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求职经历 >

大学生就业:忘掉学历,从零开始

大学生就业:忘掉学历,从零开始

第一章忘掉学历,从零开始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难题。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大军中的一半是青年,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比例逐年攀升,据粗略统计,仅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有 611万人。大学生,这个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团体,早已失去昔日辉煌的身价。而作为大学生身份证明的一纸文凭,也逐渐失去它的价值。 大学文凭,曾是大学生能力的象征,曾是用人企业评价区分人才的一把标尺,文凭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就业者的工作类型和待遇级别。这种人才选拔系统曾被人事经理广泛运用,作为对各部门各级别工作人员的分类的标准。 而以学历作为硬性指标,也成为公司制定人才政策的依据。 如今,这把标尺悄然发生了变化,以世界五百强企业为首的大公司纷纷出台新的人才选拔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就是重视应聘者的能力,而不是学历。这种改革,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21世纪人才倍增,仅以学历为选拔依据,模式太过单一,无法甄选最合适的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推进,大学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大学生不再是行业稀缺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必拘泥于过去的学历选拔模式。 特别是大公司的高端职位,僧多粥少,经常出现几十或几百人竞聘一个职位的情况。事易时移,用人单位必须制定一套新的人才选拔机制来适应当前需求,以便更好地招揽人才。学历与能力结合的人才选拔模式,成为各大公司的一时之选。不但注重应聘者的学历背景,还要全方位考察应聘者的品德、智商、情商、协调能力、工作热情、心理素质等。随着招聘机制改革的深入,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以务实的态度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学历不再是他们的考察重点。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下滑,是造成大学学历贬值的根本原因。

   高校扩招,导致部分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逐年增加的学生要求,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本该去高职院校学习一技之长的高中生被扩招至大学校园,学的是笼统的专业知识,没有配套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仍要从头学起,这个事实令用人单位舍学历用能力,宁可聘用有能力的高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确呈现上扬趋势,据《信息时报》报道,仅广州一地,技校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均达到 90%以上。蓝领受欢迎,白领被冷落的事实使人们开始反思学历和能力的价值。 学历造假行为严重。

   学历造假,是造成学历贬值的又一原因。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在学历上大做文章,以期得到面试或工作的机会。 近年来,各种办证广告已经成为城市街头一景,办证范围包罗万象,从大学本科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到会计证、教师证等各种从业资格证书。为了尽快得到工作,大学毕业生愿意砸下一定资金以获得便捷的就业资本,而用人单位往往不会去一一查证这些学历的真伪。久而久之,录用者的能力令用人单位大失所望,大学生的诚信也受到整体质疑。用人单位已经无法相信简历上那一串长长的证书来自应聘者的苦读。

   优等生不一定是优秀员工 传统教育体制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应试教育的事实又让在校学生把多数时间投入到考试复习,而不是实践活动。很多名校优等生,他们的资历让用人单位心动:专业成绩在全校前三名,在国家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计算机三级,英语过了六级,甚至还修了双学位。 可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全能型人才,在书本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他们大多是纸上谈兵的高手,一接触工作实际,立刻没了主意。 当今社会,学历只是一把刻度不够准确的尺子,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关注度日益降低。

   大学教育,是个人对未来事业的投资。大学四年,高额的学费,个人黄金时期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业上倾注的心血,都是为了毕业之后,能有一份满意的回报。 但是,传统的分配体制早已被打破,高校无法再为学生就业提供渠道,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学能够给予学子的只有一张文凭。 所以,大学毕业生往往对大学文凭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认为拥有大学学历的自己,理应享受比高中生、职高生更好的待遇,这种心理来自个人对大学生身份的迷信。大学学历造就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事与愿违,他们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

   在竞聘中,他们的竞争者往往持有与他们同等分量的学历,学历并没有成为他们顺利得到工作的资本; 在工作中,校园教育与工作实践的脱节,又让他们缚手缚脚,一切只能从头学起,令他们对学历本身产生怀疑; 在某些行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半年前学的东西已经废弃不用,何况是学校学的知识。

   不但大学生本身,用人公司也在检讨学历的价值,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批评说,管理者所谓的学历 标准是偷懒的借口:是因为人事经理不愿花力气调查他的部下,不愿意思考如何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才搞出这样一套评价标准。

   所以,大学生就业,必须打破对学历的依赖,重新掌握评价能力的方法和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学历,是个人 核心能力;个人核心能力的基础,在于他掌握的知识;知识,来自于个人的学习和实践的积累。

   早在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就开始倡导“终身学习”,即中国人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想要真正 摆脱对学历心理依赖的人必须确立的观念,这个观念,能使人终身受益。个人终身教育,有以下四个特性: (1)终身性。 终身教育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提倡学习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它既包括传统的学校教育,也包括个人进入的其他教育体系所接受的培训,人们的头脑应该终生处于求知的状态,主动吸纳新知识。

大学生就业:忘掉学历,从零开始

(2) 系统性。

   终身教育的内涵,在于对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个人终身教育既要注意实用,又要有步骤地提高自身其他能力,包括自己并吧擅长的部分。这就要求受教育者有明确的终身受教计划,要让自己学习的知识充实、系统,而不是纷繁芜杂。

   (3) 广泛性。

   终身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培养这样的意识:任何时候都能够学习,不论是学校、家庭、社会,都能给予人以教育与启迪,终身教育囊括了一切时间地点所能接受的教育。

   (4) 实用性。

   终身教育与个人事业紧密相连,个人可以根据事业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提高自身竞争力。此外,终身教育的便利在于个人可以决定受教育的时间和方式,在最适合自己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学历是偷懒的手段,学习才是进步的工具,迷信学历令你固步自封;努力提高充实自己,才能令你的价值节节高升。大学毕业,不是学业的终结,大学,也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只有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再高的学历,也不能代表你的价值 学历不能代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从不炫耀他的学历,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老板学历也许比他们低很多,那么,他们的学历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社会各领域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前任总裁,大三从大学退学,与好友全力经营微软公司。几年后,无数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硕士想要挤进他的公司;李嘉诚,14岁离开学校,年仅22岁就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后来涉足香港房地产业,成为亿万富翁;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没有接受正规教育,仅接受家庭教育,却在 16岁时就成了有能力的化学家,后发明黄色炸药。时至今日,他设立的“诺贝尔奖”仍是世界范围内的最高奖项;威廉·莎士比亚,英国作家。13岁时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到了伦敦,最初在剧院当杂役,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演员、编剧,他的戏剧受到整个英国的欢迎,而毕业于名校的“大学才子派”只能对他的成就羡慕不已;卓别林,美国著名喜剧演员,7岁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的喜剧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电影,他为全世界带来的笑声,他的喜剧天赋,令无数科班出身的美 国演员望尘莫及;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 16任总统,15岁的时候,还认不全 26个英文字母,后来只在一个教师办的私人学校里读了半年书。他是美国历史上学历最低的总统,但他的声望却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高的一个,因为他解放了黑奴,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早已让人们忘记他的学历……个人价值与学历无关。再高的学历,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再低的学历,也不能抹煞一个人的优秀。因为,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价,而这些方面,都与学历无关。

   (1)道德品质。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立身的根本。中国有句古话,“无德不立”,就是这个意思。一个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会得到周围人的信赖和尊重。

   一个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其品质的延伸。这一点在职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股神”沃伦·巴菲特说过:招聘员工时,我希望他们身上能够具有三种品质——诚信、才能、活力。如果他们不具备第一种品质,其他两种品质就有可能毁掉你。

   可见,一个人身上最先被人看重的,往往是他的道德品质,而一个人的学历,无法保证他的品质。

   (2) 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是评价个人价值的基础指标。个人能力主要包括个人专业素质,即个人对所从事专业的了解程度、实际动手能力的熟练程度;环境适应能力,即稳定地适应所处环境并能正常发挥个人能力的素质;创新能力,即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善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即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即良好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抗压能力。个人能力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张学历无法将之概括。个人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了这个人事业的成败。

(3) 事业成就。
   个人价值的量化指标,往往要通过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才能直观显现。
   事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主要手段。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事业,人们也习惯于用事业成功与否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事业,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包括一份职业,也包括个人对这份事业的理想、责任感、努力程度。高学历,是一时能力的标志,却无法预示一个人的事业前景。 (4)社会贡献。 个人事业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在于他的事业有多成功,而在于他对社会、为他人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一个人能否为他的家庭、他的团体、他所处的社会、他所在的时代做出他应有的贡献,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最终标准。 学历无法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忘记自己的学历,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自身,才能够正视自己的价值:高学历不值得炫耀,低学历不需要自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从前的学历,而在于未来的路。
   学历无用,不代表学问无用 学历贬值,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真正的人才,永远都为社会所需要、企业所渴求,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的标准,就在于他是否掌握一定的知识。 掌握知识的人,拥有取之不竭的财富。
   在当今时代,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日新月异决定了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各个国家、各个集团对人才的渴求,又一次认证了知识的力量。一个人真正的贫穷不在于他的钱包,而在于他的头脑。头脑充实的人能够将自己的能力转换为生存发展所需的金钱;头脑空空的人,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作,即使他继承了百万家产,他也只能消耗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 一个有知识的人永远能够获得世人的认可。斯蒂芬·威廉·霍金是当代著名物理学家,他21岁时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行走只能依靠轮椅,说话口齿不清,要依靠语音合成器。但是,他却被学界誉为“另一个爱因斯坦”,他头脑中的智慧使他成为万众瞩目的科学家,他用自身的成功告诉世人,知识,是真正的财富。
   贩卖知识的人,能够收获财富。
   知识,也是一种商品,有其独特的价值。把知识作为商品用以出售,能够获得财富。 中国古代,有一个人善于制作能够使双手不皲裂的药物。他的家人世世代代以帮人漂洗衣服为生。一个商人听说了他的药方,就登门拜访,想要以100两金子的价格得到这个药方。宋人想到自己的家人漂洗很多衣物,也赚不了多少钱,很高兴地将药方卖给商人。 商人拿到药方后,就去求见吴国国王。当时是冬天,吴国正在与越国水战,很多将士的手都因寒冷的天气皲裂。商人献上药方,治好了吴国的将领和兵士,吴国大胜,商人也因此得到吴王赏赐的封地。 在当今社会,知识是商品这个观念已经被多数人接受,知识产权法也因此设立。贩卖知识,就能够收获财富,而且,与一般的商品不同,一般商品交易,你卖掉的,就要失去。而知识交易,你永远不会失去你卖掉的东西。 分享知识的人,能够得到更多财富。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却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的核心作用在于能力的互补与知识的共享。 就像一位哲人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我们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个主意。”
   知识就是如此,它只会增值,不会减少,善于与人分享知识,就得到了获得更多知识的机会。市场上所谓的强强联合,其实质就是以知识的联合来得到更多财富。利用知识的人,能够创造巨大财富。
   有人统计世界知名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大的企业,对研发部门投入的金钱就越多,而小的企业,往往把更多的资金投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包装档次、制作产品广告等方面。这也是大企业之所以为大企业,小企业只能做小企业的原因。越是大企业,越能懂得知识的重要,懂得跟紧时代步伐。 韩国三星集团,就是一个明白知识的重要、始终在产品研发问题上走在前列的公司。三星集团历史悠久,它成立于 1938年,最初的业务是出口韩国特产,后来,三星集团开始在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崭露头角。包括制糖业、纺织业、重工业、电子工业等等,因为善于开发新技术,三星集团总是能够站到行业领跑者的位置,及时捕捉市场机遇,一步步确立自己的地位。近五年来,三星集团在科研投入上花费了将近 450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对知识创新的倚重。 认识知识的作用,能够改变命运。


李嘉诚先生曾说,知识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富强和一个民族的提升,他还有一句著名的论断:知识改变命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生唯一的财富,就是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这里所说的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学问,还包括做人的知识,做事的知识,与社会相处的知识等等。大学毕业,不是学业的结束,而是全新开始,大学生必须依靠手中已有的知识,在广阔的社会获得更多的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知识,每个人都要做一辈子的“学生”。 “学生”,就是要学习生活,改变命运。
   大学四年寒窗苦读,手中的学历不足以成为应聘的资本,毕业生的心理难免失衡。 祸兮,福之所伏。危机中也蕴含着良机。大学学历贬值,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为大学毕业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学历贬值,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朝毕业、一生无忧的天之骄子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迷恋大学生的身份,以为“大学生”就是“高素质”、“高智商”、“高薪酬”的代名词,择业时眼高手低,这些陈旧的观念已被现实粉碎,大学生必须重新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正视自己的身份:社会新人,从零开始。
   学历贬值,促使大学生必须重新发掘自身价值,准确定位自我,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剔除个性上的缺点,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历贬值,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学历贬值,大学生面对工作不能再有敷衍心态,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的心智迅速成熟,天真的大学生了解到机会来之不易,使尽全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不再以游戏姿态对待人生,代之以务实、缜密的生活态度。 学历贬值,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进而走上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实现人才与岗位的良性配置。正确的就业观无疑对就业市场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人才的良性配置最终也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抛弃陈旧的学习观念。
   激烈竞争的时代,敲响了人们心头的警钟,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人只能被社会淘汰。学历贬值,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他们必须抛弃陈旧的学习观念以应对强大的就业压力。 不间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甚至职场人士的共识,依靠知识、培养能力是有志之人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切身地意识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上各种学习班开办得如火如荼,从侧面说明“终身教育”正在中国普及。 知识改变命运,不能依靠学历,只能依靠自己。学历贬值,使大学毕业生认识到,真正的学历不是手中的一纸文凭,而是一颗善于思考、永不满足的头脑。抛弃传统的学习观念,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加速向职场人士转化,更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而发展自我,开创自己的人生事业。
   学历贬值,使大学毕业生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
   学历贬值,对大学毕业生最直接的有利因素便是:所有大学生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某些行业的名校垄断被打破,名校毕业生不得不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以证明自己的实力;非名校毕业生得到了同等效力的职场入场券,他们可以凭借自己卓绝的能力与其他竞争者一较高下。学历贬值的结果是:不论名校或非名校的毕业生,都在这个过程得到了提高。 学历贬值,不是贬值能力,学历是纸钞,能力却是真金。唯有能力才是真正的就业资本,起点的高低、学历的水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是培养能力的意识,是汲取知识的主观性,是毕业生能否真正认识到自身价值,进而改变自己,适应社会。 学历贬值,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同一门槛,从零开始,你与他人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进入 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中小型企业纷纷裁员,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膨胀,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举步维艰。此时更应静心沉思,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准确规划,大学毕业生求职,求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事业,一个能够彰显自我价值的人生。 大学毕业等于零,又不完全等于零,因为,万物诞生于无,世界从零开始。你的手中握了很多个零:零经验、零能力、零认识、零起点,但是,只要你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工作观以及不断进取的意识,相信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零之前添上无数的数字,构成你生命的价值。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ngli/q5em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