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三国鼎立教案6篇 "三国风云课堂: 三国鼎立的历史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教案6篇 "三国风云课堂: 三国鼎立的历史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教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时期,分别是魏国、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在中国北方、南方和中部地区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阶段的历史故事充满了战争、政治斗争、英雄人物等元素,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国鼎立教案6篇

第1篇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

师导: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①比较两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有何异同?

2、“煮酒论英雄”: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臣,诸葛亮遇事先知,请说说你的看法。

师导: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对当时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根据你的所见所闻,哪些与三国文化有关(如广告、旅游景点、物品等)?

三国鼎立教案6篇

第2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关于三国时的史料和小故事,把《三国演义》的典型故事与历史史实相结合,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利用三国历史教学挂图,并剪贴三国简图更加直观地了解有关史实。利用“打擂台“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了解曹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使学生明确文学

(设计意图:由歌曲给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在底沉的旋律中进入三国

2、调查学生课前准备的.关于三国时期的材料(包括历史故事、人物介绍、诗词歌赋),老师指导筛选材料,选择可以用在本课的材料。

(意图:一方面检查学生课前查阅材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帮助擂主组选择可以使用的材料)

二、学生分组自学,探究解决问题。(时间约10分钟)

1、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两个小组为擂主,四个小组为攻擂组

2、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探究问题,并把准备好的材料融合在所准备的问题中。

①两个擂主小组选本组问题,分工协作,做讲问题准备

②四个攻擂主全面阅读教材,并把教材内容编成问题,准备攻擂)

(意图:学生在自学中自主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学生擂主小组讲问题,攻擂主提出问题,擂主学生回答问题,师查缺补漏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要归纳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使用课后的材料阅读,并能说明为什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学生讲述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加以补充

学生讲述过程中可以补充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舌战群儒、蒋干中计、借东风、苦肉计、火烧连营等,诗词《念奴娇赤璧怀古》《七步诗》等

(意图:擂主小组的同学完全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所准备的材料讲述这一段历史,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把自已对知识的理解用

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攻擂小组的同学则从另一个角度把知识变成问题来难为擂主的同学,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攻擂守擂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知识在争论中也被学生掌握。选播电视剧是为了制造一种气氛,对赤壁之战起烘托作用)

(意图:指导学生制作表格,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意图:用剪贴地图让学生体会三国在祖国版图上的具体位置,曹操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

(意图:巩固知识,学生客观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擂主小组根据守擂情况,攻擂小组根据提问题情况,包括课前查资料情况、课上参与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情况、动手情况四项,每项各占二分,最佳擂主小组、最佳攻擂小组再加二分)

借鉴中央电视台“幸运52”和“开心词典”的模式,把竞争引入课堂

具体方法:1、根据班级人数,把距离近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参与攻擂比赛。

2、根据每课内容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问题的擂主小组(可采用自愿请战的方式,,也可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小组长要调动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分工协作,把本组所分的问题分析透彻,讲给全班同学。攻擂小组同学把教材的内容变成问题提问擂主小组的同学,擂主小主同学如有两个问题答不上就会被赶下擂台。

效果: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展开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3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

(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降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师生互动:曹操写过一首诗《观沧海》,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欣赏《观沧海》,并跟随它一起朗读。

1、从诗中体现出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还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曹操追赶袁绍的残余力量,来到渤海之滨写的,他登上碣石山,登高望远,面对茫茫大海,有感而发。它表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

2、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刘备、孙权)

公元2,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当时南方的刘备与孙权,敌强我弱,该怎么打呢?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并结合《赤壁之战》的动画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教师引导总结。

孙刘联军: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5、以史为鉴:不要骄傲,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逃回北方,公元2,曹操病逝。同一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魏国建立,都城在洛阳。

列出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强调魏国代汉,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的。

通过图片展示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发展各有特色。

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以曹操为例,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1、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到名人眼里的曹操,到你眼里的曹操,最后老师总结。帮助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

2、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

第4篇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生看示意图作答)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录音材料,让生分析)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7、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请看历史剧场:①生先自我介绍 ②师作旁白,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表演完毕后,师说:这个短剧不断再现了历史场面,而且再现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现在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生答略)

8、在刚才的短剧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课件显示)

从上述表演及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9、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0、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11、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表演对话(再现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智慧)

1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20xx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请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

1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1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1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1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8、(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首先看魏国成立情况(一起读)。那么蜀国呢、吴国呢?

20、学以致用,史实辨析:(课件显示)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21、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22、通过三国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全面,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这里,老师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课件显示(1、诸葛亮与周瑜作品中像。2、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年。)问:①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实际上呢?②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一样吗?为什么?

(三)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灾难、是痛苦。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③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中,我得到启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④从三国经济的发展中,我得到启示: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⑤从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过台湾,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⑥从三国历史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⑦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⑧从对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的比较中,我认识到: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划线为旁白部分)

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为备分析天下形势?

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

亮:“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备拱手谢:“先生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

1、本课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比较多,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列表的形式掌握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赤壁之战过程中,对曹操的军事失利的原因分析不是很全面,后经过教师提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认为这两个重要的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因此,我讲授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就强调这两个重要的战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因为这两个重要的战役发生时,三国并未产生。

4、在上课过程中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5、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用在浏览“三顾茅庐“等故事、熟悉和表演历史剧场、讨论问题用去了多一点的时间,导致教师讲述第四个问题“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很仓促,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我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三顾茅庐”等故事,课前提前通知几个学生熟悉历史剧场并揣摩怎样表演,这样上课时就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并让学生花比较少的时间去讨论问题。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讲解本课中第四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做一些课内练习,教师进行小结。

6、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学习三国时期吴国跟台湾联系时,对学学生说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等,培养学生形成抵制分子分裂祖国的行经的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学习魏国建立时,要向学生说明曹操为魏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在世时没有废汉称帝。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称帝,才是魏国的建立者。

?三国鼎立》是人民教育出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因为考虑到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比较熟悉,随便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语,学生学起来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力度会比较大,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②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授课时,我遵循的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设计了讲故事、小组讨论、分组比赛复述故事。上完课之后,我体会到有以下几点值得改进:

(1)由于时间比较紧,备课不够充分,因此对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没有进行进行太多的展开介绍,只是一带而过。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应该引导学生多讲,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力度,调动学生的气氛。

(2)在学生讨论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更深入些。

(3)最后在课堂小结时,不应该帮学生归纳,而应该让学生作一个总结性归纳,让他们谈谈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学到什么,有何启发,以进一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很多我关于教学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新课标的认识的不足,以后我肯定会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学,争取进步,弥补不足。反思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了进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

第5篇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无力抵抗,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为什么又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赤壁之战后又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呢?

2、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3、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三国是古今中外,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若是是英雄,怎么能不懂三国。

第6篇

2.教师引入:大家听说过曹操、诸葛亮等名字吗?谁来为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请几个学生讲三国的故事。同学讲的故事哪些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哪些又不符合呢?请认真看教材寻找答案。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情况。教师出示“军阀割据图”及古诗,帮助学生理解。

2、曹操势力的膨胀:学生读教材,归纳出三点原因①“唯才是举”,重视人才②“挟天子以令诸侯”③本人的才能

3、官渡之战:结合“官渡之战示意图”,学生讲解,老师适当补充,然后归纳出知识要点:时间、地点、交战方、结果、影响等。

4、赤壁之战:以曹操诗《龟虽寿》来解读曹操的志向:统一全国,从而引出赤壁之战。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请学生讲经过,归纳要点:时间、地点、交战方、结果、影响等。

5.用表格归纳“东汉末年的两次著名的战争”,引导学生思考这两次战争出现的相反的结果的原因。

1、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教材,完成老师给出的表格(包括: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范围)

2、三国时期三国的关系:学生读书,学生分类归纳:蜀吴关系、蜀魏关系、魏吴关系。

2.《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与真正的历史有没有区别,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区别?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zowxq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