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习 >实习总结 >

2012年12月教师实习总结

2012年12月教师实习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012年12月教师实习总结

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在这里与你们分享实习的感想。首先,我要向给予我们这次实习机会,并且在实习中给与我们帮助的老师和领导们表示感谢。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实习结束已经两个星期了。可是,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依然记得实习中发生的事情,那些感动,那些烦恼。因为,这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于我来说,也对于在场的很多同学来说,是一笔不可换的财富。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们收获,我们成长。这个学期的第二周,待着欣喜和期待,我们来到了实习学校:嘉兴一中。实习的前期是为期两个星期的见习期。上课时,跟着各自的指导老师听课,写听课记录;下课后,与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实习成员一起交流听课想法成了我们实习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向指导老师“讨作业”成了我们见习期的日常工作。由于我们的指导老师也是刚刚接触他们自己的班级不久,需要了解他们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并不太乐意将作业交与我们批改。在起初,他们只将“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作业”这类的工作让我们来做,但是渐渐地,指导老师开始信任我们,并愿意将作业交给我们。或许,一中实习成员改的作业并没有其他学校的多,但是这也让我们可以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认真批改每份作业,并且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我们设计课时难易度时提供参考。

紧接着便是备课、讲课阶段。每一次的上台讲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锻炼。这次的实习,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听课时,望着指导老师讲课,似乎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似乎一节课很简单地就结束了,似乎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到。可是当真正要上台讲课时,我们才发现当老师并不简单。精心的备课便是第一步。在备课时,首先,我们研究教材的内容,思考课时目标是什么,思考该如何上课;在形式初步的想法后,我们也查阅了大量的优秀课件,吸取期中的精华部分,最后才形成了自己的课件。一中的指导老师也给我们的课件提出了很多的意见:有些老师要求我们要设计得更加新颖,有些老师注重细节注重逻辑,询问我们为什么如此设计,也指导我们哪里设计得好哪里不好。在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各课时的教案和课件。而这仅仅是最初的一步。

人生的第一堂课,让我们知道了40分钟有多长。虽然试讲过多次,但初次上讲台时,我们仍不能很好地把握好时间,语速过快,给学生的准备时间过短,教师指令不清晰,声音小,板书字体不清晰,让我们的40分钟变得很难熬。讲课后,我们积极地询问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也积极地去班级里询问学生的意见。发现问题,便能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坚信的。在实习中,我们会因为有很多不足而担心,但也因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努力。感谢指导老师鼓励的话语,也感谢同学们真诚的建议,让每一次的经验都成为一个铺垫,使我们从中学习,得到成长。在后来的课,我们能更好地设置每个活动的时间,也能更加从容地上课。但依旧的是,每一次的讲课,都让我们体会到真实课堂和理想课堂的差距,每一次上课都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惊喜。这两个月里的收获都是我们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这是真正的实践,真正的亲身体验。

记得有同学在实习结束的时候说:两个月好快,在我喜欢这里的时候,竟然就要离开了。相信很多的实习生都有着这样的心情。一开始我们兴奋、紧张,离开时我们感激、不舍。

这次的实习,我们克服心里的羞涩和胆小,主动地去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我们尽力用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融入他们的班级;我们学着从一位学生转位成为老师:脱去自己的稚嫩,让自己变得成熟有担当,成为一个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有能力的老师;我们的作息时间从以前的早上7点8点甚至是10点起床,变成了6点,从晚上的12点,变成了10点半或者11点睡觉,这是为了第二天有充足的精神,赶最早的班车去学校监督学生的早自习;我们与学生一起出操,监督他们的午休,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与他们一起布置班风,一起为运动会的开幕式出谋划策,一起开班会…… 就是在这些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关系。而这,让这次的实习变得更加难忘。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站在末端,往前看看,我们发现这次的实习里,我们真的收获了很多。教学相长。看着那些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我们更加热爱教学工作,更有动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从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次的实习,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从以前为了待遇而选择这个职业到现在因为热爱而选择。虽然实习结束了,但是它成为了我们的动力,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变得更加强大,更有能力,从而成为一名更合格的人民教师。最后,我还是想再说:谢谢老师给我们安排的这次实习,也感谢这一次实习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标签: 实习 教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hi/zongjie/3rq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