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篇 《汉字听写大会:我与汉字的不解之缘》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篇 《汉字听写大会:我与汉字的不解之缘》

近日举行的汉字听写大会令人叹为观止。参赛者不仅凭借丰富的词汇量和准确的语感,还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大会现场紧张而激烈,选手们在限时内高质量完成听写挑战,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人们对汉字的认知,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研究。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篇 《汉字听写大会:我与汉字的不解之缘》

第1篇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_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也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

节目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在内地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参加,形成紧张精彩的多场次晋级比赛框架,并共计形成12期电视节目,每期节目时长9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科教频道暑期档周末黄金时间播出。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20_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20_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在向记者引用余光中上述话语时她激动不已:“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微缩的中国人。汉字听写大赛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比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远也学不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篇 《汉字听写大会:我与汉字的不解之缘》 第2张

第2篇

早在暑假的时候,学校里就发来短信,让我们每周四晚上8点去观看《全国汉字听写大会》。

刚开始,我蛮不情愿的。毕竟还是在暑假,要去看一群人写字,岂不是很浪费时间?第一次去看时,并没有多少在意,所以也没有带纸笔。

我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对它们听写的内容感觉十分的可笑,他们虽然才初二,但也是天天翻字典训练的,水平就那么点?很简单的字就下去了。我越看越没兴趣,直到最后一个外号“大师”的人走上台,才真正的震撼了我。

一般来说,基本上的词语我都是略有耳闻的,字写不来也是有点正常的,但那位“大师”的题目让我目瞪口呆。考官报出了“荦荦大端”一词,我一听,不由得笑了声,心想:报的好象是“荦荦大端”,不是有个词是“落落大方”吗,应该也差不多吧,怎么会出现这么简单的词!

“大师”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提笔在电子板上写下“荦荦大端”,我对他嗤之以鼻,怎么会写“荤荤大端”还“大师”,就这点水平?待他提交后,评委全部亮了红灯,表示通过。我大吃一惊,心中不免怀疑起来:他们是不是看错了,“荤荤大端”也对?难道“荤”还有多音不成?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跑上楼,打开电脑,搜了一下“荤”字,可是只有一个音;我又想起考官报的是“荦荦大端”,便用输入法打出了那几个字。

之后我更加疑惑了,不是同一个字吗?我仔细观察着两个字,终于发现是两个字下面的字不同,不禁豁然开朗。居然还有这种字,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跑下楼继续看,接下来的题目让我惊诧不已,不认识的自此接踵而至:尥蹶子、耄耋之年之类的,根本是从来没见过的字词,居然都被他们写出来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时而蹙眉时而动动手指,努力的记着那些词汇。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看这个比赛,而且每次比赛都会长很多见识,让我明白了,我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九牛一毛,在他们的面前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不错的,学无止境,知识也是永远也学不完的!

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是一门艺术,如果用的好,会达到妙笔生花,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果一个生僻字,说话时来几个,写作时来几个,会让生活更有趣;汉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恶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多重复读几遍,多推敲一下字词,会有更深层的体会和理解。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已经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已经让中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多读好书,多写汉字。

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 段播出,觉得太有必要了。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电脑打字几乎代替了书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人们的文本阅读时间缩短,汉字书写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沿用了五千年,祖宗传下来的汉字是越来越陌生了。网络上错别字大行其道,充斥视野,人们已经习惯了错用错写,胡乱代替,外文符号夹杂其间的现状,甚至有些见怪不怪了,这情形发展下去,不仅仅是有碍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而是整个民族的汉字书写、运用水平下降,是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降低,此情堪忧。所以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明白无误地表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非常重 视自己的母语,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运用。

昨天汉字听写大会上的选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觉得第二轮时段 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词语。如“觊觎、眄视、朝觐、踆乌”,也可能是设计者出于淘汰选手的考虑,故增加了难度。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引起人们对三千五百个常用字书写、运用的关注,如“推卸”“眼花缭乱”“瓜葛”“怨天尤人”这类字,考一些时下还有着旺盛生命力的,运用广泛又容易写错的词语如“颤颤巍巍” “猕猴”“黄 疸”之类,在题目设计上既有书面语如“万马齐喑”“呦呦鹿鸣”“美轮美奂“又有口语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题目设计者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为了引起国人对汉字词语的关注、学习、运用,提高正确使用率。多制作这类节目无疑是有益的。

第3篇

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是一门艺术,如果用的好,会达到妙笔生花,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果一个生僻字,说话时来几个,写作时来几个,会让生活更有趣;汉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恶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多重复读几遍,多推敲一下字词,会有更深层的体会和理解。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已经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已经让中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多读好书,多写汉字。

第4篇

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举办的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落幕了。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新鲜;仔细一想,有不少问题。我们都不会写的字,要孩子们死记硬背;孩子们记忆了这些几乎没有用的字,长大成人后再抛弃,这不是折腾吗。

还有一些文言文的词,现在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国人民早已抛弃的糟粕,也拿出来考学生,这不是折磨孩子吗。孩子们被逼的背《现代汉语词典》,这不仅是扼杀孩子们的思想,也是扼杀中国的未来。

现在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文化的积淀;可是他们忘记了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写的是白话文。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白话文汉字里面什么也没有。

例如这次比赛中的一些词: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丰都。字不一样,都正确;这就说明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积淀。

还有主考官们读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说的话;别说听的人不懂,读的人也不懂装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读,圩顶xuding时,北京大学钱文忠教授点评说,这是一个多音字,读weiding;随后裁判孟蓬生博导指出,正确读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个读法。需要用白话反复解释才能懂的文言文,历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后的工具。

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中华文化大师,不懂语言学,因为语言学是科学。他们把已经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学捧上天。这些人和李一道长,王林大师没有本质的区别,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为符号,拼音字母简单;一笔、两笔就可以完成。汉字的形状太复杂;需要几笔,十几笔,甚至几十笔,效率低下。

作为声音符号,拉丁字母只要26个;汉字的数量太多,有近万个,远远超过我们说话声音的种类。字浮于事,害的我们常常写别字。

作为代表意义的最小单位,白话文汉字又太少,只有一万个;英文的最小单位数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单音节汉字由于受说话音节数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文字。

使用竹简的古代,文人都会刻字。蔡伦造纸后,我估计曾经也有人叫嚣过,雕刻的文明传递;进入电脑时代,有人呼吁,书写的文明传递,不足为奇。

雕刻现在只是一种艺术;书法的下场,将和雕刻一样。你会雕刻吗?不会;那么我们今后可以不会写字,但是一定要会电脑输入。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汉字难;学习汉字浪费了全国人民大量的时间。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象形文字,历史最悠久。画个圆圈代表太阳,绘个半圆意味月亮;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全世界都使用声音符号,也就是拼音文字,因为人人都会说话,说话声音已经代表意义,只要用简单的符号代表说话的声音,就大功告成。声音符号的效率远远超过表意符号。

中国至今还不能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国家语委难辞其咎,语委的专家学者们尸位素餐。《现代汉语词典》里仅有的几百个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词,绝大多数还是老外制造。

中国至今没有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恶果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继续落后,因为语言和文字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很快,那是比中国的过去;在世界上,中国的科学仍然落后。一百年来,中国的进步很快,那是跟在别人后面前进;跟在别人后面进步再快,仍然是落后。

中文必须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国的科学永远落后。现在还把落后的汉字当作图腾,是愚昧的表现;现在还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国的耻辱。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连续看了4场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觉得这档节目催进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字的兴趣和关注!

我觉得掌握这些汉字,离不开我们平时的读书看报写作和日常生活。例如:课本上学到的有“眼花缭乱、恽代英、茱萸、怨天尤人、椭圆、美轮美奂”、生活中学到的有“电饭煲、郫县豆瓣、瓜瓤、择菜、陀螺 、反刍、虱子、癞蛤蟆 、崴脚、犟嘴 、嘎嘣脆”、关注历史学到的有“光绪、曾国藩、蚩尤、隋炀帝、郓城、绥靖”、游玩写作写到的有“貔貅、鳜鱼、猕猴、层峦叠嶂、暮霭”等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处处皆文化!

特别是第四场安徽代表队的精彩表现让我相信了团队的力量,也展现了我们江南的文化底蕴,福建代表队队员被“郓城”这个词组打败,而我们安徽代表队“捋虎须”、“僭越”、 “踆乌” 都能正确写出,真牛!我和妈妈坐在电视机前一直兴奋地同步答题,我用田字格本认真听写,当我写出:眼花缭乱、电饭煲、美轮美奂、茱萸等词语时,妈妈夸我写得好,我也觉得自己今年进步很多,去年还经常写错别字,特别是我写出“梭镖”这个词语时,我很开心,因为我前段时间看了电影《镖行天下》,我就记住这个“镖”字,范文《汉字听写大会有感》。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啊! 写好汉字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丰富知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无意中进入央视一套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马上就开始同步参与,没办法,节目有吸引力,不参加都不行。

一直以来,自觉汉语水平还不太差,结果呢?分明是耳熟能详的汉字,却不知从哪里下笔。那些经常碰面的汉字,居然读不出来,有的甚至多年被读成了白字儿!尽管听写大会上的汉字有的不常用,有的还比较生僻,但那些翩翩少年却在不慌不忙之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太让人喜欢高兴了。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小脸儿,自己还真是有点儿惭愧! 这些年,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工作的确有些弱化,尤其是有了电脑生活后,打字代替了手写,从五笔字型到智能abc再到搜狗输入法的'不断简化适用,直接挑战了中国人对汉字的读写能力。 记得我在2010年的博客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昨日在家,写一‘揣’字,无论如何记不起来了,问先生,说了几遍还没有写出来。查原因,电脑打字是主要的。想想大约有十几年了我写东西基本不用笔,现在拿起笔来,首先是字写得太难看,横不平,竖不直,歪七扭八连自己都没法儿看了,想当年,我写的字好歹也算拿得出手的。其次是想到的字或者成语有时竟然写不出来,说是记性差了,我还不服,究其根源,还是电脑搞的。现在电脑用搜狗拼音的软件,只需输入声母,成语自然跳出来。只要你输入过的词,也是只敲声母即可,太省事了!省事的代价就是忘记最基本的汉字,这个代价不能说是小事儿。连我等年龄的人都快不会写字了,比我年轻的,还有小孩子,将来如何面对祖先?现代生活很时尚,也很劳神,很先进,也促使人的某些功能退化。”

时下一打开电视,便都是五光十色的幻觉,俊男靓女狂躁疯癫,人们简直无法摆脱这些浮躁、奢华的秀场,像是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感觉。这很让人怀念从前广播里播放的安静舒缓的中外名曲,怀念“小说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等等那些有文化底蕴的好节目,像和风拂面,如细雨润物,几十年过去了,仍然难以忘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开始从文字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了,央视科教频道为了这个节目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作准备。这个节目不仅有创意,更有弘扬民族文化的广义,值得举一反三,积极推广。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师告诉我们,汉字有万个以上,而我们平时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四千个。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所出的考题基本都是笔画繁多和较为冷僻的词语。“啁啾”、“锋镝”……看着一个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词语被一群初中生正确书写,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而逐渐变难的考题涉及面之广让人咋舌。随着场上人数不断减少,诸如“伊犁河”、“愣葱”、“撺掇”这样的地名、方言、口语词汇也出现在了考题里,着实叫人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我听到一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答案显示出来,我却发觉自己曾见过。例如“凫趋雀跃”的“凫”字,我就曾在课外书上见过几次,却总不愿查阅它的读音;像“箴言”一词,我会读但写不出来;还有前几次比赛中出现的“貔貅”、“瓮中捉鳖”等词,都是我会读但不会写的。

我想,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平时没有加深对汉字的巩固,有一些字很久没有使用,就渐渐忘记了,正因为这样,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之窘境。我想,我应当向参赛选手学习,丰富我的课外阅读量,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翻阅字典,了解生字词的含义。我相信,长此以往,我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6q201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