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工作报告 >

化学野外考察报告

化学野外考察报告

化学野外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 20XX年10月26日(星期二)
天气情况:天气晴、艳阳照、北风3~4级
考察目的:
1、测量松元水库水质的PH值,仔细观察水质的外观,思考其成因。
2、观察石屋子沟村正西的一个死水沟,感官体验其中水质的富华现象,讨论并探究其成因,提出防治措施。
3、观察马连口村中心的千年银杏树,尤其注意其树冠、裸露在外的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思考其生态作用。
4、测量马连口村正西梯田中茶园土壤的PH值,观察茶叶的长势,判断茶叶适宜生长的最佳土壤的PH值。联想一下马连口出产的茶叶为何口感特好?
5、观测马连口村西北角废矿坑中水体的颜色,用化学手段测量里面是否含有SO42- 。
6、用化学手段判断一下高山上的岩石是不是石灰岩。
7、在山顶的某处平坦的地方讲授一节习题课,判断一下经过调换地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8、通过对家乡山水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9、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强意志;勇于探险,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
10、通过查看学生身后的垃圾遗留量情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物质准备:⑴每个小组携带的化学物品有:PH试纸一本、玻璃棒一根、小烧杯(50ml)一只、硝酸钡溶液、稀盐酸、稀硝酸、蒸馏水各一瓶――七名组员每人保管一种,凡是液体试剂除必须盛放在试剂瓶内外,外面必须至少套上两层完好的塑料袋。⑵每人必备的物品有:至少够一顿吃的饭食、饮用水(一水壶)、水果适量,垃圾袋。⑶带队教师带适量创可贴、纱布、医用胶布、去痛片等药物,哨子一个。⑷特别行动小组带一根20余m的长绳。⑸学生带好笔记本、课本、钢笔;有愿带象棋、军棋、扑克、随身听及小说者――随便。
小组划分:根据座次每班平均分为四个小组,初四级部三个班级共分为12个考察小组: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12名组长任命如下:
组长职责:⑴组织实施实验操作、协调本组问题的探究、向教师汇报实验数据或探究结果。⑵随时清查本组人数,如有缺失立即向带队教师汇报。⑶领取仪器后合理地分配给组员。⑷随时掌控本组人员的环保卫生、安全隐患等诸方面的有关问题。
特别行动小组的构成:从各班中挑选体格健壮,行动敏捷的男同学组成――赵鹏、陈磊、杨晓峰、徐斌、周洋、解超、王彬彬。
特别行动小组的任务:⑴前面带路、开道。⑵每逢险要处留守并指挥、帮助护送同学们顺利通过。⑶队尾收尾,帮助掉队的同学最终顺利到达目的地。⑷传递信息,随时将带队教师的口信、建议、忠告、命令等信息传达给每一位同学;将收尾教师(范凤华)的各种信息和同学们的有关信息随时传达给带队教师(解殿龙)。⑸帮助弱小同学及个别女同学携带行李。
思想动员及注意事项:对该活动学生盼望已久,无需动员,重点强调注意事项⑴有高血压、恐高症、心脏病及其它不宜登高和不宜剧烈活动的同学不得参加(必须在家完成一定量的化学习题);不愿参加的必须呆在家中完成一定量的化学习题。⑵一切行动听指挥,绝对不允许单独行动,随意乱走。⑶绝对不允许携带火种及能伤及人身的有关器物。⑷绝对不允许逞强好胜地站在水库边、池塘边、悬崖峭壁边玩耍、张望、追逐嬉闹。⑸有事随时立即报告教师或组长或特别行动小组的任意成员。⑹只有在统一休息的时候才能吃东西(特别是水果)。⑺不管在何时、何地以队列或人群为中心,南面(向阳面)的某处为女同学方便的地方,北面(背阴面)的某处为男同学方便的地方。⑻有需要帮助的应随时提出。
哨声约定:一声长音――级部方队集合;两声短音――全体同学以班级为单位两列(男女各一列)纵队出发;一声短音――全体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单列纵队(女前男后)出发;一长一短――自由散坐或活动。
活动过程:7:00到校,7:15领完各种物品,7:20整装待发,丁校长发言,具体讲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接着杨校长发言,具体讲本次活动的任务,然后刘主任讲活动的注意事项,最后我和范校长交替发言介绍考察目的、宣读组长名单和组长职责、考察路线、宣读特别行动小组的人名单和职责、介绍哨声约定等。7:30准时徒步出发。
第一站――松园水库
一路欢声笑语,于7:40到达水库坝顶,根据预案同学们顾不上欣赏青山环抱下碧波万顷的美景和不时跃出水面的大小鱼类,稍做休整立即分组取水样观察并测其PH值。
只见水质清澈,里面很难看到固体悬浮物。用洁净而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在PH试纸的末端,在30s内将变化了的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取PH值。读数全部为7。为什么水质如此清澈呢?原来水库上游有四座正在开采着的明矾矿(在视野内),矿石中含有KAl(SO4)2?12H2O,当它在雨水的作用下,随溪流进入水库中时,便发挥着净水作用,使水库中由流水带入的粉尘及土壤颗粒发生凝聚作用,较短时期内沉降到水库底部,于是便有了碧水蓝天。
库尾明矾矿的开采,犹如在一块绿缎上撒上了几滩浓硫酸,与大自然极不协调,由此造成的植被破坏,至少需百余年才能恢复――可见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应慎之又慎。
第二站――石屋子沟村西臭水沟
8:00我们从水库出发,8:10到达石屋子沟村西南角的臭水沟,只见水面上漂浮着青一色的藻类植物,水下冷冷清清,没有其它动物或植物,这种现象我们叫做富华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讲又可叫做生物的侵略现象。造成着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此沟位于全村的最低点,村民总是将洗衣水泼在家门口,将人畜的粪便及各种肥料堆放在家门口,当下雨的时候,雨水携带着氮元素、磷元素等营养元素一起进入臭水沟,此沟只进水,不出水,最终导致水体中N和P的含量超高,由于藻类植物特别喜好这些营养元素,所以藻类植物便疯狂生长繁殖,消耗了水中几乎所有的养料和氧气,其它生物便难以生存,最终出现富华现象。
可见过度使用含磷洗衣粉和滥用化肥,乱堆放肥料,都将导致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东海中的赤潮、渤海中的赤潮便是明证。
第三站――马连口村中央的白果树
8:20出发,20分钟后我们到达马连口村中央的白果树下。据上了年纪的村民讲,该树栽于明代,虽历经多次战火,饱经沧桑,但仍郁郁葱葱,向世人展示出勃勃生机,透射出顽强的生命活力。对照有些同学,一受挫折便萎靡不振;一旦跌倒,就不想爬起来;某次考试不理想,就放弃奋斗下去的信念;某门功课学不好,就干脆放弃不学。同学们想想看,这样做对不对?难道我们连棵树都不如吗?
该树的主干要有四男同学才能勉强地合抱过来,树冠约有400m2,单从裸露在外,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根系就可看出,它的地下根系是何等地发达。该树因其存在的年代太久远,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故被称为活化石。其果实为白色,故称其树为白果树、银杏树,它的生长周期很慢,爷爷辈栽上树,要等孙子辈才能吃上果子,故又称其为公孙树。
裸露在外,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根系,犹如老人用巨大的手掌牢牢地按在地上,虽经无数风雨,树下的土壤仍岿然不动,可见植物的根系确能固定沙土,不会被流水冲走,大风刮走。同时它还能涵养水源。设想一下:若西山上光秃秃的无任何植被,则会出现下列情形――若下大雨,山上的沙土会被大水冲走,顿时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沟壑堵塞,洪水泛滥,山下的房舍顿时无影无踪,当大雨停止的时候,过不了几天,山上山下难觅水的踪影;若刮大风,则会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山下的庄稼被沙尘覆盖,导致颗粒无收。人们为了生存,只好迁徙他处。正因为山上山下有较好的植被,所以,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先是被植物的根系吸附固定,根系吸附固定以外的水才能慢慢地汇积起来,慢慢地流下来,不致出现山洪爆发的情形。当雨过天晴时,高处被根系吸附着的水分,由于受重力场的作用,会慢慢地滴落下来,汇成涓涓溪流,十天半月之内山下始终会流水淙淙,若周边森林茂密,则会365天流水不止。可惜,由于滥砍乱伐,过度垦荒,这种境界只有在世外桃园中寻觅,但是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大力植树造林,严禁滥砍乱伐,退耕还林(草),世外桃园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现实。
第四站――马连口村正西的茶园
9:00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马连口村正西的茶园,12个小组测量12块不同地块茶园土壤的PH值,每块地分别取左中右三个地方的土壤,取10g土样放入烧杯中,加上50ml蒸馏水(水:土=5:1 质量比),充分搅拌并静置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测其PH值即为该土壤的PH值,测量情况如下:
(看表后请回答:⑴茶叶最适宜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⑵影响茶叶生长的因素还有哪些?这些因素怎样起作用?⑶马连口出产的茶叶其口感为何特好?⑷采取什么措施可是茶叶增产?)
第五站―― 马连口村西北角的废矿坑
9:20我们到达马连口村西北角的废矿坑。远远望去,早见草绿色的液体盈盈外溢,待下到矿坑沿上,只见浸过水的植物茎上及石快上,呈现出黄黄的颜色。70年代,这里曾是诸城市的一个大型硫酸矿厂,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S2,当时的生产流程是:高温煅烧矿石,得到SO2气体,再将SO2气体氧化成为SO3气体,然后用水吸收SO3气体,便得到H2SO4 。你能写出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吗?
在矿坑中,裸露着的FeS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SO4,由于Fe2+的存在,才导致水体呈草绿色;凡是接触到空气的Fe2+的,便被氧化生成Fe3+,从而呈现黄色。取其中水样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Ba(NO3)2溶液,接着再滴入几滴HNO3(稀),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从而证明矿坑的水中含有SO42- 。
工业上炼铁时通常使用赤铁矿、磁铁矿等,而不使用上述矿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废矿坑到下一个考察点的路线有三条:南线最平缓,但是距离最远,约是最近线路的三倍;中线最近,但是地势最为险要;北线的情况界于南北线之间。经过同学们的激烈争论,一致选择中线。
第六站――大山山顶
9:40我们开始了桃林山区最高峰的征程。且不说崎崎岖岖的羊肠小道上的蔓藤和荆棘,也不说酸胀的小腿和憋不过气来的胸肺,单说山路的陡峭就足以让一般人打退堂鼓。前边同学的脚跟,就在后边同学的头顶上,有时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万丈深渊;有时中间是天梯,宽不盈尺,两边是深沟陡壑。就连我和范老师也在心里暗暗后悔――不该走这条道。当我们翻过第一个高峰的时候,回首一望――来的路在脚下,当时的恐惧、后悔、疲劳都被踩在了脚下,我们赢了。再看一眼先前考察过的废矿坑,只见它的水面宛如泛着荧光的绿宝石,与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水库、池塘、河流的颜色有着天壤之别 ――亚铁离子真是功不可没!
11:00我们终于登上了506m的主峰――大石桌。此时同学们的兴致达到了高峰,我们之间没了各种各样的隔阂,有的就是放松、愉悦和洒脱。先是核查人数――无一掉队,接着自由活动――吃饭、喝水、打扑克、听歌曲、唱歌、说笑话、谈感受等等,最后各小组用带来的稀盐酸鉴定岩石的构成:当滴下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故断定该岩石不属石灰岩。
第七站――草坪
12:00我们恋恋不舍地开始了返程。我们走的是南线,1:30便到达了南山口一块茂密的草地上,于是席地而坐,先是边休息边让部分同学唱歌,后来我讲了课本P74的课后习题,重点讲了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酸液中的H+离子夺得电子成为H原子,每两个H原子结合生成一个H2分子。之后我们一气回到了学校,此时是下午3:30 。
考察总结:本次考察,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无任何事故发生,有惊无险;通过批阅学生的考察报告看,全面达到了考察目的,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探究积极性;在异地学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加强;师生热切盼望多举行类似的活动。

20XX年11月10日

化学野外考察报告
标签: 考察报告 野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gongzuo/zqp6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