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书香征文五篇

书香征文五篇

  书香征文五篇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香征文五篇,仅供参考。
 

书香征文五篇

 

书香征文一

温州每个BRT车站都有一个城市书巢,市民可随时免费取阅。

从1月13日开始,全国首创的温州“brt城市书巢”项目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温州35个brt站头都拥有了1个城市书巢,市民可以随时取阅、免费阅读。同时还秉持自愿捐赠、自由置换、自觉借还的诚信特色。城市书巢由市文明办和温州交运集团主导发起,由温州晚报、温州网、鹿城区文明办、温州市网络公益联合会联合协办,由浙江浙南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公益捐赠。(澎湃新闻网2018年1月14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塑造城市的文化性格、书香铸就城市的文化品位,阅读带给人以智慧,是汲取精神营养的主要渠道。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连续4次写入工作报告,随之,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过去的“倡导”升级为“大力推动”,这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其折射出的是对全民阅读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对全民阅读推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将对全民阅读广泛深入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进入了一个全民阅读的新时代。

阅读,润物无声、静水深流。书香,塑造着城市的精气神。“阅读,如同衣食住行,应该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求,成为一种终身持守的自觉习惯。今天,阅读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各个地方也通过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使阅读既内化为市民自身的生活方式,又形成一种具有公共性的阅读风尚,这种书巢的形式挺新颖的,相信也会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

开展好全民阅读我们还应考虑到几个方面:

一、在目前的阶段,全民阅读还需要顶层设计。

二、如何阅读,读那些还需要正向引导。

三、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随手阅读的场所,让看手机转换为随手读。

四、需要社会合力加大图书数量,经常性开展捐书、个人交流交换,把家庭资源拿出共享。

五、提高公民素质,自觉保护好这些图书,确保图书流传时限。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着力健全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风尚更加深入人心。推崇阅读的城市将更加文明和富有活力,热爱阅读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让阅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愿书香溢满我们的生活。

读起来明亮又舒缓,冷静又温柔。

书香征文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低头族的行列,走路看手机,开车看手机,跟家人吃饭也要捧着手机,甚至连睡觉前都要刷遍朋友圈,所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商家的宣传,即使有看书的,也是电子书籍,试问,这样真的能看进去吗?我倒宁愿捧本纸质的书籍,选一处僻静的角落,静静的看书,沉尽在书的海洋,安然地度过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

读书,对于每天忙碌的人们而言,是件奢侈的事情,他们总在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逃避,认为读书是无益的,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想法多么可怕!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孩子和爷爷在河边玩耍,孩子问爷爷“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读再多书,最后不也是会忘记吗?”爷爷听后,让他把家里放煤炭的竹篮拿过来去河里打水,孩子很疑惑,打了一篮又一篮,水却都流走了,孩子问道:“竹篮打水,不是一场空吗?”爷爷说“读书正如竹篮打水一样,你总觉得什么都没有获得,可是你看看,原来脏兮兮的篮子现在是不是变干净了?”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再去回想书中所写的内容,已模糊不清,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书里所蕴藏的精华,已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进行了洗涤,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干净的人。

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大相径庭,这正是我们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书读的多了,涵养必定与人不同,谈吐举止自然变得优雅大方,心胸宽广,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就会不一样。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他们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疲惫地奔走于各辅导班之间,幼小的身躯,沉重的使命,这样忙碌,怎么会有时间阅读?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读书,孩子的眼界必然会开阔,通过阅读也会了解到书本以外的很多知识,终生都将受益匪浅。

爱上读书,从自我做起,慢慢地这种好习惯也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沿着这样的阶梯向前走,会攀得更高,看到的风景也将是最美的。一本好书可以让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阅读带来的乐趣和享受也使人陶醉,让我们试着放下手机,捧本好书,静心地徜徉于文字的海洋……

书香征文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书。”它揭示了读书是人类对知识的一种应有的进取探求之心的行为体现。从古至今,读书问题一直备受重视,古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对于个体是一种滋养,对于国家亦是一种贡献。温家宝总理告诉我们:“不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当下,回归纸质阅读,提倡全面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而且家庭成员一起读书还能融洽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风。

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种人生,无论酸甜苦辣,还是崎岖坎坷,都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有时你会发现书中的某一段故事,好像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时你会觉得某一段文字恰是你心中所想,却一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的;

再就是当你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时,书本会帮你指点迷津,回归正途。每一本书都凝结着作者全部情感体验和人生见地。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汲取书中的精华。

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就有睡前阅读的习惯,雷打不动。每每看到她在各类文化节目中自信、沉稳的表现,信手拈来的好词好句心中的敬佩感悠然而生。她台前的这些光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大量的阅读铸就的。

阅读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式,长期的坚持积累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这一刻起让书香浸润我们的生活吧!

书香征文四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陶潜,读出别样的积极心态。党员干部们,有的平日里往往抱怨工作太辛苦,没有清闲的时候,但一到了像黄金周、小长假这样的假日,反而要携家带口到风景区去感受那另类的喧嚣,弄得平日里忙,假日更忙。此时,党员干部们,不妨从案牍文书中走出来,远离喧嚣,到好书的世界去畅游一番,或许收获的“心远地自偏”要比挤车等车堵车要大得多。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陈寿,读出古人对书的重视程度。我们不求在书中去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但可以从书中感受生活,领略情怀,陶冶性情,参悟人生……在平日的闲聊中,有的领导干部总是牢骚满腹,硬说没有时间去看书学习。这样的人忽略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的道理,一点都不去“挤”,那“时间”自然是出不来的。当“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境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朱熹,读出崭新的精神境界。徜徉书海,让书香浸润人生,聆听读书的声音,享受读书的快乐,让心灵在书香中徐徐穿行,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的教导进一步强调了党员干部读书的重要性。因此,读书既是精神世界的享受过程,也是领导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读书修德、付诸实践的“知行合一”的过程。

书香征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总是书香陪伴,学习成为习总书记成长之梯,在艰难困苦的知青年代、在公务繁忙的领导岗位上,在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位置上,都从未停止过学习,正是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总书记才能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诗词信手拈来、典故娓娓道来,让人听了不觉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回味无穷,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习总书记一次次不经意的讲话中被发扬光大。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思我们自己,阅读的习惯早已荒废,书籍落满灰尘,书房好久没有光顾了!很多时间不是朋友间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就是手握手机玩游戏、看花边新闻,最多也是来一点碎片式的阅读,低头族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大脑中逐渐消失,交流谈话忘词的时候越来越多,更不用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了,侃大山的生活情趣逐渐远离了我们。

缺少学习,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中的乐趣和情调,在工作中也是处处被动,没有学习就不会有创新精神,工作就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没有学习就掌握不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工作中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没有学习就领会不了上级文件的精神,工作就会南辕北辙,六神无主,自乱方寸,严重的会走向违法的道路。

进入新时代,务实之风大行其道,任何工作都需要抓落实,那种光靠溜须拍马、玩嘴、混日子的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了,不学习掌握不了工作的技能技巧,长此以往就会被人边缘化,被单位做冷板凳,自卑心理就会油然而生,时时处处都会被别人的冷嘲热讽、闲言闲语充斥着。试问谁又愿意自己落到如此的处境呢?所以学习充电是我们必备的生存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楷模,我们已经有了学习的榜样,就需要我们放下手机,走进书房,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学习了。

 

标签: 五篇 征文 书香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z2ln0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