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市文化局工作总结3篇 “凝聚力量,激发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总结”

市文化局工作总结3篇 “凝聚力量,激发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总结”

市文化局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积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宣传推广,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同时,针对疫情影响,充分利用数字文化平台,推出多项线上活动,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本文将对市文化局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市文化局工作总结3篇 “凝聚力量,激发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总结”

第1篇

我局积极配合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贵州省分中心开展了新春服务行活动。20xx年1月,文化部向我市14个县(区)和20xx县31个乡镇(乡)及5个行政村赠送了48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使我市14个县(区、市)建立起了“文化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乡镇基层分中心以及行政村基层服务网点。到目前为至,我市已初步建起了市、县(区)、镇(乡)、村四级网络构架,成为“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运行五年来,第一家达到了“全区域覆盖”的地区。20xx年元月26日,文化部在20xx县为全市“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基层分中心和服务网点举行了授牌仪式。

今年,还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四在农家”、“数字20xx”建设等资源进行整合,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专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从年初开始,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评定,初步拟定在今年七月公布首批市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积极申报全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为隆重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贵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暨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0xx文工团排练的《长征组歌》成功演出。

二是组织专题文艺演出。在汇川艺术中心与市双拥办联合组织了全市20xx年春节双拥文艺晚会。在纪念广场举办了全国十省区、二十五州市人大财经工作联席会文艺晚会。

为了抓好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xx》,3月,完成了采风工作和确定了剧本结构及编撰工作,并于五月一日正式开始排练,现节目编排已进入尾声。

一是组织对我市20xx年两馆建设项目绥阳、仁怀、习水、红花岗四个县区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

二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我局开展了对我市十四个县(市、区)227个乡镇文化站的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为十一五期间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组织以“倡导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主题的20xx年图书馆宣传活动周活动。上半年,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41048人次,借阅图书2xx00册次,解答咨询450条,定题服务5项,推荐宣传新书3000多种,新编下库图书3000多册,回溯图书4000册次。

上半年,我局对2000年至2005年我市实施“2131”农村电视放映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14个县(区、市)包括农村电视放映场次、观众人次、放映收入、平均每年每村放电视场次等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为上级部门对电影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年初,我局对各县(区、市)安排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六月份和市禁毒办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在全市开展禁毒影片《黑白记忆》、《死亡之吻》的放映活动,在“6·26”禁毒宣传日期间掀起禁毒宣传影片观影高潮。

(八)积极做好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的筹备工作。

我局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年初,我局就拟就了杂技大赛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与文化部、省文化厅就有关事宜进行衔接。

市文化局工作总结3篇 “凝聚力量,激发文化活力——市文化局工作总结” 第2张

第2篇

市文化局是主管全市文化事业的市政府工作部门。现有干部职工26人。全局设7个行政科室,下辖市文物局、市文化艺术学校等23个基层单位。20xx年以来,我局作为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要委员部门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和《xx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狠抓机关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参与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努力创造优美卫生环境,树立我市文化窗口形象,积极推动全系统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化管理部门是反映城市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作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市爱卫会的关心指导下,高度重视本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立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分片包干、层层负责,人人动手、消灭死角,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机制,成立了xx市文化局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并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全系统的爱国卫生工作。20xx年7月份,市文化局主要领导调整以后,及时调整充实了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阳生同志亲自任组长,并及时调整了爱国卫生工作办事机构。

在工作中,局党委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开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组织灭蚊蝇、灭鼠等活动。同时,实行分片包干、层层落实的办法,将爱国卫生工作任务分解到有关科室和单位,制定了工作任务责任书和奖惩措施,并与各单位及个人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形成了部门负责、层层落实、人人动手、相互协作的局面,确保了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局党委明确要求,要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落实“文化兴市”战略的具体措施抓紧抓好,把卫生工作与文化工作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以“狠抓爱国卫生,树立文化形象”为目标,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确保项创建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五年来,我局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当作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以“一申四创”为契机,加大文化基础建设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了殷陵园的展示工程、袁林照壁至青白石桥主神道及周围居民拆迁和恢复原貌工程、文峰塔及天宁寺整体保护维修工程、仓巷街民居维修工程。

目前,殷陵园土建已基本结束,已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条件,不久将建成一个展示殷商文化的新景区;天宁寺修缮工程在不足二年时间内,落架翻修了大雄宝殿,维修了天宁寺塔、照壁,重建了山门、天王殿,增建了值班房、接待室、供电供水、排水等设施,对院内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集文物保护、参观旅游和群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省级旅游景区;顺利完成了仓巷街11个院落、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具有明、清风格的民居保护工程。完成了袁林神道工程,特别是袁林景区、天宁寺景区开展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认证、创建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使景区的制度建设、管理水平和文明服务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同时,新建了两座高档次星级厕所,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积极配合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对公共娱乐场所环境噪声、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市政府有关规定,近年来,我局一直坚持设立娱乐场所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行环境噪声达标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办理娱乐场所审核证,提高了文化娱乐场所准入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了娱乐场所噪音超标问题,目前全市文化娱乐场所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8分贝。加大文化场所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影剧院等文化公共场所设置宣传专栏,在天宁寺、袁林等文物旅游景点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我局还特别重视对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员工培训率达到98%,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行为形成率达到75%。各影剧院设置禁烟标志,严禁观众在场内吸烟;每场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全市座位800个以上的观众厅配备了通风及空调装置。坚持在演出、放映前播放科教影片,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市民卫生知识水平,增强卫生公德意识。

在日常管理上注重加强文化市场稽查,并定期召开娱乐场所负责人例会,在组织学习行业法律法规的同时要求经营者把卫生工作作为提高经营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督促经营场所不断改善环境。全市各歌舞厅茶具、面巾定时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做到一客一换。营业时间杜绝使用杀菌波长的`紫外线灯和滑石粉及有害观众健康的烟雾剂,制售的食品、饮料均符合卫生标准。

全市文化系统通过扎扎实实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使机关和各基层单位的卫生面貌和精神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明显改变了全市文化系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保持优美、整洁环境是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两个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树立文化新形象的重要环节,环境卫生意识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局机关率先垂范,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长期坚持卫生值班保洁制度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机关卫生管理制度》,规定了详细的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和奖罚措施,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并落实到各科、室具体人员,对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开展卫生流动红旗竞赛。规定每天上午提前上班打扫卫生,每周五下午进行卫生大扫除。每周末和月底由领导小组对各科室、基层各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在局机关的带动下,全系统各单位及家属院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严格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制度,营造了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全市文物旅游景点设置了足够的果皮箱,一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确保了景点环境卫生整洁。

第3篇

做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召集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有关人员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畅谈我市历史文化主题。拟定了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由有关人员担任课题调研,并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做好申遗相关工作积极向省文物局争取将仙霞古道申遗项目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做好仙霞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来江指导申遗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做好申遗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融入我市城市建设,文化融入我市旅游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和发展我市文化。做好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组织专业干部和全市乡镇文化站干部深入到农村家家户户普查、登记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源。

继续抓好大剧院建设,完成大剧院的景观设计,并着手扩初设计。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市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完成设备、软件采购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18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

我市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省保单位三卿口碗厂的“四有”工作,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制订凤林塔、王氏宗祠等文保点的维修方案。

与市委宣传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元宵大型巡游活动。本次活动由大型巡游、焰火晚会、灯展三部分组成。其中,“万众一心、兴工强市”、深入实施“六六”产业工程为主题的大型巡游活动,共制作了辆彩车,组织了支民间传统艺术和现代文体表演队伍。有名演职人员参加巡游,观众达万余人。

巡游结束后,彩车在鹿溪广场展览了一个星期,共有万多人观看了展出;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新编廉政教育历史剧《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在市电影院公演了场,观众万多人;组织市婺剧团外出演出了场,演出收入达万元;引进了海陆野生动物、恐龙科普知识展览,共接待观众万人次;创作、排练音乐、舞蹈、小品等五个节目参加18市“钱江源之春”群众文艺会演,并获金奖个、银奖个;参加18建市周年文艺晚会演出;配合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主旋律影片《郑培民》和纪念抗战胜利周年影片的放映工作。抓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第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

继续实施小时受理举报电话,面向社会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网吧监控平台和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⒍完成下列几项重点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多万元;制订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制订了18年公益性文化活动、文物维修项目推介方案;做好第四届政府文艺奖评选的准备工作。

根据《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以及《中国共产党我市委关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的建议》精神,我市文化工作以争创“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市(县)”,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全面对接全省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加快文化阵地、文化产业、文化精品、文化研究、文化保护和文化人才建设,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建设主要指标居18市各县(市、区)前列。

⒈、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强城市与农村文化基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加快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我市大剧院、文化广场两大文化设施工程建设的同时,将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以整体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品位和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基层文化网络建设,争取每年建成个省“东海明珠”工程,个18“金走廊”工程和个特色文化村(社区)。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

⒉、以仙霞古道申遗为契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全力抓好海上丝绸之路我市段——仙霞古道的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争取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意见》,为我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争取尽早启动双塔主题文化公园和其它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规划和建设,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做好古瓷村、杨氏宗祠、汪氏宗祠、大公殿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夫第”、双塔、“凤林塔”、王氏宗祠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积极做好三卿口古瓷村全国第六批文保单位、廿八都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清湖古码头古街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有效地利用好博物馆的阵地和设施,组织好经常性的文物展览展示,发挥馆藏文物应有的作用。继续做好以我市传统制瓷工艺、民歌、剪纸、壁画、手狮、古乐等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建立廿八都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打造个我市民间艺术品牌。

⒊、以挖掘古道文化积淀为重点,广泛开展我市历史文化研究。

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我市和历史文化资源,以仙霞古道为主线,深入开展古代军事、古代工商业、古道诗文、古县城和古村落、我市方言、我市民俗、我市民间艺术、我市民风和我市人精神、我市历史名人、姓氏及族谱、我市船帮等课题研究,明确我市历史文化定位,探索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建立我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争取出版我市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开展我市历史文化名人和当代文化名人评选活动。

⒋、以打造我市特色文化为目标,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挖掘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打造我市特色品牌。继续挖掘整理诸如我市手狮、舞龙、迎抬阁、跑旱船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样式,推进富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创作。恢复中断多年的政府文艺奖的评选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推出一批体现我市创作水准和具有全省影响的文艺作品,一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深受群众欢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一批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传承和创新意义的文艺成果,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市场潜质的文化项目。以元宵节和中国蜜蜂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做好配合中心的文化宣传活动和服务经济主体文化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继续做好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企和边界文化交流活动。

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怅力度,使主体活力迸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事业充分繁荣,文化产业充分发展。

一是全面完成局机关机构改革,完善其管理和服务职能,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格局。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依法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行文化市场星级管理、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合法经营。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体制。完成电影公司、影剧院体制改革任务,启动婺剧团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地位。

二是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完善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项目,参与公益文化管理,支持捐助公益文化活动。

三是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加大对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影视传媒及信息业、印刷包装业、体育健身业、艺术培训业、文化用品制造业、艺术品经营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各文化产业门类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完善文化产业经营协会功能,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⒍、以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为抓手,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机制。

进一步确立“以人兴文”观念,大胆探索文化工作“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的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结合事业改革,根据文化发展需要,重新核定“三馆一站”人员编制,所缺人员根据专业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试行文化单位“雇员制”,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d1d53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