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我们也是默尔索吗? ——读《局外人》有感

我们也是默尔索吗? ——读《局外人》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我们也是默尔索吗? ——读《局外人》有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我们也是默尔索吗? ——读《局外人》有感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局外人》的第一句话就令我震惊。它好像违背了社会的什么规则似的。
这本书是作家加缪被誉为“站立在当代小说尖端”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并不“波澜壮阔”的故事:在平庸的生活中有一个名叫默尔索的小职员,他在与同伴出游的过程中,糊里糊涂地犯下了命案。法庭上的他如同蝼蚁一般无人理会,任人宰割,最终被判处了死刑。默尔索真的是罪有应得吗?作为局外人的他,好像早早地就被局内人扣上了“死罪”。
 
  生活的局外人
 
  默尔索似乎是一个庸碌的小职员。他不像大部分人一样力求上进:老板布置的任务他能推就推,不努力争取什么也从不强求什么。他在母亲的葬礼上并没有流泪——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坏人”,人们认为他冷血无情,作风散漫,人们也只愿意看到他们所期望看到的“伤风败俗”,并不深究表面背后的缘由,与这截然不同的默尔索显然成为了生活的“局外人”。
 
  法律的局外人
 
  默尔索的这桩过失杀人案其实是并不难调查的,它的动机它的性质在二十世纪的法网下清清楚楚。可人们却把本该严厉的审查的真相转移到默尔索的生活上:他把母亲送进了养老院,他在为母亲守灵时吸烟喝牛奶,在给母亲送葬的第二天会面女友等个人行为使他掉进了司法的怪圈,无法动弹,无法审辩。“我置于事外,一切进展我都不能过问,他们安排我的命运,却未征求我的意见”,被告默尔索被法律排在了局外。
  加缪对于“法律虚伪性”的构造并不像托尔斯泰的《复活》那样,通过了主人公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夫朵的上述经过,为正义申冤,揭示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而是不重复被法律的屈冤,致力于法律对人性的残杀度,被法律捆绑着的默尔索的无能为力,成为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与开明的司法程序的祭品,他死于意识的形态,死于世俗观念的荒诞。
 
   人格的局外人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不像《哈姆雷特》中的丹麦王子那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不像《红与黑》中的于连那样有英雄式的热情;不像《傅雷家书》中的傅聪那样才华横溢;也不像《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那样丧失道德:不像《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心胸狭窄,他没有那些著名的“小生”主人公该有的特质,他不投入,也不入世,他没有那些自然为人或错或对的人性——真的是这样吗?
  默尔索的内心应该还是留有温存的:他能在窗边看一天的街道,在监狱里回想生活的要素,他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世界、他和母亲的感情不深,又没有很好的能力去赡养母亲,所以他才把母亲送入养老院;他深知母亲的离开已无法挽回,泪水也失去了意义……这样的他仍在这个荒谬的时代里寻找着那些“真正”的存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但也如此,他“违反”了社会的“应该”。
  “正因为发现了生活的荒谬,才会更热爱生活。”
  加缪是个温柔的人,他在警示世界,却能给一切留有美好:《局外人》中的默尔索面对着世界的不公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内心都是善的,《鼠疫》中的鼠疫最终也消失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让人绝望,都要努力爱这个世界。
  “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可当我们阅读《局外人》时,书中的默尔索不也是局内人吗?那正在阅读的我们难道是局外人吗?
 
  我和局外人
 
  生活中有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碌碌无为,有的身兼重负,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像可以被归为哪个标签,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我们的人生也被规划好了。我们从小就被告诫要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份好工作,如同行尸走肉般被这些“规则”控制着,哪怕有人提出“为什么”也没有人回答——生为局内人、活成局内人的我们找不到答案。我也想跳出人生的怪圈,可我无能为力。我自认清高,不愿随波逐流,可最后却变成了“芸芸众生”。
我只是一个想要成为“局外人”却无法的局内人。你呢?
标签: 默尔 有感 局外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kxw6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