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探究军旅生活与女性力量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探究军旅生活与女性力量

本文为《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探究军旅生活与女性力量

第1篇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曾学到过很多有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你们认识他吗?(花木兰)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_________的花木兰

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花木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花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她的形象还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

解题: 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幻灯片二)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花木兰为什么要参加军队,当兵打仗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四、初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名字 征兵(什么是征兵) 父亲(说一句话)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胜利(这是个好词,说句话)

朝廷(与庭区别) 年龄 战袍赫赫 将士(多音字)

渡燕山(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花木兰是_____________。出示(幻灯片五),相机完成句式练习。

1、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

4、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5、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

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你们也来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很辛苦)面对这一切,木兰又没有退缩过?没有,反而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正所谓: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就是平日里木兰听到别人瞧不起女子的言语,她都要辩论几句,豫剧花木兰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花木兰叶终由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回到文静俊美的女儿本色。

你比较喜欢这位女英雄的英勇善战的一面还是文静俊美的一面呢?

(我觉得更美了,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有一种英雄气概的美)

十一、作业布置:1、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巾帼英雄,请选取自己喜欢的女英雄作介绍。

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幻灯片八)。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探究军旅生活与女性力量 第2张

第2篇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青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家人以肩舆相迎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2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4分)

(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3分)

19.【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逼:接近,走近。【答案】c

20【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b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c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却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用来【答案】b

21.【解析】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c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错误,与僧人的对答是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情。【答案】c

?答案及采分点】(1)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关键词手羸翻译正确各1分,乃耶句式翻译正确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4分)

(2)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省略句故(树干)能伏匿其中正确译出1分,关键词相化翻译正确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3分)

(3)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关键词镕银散绵翻译正确各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3分)

参考译文: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squo;海马squo;,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天下着雨,非常冷,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气直扑进屋,像要把房子夺去,一会儿功夫,屋内一片云雾迷蒙,两人对面坐着仅能听到声音,云气散后,步行到立雪台,台上有棵古松,根生长在东面,树干倒向西面,树冠朝着南方,穿进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长出来,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长,树干有十围粗,高度却不到二尺。其他松树像这样的很多,无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气更加稀薄,周围的山峰像儿孙拜见长辈一样俯伏着。第二天,从立雪台左侧转弯走下来,经过百步云梯,路又断了,忽然见一块石头像大鳌鱼,张着巨口,不得已只好走进鱼口中,穿过鱼腹从鱼背上出来,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它和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对峙,天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达狮林寺住宿。趁太阳未落,又登上始信峰。始信峰有三座山峰,远看好像只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近前看才见另一座山峰躲在它们身后。始信峰既高又险,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顶,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和尚担心,用手拉住我。我笑着说:掉下去也不要紧。和尚问道:为什么?我说:溪谷没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没有底,飘飘荡荡谁知道飘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活的办法。和尚笑了起来。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把武器库中的武器仪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约有吃一顿饭的功夫,像有一匹白绢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僧人高兴告诉我说:这就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油脂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只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区别,不全是一模一样的。初九日,从天柱峰转道下来,过白沙矼,到达云谷,家里的佣人们用轿子迎接我,这次共计步行五十多里路,进山一共七天。

第3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意。

2、 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为”。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以及勇敢的精神。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4、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2、把课文以及课外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

第4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1、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并说说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四、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2、学习课文三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时的情况。感悟木兰品质。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木兰着女装感悟木兰品质。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军是军队的意思,那么从是什么意思呢?(参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了解木兰是怎样的人,她有什么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要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3、预期效果:想要达到这个我学习目标吗?那我们需要过三个关,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任务呈现: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给我们写了什么时候的木兰。相机板书:准备替父从军的木兰、上战场、立战功的木兰、胜利归乡的木兰。那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

自主学习:1、第一关的任务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从军?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

2、师在学生交流中借机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后果怎样?(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3、木兰看到征兵文书,想到了什么?想到父亲、弟弟,看出木兰是怎样的人?想到国家,看出木兰的怎样的人?

4、她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师扮家人,生扮木兰,反复饰演,说服。

第一关完成任务的同学为自己大声喝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第二关关口贴着一幅画,请大家先观察。这是的木兰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呢?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写了木兰的什么事?

师引导想象:在过滚滚黄河时木兰会遇到什么危险?在过燕山时又可能会遭遇什么?(历经艰难、遭遇危险)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他们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我们进入第三关,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中勾画出形容胜利过来后的木兰一个词语。

2、抓住“脱下心爱的女装”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木兰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才脱下女装,穿上战袍的。

小结: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我们现在检测大家达到学校目标的情况。

2、木兰告别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5篇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

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第6篇

1、就让我们快快的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和他打招呼,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快快和她成为朋友!

读一读“成为”“为国”你发现什么?“为”是多音字,你还知道有哪些多音字?

“战袍”看看我们课文中的插图,打仗的时候,和平长穿的衣服一样吗?

1、理解了词语会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预设:赫赫有名:非常有名,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在生活中知道谁赫赫有名?

3、“说服”木兰为什么要说服家人?是怎样说服的?读文,感悟。想象,如果你是木兰会怎样想?会怎样去说服自己的家人?

4、“惊呆”当时是怎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为什么惊呆?(打扮原因,英勇善战原因)

5、“心爱”的女装,说明了什么?木兰为什么要脱下心爱的女装呢?花木兰为什么会成为英勇善战的将军?她从小是怎么做的?

7、自己练习朗读最喜欢的一段,想一想怎样读的更好,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第7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1、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并说说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四、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2、学习课文三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时的情况。感悟木兰品质。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木兰着女装感悟木兰品质。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军是军队的意思,那么从是什么意思呢?(参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了解木兰是怎样的人,她有什么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要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3、预期效果:想要达到这个我学习目标吗?那我们需要过三个关,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任务呈现: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给我们写了什么时候的木兰。相机板书:准备替父从军的木兰、上战场、立战功的木兰、胜利归乡的木兰。那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

自主学习:1、第一关的任务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从军?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

2、师在学生交流中借机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后果怎样?(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3、木兰看到征兵文书,想到了什么?想到父亲、弟弟,看出木兰是怎样的人?想到国家,看出木兰的怎样的人?

4、她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师扮家人,生扮木兰,反复饰演,说服。

第一关完成任务的同学为自己大声喝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第二关关口贴着一幅画,请大家先观察。这是的木兰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呢?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写了木兰的什么事?

师引导想象:在过滚滚黄河时木兰会遇到什么危险?在过燕山时又可能会遭遇什么?(历经艰难、遭遇危险)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他们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我们进入第三关,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中勾画出形容胜利过来后的木兰一个词语。

2、抓住脱下心爱的女装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木兰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才脱下女装,穿上战袍的。

小结: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我们现在检测大家达到学校目标的情况。

2、木兰告别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立下了赫赫战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eg046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