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篇 从教学失败到成功,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篇 从教学失败到成功,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该篇文章将围绕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小数乘整数》展开反思,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篇 从教学失败到成功,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第1篇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整数相同学生很容易理解,而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能不能很好理解呢?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

在课的开始,出示一个乘法算式:18×3问:18×3表示什么?生:3个18相加的和是多少?或18的3倍是多少?接着出示例题提出问题: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0.8+0.8+0.8或0.8×3那谁能说说0.8×3表示什么?生(3个0.8相加的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8×3的结果是多少吗?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生1:把0.8扩大10倍当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积不变,积要缩小10倍。生2:把0.8元转换成角计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板书出竖式:提出先用加法竖式算,在用乘法算。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计算不仅简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的积与加法结果之间的联系。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接着又出示:2.35×30.9×4两个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计算,在用乘法计算。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最后学生观察得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之间的关系。既: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这节课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因此,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一切“形式化”说理,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四个层次,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的计算课才生动有趣。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3篇 从教学失败到成功,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第2张

第2篇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第3篇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②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出示小明同学写的数学周记,让学生说一说都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整理好的数据图。

提问:冰红茶的总价怎么求?火腿肠的总价怎么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8×3=

说一说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5、交流:2.35×3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指名板书。

6、观察并猜测:黑板上两题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整数,情况都一样?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80zkn4.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