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发言稿 >

级初中家长会发言稿

级初中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级初中家长会发言稿

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我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谈论以下几个话题。

一、初中与小学的区别

初中,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其个性特点正在逐渐形成。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是一道难越的坎,是生命的第二次腾飞。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产生了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表现在学科特点上:中学是人生基础知识的奠定时期,而初中又是整个中学的奠基阶段。初中生比小学生学习的门类要多,而且每一门学科的内容逐渐趋于专业化,并接近科学体系。学科的常识性知识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科目多、内容多、难度深、要求高,作业量大。

在学习方法上:小学要求学生识记一些简单的知识,以背诵为主要方式,而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保姆式地管教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同于小学老师那样的授课形式,很多问题不再反反复复讲许多遍,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理解和掌握其推导过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追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连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从识记结果到探究原因的转变;不只是局限于课本,更要拓展到课外。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还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有落实。

分数上的区别:小学考试的分数和初中考试的分数,是不能同年而语的,小学生考个90多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初中,你考个80多分也是很好的,小学常考100分,在初中考到七八十也是可能,因为两个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正因为初中与小学的众多差别,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一两个月后,不少学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这是为什么呢?由小学进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当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上述心理问题。

二、家长应如何配合孩子的转变

(一)如何与孩子相处。

1、平等。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个头矮,可他们有思想,有大脑,我们成年人不妨蹲下来和他们对话。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流了汗,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必太苛求。

2、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叫“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3、容忍。容忍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个性。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而有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有位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才出现了众多的中国的“爱迪生”。

4、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皮格马力翁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力翁效应。正面的期望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再努力!当然鼓励是有节制性的,不能像泉水般涌出!

(二)、请不要过度盲从棍棒教育。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理偏差。

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并且用一个谎言来掩盖另一个谎言,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朋友们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怪僻: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喜怒无常;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了。

(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其受益无穷;同时也会使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和睦,心境愉快,生活目标高尚,生活质量高,充满安全、幸福的感觉。

家庭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居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体,也同样可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墙壁上悬挂着字画(或者是名人的、或者是朋友赠送的、或者是自己创作的字画、孩子自己的作品)、地图、照片等,书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当前的畅销书刊等。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一间光线充足、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学习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少也要在房间一角给孩子摆一张书桌和一个小书架。应该认识到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家里一天到晚是打牌声、喝酒猜拳声和夫妻的吵吵骂骂声,你就很难听到孩子朗朗的读书声。

【精神文化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就会给孩子的思想留下些什么影响。”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有文化教养的下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家庭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正如杜威所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也是孩子的榜样。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四)、爱,不可忍辱负重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子决不等于教子,

①爱子要理智,“爱自己的孩子连动物都会”关键在于怎么爱。有些家长宁可刻薄自己,一日三餐吃或不吃,也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宁可自己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也要让孩子穿得体体面面、漂漂亮亮。这种“忍辱负重”的爱,除了能表达父母的慈心善意之外,实在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好处。同时给孩子养成了攀比名牌服装和实物的不良习惯,孩子赶时髦,甚至连校服都不穿,导致违反校规校纪。

②教子比爱子更重要。爱子乃人之常情,但仅有爱是不够的。父母之爱的力量或许无法估量,但缺少教育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害”。天下父母一定要深谙教子比爱子更重要的真谛。要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爱子。

③要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子女爱父母更是理所应当。父母不仅要关爱孩子,而且要设法让孩子学会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要保持节制,而且要努力获得报答,使孩子在报答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恩师,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具有同情心、爱心、良心等优良心理品格的现代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将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人格、亲和的人际、高尚的人性的人。

(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殊不知,学习成绩优秀是有一个过程的,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学习的良好习惯。按照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学说,建立一种习惯就是建立新的动力定型,这种定型的建立往往是从破坏以往的定型为前提的.而这种过程并非一时可以完成.何况中学生,当然更是如此.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长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呢?

1、抓作业。如果孩子不认真做作业,家长要及时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

3、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在质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生动,锻炼动手动脑的技能、培养熟练的口头背诵和表达的能力。

4、抓能力.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在课余一切学习中都要注意认真培养上述能力。

(六)、关心孩子的双休日

双休日这业余时间是否丰富呢?为此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双休日过问一下,关心一下。经常能看到每逢双休日,游戏厅生意特别红火,仔细一瞧,围着游戏机玩得满头大汗的,大多是中学生,他们沉浸在魔兽争霸,凶杀暴力影片之中,如此双休日,孩子能得到什么?家长应该除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之外,带子女走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人间的亲情,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源泉,所以,家长有必要在双休日尤其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妨过问一下:

1、双休日您的孩子在干什么?

2、双休日您的孩子怎么玩?

3、双休日您的孩子过的怎样?

如果在这三方面家长能适当关心指导。那您的孩子在充分休息的时间里也能学到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孩子会受益匪浅。

(七)、在家庭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尽量自己来克服。例如:父亲与孩子下棋,有的父亲怕孩子输后哭闹,因而故意让他一回,孩子赢了,虽然不哭了,但久而久之,孩子只能赢得起,却再也输不起了。有的父亲则不然,真刀实枪与孩子干,第一回孩子也许输了,但第二回,第三回情形也许会出现变化,孩子也会想尽办法对付父亲,表面看来似乎赢了一盘棋,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不仅赢得起,更输得起的好品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培养孩子的阔广的胸襟

现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独尊,生活圈狭小,因而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现为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往往看自己只看优点,看别人只看缺点,甚至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缺点。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学们一起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做人要大气,鸡肠鼠肚的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私自利,一点儿事就钻了牛角尖。大学校园自杀的学生还少吗?

三、给家长的建议,要求家长做到如下几点

1、做一个榜样型的家长。

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子女一起互相监督、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2、做一个监督型的家长。

作业督促:每天晚上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无力指导,看对错,看是否改正。睡觉前督促收拾好作业,早上起来督促早读。孩子的上网情况家长要了解和掌握,不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欲休不止于罢不能,最终出现了怪异的性格,导致无法挽救的结果。

孩子的作息时间。

早上7:30前到校 放学 11:50 中午上学1:30到校 下午放学 5:15 走读的学生家长要掌握好时间,随时给予提醒。

3、做一个细心型的家长。

学生的喜怒哀乐常常表现在脸上,出现在行为上,家长应从言行上发现孩子一系列的变化,要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一旦发现一些不正常现象,家长应及时了解真相,对症教育,必要时要与班主任协调和沟通。

4、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不要让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干扰影响到孩子;读书需要心静,做家长的有时就得做出牺牲。比如一些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玩麻将、打牌、会客等一些娱乐活动,看电视也要尽量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5、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沟通。

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寻找教育孩子的最好办法,家长会不得缺席,经常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以便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fayan/vr4p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