传播道,道是万物之母;

二是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而凡人(我们)追求的是今生享受“荣华富贵”。所以道家追求内在的.修炼,而并不在乎外在的形式;修炼注重环境质量,用道家的标准评判,就是“洞天福地”。所以我现在看到的这个“古洞”虽然小,但在道家却视他为天下第36洞天福地。因此明代诗人普晖游香溪洞时留下“古洞深深碧嶂前,遗踪共说有神仙”的感叹。看了这个“古洞”,大家也就会明白,这位仙人为什么叫“吕洞宾”。

请看,这就是炼丹炉,是1986年比照修建的。道教的修炼在中国历史上分两个阶段,阶段是外丹阶段,他是从秦汉时起之北宋年间;第二阶段是内丹阶段。即从北宋时开始到现在。外丹阶段讲究药尔,内丹阶段讲究自身修炼,即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所说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请看,这是慈航洞,是专门供奉慈航道人的。此仙人身居两界,佛家称他是菩萨,道家尊他为慈航道人。宗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期后,由于东方文化固有的特性,足使儒、道、佛三教合一,所以,观世音菩萨出现在这里就不奇怪了。这里还有“八仙洞”“药王洞”“三茅动”“文昌洞”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讲了,请大家自行观看。

请看,这就是架云桥。“一桥恰似云中驾,玉悄琼珠雪浪翻,好似雕栏听鸟语,暮钟鼓破一溪烟”。云桥也有来历,据说住在平利县女娲山的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下三块彩石飞落香溪,正巧,张果老骑着毛驴从此过路,毛驴被彩石烫着了脚,不敢走了,于是张果老顺手扯下一片白云盖在香溪上,便成了驾云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路过此桥时曾以诗会友,做对联一副,说“人上天梯天上人,客游云桥云游客”。

前面就是天梯,顾名思义,就是上天的梯子,李白在四川,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我们今天却要体检一下上青天是否真那么难。天上怎么样,是否像苏东坡说的那样“高处不胜寒。”“上天要爬多少个台阶”我们都得去看看(好,随我来)。

天上有什么,请看,凌霄亭,小孩登上凌霄亭,预示着从小就有凌霄之志,敢做敢为当为人杰,但不能盛气凌人,当今社会注重的是协调发展;成年人登上凌霄停,标志着老骥伏枥,人老心雄,老有所为,但一定要记住,为能为之事,否则会适得其反。请看凌霄亭上挂的这副对联,“、、、、、、”说明还没有到天上。有句成语叫“行百里,九十过半”,尽管离天还有一尺五,仍然说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进了南天门,我们就来到了天上。天上有什么,请随我看,这些石碑记载了香溪洞的历史文化和基本情况。这就是玉皇阁,天宫里不仅有玉皇阁,还有玉皇大帝,文昌帝,关圣帝三位帝君。这些都是道教供奉的“尊神”。

道教“尊神”主要有:“三清”“四御”“三官”和“各路神仙”。“三清”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中的层神团,用人世间的序列看,就是领导班子。

“四御”指“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即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紫微中天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德光大后土皇帝”他们是仅次于“三清”的神团,用人世间的序列看,就是二把手班子。

“三官”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香溪洞的玉皇阁供奉的是“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因为他是总管家(请随我来到天庭的后园看看,还有什么)。

请看,这口大钟叫“新罗钟”,铸造于南宋嘉宝七年(公元1214年),比北京钟楼的永乐大钟(1404)早190年,比西安钟楼的铁钟(明成化年间1465年)早200多年。当时安置在安康修行的由韩国和尚主持的新罗寺里,距今已有780年。抗战时在城区作为防空报警用。钟身高2.8米,直径1.55米,厚13厘米,重3吨。钟身铸有500字的铭文和武士象,铭文记载了铸钟的经过和时间,字体工整有楷书和篆书表述,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文物。新罗寺大钟历经风雨,饱经战乱!铸成后曾在西城新罗寺悬挂,后因大水淹没迁移至城南纯阳宫,80年代后才将它移到香溪洞,作为重要的文物保护起来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eg67k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