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6篇 探索与学习:个人研究心得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6篇 探索与学习:个人研究心得

本文通过研究性学习,总结了个人的成果和体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参与调研和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希望通过分享个人总结,能够启发更多读者对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和热爱。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6篇 探索与学习:个人研究心得

第1篇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是开展教育改革以来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以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初次实施,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探讨的热点。如何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是很值得探究的。下面就我校在本学期组织学校高年级同学进行的研究性课题《张村的红色人物》的实施总结以下几点:

德兴市张村乡是老革命根据地,是一片英雄的热土,这里曾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之一,方志敏、邵式平、饶守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革命战争时期张村的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的学生秉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校在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五六年级的学生深入全乡各处,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学习报告,确定了此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张村乡的红色人物》。

根据我乡的特色,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利用一切资源,为我所用,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领域,办出我校自己的特色。如:目前,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求真务实,形式多样,除了六年级学生的《张村的红色人物》研究性学习外,结合我乡大畈村委会境内延绵几十公里,与三清山一脉相承的西湾蛇纹石矿也是我乡境内的一大特色,因此五年级学生的《蛇纹石矿的特点与价值》这一课题也在启动与研究中。同时,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查找资料,进行学习与研究,具有本校自己的特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使本次《张村的红色人物》研究性学习能够顺利实施和有序开展,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计划和方案,这些计划与方案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指导教师的职责等,为本次研究性实验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调查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我校的此次《张村的红色人物》研究性学习采用了以高年级为单位,5-10人一组,自愿组合,自行选择指导老师,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进行研究。同时,为了加强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我校研究性学习,每周开设1节,学生主要用来进行研究性方法的学习,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而教师则主要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同时,还带领学生周末或节假日到图书室或电脑上收集资料,或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实地(如张村梅溪是饶守坤的家乡,张村沙路是方志敏的姐姐生活的地方)进行考察、调查、访问。

为了体现此次研究性学习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代替与包办,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自己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案与步骤,教师加强指导工作;让课题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相互启发,教师相机诱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同学、关注校园、关注社会,从自己关心的社会热点中寻找有关资料,搜集与整理各项资料,然后进行筛选与加工。比如,在张村中学任教的饶家火同志是饶守坤的远房堂孙,他对饶守坤同志的生平事迹知道的较多。于是,我们的指导教师就让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对饶老师进行采访,采访的时间,步骤,问题都由学生自行确定。在采访结束后,教师又指导学生自行对这样材料进行筛选与整理。这样,学生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现行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相比,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内容与形式,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结论的自主研究学习的过程;学习评价,不是教师主导下的作业批改和考试,而是师生合作的动态评价。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此,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针对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据此,可以知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仅仅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如何发挥其参与、促进、组织和指导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促进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组织好各项活动,从创设情境、开设讲座、实践体验、调查实验,到表达交流,互相切磋。每项活动都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促进其成、主持组织、协商解决。

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要注意指导方法。进行研究,就要掌握科学方法。要指导学生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聘请导师、如何开题、做记录、调查取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结题报告的撰写、如何表述和交流等。要进行重点指导,解决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困难。如指导如何收集资料、指导如何设计方案、指导如何形成结论、指导如何与社会上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挖掘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学习活动服务。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那么,这样的学习是开放的,探究的,实践的。开放,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综合的;学习过程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互相交流,思想互相渗透的过程。学习评价也不是单一的作业批改和考试,而是多种评价方式的呈现,评价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教师评价变为多元动态评价。探究,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地探究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实实在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确定课题开始,质疑、调查、思考、分析、研究,直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实践,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师生观要转变。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这就表明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是“帮助”或“指导”,不再是传授或教导。同时,因学习活动是开放的、探究的、实践的,教师在知识与能力上不再具有。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的、合作的师生观。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积极姿态对学习活动做出科学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错了重来,要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讨论,进而扬弃教师的意见。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新课程,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教师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不易适应,学生质疑教师的意见,也很正常。教师导学生,学生促教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这才是新型的师生观。

2、学生观要发生转变。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同时与个体研究、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二是以实验操作、社会调查、观察体验、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为内容的`活动方式。与以往相比,学习方式丰富多样,社会性、实践性更加突出,每个学生都各自发挥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展现着各自的才华,体验生活,共同分享着学习活动的快乐。学习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学习活动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探索着未知领域,课题组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在课题组内,学生发挥着集体的智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为课题组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组内,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在传统教育中形成的学生观,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

3、教学观要转变。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传统的教学观必须转变。从注重学习结果的成绩转变到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态度;从注重知识传授、理解、记忆转变到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注重个人钻研转变到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总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观应该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围绕学生研究课题和体验生活设计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指导学生,质疑、思考、解答、应用,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学模式观要发生转变。研究性学习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要发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记忆、理解知识为目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从事的学习活动,是自寻研究方向、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可以说教学模式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请教师解答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要转变教学模式观,主动地、大胆地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质疑,主动探究。

5、教学评价观要转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和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方法;学会与同学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公德心。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的改变转变过去的评价方式,从评价教学结果转到既评价学习过程和方法,又评价结果;从评价记忆、理解知识转到评价知识技能的应用,从评价个人钻研转到评价交流和合作;从关注少数尖子生转到关注全员参与。全面评价全体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人交流和合作的情况,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疑难的能力。这样,评价就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要正确发挥其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用科学的眼光,研究问题,去创新、去实践,开拓教育教学新天地。

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了老师的角色定位观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也更好的培养的了学生研究创新的精神,为学生自己学习打开了神秘的知识殿堂的门,吸引着学生自主学习,并将这样的研究精神贯穿到学生一生的学习中,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6篇 探索与学习:个人研究心得 第2张

第2篇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是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汲取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

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第3篇

高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会了我很多。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论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还是最后的阶梯报告,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题目时,我们组犹豫了很久,但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顺利地完成准备工作。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次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合作,研究和探索未知的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当然在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教会了我团结合作精神,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很多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为了顺利地度过难关,我们就要付出努力。首先要制定计划,“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付出行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

本次的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我们人生上最多彩的经历,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怎样合作,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实际应用它们。

第4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和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

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收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十分有利于为解决问题而寻求知识的学习心理定势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检测学习活动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对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因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教材,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障碍。因此,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列出提纲,并标出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划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前者,要论述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结合自己假想的经营对象,或其他实例进行论述,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力求通过研讨,先由学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难之处,再由教师解答其余疑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商店、商场的经营现象。用实际现象、实际问题,来形成知识需求,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在本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知识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5篇

5、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在本学期教学中有涉及,但没有拿出课时讲授,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作专门的讲解,如:调查与采访;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

1、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并经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就是训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是思维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开阔思路、知识准备、选择方法。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训练,都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进行,教师起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怎样提问题、怎样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如何研究课题。

(1)什么是问题?(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

(2)问题从哪里来?(看到的---即观察到的、触到的---实践中遇到的、嗅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听到的---生活中遇到的、想到的---来自外部原因或内部原因的驱使;所有问题都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而来,因此,这些问题又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人的五官感知外部世界后,是否产生问题,就在于人们对此的思考和有没有问题意识了。)

(3)怎样提问题,即提问题的方法;(提炼关键词或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提问题;提炼关键词或中心词,从类别、范围、原因、结果、解决五个层次上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的八种方法提问题:

(4)问题的范畴或领域(所有问题可归为三个领域:社会、自然、自我)

2、怎样把问题转变为课题。这里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什么是课题。课题是问题的深化,课题是由一些有价值、有创造的问题进一步形成的。(张怡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出版社.20xx.(141-142).)课题就是针对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的问题。课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内容上课题必须是成立的、合理的、可行的,可以从已知的条件开展实际的研究;二是在形式上必须是规范的,适合用科学的术语或通用的规则来表述。如课题“农村秸秆焚烧问题调查及对策”即由“农民为什么要焚烧秸秆?” “焚烧秸秆有什么危害?”“秸秆有哪些方面可以利用?”等若干问题组成。课题也是有明确意义的科学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将“问题”升华为“课题”,即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课题意识。所谓课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产生困惑、疑问、不解即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构建更深层的心智图式,如“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要研究的问题涉及什么范围或边界?”“我怎样开展研究才是合适的?”“通过我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等。

(2)怎样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在我们所提的众多问题中确定哪个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这要经过我们的分析来确定。

a、作为课题的问题要符合这样几条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这里的创新性与科学家研究中的创新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要求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来说有意义就可以。

b、对问题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知识基础、时间可能、条件许可、经费许可、学习要求等)的课题。

(1)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分类,一般可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找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类书籍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为什么”的问题是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

①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

③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

④参观访谈类。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

⑤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

⑥设计制作类。根据自己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明和制作一些模型或实物。

把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确定选择什么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但是,作为课题,其文字表达有要求。

c、完善问题的陈述。作为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要清楚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的表述中,要清楚地告诉人们,你研究的课题重点是什么,研究方向是什么,是什么范围内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作为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的同学们,他们往往在这些方面模糊不清,因此,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就比较困难。

完善问题的陈述,就是要求我们根据选择课题的原则、问题的分类和课题陈述的一般要求(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对问题的陈述进行完善,使一般的问题陈述变为课题的陈述方式。课题的陈述可以是叙述式,也可以是疑问式。

课题一经确立,必须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着手具体研究活动的框架,也可以称作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基本结构如下:

(1)课题的界定与表达:揭示课题的论点,形成课题目标,以指导研究过程。课题名称必须简洁、具体、明确。对于刚刚接触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这点在教学中可以不作要求。

(2)课题的由来:说明产生课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课题产生的背景。告诉人们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是什么原因激发了你想研究它的。

(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重点。

(4)课题研究范围的具体表述:即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实验实施,资料采集等情况,一般来说课题研究越精深,课题研究范围越小。

(5)研究的方法、途径:方法与途径务必明确,为实现研究目标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如: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项目设计等。

(6)研究的步骤、进度:研究的具体规划,确定每一步骤的时间安排。进度必须明确,否则研究拖沓,极易落空。此外,步骤与进度充分体现创造性的整、分、合的劳动,是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7)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或发明创造实物等,此外成果的检测、评价手段等也应明确。

(8)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如果是小组形式的研究,各人的分工明确,以便使研究顺畅高效。应当指出,研究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要学会将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9)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素质、物资情况、经费情况、领导支持情况、时间、空间等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出解决办法。

对这几个步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训练,第一是让他们记住这样几个步骤,第二是让他们熟悉怎样完成这些内容,这也是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

当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就要着手收集资料了。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块,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收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如:从网站上查找、报刊上查找、图书馆里查找、调查、走访、实验等。

在资料收集的任务完成后,阅读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整理、取舍资料,把资料归类,并记下资料的来源。

第6篇

我们这次研究的内容是《垃圾资源化》,以下是我们研究题目的具体内容:

3、个别垃圾个别处理,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研究一个课题。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现在国际环保的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组长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身为研学的组长,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费在个人享乐上,这就是责任的意义。同时还要确立责任意识,只有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工作总结《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起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这便是小学时候老师给我们解释“团队精神”时所举的例子。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己,对大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80rp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