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观后感 >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7篇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7篇

一般大家观看完一场影片后,应该有很多启示,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7篇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1

2021东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时间19:00时间开幕,这次的开幕仪式与以往比有些不同,故事是从一个短片开始的。

短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片羽毛,这也与本次开幕式的理念“we have wings”,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我们拥有翅膀”相呼应。不是我们是否有残疾,我们都拥有追求梦想的翅膀。

本次东京残奥会共有22个大项、539个小项,共计13天的比赛。

相比于一个月前的奥运会开幕式,这次竟没有那么阴间,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色彩丰富、主题和配乐都挺欢快的,氛围和现场布置都很积极阳光,竹蜻蜓太温暖了!让网友们竟有些不习惯。

在欢快动听的音乐下,由红、绿、蓝三色的气球组成了残疾人奥林匹克的标志agitos。

节目虽然有些简单,但是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阳间”的温暖,

这次运动员入场方式与之前相比也有些许的不同,无论来还是没来的运动员,他们的名字都被打在体育场的观众席环形屏幕上。他们所有的人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掌声。

虽然之前阿富汗残奥委会决定放弃参加东京残奥会,但是开幕式上,一位志愿者还是带着阿富汗国旗进入会场,即使没有一个运动员的阿富汗,还是参加了开幕式,我承认我又破防了......

看到各个国家的代表团,或许有的国家只有三两个人,但当他们缓缓入场的时候,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

他们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入场,国旗手以各种方式把国旗带入场内,他们自信、乐观、积极向上,这或许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吧,也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听到主持人介绍他们历年过往的成绩时,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中国残奥代表团开幕式在第98个出场,周佳敏、王浩担任本次东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

本次残奥会,我国共有251名运动员出征东京残奥会,他们将参加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羽毛球、皮划艇、自行车、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射击、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轮椅网球、跆拳道、铁人三项、盲人足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这20个大项、341个小项的比赛,这也是中国参加境外残奥会参赛大项最多的一届。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中国已连续四届卫冕残奥会的金牌榜奖牌榜第一。2004雅典残奥会上摘得63金,第一名;2008北京残奥会收获89金,第一名;2012伦敦残奥会获得95金,第一名;2016里约残奥会拿到107金,第一名。今年也有望5连榜冲击第一。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却用拼搏告诉我们“没什么不可能”,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每一位运动员都值得被尊敬,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祝大家取得好成绩,平安归来。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2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铁饼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3

试问,你可否见过没有双腿的人努力骑行?可否见过没有双臂的人在水中潜行?可否见过失去光明的人在赛场上努力奔跑?这些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有人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在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却“志坚”,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爱的内涵。而他们所展现的精神与品质,正是当代青年需汲取和学习的。

自强不息奠定人生之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可见,聋哑人邰丽华用精美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千手观音》等震撼人心的作品;君可见,身患渐冻症的霍金用不屈的意志完成《时间简史》等一系列壮举;君可见,贝多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完成《月光曲》等伟大作品。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我们:只要你想,便可成功。

顽强拼搏铸就人生辉煌。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它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诚然,任何人成名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蜕变。量变才可引起质变,你顽强拼搏的过程就是你在积累经验的过程,终有一日,你所受过的伤,走过的荆棘,都将开出最绚烂的花。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不过是跳水精灵全红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与努力;有的不过是演员张译从小角色做起,细心打磨每一个人物的认真态度;有的不过是我们十二年来寒窗苦读积攒下的汗水与泪水。要想人前富贵,必得人后受罪。而我们越拼搏,越幸运,终会成功圆梦。

反观当代青年,有的沉迷追星打榜无法自拔;有的佛系人生不拼不搏。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啊!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更应该是你为追逐梦想而留下的美丽倩影,如此方能彰显青春之姿,才能做到青春不悔,才能增强我辈之力量,铸就中华之昌盛。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更应继承和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像残奥会运动员一样,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自我,敢拼敢搏,如此,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终将成功!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4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各国运动员已陆续入住冬残奥村。无论在冬残奥村,还是冬残奥赛场上,各种无障碍设施细节满满,为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士带来了友好而温馨的体验。

比如,在“冰立方”,除了10间永久的运动员更衣室外,工作人员还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灵活补位,更衣室内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设施应有尽有;“冰之帆”则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而在高山滑雪比赛场地,“雪飞燕”里的饮料柜每排各种饮料都放一点,可以让不同高度的运动员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诸多人性化的设计,让冬残奥村和赛场更加安全舒适。满满的细节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周到细致。

可以看到,从北京冬奥会到北京冬残奥会,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岗,也不只是景观与标识的不同,更多的改变藏在那些温暖的细节里。冬残奥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机、餐台的流食搅拌器与盲文菜单……这些未曾被忽略的环节,彰显了人文关怀。

正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所说的,“我们希望尽量不要借助人抬等外力帮助残疾人运动员行动,而是努力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行,这体现了平等与尊重。”

这份尊重,也收获了运动员们的好感,不少外国运动员变身冬残奥会“夸夸团”。荷兰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教练尼基称,在他参加过的三届冬残奥会里,“北京冬残奥会的设施是最好的”;美国运动员诺亚·艾略特则称“北京冬残奥村的生活像做梦一样”。

每一处体贴细节的背后,都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从居住、餐厅、交通,到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所有的服务与设施都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生活与比赛而设计,让他们感受到“运动员之家”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致入微的设施,并非临时安排部署。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雪飞燕”早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这份“提前规划”中,蕴含着我们对冬残奥会的重视和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尊重。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5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中国代表团总人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参加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辽宁省派出15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5名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残奥冬季两项共四个大项的比赛。

3月6日,辽宁省残奥运动员刘思彤、张海原、陈亮、李响、孙鸿胜、孙艳龙、王辉、韩沙沙、王擎云将在残奥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项目中亮相;毛忠武和马静将在残奥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8公里和女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登场。

19岁的孙奇来自朝阳,他曾在残奥单板滑雪荷兰世界杯的男子坡面回转ll2级比赛中两获金牌,为我国残奥单板滑雪项目首次争得国际赛事最高荣誉;葫芦岛籍运动员刘思彤刚刚获得一枚铜牌,四年前她便是平昌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唯一一名高山滑雪参赛运动员,填补了中国运动员这个项目的.参赛空白。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省运动员、教练员在中国残联国家集训队的组织下刻苦训练,通过冬夏结合、赛练结合等方式,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辽宁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和康复健身均衡协同发展,以积极承接中国残联残奥会、冬残奥会国家集训队项目和参加全国残运会及国际大赛为契机,推动残疾人大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21年第十一届残运会冬季项目比赛中,辽宁省运动员在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四个项目中,获得金牌19枚,银牌11枚,铜牌21枚。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辽宁省圆满完成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及冬季两项国家队各项训练保障工作,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作出贡献。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6

比气势,比规模,北京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比明星云集,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但是北京残奥会,让我们一遍遍重温着精神的强健、生命的坚韧、人性的伟大,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触动,或心潮澎湃,或感慨万千……

想起那一瞬间,全世界屏住呼息,侯斌依靠一根绳子,咬紧牙关,满头大汗,把自己与身下的轮椅拉升39米,以这种朴拙而苍劲的方式,点燃了北京残奥会主火炬。这曾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让多少人为之震撼。侯斌代表了所有跌入厄运之中然而并不屈服的残疾人,心存光明,自强不息,从命运的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实现了完美的自我超越。

超越,在北京残奥会赛场上无处不在--失去了手,他们照样打球;失去了腿,他们照样奔跑;失去了光明,他们照样驰骋赛场。

看看:拼命憋气冲刺,最终为中国赢得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半身偏瘫的小伙子杜剑平;想想:为了梦想,付出无数汗水却未能在主场卫冕,仍坚信梦想永恒51岁的中国残奥“乒坛女皇”张小玲。瞧瞧:失去“双翼”只能依靠腰部和腿在水中拼命前游,只能依靠头颅用力撞向池壁,虽没有赢得金牌,仍挂着笑容的中国游泳选手何军权。每一位残奥选手,每一位残奥冠军都在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高昂的斗志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向世人证明: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

我觉得,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次生命强者的聚会,一次感人的精神盛宴。北京残奥会,让汶川灾区的人民更懂得:只要挺起脊梁,一切都有可能;北京残奥会,让全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北京残奥会,让世界人民再次发出赞叹:太精彩了;北京残奥会,又让世界人民积蓄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篇7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guanhougan/qmm3w.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