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大学生商务礼仪论文7篇 "大学生商务礼仪:提升职场魅力的关键"

大学生商务礼仪论文7篇 "大学生商务礼仪:提升职场魅力的关键"

这篇论文将探讨大学生在商务场合中的礼仪要求和行为准则。通过研究并分析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探讨大学生如何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和人际关系。通过掌握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在商业领域中的竞争力。

大学生商务礼仪论文7篇

第1篇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

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

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

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

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与此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交换。

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

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转变的合理性,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应效应(primary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学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需要很多长时间。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与首应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

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问问自己对别人怎样。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激发。事实上,许多交际成功的人往往会主动激发,开启人际互动链。即他们往往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与人打招呼……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我敬人,人自会敬我,他们以此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局面。

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对待我自己?

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还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和别人一样,还是比别人差?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大大影响着其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

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对大学生而言,思维已近成熟,所以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起步,乃不失为上策。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承受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的稀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象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从而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那些善于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圆滑,我如此麻烦别人,别人会认为我无能,会讨厌我等等。

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学习,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情感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主动而热情地待人 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的事,但我们不应被它们所奴役,而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

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只要你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每天早晨醒来,都要充满信心地默诵这句话。除言语暗示外,还可运用形象暗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 自尊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我们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对应自如。的确,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我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时,也应将心比心把别人也看成重要的。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1)让他人保住面子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将是最愚蠢的,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人人都有毛病和缺点,所以找起来并不难。但被人暴露自己的小,这是许多人所反感的,因为这威胁到了他的自尊。(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 同学之间常常争论,若是为探讨问题,这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改变对方,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种观点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你反驳他的观点时,便或轻或重地对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所以争论双方很难单纯地就问题展开争论,其间往往渗入了保卫尊严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双方把争论的胜负而不是解决问题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赢的一方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这看成是自己尊严的胜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证。而输的一方则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他对胜方很难不产生怨恨。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争论到最后会演变成为人身攻击,或变成了仅仅比嗓门高低的游戏。所以争论对人际交往常常是一种干扰因素。

主动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最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那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如果你赞赏一个领导能力强,他也会高兴,但若是赞赏他有风度或是很会教育子女,他一定会更高兴。如果你赞赏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她对这一点很自信;如果你说她性格很好或聪明,她可能会更为高兴。

加强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自我表露 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记住,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成就,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此之前,我们已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4】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xx.

?5】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3月

?6】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xx年02期

?7】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xx年

大学生商务礼仪论文7篇

第2篇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

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

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

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

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与此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交换。

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

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转变的合理性,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应效应(primaryeffect),也称为最初印象。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学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需要很多长时间。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与首应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

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问问自己对别人怎样。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激发。事实上,许多交际成功的人往往会主动激发,开启人际互动链。即他们往往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与人打招呼……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我敬人,人自会敬我,他们以此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局面。

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对待我自己?

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还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和别人一样,还是比别人差?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大大影响着其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

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对大学生而言,思维已近成熟,所以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起步,乃不失为上策。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承受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的稀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象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从而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那些善于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圆滑,我如此麻烦别人,别人会认为我无能,会讨厌我等等。

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学习,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情感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主动而热情地待人 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的事,但我们不应被它们所奴役,而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

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只要你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每天早晨醒来,都要充满信心地默诵这句话。除言语暗示外,还可运用形象暗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 自尊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我们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对应自如。的确,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我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时,也应将心比心把别人也看成重要的。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1)让他人保住面子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将是最愚蠢的,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人人都有毛病和缺点,所以找起来并不难。但被人暴露自己的小,这是许多人所反感的,因为这威胁到了他的自尊。(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 同学之间常常争论,若是为探讨问题,这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改变对方,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种观点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你反驳他的观点时,便或轻或重地对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所以争论双方很难单纯地就问题展开争论,其间往往渗入了保卫尊严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双方把争论的胜负而不是解决问题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赢的一方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这看成是自己尊严的胜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证。而输的一方则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他对胜方很难不产生怨恨。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争论到最后会演变成为人身攻击,或变成了仅仅比嗓门高低的游戏。所以争论对人际交往常常是一种干扰因素。

主动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最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那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如果你赞赏一个领导能力强,他也会高兴,但若是赞赏他有风度或是很会教育子女,他一定会更高兴。如果你赞赏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她对这一点很自信;如果你说她性格很好或聪明,她可能会更为高兴。

加强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自我表露 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记住,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成就,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此之前,我们已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4】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xx.

?5】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3月

?6】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xx年02期

?7】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xx年

?8】许苏明 《论社会交换行为的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南京大学学报 20xx年3月

第3篇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社会精神并不是非常明显,因为他们只是在职业生涯中迈出了微小的一步,不可能有很大的精力去奉献社会。

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与我们还远。他们认为,职业道德需要从具体工作中培养,现在谈还为时尚早。这种说法过于乐观。职业道德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素养,其次是文化内涵。我觉得只有在校期间通过对自己修养与内涵的改变与维持,走入社会才更容易被接受,才能更随意的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以,我们大学生要从未来事业的需要出发,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培养优良的职业作风。更要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系统了解专业方向以重点掌握职业道德。更要能够在学校与社会上不断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经常内省,注重慎独,以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通过这些,将来就业才能迅速将自己转化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青年,也同时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4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

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大学生加强礼仪修养的思考 :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们在礼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礼仪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搞清楚按礼仪办事的必要性,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真正认识到个人在参加社会生活时在言行上所应当遵循的规矩,以免在工作、学习等日常事务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不合礼仪要求的行为,甚至发展为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做不合礼仪的事情,而是由于对各种事情、场合、活动等方面的礼仪无知和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因此,提高认识,是加强礼仪修养的起点。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营造礼仪的环境和氛围。

2、明辨是非,自觉自省。在交往礼仪中,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明辨是非,不仅要求识别虚假的礼仪和非礼现象,而且还要正确对待旧社会遗留下的、已不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一些礼仪现象,譬如应教育大学生坚决抵丨制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自觉自省是由礼仪修养的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礼仪修养是??

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终要取决于有没有高度的自学性。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外力的推动下,也许你会强记一点礼仪知识,但根本不可能进行礼仪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也就是空谈了。内省是一种经常性的自觉的自我检查,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重要途径。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3、注重实践,非礼莫行。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因此,大学生要彻底改掉坏习惯,用礼仪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合乎礼的就做,不合乎礼的就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绝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第5篇

古往今来,中国都是一个礼仪大国,作为礼仪之邦,古人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而对于时代节奏感加快的现代呢? 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对中国来说礼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中华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和谐社会,培育和谐的文化,弘扬和谐精神的工具,资源和支柱;而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先进集体,国家的未来支柱,我们的礼仪修养如何呢? 首先,礼仪有和谐,尊重,善良,审美这四大原则。

和谐:古代的我国就很重视以和为贵,和谐的思想贯彻到方方面面,对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的调查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大学生不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引起情绪而照成不和谐的局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享受到这些,例如在餐厅就餐就从未见过有同学因为位子问题而引起争执。此外在大学里也从未见过同学之间打架斗殴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中学则屡见不鲜。在其他方面如:银行取款机前取款,食堂就餐排队都不会出现插队现象。因此总结而言大学生们在这方面是做的非常好。

尊重:伟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修己以敬《论语——宪问》认为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是严肃,尊重地对待一切事物的基础。在人际关系中人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对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种天然亲和感和认同感。所以相互尊重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大学生互相尊重方面的调查放映在大的方面:对老师,新认识的同学,大家认为都能相互尊重的同学占70%以上,其中包括跟老师打招呼 讲礼貌,和新认识或不熟的同学友好等等。而小的方面却不尽人意,如寝室问题较严重,数据分析70%的同学都存在寝室问题,其中包括对舍友某些行为不满意。如:你有舍友抽烟并影响到你吗?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男生中60%的同学寝室都有抽烟现象,而且60%中有45%的同学对吸烟者不满,认为他们被动吸了二手烟。女生方面优秀,而有寝室问题的同学都放映寝室问题是由于个别舍友不够尊重别人而引起的。其中包括在正常休息时间接打电话,看电影听音乐声音过大影响他人休息。此外在卫生清洁方面50%的同学反映寝室里存在从不做公共卫生份子。在课堂上有10-20%的同学存在着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如:上课迟到或者早退 吃早餐等等。总结:对于相互尊重方面当代大学生总体还行,但是细节方面不尽人意。

善良:善良是人类道德的的坚固基石,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比作一幅精美的画,同情,诚信,宽容等是这幅画的色彩和线条,而善良则是那张承载这些色彩和线条的宣纸。孔子思想核心仁即善也。所以这方面的调查结果也是相当好的,95%以上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同学大部分是善良的,仅仅存在个别同学有害人的想法。在生活中体现有大家都能相互帮助,有竞争也是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公交车上大学生都肯为需要的人让座等等。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同学是无懈可击的。

审美:礼仪的制定与践行必须遵循审美的原则,美是合乎人的本性而存在的,审美可以陶冶情操,美化人格,规范行为。在礼仪活动中自始自终贯穿差审美体验,体现着对美的追求。礼仪本身就是美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的窗口。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方面我们同学做的不错的,举例子而言有:在我们的身边很少见到有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在穿着上也大体符合现在礼仪对我们的要求,很少出现有穿着发型异类的人,在大体上同学们都能够遵守文明准则,对人说话谦逊有礼等等。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还是有些人会骂粗话,穿拖鞋背心进入公共场合等。总的来说我们当代大学生这方面还是具备良好素质的。

全文总结: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在礼仪修养上总体上符合礼仪规范,细节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影响外界对我们大学生的总体印象。针对问题我认为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再教育。对不合格者进行补修礼仪课程等等。

第6篇

在职场中(泛指国家单位、私营单位、个体等各行各业人员),有人为竞争压力大感到不安,有人为付出多收入少而烦恼,有人抱怨等等原因产生些心浮气躁,寝食难安或者心灰意冷。从而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快乐,或者产生职场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影响着个人的生活。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懂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如果你选择的行业并不是你所热爱的,也不能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更无法收获你想要的东西,最后终究难以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反言之,如果你选择对了行,并且全身心去努力拼搏,那么可以达到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赢棋。

任何一份工作都没有好坏之分,行行出状元,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你才能做到最好。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份完美工作,然而什么工作都多少存在着缺陷,或是薪水低,或是工作条件差,或是工作压力大,或是工作辛苦,或是工作枯燥无味,因此没有绝对完美的工作,有的只是相对的完美。

现今的老板、老总、经理是多如牛毛,有此职务身份,大多数也都是当初吃过很多苦,流过很多泪的。

一个初入职场,初入社会,可谓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因此选择好老板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人有好坏之分,老板自然也是。好的老板是组织核心,是企业的掌门,像船长一样,与下属一起航行在职场这个茫茫大海之上。好的老板会用良好的品性影响他人,会以崇高的道德观去看世界,他们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做损害社会损害他人的事,他们在管理企业方面要么游刃有余,要么得心应手,总能巧妙化解各种矛盾,引领企业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好的老板拼死保护企业,维护员工利益,带领企业走出困难,他们不诋毁员工人格,不会侮辱员工,并视员工为家人为兄妹,对员工的生活关怀备至,因而得到员工爱戴,因而这类高层人物有很大魄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集一身,且不拘泥传统,敢于打破思维,开拓创新,做事敢作敢当,失败了不后悔,成功了也不骄傲。

如今员工压力大,老板压力也大,职场的每个角色都不是好做的。员工辛苦,其实老板也辛苦。当看见老板风光,衣服革履呼风唤雨的,岂不知,在他们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也有无奈之时。

职业生涯遇上这样类人,老板请到这类人,这都是有价值的,也是福也是贵,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

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知识和能力都是从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就要向别人多学习,学习得愈多,就越能保持极强的竞争优势。

第7篇

面 试的本质是人岗匹配,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从容应对。因此,考生一方面要掌握村官的核心价值观,了解其复杂、艰苦的工作环境,明确村官岗位的职责以及处理 问题的基本流程和原则;另一方面,也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求职动机与岗位的匹配性,并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样不仅能避免在答题过程中遇到与岗位相 关问题时出现毫无头绪、不知所措的情况,也能够对将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有一个心理预期,做好吃苦和应对的准备。

从近几年全国村官面试的命题趋势来看,与时事热点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不仅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多与时政相结合,而且也出现了其他考查要素以社会典型事件为命题背景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全国性的、引起社会重大反响的热点事件,尤其是社会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的热点,并及时关注央视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时事评论,提高自己对社会现 象深入分析的能力,及时把握主流价值观;

2、了解本省的政府工作要点,特别是重大政策的变动及重要举措的实施,为答题积累素材;

3、多关注三农政策和 农村相关问题,以便更好地把握村官工作的的核心。

村 官面试一般都会集中考查九大测评要素,但是每个省的命题方向不尽相同,测查的重点也有所偏重。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求职动 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和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等。因此考生应该在全面备考的基础上,明确考查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备考规划,合理分配时间。

很 多考生综合素质较好,但是往往因为紧张和压力导致面试失利。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多进行全真模拟,通过脱敏训练,使自己适应面试考场的高压环境,从而在真 正的考场上发挥自如。除此之外,全真模拟时还可以利用历年真题进行训练,这样可以让考生根据题目把握考试重点,积累答题经验,并保持良好的面试状态。在练 习中应按照面试的流程和要求,严格把控答题时间,并保持考场上严肃的氛围。没有历年真题也不要担心,可以选择与本岗位相近的考试,搜集真题,进行练习。

较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在面试中取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也是始终贯穿面试的能力之一。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一方面应该多积累名言警句、哲理故事等;另一方面也要多读、多说、多练习,不仅在平时要注意锻炼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得当和表达的精炼、有效、到位。

除此之外,在面试答题时,考生还应注意一些细节,如:

3、在答题中要避免套路化,应结合题目的具体信息,突出个性和重点;

4、语言应平实、质朴,不唱高调、不偏激,应客观、中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希望考生可以从以上技巧中得到一些启发,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村官面试备考计划,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争取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2x51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