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习 >实习实践 >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村民对放鞭炮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村民对放鞭炮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实践内容: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村民对放鞭炮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活动前期:1月20日至25日,准备调查时的问题,问卷;策划活动步骤和分工;拍放鞭炮的照片;

活动期间:1月26日至1月29日,挨家挨户调查(发问卷,收问卷);

活动后期:整理两人获得的资料,撰写实践报告。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鞭炮,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炸发声以赶走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条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年的年俗。

如今,无论是过年还是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致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鞭炮已经成为一条必不可少的纽带连接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生活。鞭炮的声音预示着春节的来临,道路两旁销售鞭炮的摊位成为了春节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燃放鞭炮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此外,鞭炮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不仅促进了就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我国税收。

放鞭炮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破坏不容小觑。让放鞭炮时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成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及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另外还形成城市光化学烟雾,影响可见度;还有一些可毒固体粉末,同样对人有刺激性,像没有燃尽的火药以及剩下的灰尘都是一种污染。每年鞭炮燃放后留下的碎屑都额外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燃鞭炮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放鞭炮所发出的噪音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它不但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等。

不仅如此,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燃放鞭炮而炸伤眼睛炸断手指引发火灾的新闻我们经常看到。除夕之夜,李某在观看别人放鞭炮时,右眼球被炸坏,鲜血直流,经医院抢救治疗,虽有好转,但左眼也接近失明,并且造成严重的脑震荡。家住沈阳市大东区的梁某在家与朋友喝酒时,为了助兴,自己买些鞭炮来放,他一边与朋友说话一边燃放,将手里拿的鞭炮点燃后没有扔出去,在手上炸响,将手指三根手指炸断,造成了残疾。

日前我们以是否支持燃放鞭炮为题在正里村上进行了问卷调查,97.4%的被调查者有过放鞭炮的经历,调查的结果53.8%的受访对象支持春节期间燃放鞭炮;37.9%的受访对象反对燃放鞭炮;8.3%的对象不支持也不反对。被问及“是否喜爱燃放鞭炮这项活动”时77.8%的受访者认为鞭炮对于春节必不可少;60.2%的受访者的正常生活被鞭炮扰乱。

对于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燃放鞭炮,支持者认为不放鞭炮不算过年,在他们心中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可以驱邪消灾。他们喜爱放鞭炮时浓郁喜庆的气氛。也有部分市民认为,鞭炮声已经不仅仅代表一种节日的声音,更是一种象征。鞭炮声在提醒着那些常年在外或者工作繁忙不经常回家的人,要“常回家看看”,听到了鞭炮声,就仿佛听到了家人们的期盼。有网友把放鞭炮作为对春节的唯一记忆,他们认为没有鞭炮的春节毫无年味可言。

反对方认为每到过年这几天,响个没完没了的鞭炮声,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睡眠,有时就是连家里人互相之间说话都很难听清楚,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出生不久的婴儿还有医院里需要休息的患者来说,这也是一种让人头疼的事。而且,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人因为制造或者燃放烟花爆竹而被炸死或炸伤,给很多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财产或精神上的伤痛。许多网友把放鞭炮看作和过去男人留辫子女人缠足一样的陋习,认为它早该废除。

于此同时,调查对象也提出的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规定放鞭炮实间和地点,加强管理与教育,鞭炮的质量跟成分上都严格把关,研制污染少安全性高的新型鞭炮。然而派出所的民警表示,限时限地燃放的做法,很多地区都在努力尝试着,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往往是“只有说法,难成做法”,很多人自觉性不够,再加上燃放鞭炮还带有随机性,很多人道理懂得,规定知道,就是放弃鞭炮之后便什么都忘了。而政府的监督也因时间的特殊性地域的广阔性显得软弱无力。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相关部门做出的努力。例如,为防止没有燃放完的鞭炮对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大连警方特推出以鞭炮换礼品活动,不仅解决了市民的难题,还让市民从中获利。

在我看来,放鞭炮即不像走亲访友包饺子那样必不可少,也不像缠足那样必须废除,我们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准确的把握一个度,作为个人我们需要凭借这个度在不妨碍其他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享受生活上的乐趣。然而这个度的把握因人而异,文化水平高,自制能力强,能多为他人着想的人必然可以把握得很好,现在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就是这种人实在太少了,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我们应该在努力的同时适当的提醒他人,很多时候只需一句提醒,人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从此便会注意,以防自己再犯。相比之下,政府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政府有义务向公众宣传如何购买合格的鞭炮,如何安全的燃放鞭炮;也有责任加大监管查处力度保障人们安全。义务和责任背后有数不清的工作需要落实,有数不清的利害关系需要定夺,有数不清的困难需要攻克,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充满信心。

无论是哪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历经沧桑后崛起的中国和她的儿女们面对越发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能克服度过难关,创造出凌驾于理想社会之上的和谐社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hi/shijian/d1m2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