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参考8篇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参考8篇

认真对待每一次写心得体会的机会,你将会受到长足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心理书心得体会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参考8篇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1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皮连生教授主编的《教与学的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

本书有三大特点,体系新、内容新、形式新。并且根据20xx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从这三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在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一个良好的教师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路途是很漫长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尽快的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在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章节中,我学到了加涅的学生素质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构成部分以及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为三类:先天的、习得的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根据加涅的学生素质观,我们了解到了,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教育应当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我们应当根据习得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而智慧技能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上,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学生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动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发展除了年龄特征之外,还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个别差异。学生在认知、性格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才能对每个学生对症下药,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能常常遇到特殊学生,如智力超常学生或者学习困难学生。在遇到这样的学生时,我们应当首先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热爱他们,坚持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并且逐步使特殊学生正常化,使他们不孤立,不脱离集体,从而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自身入手,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分析学生的成长心态,看清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对学生进行教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分析好教学任务,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狠抓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控制好课堂的管理,才能更加有效的为学生提供服务与指导。教学讲究的是“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我们的天职是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只有更好的研究好学生学习的心理,才能更加有效的投入我们的工作。

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在学习好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以期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2

大学是一个大的集体,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而如果而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无法与人正常的相处,无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将会导致我们觉得生活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从而产生一种迷茫的时生活状态,这对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致命的,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们也将通过大学慢慢的融入社会,而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将无法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每天的生活充满激情。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增强与维护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我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完满的大学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而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好长时间,也不至于因为一点挫折而自暴自弃,产生各种沮丧悲观的想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对我们的重要性,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坚实的后盾,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将会帮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完满。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3

前段时间幼儿园布置每位教师要学习一本专著,我学习了幼儿心理学,通过学习,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我的工作期间,在我带班的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

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所以,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

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4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5

这次活动最大的领悟,就是究竟何为“不管来访者的事情,关注他的情绪”。就像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bc理论一样,引起来访者情绪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背后的不合理观念。同样,我们在看到来访者的情绪时,需要看到他里面运作的心理机制,而非指导他去怎样做。心开了,路就通了。可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6

在接触管理心理学这门课以前,一直没有这些方面有过了解,自从知道管理心理学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出发对一些管理领域人的心理过程进行剖析,就一直对这门课怀有很大的好奇心。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尽管只有十周的课时,我却有了不少收获,不论是老师上课所讲的前景理论、行为动机理论与方法还是为我们补充的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特点,都让我渐渐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旧获益匪浅。以下就是结合老师给我们在课上讲的东西总结出的自己的一些想法。

1. 结合定义可以知道,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只有尽可能地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的大学生活同样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管理心理学认为调动企业所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而应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结合我们的大学生活,这些同样成立,作为班级团支书的我平时会有很多活动要组织,而如何调动班级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要运用管理心理学所说的心理学一般规律,在活动前结合理论具体分析产生积极行为的一般心理过程,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同学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同学们的积极行为,通过这些方面组织策划和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事实上,不仅学习了新的理论的知识,也对处理班级活动更加得心应手了。

2. 老师曾在上课中为我们讲的红塔香烟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决策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事业的领导人能否采取正确的决策,这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将起着重大的作用。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某项正确决策之前,一定对本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并在这些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同时,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正确而又及时的决策时,还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意志品质。否则,领导人优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不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通过决策和态度的相关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实际管理,以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3.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目标旨在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这同样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帮助我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大学活动丰富多彩,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7

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总公司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围绕李总理批示精神,结合中储粮的定位、职责等提炼出了中储粮核心理念—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宏观调控、严守三条底线。它不仅明确了中储粮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中储粮人共同的行为规范,是我们履行职责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中储粮核心理念宣贯学习活动正在系统内深入开展,作为粮库核心理念宣贯学习小组的一名成员,通过认真仔细的学习,下面就一名基层员工谈一下自己学习的感受和对践行核心理念的想法。

一、争做领会理念的表率

作为一名中储粮基层员工,肩负着弘扬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使命。为此,我们必须真正领悟核心理念的内涵,才能使之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学习领会核心理念的内容。维护国家利益,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要求我们每位员工时刻牢记、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看护好国家粮食、服务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为我们的光荣使命;服务宏观调控,即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履行主力军责任,是要求我们在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时,必须忠于职守、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真正做到“买的进、存的好、卖得出”,让政府放心、人民满意;严守三条底线,即严守安全、稳定、廉政三条底线,是我们日常工作行为的底线和“高压线”,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有底线思维,日常工作时要将三条底线牢记心中,做一名奉公守法、遵纪守则的好公民、好员工。

其次,结合中储粮成立历史以及总公司新一届领导讲话等相关学习材料统筹学习核心理念,务求认真理解、深刻领悟。世纪之交,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到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组建中储粮总公司,中储粮总公司自成立之初便被国家赋予了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神圣使命,总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矫正了过去片面最求利润、过度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作出了企业属性向管理、工作重心向主业回归的决定,作为一名基层的员工要坚决拥护总公司新一届领导“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从内心转变以往旧观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自觉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公司部署上来。

最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每位员工不仅是中储粮的一份子,也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的一员,中储粮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一脉相承,通过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使自己成为一名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人,自觉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储粮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争做坚定信念的表率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的人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作为一名中储粮人要牢固树立“为国储粮、无尚荣光”的理想信念,热爱储粮这项事业,坚持以践行“忠诚、创新、高效、卓越”的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牢固树立以库为家,库荣我荣的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确保”,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争做履职尽责的表率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们应当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自己化身为中储粮伟大事业中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那里,拧到哪里就在那里发光,以积极主动地心态,立足本职,勤勉敬业。工作中时刻把做好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工作为重,接受任务不懈怠,遇到困难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的激情,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种本领,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应岗位的新要求,同时,廉洁自律,坚持把“诚信守法、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底线思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争做贯彻落实的表率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今年是中储粮各项政策改革落实年,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是各项政策制度落实的基础执行者,也是各项政策制度落地的最后一环,我们应该深感责任重大,争做贯彻落实的表率。一是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总公司、分公司转型升级、从严治企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理清思路、学习到位。积极学习各项新制度、新文件、新业务,做到真正领会,准确把握;三是以身作则、争当表率。在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时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把在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争当遵守制度、执行政策的模范作为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追求;四是严守党纪国法和各项制度要求。作为基层员工是国家利益最前沿的看护者,我们不仅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制度要求,同时也要敢于同侵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中储粮事业为己任,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利益之责。

读心理书心得体会篇8

20xx年10月21日至22日,我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老实说,我去之前真的有点犹豫,甚至有点抱怨。当时想,我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去能有多少收获呢?怕是一种折腾吧!然而培训完,我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感受:不虚此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反复着摸,耐人寻味。的确,每个人的内心是广阔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丰富而神秘的内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呢?我们只有从“心”抓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想的引领

通过良辰教授的讲解,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能平衡过去。

听了良辰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包容和帮助的对象,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我们老师应该不嫌弃他们,而且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能耐下心来想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动干戈。如此一来,我们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是也缓解了吗?另外,对我们的具体行动也很有指导性。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意识的呼唤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教师的事,它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健康的人。

三、心灵的归因

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总有如意和不如意,但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样有半杯水,消极者说:“我只剩下了半杯水。”积极者说:“我还有半杯!”同样拥有,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判断,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们:我相信我能行,加油!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

标签: 心得体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ppopk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