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2021最新教育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两篇2500字

2021最新教育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两篇2500字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本站小编和大家分享2021最新教育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两篇2500字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2021最新教育双减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两篇2500字

教育双减政策心得1
 
  7月23日中办40号文件流出,教育市场受到十万点暴击,新东方及好未来当天股价下跌超过50%,尤其是新东方,市净率曾一度低于1,市盈率仅为11。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最简单的比例,公司出售的价格比公司的净资产还低,更何况新东方账上有着就61亿的美金,三季度累计拥有3.05亿美金的净利润,市值最低曾达到46亿美金,这么亮眼的业绩指标,和国内的某些上市公司相比,实在是说不过去。估计再跌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教育中概股都将选择私有化了。
 
  一、投身体育
 
  从2015年开始做私募股权投资,到现在陆续投资时间不到7年,朱三却是有幸经历了体育和教育两个行业,以及该行业中的两个上市公司的沉浮,回想起来,感慨颇多。
 
  从2015年开始的“双创”开始,随着体育行业的46号文发出,体育投资的快进键立马被按下。马拉松热、足球俱乐部热等跃然兴起。到朱三2017年6月离开体育行业,奔向素质教育行业之时,体育投资行业衰败迹象开始显露。而朱三却是在思考体育培训应该向教育行业学习什么的事宜,想解决“为什么体育行业不如教育行业火热的持久、体育培训如何跨城市运营、如何做到标准化形成自身的壁垒”。
 
  从现在这个时点回头看,对于体育行业的趋势预判踩对了,2018年—2020年体育投资迅速降温,从2018年开始,市场上就很少有专门做体育投资的机构,一些大型机构放弃体育,转向教育或者消费投资。2017年离开体育投资时,预判近几年体育真正亮眼的赛道会是TO C端的体育培训、成人健身及电子竞技。这个预判是基于不考虑体育服装装备赛道以及TO G端的政府赛事赛道之外,真正的体育消费没有崛起,体育消费人群不足。体育仅仅只能作为“体育+”的附属形式呈现。上述提到的亮眼的三个赛道,都是有“+教育、+消费”的属性在内。从2017年开始,在经历了2年的转型阵痛以及疫情的打击下,当时服务的东家终于扛不住打击,草草收场,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控股权让出,退出上市公司的运营。
 
  二、转身教育
 
  2017年之后朱三进入某个幼教上市公司平台,彼时幼儿园资产及素质教育正受资本市场的热捧、加上当时TMT投资内卷化严重、国家二胎的激励、线上教育的概念一拍即合。数千亿资金杀入教育市场。当时的新东家是A股的上市公司,也是由科技业方向转型为教育公司,战略则是由聚焦科技业改为科技及教育双轮驱动,主要做素质教育及幼儿园的投资和并购。
 
  1、首先是幼儿园
 
  事实证明,太多的资本进入一个行业,再好的事情也会被做烂掉。果不其然,当大量的资本涌入幼儿园资产的时候,幼儿园孩子入园学费已经炒到6000元/月起步,甚至学费达到13000元/月的时候,家长都能接受。大量资本和上市公司把精力聚焦在收购幼儿园资产,作为基础教育配套的幼儿园成为香饽饽的时候,国家开始关注了,这个行业也就快速进入它的尾声。
 
  随着2018年的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幼儿园热立马受到了打压。现在回想起来,在政策出台之前,有幸参与众多的幼儿园园长及举办者的聚会,探讨可能出台的政策是否合理,针对政策出台之前,中央已经放出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声明,所有园长直呼不可能,对即将出台政策效果的疑虑以及对未来保持着过度乐观的情绪在聚会中蔓延。
 
  谁曾想,政策出台时间仅仅3年,国家基本就改变了过往民办园覆盖率超过70%的现状,完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在这一波政策的打击下,幼儿园资产方、以红黄蓝为代表的主营幼儿园业务的上市公司、教育投资人都深受打击。幼儿园入园学费仅千余元,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反差。这说明一个道理,当国家下决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一次警告,二次严重警告,你要是再不停,棒子就打下来了。
 
  2、开启素质教育的征途
 
  随着幼儿园的资产泡沫被挤破,高端幼儿园的多元化服务变为仅以托管为主要功能之时,儿童的教育需求开始向商场等素质教育机构外溢时,资本和上市公司的资金从幼儿园转向以英语培训及编程培训为主的素质教育,以及以升学考分为主的K12板块。
 
  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对于一线城市的家长而言,素质教育不能断,只不过场地由幼儿园内转向幼儿园外折腾一圈而已。加上国家一直鼓励素质教育,一线城市家长有钱有闲,素质教育犹如火上浇油。K12方面,虽说北京号称高考最为容易,但是高考竞争也是尤其激烈,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都是卡人的关键点,对于大部分中层家庭来说,但凡有一丝可能。谁又能,谁又敢在其中某个环节不用尽全力,最后中考只有一半人能进高中的政策彻底引燃了资本和群众的燃点。从2019年开始的编程热、英语热、艺术热、K12热、高中热又在市面上活跃,一直到2020年疫情,群众的惶恐也点燃了线上教育的热潮。
 
  3、归零重启
 
  从2017到2021年,随着中办40号文下来,回眼望去,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种种一切,如梦幻泡影。幼儿园没有笑到最后,K12也一样,之后还剩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大资本可以采取放弃策略,撤离教育战场,可上市公司呢,只能进行艰难转型。过去的K12以及幼儿园业务无以为继,新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赛道太过零散,无法承载上市公司动辄几亿元的投资体量以及50亿元以上的市值。转型职业教育,也缺少相应的资源以及经验,最主要的是,还要面临外部市值以及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的阵痛。今天K12倒下去了,国家希望资金能够涌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却死死卡住孩子的时间,留给培训机构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太多。接下来,大量的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只会加剧素质教育的竞争激烈性,接下来,难保素质教育不会受到政策的波及。
 
  职业教育方面,如果进入高中的学历教育,收购高中学校还好,在港股还是有例可循。真正进入非学历教育,先驱往往容易成为先烈。小马过河尚且还有对岸,这是连岸在哪都不清晰的过河。
 
  2018年入行以来,对于教育过热过于功利化的现状,朱三一直持有着,教育是半公益的行业,不应该被资本挟持,做大做强本身而言就是伪命题。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如果真的做到绝对标准化,教育也就仅仅是培训了。基于教育的预先付款以及半刚需的角度而言,教育绝对是一个好生意,但却不是一个好事业。目前“双减”政策下来,教育市场短期阵痛肯定是要有的,大量的从业人员从教育行业中离开,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经过调整之后,未来的前景肯定是光明,教育也会回到以学校为主,教培机构为辅的良性发展状态。
 
  三、体育、教育和消费联动
 
  在2018年教育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参考体育行业的发展路径,真正能做到“体育+”的企业才能持久生存,教育行业亦是如此。过去但凡讨论教育项目的时候,无非是产品质量、教学师资、单店模型、学生渠道、管理标准化等若干因素,即使再放大想象力,也是在教育行业中的跨界和拓课,还是横向或者纵向拓展。完全没办法做到行业跨界,比如教育如何和消费相结合,这种业态和模式讨论的人较少。限于自身行业视野的局限性,朱三也仅仅是考虑体育、教育和消费的联动性。而且该命题也处于研究和分析中,继承体育到教育的一跃,教育如何完成达到消费的一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
 
  目前体育、教育的联动点在于儿童体育培训板块,体育培训属于素质教育5大板块之一,目前的素质教育5大板块,语言类尤其是英语已经退出市场,以编程和STEAM为主的科技类项目受到压制,政策允许的也就是艺术培训、体育培训及营地户外游学板块。至少政策方面,儿童体育培训是国家所支持和认可的方向,接下来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大家可以做好准备。
 
  对于体育培训机构而言,尤其是目前的年流水在7000万以上的巨头,一方面享受的上市公司招安的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小机构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一波机会窗口期应该能持续2-3年,能否冲出重围,完成和上市公司以及大资本的绑定,以及自身第二增长曲线的完成,形打造以培训为主的生态型企业,在这2-3年至关重要。
 
  关于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一定是基于某个细分赛道进行上下游的深度布局,培训仅仅是一个切入口,最后一定会出现若干个以细分赛道龙头作为基石的综合型职业教育集团或者生态型企业。
 
  目前从事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能真正做到反求诸己,保持教育的初心和热情,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在接下来的K12市场中,不论是020也好,私人工作室也罢,存在机构的形式并不会限制发挥自己的光彩。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尤其是行业中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投资本来就是逆周期形成,低谷抄入,高峰出售。不妨静下心来,以战略投资的视角,找到真正的认可和具有价值的企业,躬身入局,拉长价值的周期,相信一定能有合理的回报。
 
  烈火之下,方见真金。希望目前的教育伙伴,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教育企业,都能够挺过这一关,迎来教育美好的明天。
 
  教育双减政策心得2
 
   这两天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不少家长乐开了花。确实,面对如此“流氓”的校外培训,确实该管一管了。这一次政策的实行首先在几个城市试点,这才几天,就已经是“满城风雨”。
 
  政策到底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或者是能否达到百姓心中预期的效果,我们还得拭目以待,在这之前,我从别的角度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校内老师不好好教课。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在初中的时候,我读过公立和私立的两所初中。初一一年我非常的幸运,所有科目的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对于我这种小学英语50多分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成功踏入了90多分的行列,究其原因,班主任教英语的。
 
  而初二重新分班的时候,恶心我的事发生了 。首先是班主任选班,他说:“我就要最差的班级,反正只要学生努努力,那成绩就是上升,我就得受到夸奖,那考第一的学生,下次考第二就是退步”。结果就是什么呢,分班的时候我班一个年部前五十没有(一共十个班,平均一个班按理说应该有五个,但是我们第一名的排52)
 
  接下来的事情会像我这个班主任说的这样发展吗?
 
  当然不会。
 
  因为班级是最差的班,那些成绩不好,且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都在我班,以至于开学一个月左右,课堂连1分钟的安静都达不到。那些成绩不好还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大都是家长拿钱摆平事,所以打架不会被开除。既然打架都不被开除,扰乱课堂纪律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想认真教学都做不到,只能被迫“我讲我的,你唠你的”。可是那些想认真学习的孩子能怎么办呢?不听课,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听课,又完全没办法。找老师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师也只是个打工的,面对那些有权钱家的孩子,没法管,也管不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转学了 ,因为我对这个班级失去了信心,对班主任和学校失去了信心,仅仅是因为我分了一个差班,就被剥夺了想学习的权利。在这之前,我假期提前补了课,特别喜欢学物理,以至于物理老师曾夸下海口:如果年部里有能物理考满分的,肯定得有你小子(指的我)一个。可惜,没多久我就转学了,老师替我吹的牛逼我也不可能实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初二时候的语文老师更可恨。上课不好好讲,并且是主观上的不好好讲,所有的习题只对答案,从来不讲。而且说:“想学语文阅读的同学,假期到我家里来学”。我当时在班里是前几名,但我是住校生,假期我是要回农村的,不具备去老师家里补课的条件。语文老师这句话一说,我心都凉了,因为我最喜欢语文学科,可是我却感觉到了疏远。戏剧化的是,后来听说这个语文老师生病了,所以那个假期就没有补成。
 
  综上,校内老师确实存在不好好教课的行为,你家孩子碰上了,大多数只能自认倒霉,或者促成了另一个现象,去补课机构。
 
  在培训机构你花钱,你是大爷,这个老师看不顺眼,换。讲的不好,换。长得不好看,换!
 
  “双减”我支持,但是这一类问题,怎么解决,毕竟家长可不敢惹“学校老师”
 
  二:老师对我家孩子不重视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问家长一个问题,您在单位受领导重视吗?或者您是单位的领导,您会重视哪些员工呢?
 
  以我现在所在地区学校为例,平均一个班级50人左右,年部30多个班级。
 
  再问一下家长,您的单位有没有50人?
 
  答案已经出来了, 校内老师完全没有精力,去照看好每一个孩子。最好的选择就是多花心思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如果你是老师 ,难道你不这样做吗?
 
  以班级50人为例,前二十值得去关注,后面的同学,自己不要强,自己不想好好学,老师是不会拽着你脖子让你好好学习的,后面的学生只能成为各种反面的教材。在这种环境下,排名靠后的学生会陷入死循环。老师不管我,我也不是很想学,考的越不好,老师越不管,越不管,越不学。最后被气死的是家长。
 
  也有年轻老师,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学校要开会,上课前要备课,老师有考核,老师还要评级,最重要的是,老师那点工资,真是让人硬不起来。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是特别优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也是没办法的。
 
  这个时候,校外培训趁机而入。鼓吹“一对一”,顾客就是上帝,你以为孩子真是奔着提高成绩去的?
 
  到了补课班,所有人都和孩子打招呼,笑呵呵的说话,老师上课一对一,慢声细语,满是关心,孩子更享受这个过程!
 
  尤其是那些父母常年在外的,父母离婚的,不离婚天天吵架干仗的,这几类家庭的孩子特别喜欢来补课班,上完课也不走,就愿意和年轻老师聊天,侃侃而谈,有说有笑。这个时候你想一想,孩子是坏孩子吗?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没有快乐的资本吗?
 
  学校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十几岁的年纪哪个不是好奇心满满,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上课不让说话,没问题。下课也不让说话,走廊里不让说话,食堂不让说话,就连好不容易能说说话唠唠嗑的体育课,动不动就被占。孩子们憋的不得了,回家本来可以和父母聊聊,结果呢,上来就是学的咋样,考的咋样,面对这些问题孩子能愿意与父母沟通吗?
 
  干脆,让爹妈报个补课班,还能碰到同学,能唠嗑,老师还都说自己爱听的话,那干嘛不去补课呢?
 
  所以,校外培训疯狂扩张其实都是学校和家庭给的机会,不全是所谓的“内卷”。
 
  归根结底,传统教育所带来的问题没有人试着去解决,而问题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成绩问题。以至于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成绩好,啥都ok,这是何等的愚蠢。更愚蠢的是,只要成绩不好,别的还能好了?
 
  三:到底是谁毁了孩子?
 
   先给答案:家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补课班,都会经常听见父母说这样的话:“这孩子我管不了,麻烦老师多说说”。、
 
  我真想说一句脏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自己当爹妈的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你指望谁能管呢?
 
  老师可没有那个义务,所以这一类的孩子往往不但成绩不好,还扰乱课堂纪律,和老师顶嘴。可是学校能怎么办呢?
 
  一个班级这样的孩子越多,班级越差,长此以往,整个班级的风气都是不好的。
 
  我所在的城市,大抵是这样一个情况。父母都上班,孩子没人管。父母一个人上班,生活就会过的比较拮据。所以大多数家长都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老人去管,自己夫妻俩忙着去赚钱,赚完了钱,发现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把辛苦赚的钱给补课班送去,还拜托别人,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可笑吗?不,可悲。
 
  还有更可悲的。那就是爹妈已经很有钱,妈妈是全职,孩子的一切事妈妈都管。划重点“一切事妈妈都管”
 
  把孩子管的死死的,不让孩子有一点自己的思维。从吃到喝再到买衣服,完全不让孩子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这种爹妈,简直是恶魔 。别打着“我对你好 ”的旗帜,束缚孩子,更别说:“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啊”。简直要了人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往往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在后续的学习中改变的。基本上小学开始不爱学习,初中也那样。小学学习不让父母操心的,以后也不会操心。一方面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成熟听话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家长对孩子观念的培养。启蒙教育没开个好头,我说难听点,基本就是废了。至少我是从来没见过那种班级到第几不学习的 孩子,一跃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生而不养,非双亲也,养而不教 ,双亲过也。
 
  国家政策的实行,一定是经过严谨的讨论和缜密的思考的,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
 
  可是作为家长,你们可不能只是简单的跟着乐,人云亦云,趋之若鹜。毕竟学习只是过程,国家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少了课外培训的途径,你就只能寄希望于孩子懂事听话学习好,可孩子们还希望自己一生下来就是个富二代呢,所以啊,跟孩子该操的心还得操,别逃避责任。
 
  孩子可从来没嫌弃过家穷,因为孩子受到的教育不允许。所以你也该允许自己的孩子不那么完美,所以你才会给孩子“投资”,但投资本是量力而行,可结果呢?
 
  却是太多人自不量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vme5m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