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职场规章制度 >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
为规范班级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锻炼同学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增进班级团结,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意识。特指定如下班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班级以自然班为基本单位,是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学生各班均应成立学生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受社科学院党总支和分团委领导。我院目前共12个本科教学班。本规定原则上适用于各个教学班级的管理。
2.班级管理具体由班委会负责,实行班委会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3.班委会由班委和团支部组成,一般8―10名成员,原则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即班委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团支部负责班级同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团支部工作细则见《社科学院分团委工作条例》)。
4.班委一般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兼治保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职位。各职位干部由选举(投票或竞选)产生(一年级新生班委会成员可由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指定,3―6个月后改选。),任期一般为一年,可连任,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5.团支部一般设立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位。各职位由选举产生或由上级指定产生。支部委员原则上不得兼任班委干部。任期一般为一年,可连任,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二、班委会职责
1.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和政府颁布的最新纲领性文件、决议、政策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形势任务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做好“学帮带”工作,提高班级整体素质。搞好班风学风建设,认真总结典型,做好评优、推优等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陶冶情操,提高工作能力。
5.做好班级考勤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公共活动。
6.协助保卫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反映本班治安方面的情况和意见。
7.班级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委会或班会,研究部署班级工作,要有会议记录。
8.制定每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后及时总结班级工作经验教训,文字资料上交院学生会和分团委审核存档。
9.及时向学生处、后勤处、社科学院党总支、分团委反映学生对伙食、住宿等有关生活福利方面的意见,积极配合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加强对宿舍长的督促和检查,协助收缴宿舍管理费等。
10.完成校、院、系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三、班干部职责
(一)班长、副班长职责:
1.全面负责本班工作,并分工协助各委员开展工作。协助班主任、辅导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委会例会,并定期向二级学院领导做书面或口头工作汇报。
2.严格登记学生考勤情况,并定期向二级学院党、团总支汇报。
3.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本班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
4.积极配合团支部书记做好团组织的各项工作。
5.配合班主任、辅导员做好本班的各项评优工作。

(二)学习委员职责:
1.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尽职尽责,学习刻苦勤奋,成为班级良好学风的带头人。
2.负责全班的学习工作,及时传达教务处、教学秘书处有关学习的通知意见,组织学生的教学情况调查工作。
3.经常与任课老师、教导处联系,注意了解和反映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4.不定期召开课代表会议,全面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动态;组织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督促各课代表做好学生作业的收发工作。
5.根据自愿的原则,积极组织学术活动。
6.主持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课外辅导小组、作业展览等活动。
7.积极协助班委、团支部开展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学习活动,经常而主动向各兄弟班级交换管理经验和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工作方式方法。
8.协助教务处收取各种学习费用。

(三)生活委员兼治保委员职责:
1.负责领发生活补助,办理寒、暑假火车票的预定,
2.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关于生活、伙食方面的意见、要求。
3.负责本班学生信件、报纸的收发工作。
4.督促各宿舍选举产生宿舍长,并负责将名单报送社区服务中心。
5.配合校院系组织的卫生检查评比工作;负责组织检查本班的卫生清洁工作;协助楼长和宿舍长做好宿舍的作息、卫生等管理工作。
6.配合校保卫部的校园安全保障工作。
7.配合班委和团支部做好班级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四)文艺委员职责:
1.积极配合班长和团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同学们参加校院系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3.组织同学欣赏音乐会,丰富和活跃校园文艺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开阔艺术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4.收集同学们对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第二课堂以及其他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和意见,并向学生处、分团委及学生会有关人员汇报,沟通组织者与参加者之间的联系,不断总结经验,为以后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及时发现班内的文艺人才,向学校推荐,并协助宣传委员组织同学们踊跃向校报、院刊投稿。
6.配合班委和团支部做好班级其他工作。

(五)体育委员职责:
1.负责班里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
2.协助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课前、课后整队,组织同学搬运器材,并做好体育课的考勤工作。
3.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事后进行详细的工作总结
4.负责班内小型体育活动的组织及与其他班级的联谊体育活动。
5.完成校院系要求的其他工作。
四、班委会的考核与奖励
1.班委会应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可根据需要召开全班学生会议。
2.各班班委会组成后,要填写《北京广播学院班干部登记表》,及时上报社科学院党总支和分团委备案。
3.班委会成员应积极参加学校、社科学院党总支和分团委组织的培训、学习和各种会议,对于无故不参加者,次数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取消其本学年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资格。
4.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不能在班级中发挥积极带头作用,无故缺席学校、社科学院召集的各种会议、例会达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社科学院党总支和分团委有权责成班主任、辅导员、班委会解除其职务。
5.班委会的工作应得到本班党、团支部的支持,与党、团支部的工作相配合。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树立实事求是、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班委会干部在各项活动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6.担任班干部工作满一年以上,且能积极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有关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思想品德端正,积极发挥教育和管理作用,威信较高,受到大多数学生拥护,经校学生处考核合格者,可被评为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并可根据相应条件申请相应的单项奖学金。
附:
中国传媒大学
社科学院班级工作考评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依法从严治校,科学治班。树立严谨求实、团结进取、文明守纪、尊师爱生的校风;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养成勤奋刻苦、多思善问、惜时如金、立志成才的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二、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与细则
(一)日常管理评分
1、出勤评分(以下分数从班级所得总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1)上课迟到每人次扣0.5分,逃学、旷课每人每学时扣1分。
(2)大型活动(如校运动会、升旗仪式、讲座)根据到会情况和会场纪律及秩序分优(10分)、良(8分)、中(5分)、差(3分)四个等级,较差的扣1-2分。
(3)班主任例会,迟到扣1分,无故请假扣2分(学校统一安排的公事例外),旷会扣5分。
2、行为规范评分(以下分数从班级所得总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1)不按规定区域存放自行车,每人次扣1分。
(2)校园内追逐打闹,故意喧哗闹事,每人次扣2分。
(3)校园内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污言秽语,每人次扣2分。
(4)穿奇装异服、不修边幅的每人次扣3分,
(5)爬窗、越墙每人次扣3分。
(6)乱扔纸屑、塑料袋、废弃物等脏物每人次扣3分。
(7)随地吐痰每人次扣1分。
(8)不尊重教职工,欺侮同学,打架斗殴,每人次视情节轻重及认错情况扣5-15分。勾引社会青年到校滋事、打架、敲诈、勒索,每人次扣5-15分。
(9)不爱护公物,在校园内乱写、乱画、乱刻、乱撕、乱擦、乱贴等每人扣1-5分。
(10)在教学区内只穿裤衩、背心或拖鞋的每人次扣2分。
(11)扰乱课堂秩序,上课接听手机,吃饭等每人次扣3分。
3.宿舍卫生(每项最高分2分,共10分)
(1)安排值日,经常打扫卫生,地面清洁,桌面干净,物品摆放有序
(2)衣服、鞋、袜、毛巾等勤刷勤洗,保持干净
(3)及时换洗床单、被罩、枕巾,至少每月换洗一次
(4)保持宿舍清洁、美观,不乱挂衣物,乱贴字画,乱涂乱画
(5)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4.班主任工作(每项最高分2分,共12分)
(1)计划、总结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有指导作用
(2)按时完成《班主任送达书》的工作内容并及时上交
(3)定期召开班会,主题明确,记录详实
(4)鼓励先进,教育帮助落后同学,效果明显
(5)重视班干部的培养,重视班级建设
(6)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酌情加2-10分。
(二)学习管理评分细则
5.文化学习评分
(1)班级学习成绩
计算方法:及格率=(及格人数(各门学科相加)/学科数/全班总人数)*100%
得分情况:班级最后得分=及格率*25分
(2)英语四级通过率
计算方法:通过率=(全班累计通过人数/全班总人数)*100ㄇ
得分情况:班级最后得分=通过率*10
注:还未参加四级考试的年级按该学年期终考试成绩计上、下学期通过率的平均值,通过率算法、得分情况同上。
(3)计算机二级通过率
计算方法:通过率=(全班累计通过人数/全班总人数)*100ㄇ
得分情况:班级最后得分=通过率*5
注:还未参加二级考试的班级得5分
(4)六级通过率(附加分)
加分情况:班级每通过一人加1分,不累计加分。
6.学习获奖加分(以下项目皆为年度加分,不累计加分)
(1)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每人次加3分;
(2)优秀团支部加5分,标兵团支部加8分,北京市“先锋杯”团支部加10分,国家级优秀团支部加15分;
(3)优秀学生奖学金按一、二、三等以及单项奖学金,每人次分别加8分、6分、4分和2分;
(4)在国家正式出版物如报纸、杂志、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新闻、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等文章,视刊物等级及文章分量每篇酌情加2―10分。
7.大型竞赛加分(院、校、区、市、国家、国际级)
(1)团体赛(体育单项或综合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挑战杯、艺术节等)等。以班级为单位设奖,按名次计分。院级第一名8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3分;取得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团体前三名在院级基础上依次按2―5倍加分。
(2)个人奖按等(名)次计分。院级取前三等(名):一等(名)5分,二等(名)3分,三等(名)2分;获校、区、市、国家、国际级名次在校级基础上依次以2―5倍加分。
(3)凡经学校选拔代表学校参赛的同学每人次加1-2分。
(5)征文获奖加分。院级征文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分别按院级2―6倍加分。
说明:为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凡是以正式作品参加上述活动的,不论获奖与否,视级别每篇加1―5分(获奖作品除外)。

(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评分
1.参与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活动,撰写了调查报告的,每篇加1分;若调查报告获奖,则按获奖规定加分。
2.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调查总结获校级奖励,每篇加3分;获市级奖励的,每篇加5分;获国家级奖励的,每篇加8分。
3.以个人名义参与社会实践并撰写的调查报告,获校级奖励,每篇加3分;获市级奖励的,每篇加5分;获国家级奖励的,每篇加8分。
4.校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奖的,参照以上标准酌情给予1―5分的加分;获校级青年志愿者称号的,每人次加2分;获北京市青年志愿者称号的,每人次加5分。

(四)军训加分
1.荣获军训标兵称号的,每人次加1分;
2.荣获军训标兵团队(连队)的,加5分;如果获奖团队属于混编,则加2分。

(五)政治理论学习加分
1.党员率和参加党理论学习率(10%)
得分情况:党员率(包括预备):10%以上(包括10%)得5分,5%以上(包括5%)得4分其余得3分。此项由党支部提供
2.班长、团支书出席例会及工作落实情况
得分情况:出席例会全到:工作落实较好的加5分,一般的加4分,较差的加3分;
出席例会在80%以上:工作落实较好加4分,一般加3分,较差加2分;
出席例会80%以下:工作落实较好加3分,一般加2分,较差加1分。此项由例会负责人提供。
3.班级完成学院工作情况加分
完成较好的加5分,完成工作一般的加4分,完成工作较差的加2分。此项由社科学院提供

(六)班级开展活动情况加分
加分内容:1.班级开展活动次数(3分)2.班级开展活动内容(最高8分分)3.班级开展活动参加人数(最高5分)4.班级开展活动影响力(最高10分分)
加分情况:一学年班级活动次数(不包括学院组织的活动)4次以上得5分,2次以上得3分,1次得1分,没有活动的班级0分。分团委组织部和学生会宣传部对每次活动(2、3、4项)进行评分。

(七)其它评分部分
1.通报表扬加分:校级每人次加3分,院级每人次加2分;团体校级每次加8分,团体院级每次加5分。
2.通报批评扣分:校级每人次扣10分,院级每人次扣8分;团体校级每次扣15分,团体院级每次扣10分。
3.警告处分扣分:校级每人次扣10分,院级每人次扣8分。
4.记过处分扣分:校级每人次扣15分,院级每人次扣10分。
5.记大过处分扣分:校级每人次扣20分,院级每人次扣15分。
6.留校查看处分扣分:每人次扣50分。
7.考试舞弊处分扣分:每人次扣50分。
8.开除学籍处分扣分:每人次扣100分。
说明:凡是在本年度具备第七部分2―8条中任何一条者,取消该班本年度优秀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评选资格,并在该班级所得总分中扣除相应分数。

三、考评附则
1.本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
2.本考核由社科学院党总支领导,分团委与学生会负责组织考评;
3.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4.本考核条例最终解释权归社科学院分团委与学生会所有。




社科学院分团委
社科学院学生会
20XX年1月1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guizhang/mg1q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