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昆明市五华区自然资源局2021年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昆明市五华区自然资源局2021年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昆明市五华区自然资源局2021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昆明市五华区自然资源局2021年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一、项目名称

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专项经费

二、立项依据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 20193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要求,我局须开展编制《昆明市五华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工作。

三、项目实施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自然资源局。

四、项目基本概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统筹优化五华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整治格局,提升区域国土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支撑五华区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人文魅力核心区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等省市文件及要求,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为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五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

五、项目实施内容

(一)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

1.以五华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结合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评估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空间类规划及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价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趋势变化、结构布局、使用强度和效率,评价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状况,分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开展国土空间风险评估。分析资源环境、人口经济、重大设施等要素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关系和特征,分析城市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经济转型发展、人口与社会需求变化的确实,基于科技进步、气候变化等因素,开展多情景分析,研判未来自然资源以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在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空间安全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识别核心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工作的函》以及云南省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评估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将三条控制线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底线,将自然保护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三)做深做实前期专题研究。

在双评估基础上,结合五华区发展实际情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问题前期专题研究。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重点对区域产业发展、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题、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利用等影响全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专题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面上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支撑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打好基础。

(四)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编制。

在双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及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云南省、昆明市相关技术要求开展五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工作。重点明确:

1.制定规划目标和战略。明确五华区发展定位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明确五华区在落实国家、省和市重大战略部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主体功能区要求,结合全区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发展趋势、自然人文特色综合确定五华区总体发展定位。围绕“两个一百年”“三个定位”、云南省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奋斗目标、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五华区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人文魅力核心区战略目标,结合自身发展特色,明确五华区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承担的主要职能,突出城市特色,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落实上位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要求,从底线管控、结构效率、生活品质三个方面,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规划目标和约束性的量化指标,提出规划规划近期(2025年)、目标年(2035年)的规划目标。制定五华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结合五华区自然资源禀赋,分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重大问题、面临挑战与机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战略要求,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关系,合理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

2.构建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1)总体格局。落实国家、省和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为基础,明确“山水林田湖草”等保护类要素的管理边界和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整体布局,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体现全域分区差异化发展策略,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区域协调。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区域协调要求,加强与周边市(县、区)发展思路的衔接,制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和措施,积极提出跨行政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内容,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3)分类管控。结合五华区实际情况,分别构建生态格局、农业格局、城乡发展格局、安全格局、特色空间景观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及其他必要控制线,明确底线约束和管控要求。

4)合理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统筹建设空间和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遵循用途主导功能的原则,合理划分覆盖全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调整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格局,实现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分区管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分区管制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战略留白用地、有条件建设区、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水域保护区、林草保护区和生态混合区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5)统筹安排建设空间。统筹划定全区城乡建设空间,增强规划调控的弹性,划定有条件建设区,在不突破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可以用于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或机动指标落地。划定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保障对外交通地、水利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用地需求。

6)统筹“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要求,系统梳理现状非建设空间内各类用地、设施之间的矛盾,加大对非建设空间用地治理和土地腾退整治力度,实现对全域全类型非建设空间整体统筹管控。

3.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国土规划分区与空间结构优化。按照主导功能明确、全域统一分区的原则,确定五华区国土空间功能导向和主要用途方向,在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分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划分区,制定用途准入原则和相关控制要求。落实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指标,围绕总体目标和战略,明确主要用地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总量、结构与布局,提出五华区国土空间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方向及时序安排。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生态和农业用地,鼓励向有利于提升生态功能的用途方向转变。

2)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严守水源资源承载能力底线,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开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明确用水总量、湿地面积、河湖水面率等控制目标,提出优化用水结构建议。保持自然河湖水系格局,明确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范围,维持河流的基本生态径流,提出地下水改善要求。

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落实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目标要求,合理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提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策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明确耕地后备资源储备规模和利用安排。强化全域综合整治,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耕地占补平衡方案,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实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提出耕地生态退耕、轮作休耕以及耕地补充的区域,改善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

4)林草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明确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优化森林资源布局,划定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基本林地集中保护区,明确保护措施。构建生态防护林、景观生态林等林网体系。注重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绿楔、通风廊道和园林绿化的通联。严格划定基本草原边界,优化草地空间布局。提出森林、草原资源用途转换规则和监管要求。

5)生态保护格局体系。落实全省“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的总体生态格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要素,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明确重要生态廊道、生态屏障和网络,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构建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

6)农业保护格局体系。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水土光热条件、地形地貌、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等,综合分析本地既有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明确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农业发展主要区域,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生产格局。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先将坝子周边及范围内水土光热条件好、质量等级高的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

7)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按照节约能源有效利用的方针,测算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制定能源供需平衡方案。按照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推动清洁能源、绿色矿山建设等转型升级,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提出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区域。正确处理保护与开采、地上与地下的关系,优化矿产资源能源开采布局。

8)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方案,特别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目标和措施。

4.城乡空间布局与引导

确定区域镇村体系,确定镇村等级结构。依据上位规划明确的建设用地规模,确定城乡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和规模,预测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潜力,预留城乡发展战略留白区。制定全域分区差异化发展策略,调整优化全域城镇空间,统筹布局中心城区、开发区、产业园区,以及各街道办驻地,明确各类城镇空间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引导城镇与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围绕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导向,落实上位规划和五华区发展战略规划的产业布局思路和要求,结合五华区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明确全域产业发展思路与策略、产业发展方向和主要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布局产业配套设施用地,促进产城融合,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产业战略留白区,提出产业园区相关管控要求。明确全域村庄分类,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的规划要求,差异化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的设施配置标准与建设管控指引,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和行动指引。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加强乡镇特色化发展,明确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和策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结合全域特色空间格局,引导布局农旅结合的特色小镇和乡村产业平台,重点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5.支撑体系构建

1)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交通供需和流量分析,落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及交通部门相关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全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战略和布局,建立城乡协同的综合交通体系,明确重要交通走廊和重要交通枢纽设施的布局和控制要求,强化综合交通体系与空间资源、土地使用的协同布局,鼓励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公交优先,补充完善乡村公交线路和交通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均衡布局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明确设施配置标准。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统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出协同共享、均等分级的配置要求。

3)重大基础设施体系。确定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科学预测城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垃圾处理、通信需求总量,确定各类设施建设标准和规模。提出供水干线、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电力干线、燃气干管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和管控要求。在城乡密集发展地区,提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具体要求。预控重大水利、能源等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廊道。

4)城乡特色要素体系。对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区域性特色空间的界定和指引,梳理五华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人文和建成环境等特色要素,构建全域特色空间体系,提炼特色文化形象。提出全域特色要素保护利用的目标要求、基本策略和管控措施,重点利用特色要素集中区域,打造五华特色名片。

5)安全韧性防灾减灾体系。开展综合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分析影响区域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灾害风险,评估各类灾害对城乡发展的影响,明确综合防灾减灾目标、设防标准和防灾分区,提出主要防灾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原则和要求,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韧性应急能力。

6.研究城市文化和风貌保护

健全长效机制,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和城市无形的优良传统,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明确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框架、保护目标、保护原则和保护重点,明确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围和要求,建立文化展示与传承体系。运用城市设计手法,确定城市总体风貌定位与城市特色塑造要求。

7.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管控

将五华区处于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区域作为本次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综合确定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优化城市形态,优化城市布局形态,以生态绿色、集约高效为导向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定位城市总体形象,构筑空间景观系统框架并提出总体要求。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协同新城建设与老城更新,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在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各分区的用地功能导向和建设管控要求,合理确定主要用地类型的比例结构。鼓励建设用地混合使用,倡导公交引导城市开发(TOD)模式,提高空间资源效率,明确用地结构调整方向,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合理确定主要用地类型的比例结构。鼓励“战略留白”,有效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合理预测住房规模和结构,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提出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布局要求和配置标准。提出构建社区生活圈的目标、标准和实施路径,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置标准,逐步建立全民共享、便捷实用的养老、体育、卫生、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提出整体保护各类遗产及其依存的历史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要求和措施,提出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目标要求和策略。建设结构完整、级配合理、均好分布、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确定公园绿地总量和人均标准,提出绿地系统等级体系,划定城市结构性绿地的控制范围,明确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覆盖率等均好性要求。保留、维护中心城区自然河道、湿地等城市生态用地,提出开敞空间与游憩网络的规划目标、布局原则和管控措施。综合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确定城市道路网结构、道路网密度,明确城市主干路系统和建设控制要求,提出城市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城市绿色交通设施和慢行交通的规划原则和指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明确城市供水、污水、供电、燃气、垃圾处理和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确定各类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标准,明确主要设施廊道和重大设施布局。提出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规模和利用方向,划定地下空间集中建设区和管制区范围,提出地下空间管控措施。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管控范围,提出管控措施。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定位,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确定中心城区风貌特色空间框架及公共空间系统,划定城市特色风貌重点管控区域,提出保护控制与利用引导的要求与措施。确定城市设防标准,明确防灾设施用地布局和防灾减灾具体措施,划定涉及城市安全的重要设施范围、通道以及危险品生产和仓储用地的防护范围,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明确城市更新的目标、重点区域和时序安排,提出不同单元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序引导历史街区、老旧居住区、城中村、老旧厂区等进行有机更新。

8.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

提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分析区域经济、产业、人口、发展方向和生态现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整体谋划水系湖泊生态修复、石漠化(荒漠化)防治、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隐患点修复等时序安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划定国土综合整治区域,明确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整治时序,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等重点工程和措施要求。结合扶贫搬迁、空心村治理等,开展村庄土地整治,提出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措施。明确城镇低效用地、城镇工矿用地、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的策略,提出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提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通过预防和控制综合整治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稳定,损毁的土地可供利用,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以重要生态区、居民生活区、采空塌陷区、废弃矿山治理为重点,明确矿产资源综合整治的空间布局、类型和规模,提出矿山废弃地开发利用可能与方向,明确矿山企业改造升级、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六、资金安排情况

 

 

明细项目

预算下达金额

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资金

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与风险性评估

     107,500.00

底图一致性处理

     107,500.00

产业与布局研究

     170,000.00

总报告编制

     670,000.00

规划数据库及一张图建设

     107,500.00

五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专题研究(主要研究低效用地挖掘与城市更新研究)

     170,000.00

五华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题

     170,000.00

国土空间三线统筹与规划分区管控研究

     170,000.00

乡村振兴与村庄布局布点研究

     160,000.00

适应高品质生活的公共服务保障研究

     160,000.00

五华区资源保护利用专题研究(历史、工业)

     107,500.00

五华区风貌特色专题研究(城市设计)

     125,000.00

五华区西翥街道“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0-2035年)

   1,500,000.00

 

 

七、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和昆明市相关要求,五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在20210630日前完成成果编制。故本次规划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开展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2021130日以前;

第二阶段:前期专题研究编制阶段:2021330日以前;

第三阶段:规划成果编制、征求意见阶段:应与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间相衔接;

第四阶段:成果上报阶段:组织专家评审,完成成果上报程序,完成时间应与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间相衔接。

八、项目实施成效

在全面摸清五华区全域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按照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空间融合的思路,落实国家、省、市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战略要求,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优势,特色引领,确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目标,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按照国土空间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要求和上级下达的规划目标任务,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引导城市发展规模;做好自然资源要素研究,统筹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利用,科学确定水资源、耕地和基本农田、森林、矿产等资源保护底线、利用上限;落实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程布局;落实昆明市和五华区城市发展各项思路和要求,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开发方式,努力构建“一轴、两带、两心、两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强化资源保障、能源保障、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支撑体系建设;围绕五华区城市特征,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联动、城乡统筹发展,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促进形成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e5pd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