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优秀作文 >

【美文赏析】邢文英:黄土地的思念作文

【美文赏析】邢文英:黄土地的思念作文

【美文赏析】邢文英:黄土地的思念

【美文赏析】邢文英:黄土地的思念作文

1969年元月,和千千万万知青一样我来到陕北插队。乘坐了三天的火车、汽车,越走越荒凉,到达陕北时,满眼都是光秃秃的,山上、山下树木很少,把学校给我们介绍的革命圣地、红枣园的美好向往一扫而光。

一路风尘终于到达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公社领导像接待亲人似的接待我们,给我们打了洗脸水,安排我们在公社大院吃饭。

我记得第一顿饭是馒头和猪肉炖粉条。馒头比较黑,跟北京的馒头没法比,很多同学咽不下就给扔了。我也吃不下去,没吃两口就随手放回到笸箩里。这时一个浑身脏兮兮穿着白衣服的人,一把抓起我刚放下的碗和馒头如狼似虎地大口吃起来。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他已经吃完了。比我们先到的一批同学告诉我,陕北这几年大旱,榆林地区下来要饭的人很多,几乎每天有两三拨。我惊呆了,悄悄问同学:“解放快二十年了,怎么还有要饭的?”同学说:“到村里你们就知道了,这地方农民很穷。”这是到陕北给我上的第一堂课,这些只有在忆苦思甜中听到的事,活生生地摆在眼前了。

我被分配到高家坪村。进村后,队里把我们分别安排在老乡家住,大多数老乡家只有一口锅,一口瓮,一张炕席,全家老小挤在一个炕上,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家庭条件好的老乡家炕上铺着羊毛毡子,放点铺盖,粗糙的木箱上摆着几个放粮食的瓦罐。

我们到陕北时正赶上过年,这是陕北农民期盼的好日子,家家炸油糕、蒸黄米馍馍、做摊黄,一做就是一缸,放在户外冻上,会过光景的能吃好长时间。我们知青吃政府配给的粮食,二十三个知青一个大灶,老书记给我们蒸了一锅油糕,一掀锅盖,那叫一个香。我们只管吃香喷喷的油糕,老书记却把蒸锅水舀到盆里,蒸锅水上飘着点点星星的油花,他端起盆把上边的油花吹到碗里,告诉我们说这油拌菜好吃。当时我们都笑了,这陕北人也太节约了吧!

年过完没多久,我们知青的生活就一下由天上掉到了地下,几乎顿顿吃粗粮,连那星星点点的油花儿都见不到了,胡萝卜酸菜拌点盐和辣椒面就是菜了。更糟糕的是断粮了,每人每天上山干活两个窝头,女生都不够吃,男生饿得腿直打晃。老乡家更是没粮吃,送的饭都是蒸锅水和黑乎乎的糠饼子。老乡看到我们饿得不行,把糠饼子拿出来给我们吃,那时吃着干涩的糠饼子真是比吃山珍还香。

村里领导看到知青挨饿,开会研究决定把大队储备的粮食拿出来接济我们,这才解决了我们饥饿的问题。我们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苦乐同当中与他们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后来我们虽然离开了延川,但是那段记忆刻骨铭心。

1997年,我参加完在陕西省召开的“全国旱作农业会议”,顺便回到阔别20多年的小山村——高家坪。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我回来了,早早就站在窑畔上等着。我一进村他们争着请我到家去吃饭;离开时老乡们还拿来红枣、蛮小豆让我带上,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2011年省优农中心在延川县办了一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我有机会再一次回到延川。这时的县城已有高楼大厦了,高家坪村家家盖起了新窑洞,家里有了电视机。乡亲们高兴地迎接我们,拿来自家种的西瓜、甜瓜招待我们。他们笑着说现在生活好了,种瓜一年的收入有好几万,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心里感到暖暖的。回京后我把村里的变化告诉我们村的插友,他们也为乡亲们的生活改善由衷地高兴。

2015年9月,我们村的十几位知青相约回村看望父老乡亲。那天的高家坪非常热闹,在外打工的人们纷纷从延安、永坪、县城赶回来迎接我们,村口上挂着“欢迎知青回到第二故乡”的横幅。

欢迎会上文安驿镇镇长刘小勇代表镇政府欢迎我们,村里像过喜事一样,做了羊肉饸烙、炸油糕招待我们。同学们吃着香喷喷的“羊肉饸烙”,回忆着当年插队的往事,热泪盈眶,说到动情之处都泣不成声。

随后我们为已经去世的乡亲们扫了墓,献了鲜花,还参观了梁家河,参观了文安驿古镇在建项目,我们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非常开心。

告别时,乡亲们拉着我们依依不舍,抹着眼泪不舍地叮咛我们:“还没盛够又要走啦!”“常回来啊!”

2017年12月,延川知青协会成立,我又踏上了第二故乡的热土。这时的延川县城繁华得让我眼花缭乱,城市由过去延川河北岸,扩大到南岸,再不是当年的 “在北关摔个筋斗,爬起来到南关了”。

我利用会议间歇匆匆赶往高家坪,看到文安驿公社已一改当年的模样,镇上车水马龙,来往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到了晚上,流光溢彩的古镇景色让我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插队的高家坪已经成了县里的经济开发区,有好几座工厂落户工业园区,镇上给村上征地的农民实行了经济补偿,可以在镇上享受一套优惠住房,还有占地补偿费。村里的农民有的进城经商,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举家搬到了延安、县城,也有些老乡到禹居村集中居住,租地种蔬菜、种瓜果。我们走访了几户老乡,他们日子过得都不错。

经过和村干部、乡亲们一起合计,觉得村里的山地适宜发展果树。我们村的知青与扶贫干部一起出资,给村里买了树苗。2018年4月中旬,我们带着树苗和技术,在村里找了一片试验地种上果树苗,这是我们和村民们一起栽种下的心愿,同时,还帮他们组织起了合作社,希望他们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2018年3月,我们了解到有许多农民特别是婆姨们想外出做家政来补贴孩子上学的负担,而北京等大城市恰恰有较大的需求。于是,我们就与县妇联、县就业劳动局联系,筹备在延川县举办一期“养老护理与月嫂扶贫公益项目培训班”。我们得到了农业部有关单位大力支持,在延川知青协会的帮助下,组建了老知青服务团队,准备课件、印刷教材。2018年5月第一期“养老护理与月嫂培训班”在延川正式开课,当这些陕北婆姨们拿到陕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颁发的上岗证书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结业仪式上有一位学员热情洋溢地朗读了她写的一段话:“老师们,要分别了,我激动得睡不着,好怕老师们的这份温暖的爱一觉醒来消失。听到你们要走,我好想哭,因为你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像妈妈一样的温暖,无私的奉献!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同学们感谢你们的引导,教会我们正确做好一个护理员,如有所需,我们愿伺候你们的晚年生活!做好一名合格的护理员,是对你们最大的回报和感恩!我们想念你们,老师!”总结发言时我难以控制激动的心跳,含着眼泪说:“谢谢,同学们,看到你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五十年前,我们来到黄土地,是乡亲们教会了我们许多。五十年后,我们尽一点所能,回馈父老乡亲们,是出于我们的感恩。有朝一日你们能利用所学一技之长,养家致富,成就一番事业,那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回京后,我们团队多方联系,为这批学员联系了一家正规的家政服务公司,希望这批学员能走出大山,实现他们自己人生价值。

为延川的老百姓做点实事,是我们真诚的愿望。我们这些老知青虽然都已退休,但许多插友用不同的方式,为延川的经济、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等各项事业尽自己所能地发挥余热。延川,对于我们一千四百多名曾经在那里插队的知青有着太多的牵挂与思念,那段艰苦岁月融进骨子里的感情难以忘怀。

最近,我们的插友杨世杰赋词的一首新陕北民歌《心留在陕北》发表了,歌中表达了我们所有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对陕北第二故乡的眷恋和对陕北父老乡亲养育的感恩。说不清楚为什么,第二故乡让我们总是魂牵梦绕地思念。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youxiuzuowen/22x6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