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工作报告 >

博爱县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博爱县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博爱县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博爱县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一、博爱县简介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境内,历史悠久,属于古怀庆府,文化底蕴厚重。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的提议,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中“博爱”两字,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博爱县地处南太行中段,北依南太行隔答对河、燕京河与山西泽州县为界;南眺沁河与沁阳、温县相望。豫西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北部地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得其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呈现出与省内其他地区的一些异同。

二、博爱县丧葬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四大人生礼仪习俗:诞生、成年、结婚和丧葬。这次要了解和调查的丧葬习俗是从古至今最重视最繁杂的人生礼仪,丧葬礼仪既是对死者的安慰与缅怀,更是对活着的人一个心理慰藉的形式。在豫西北丧葬习俗中,呈现出浓郁的“慎重追远”孝亲思想,把生者与死者的精神纽带联系的更加紧密,这种孝亲思想受到当地后人的推崇和赞扬并且使这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传统得以世代相传。

1.逝世

亡者忌称“死”,通常百姓将人去世称为“离世、逝世、老了,没了”,在博爱方言亲人通常称之为“没有了、没了、走了”,以相互安慰。年老之人去世是“老了”,年少之人称“少亡”,但少亡和老了都严重忌言“死”字。

人将死之前亲人会提前准备好寿衣,也称“送老衣裳”,在逝者死后,由兄弟姐妹或子女为其穿上。缝制寿衣的针线末端不得打结,以免死者与阳间之人存有结。寿衣通常为蓝色棉质长袍,一般要穿五到七件。人死之后放入棺材之前要用一块方布蒙住脸,用麻绳系住双脚,以示其已为阴间之人。死者口中要含一枚戒指,手上也要戴戒指。死者儿子和儿媳还要去找有名望的执事长者来为亡者葬礼流程作指导,并找来本家辈分高的妇人来主张披麻戴孝等各项杂事。各主事之人经过商量要确定举办丧礼的日期,死者的子侄辈要披麻戴孝并由死者儿子在黄昏时刻通知亲朋死讯,见面时要哭两声以示悲伤,并行大礼,通知参加葬礼。

2.移铺戴孝

“移铺”就是将死者的尸体从短期的地方移至主房正中间的床上。把主房中的桌子和其他家具移至别处,用白布遮住正墙上的字画,也要把门上的的门神用四方白纸遮住。之后要几个人把死者抬到已准备好的灵床上,即“尸床”上,尸体要头朝外,脚朝内,防止猫惊尸后尸体往外蹦,附近的猫都要看好或送至别家。

尸体移好之后再死者头前挂一个竹帘或白布,并在竹帘下设一个供桌,供桌之上放置有死者生前的放大的黑白半身照,由黑布作为花饰。供桌左侧还要点一盏油灯,昼夜燃烧直至死者下葬,成为“灵长明灯”。另外还要准备一个盆子,用来盛放祭拜之人祭奠死者时燃烧的纸灰。

死者的儿子女儿和侄子辈的亲属后代要戴孝,也称为“成服”,代戴孝的人是“孝子”。孝子要披散头发,穿白衣、白裤、白鞋、白帽。白衣白裤由死者子女准备,临时为孝子大致缝制披在身上和穿上,在平时穿的鞋子上粘上一块白布就可以代替白鞋,白帽是由白布条或白纸折成三角形穿上线代替。孙辈要戴红布条,所有孝子们在整个丧葬过程中都要戴孝,包括守灵、请亡灵、压纸、送葬等过程。孝子中也有重孝和轻孝之分。

3.守灵和压纸

守灵就是通常所说的“守孝”。守灵是从死者短期之后移至灵床,孝子都必须在旁守灵,不得离开,直至下葬。通常男左女右,男孝子在左,女孝子在右,依次排序。男孝子还要看护灵灯和烧纸。男孝子只能低泣,当有人祭拜时女孝子要放声哭泣悼念亡者。睡前哭一次,黎明还要哭一次。长子还要向死者舅家或娘家报明死因和丧事安排,舅家或娘家人还要每日去看一次,叫做“吊孝”。

压纸是在晚上进行的,由响器班吹着哀乐,晚辈提着马灯带领男。,孝子前往十字路口压纸。孝子每个人手中都拿一把香,走一路,哭一路,东路口压一张纸、烧纸钱,再到西路口压一张纸、烧纸钱,再折回。压纸和烧钱都是为亡者买路,到家之前,香必须丢完。

4.入殓与成殓

亡者入棺就是入殓,一般是三天入殓。要有娘家人在场,并由子女象征性地为亡者清净身体。棺材内要铺一层草木灰,上还要有一层白纸和制钱。尸体进棺后腰用白纸包好的棉花将头部固定好,尸体周围还要放置棉絮和棉套,固定尸体以免晃动。死者固定好后所有女孝子还要人手捏一块棉花,在得到娘家人许可后就要盖棺。

盖棺就是成殓,死者尚有配偶的要选单日成殓。盖棺之前有子女把死者脸上的白布取下,把嘴里含的东西取出将所有东西放入棺材中,还要给死者戴口花,取“口吐莲花之意”,还要给亡者手中放一个元宝。最后,已经包好的五谷杂粮也要放进棺中。盖棺之时所有受翻盖的属相的人还要回避,所有子女辈和孙辈要依大小与亡者拜别。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盖棺,用“子孙钉”来钉,取子孙兴旺发达之意。钉钉之时,亲属一起喊叫死者“躲钉”,然后亲属大哭一场即完成大殓。完成之后罩上棺罩,准备出殡。

5.出殡

出殡是一般根据家庭情况决定形式大小,但都尽量来显示排场。出殡时需要准备的东西十分复杂,各种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较多。

出殡时孝子没人手中都拿有哀杖,哀杖是用高粱杆儿制成七八十公分的长度,用浆糊螺旋粘上白纸条。哀杖要尽量多,孝子从出殡开始直至送到下葬后才将哀杖插到坟墓上。

长子脖子上要挂一个罐儿,这个罐儿用来盛放准备好的食品,外用浆糊粘上一圈白纸,烧饼做盖子。

还要准备一个桶,桶中盛放煮熟的饺子(博爱方言称“扁食”)和汤,外加一个勺子和一支柳条。

出殡的前一天晚上通常要请吹鼓手,也叫响器班,在当晚和第二天出殡前唱戏和歌曲。

子女亲属准备纸扎,一般要有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童男童女、马匹、楼阁、仙鹤等。现在还有一些电器纸扎,比如电冰箱、电视机、空调、汽车等等。都是寓意亡者在阴间能够丰衣足食,安享极乐。

由孝子在已经选好的墓地的四个角各挖一锹土,然后打墓的人开始挖墓坑,一般是七八个人。

中午时分亡者要接受吊唁,亲朋好友到家门口时就开始哭,此时乐手要奏专门吊唁时的响乐。吊唁者将祭品象征性地祭奠死者,孝子为吊唁者烧纸,旁边的孝子要集体大哭,一般晚辈要向死者行四个大礼。

中午娘家或舅家的人姗姗来迟,家有不孝儿子或儿媳时舅家或娘家的人在村外不进村,由儿子或儿媳前去迎接,并接受舅家或你昂达的责骂、批评甚至大打出手,但不得还手,意在为亡灵出气。

还有不可或缺的过程就是家祭,把供品置于供桌之上,由长子或长孙在执事人带领下到灵前祭奠。

在起灵之前帮忙的人要听执事人安排抬棺材,一般由八或十六个年轻人完成,年老者帮忙搬纸扎和花圈。在各项事宜准备妥当之后要集体进行最后一次祭拜,由舅家或娘家最德高众望的老者领祭。

祭拜结束后就要起灵出殡,抬棺的人空手将棺材抬出来,亲属放声大哭。抬出灵堂后放在专门的木架上,之后众人跟在运棺车之后。孝子披麻戴孝,手执哀杖,被人搀扶,走在灵前,女儿跟在灵后。长孙背柳椽,子孙还要有一个人拿照片。走到第一个路口时孝子要向灵柩磕头,一些不必要的人就返回。

下葬时间按照风水先生事先算好的进行,鞭炮齐鸣抬棺的人间棺材很稳当地放于墓穴中,长子媳从棺材罩上取下一对流苏带回家中,意思是亡者留有后代。各项下葬事宜结束后要请舅家或娘家人看看是否有意见,但往往没有意见,回答说按照你们规矩办就好。孝子会集体进行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次祭奠,依然是由长者主祭,孝子们行过大礼后想墓坑内捧三捧土,之后帮忙的人就开始填墓,并将长孙背来的柳椽插在棺尾。当坟墓拢成土堆时孝子都把哀杖插在墓堆上,墓堆上还要插几个花圈。将纸扎置于坟墓之前一把火烧掉,意思这些东西都随亡灵带阴间成为亡者在阴间的财产并供其享用。所有程序结束之后孝子不得原路返回,而是从另外的一条路回家,在进入家门之前将孝服脱下,到家后朝里屋磕四个头。

6.祭祀

埋葬后的第二天孝子将扁食汤洒在路上,现在一般改在当天,扁食汤即是“迷魂汤”,希望亡者来世把前世的事都忘掉。

老者死后要进行四个祭祀,三七、五七、白天(俗称百日)、周年,这些祭祀之日孝子都要穿上孝服给王者烧纸祭奠。家中有三个兄弟不办三七,五个兄弟不办五七,隔年不办“七”,周年要连办三年,三年内过年家中不能贴春联。

7.禁忌

(在丧葬流程中,还有一些被认为是坚决不可以出现的现象,被世代相传)

(1)下葬时孝子不准喊人名

(2)新娘和孕妇不可以上坟

(3)未出嫁的姑娘死后不准在家停尸过夜

(4)包丧失不得捎信要按次序逐个报丧

(5)起灵和下葬时有些属相要回避

(6)在外死的人尸体不能回家

(7)戴孝之人不可以戴孝进别人家

三、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心理

博爱县人民的丧葬习俗秉承了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优良传统,并将孝悌以及礼文化在丧葬习俗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并没有把传统的文化习俗删减,而是在继承的前提下良好吸收和发展。中国作为文化历史悠久的传统古国,她所具有的厚重文化底蕴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愈发深沉幽香,散发着古老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带领中华儿女骄傲地勇往直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的不同民族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惯使得丧葬习俗差异甚大,透过文化习俗中特殊的丧葬流程不难看出,孝从古至今都备受重视,相应的礼也十分严谨。在博爱县丧葬流程中,孝、礼被视为贯穿整个流程的一条很明显的主线,其中渗透了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优秀内容。

在经济社会高度繁荣的今天,传统的文化习俗正在受到严重冲击,面临这种现状,国家和人民也在呼吁全社会回头拾起传统习俗来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清明节本身就是提醒人们在纷繁的生活之余要记得缅怀离世的亲人,放慢脚步来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洗礼,而不是一味盲目地向前冲,有更值得做更有意义的事等着我们。

纷繁复杂的丧葬流程中当然体现出许多的不科学和不切实际,但我们要以感性的目光来看待人们在丧葬习俗中所体现出来的愿望和美好心愿。中国的孝、礼文化如今不仅仅被中国人所继承,也受到世界各国友人的推崇和学习,这种现象证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丧葬习俗有助于在丧葬流程中让人们学习到优秀的文化,折射出传统中国人对逝者的安慰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有安慰就有善良,有向往就有希望。

博爱县淳朴的民风造就了善良可爱的博爱人民,博爱人民即使再丧葬习俗中仍然坚持把复杂的孝、礼文化奉为最高,表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安慰,即使再亡者生前不能完成的艰难愿望通过一生的结束礼来帮助逝者实现。这种善良和虔诚的态度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生者很难奋斗实现,却要用善良的方式向亡者致敬。这个复杂而有意义的葬礼在博爱人民看来不仅仅是逝者生活的终结,它也是生者重新接受生活洗礼的开始,不能被悲伤打到,而是怀揣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勇敢坚强地奔向未来。葬礼中的悲哀没有延续,博爱人民积极向上的心情把对亡者的悼念化做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坚持,活着的人只有更好更坚强地生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生命中的结束和开始都只是一种形式,生活是善的延续。

作为淳朴善良的博爱县后人,我骄傲自己家乡的文化能散发如此浓郁的醇香,更敬佩从古流今的伟大的令人震撼的力量。我更应该做的就是尽自己努力传承好传统文化,以我微薄之力保护、守护好家乡和祖国美好善良的传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gongzuo/8q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