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感悟《山海情》扎根基层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篇 《泽民:基层之心,映照人间山海》

感悟《山海情》扎根基层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篇 《泽民:基层之心,映照人间山海》

《山海情》是一部展现基层生活的电视剧,而扎根基层的精神也正是该剧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将通过体验剧中人物的成长和奉献,感悟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真实性,以及对社区和个人精神的磨砺。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公文网站编辑的工作也具有启示和引领作用。

感悟《山海情》扎根基层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篇 《泽民:基层之心,映照人间山海》

第1篇

最近热播剧集《山海情》频繁刷屏,这部讲扶贫的影视剧为何能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打动人民群众的心,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很大程度上还原了那个年代干部到基层扶贫最原本的面貌,而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能从中学到的有很多。

心志坚定,翻越困苦之山。上个世纪90年代的贫困地区,飞沙走石,土地干裂,条件之艰苦令人感慨,是因为当年的扶贫干部不惧艰险,扎根基层,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但不退缩,反而甘之如饴,带领着当地农民学技术、搞生产,才一点点将一块块贫瘠的土地改造成水草丰茂的“塞上江南”。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环境远不及当年艰苦,但继承他们身上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堂必修课,从城市平坦开阔的马路走到农村崎岖的山路,从大学舒适便捷的校园搬到乡下朴素的田园,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这时候应该看到过去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更要看到未来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

心怀信仰,扬帆希望之海。剧集中清晰地反映出贫困地区农民的真实状态,他们纯朴,但是观念守旧;他们热情,但是思维落后;他们勤劳,但是缺乏技术。他们通常是先看见再相信,而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必须先相信,再看见。要做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相信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清晰地看到未来将会出现的景象,然后为之不断努力奋斗,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他们带到所规划的未来,同时,也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上把能力磨练出来,掌握过硬的本领才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基本前提。

心系群众,深怀手足之情。那个年代的扶贫干部是因为与所在地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才会去关心他们背后的所思所想,才会明白其之所以如此行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从他们的角度尽心思考,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身处基层的我们也必须走到农户的家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想法和困难,从而明白我们所服务的对象不是一个抽象的集合,而是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具体的人,思其所思,感其所感,产生共情,方能生出使命感与信念感,从此枯燥的工作不再乏味,平凡的岗位不再普通,与群众建立起来的情感才能踏实而自然。

感悟《山海情》扎根基层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3篇 《泽民:基层之心,映照人间山海》 第2张

第2篇

最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该剧讲述了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在闽宁扶贫协作下,大伙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山海为远情相近,闽宁同是一家人。自1996年以来,福建派出11批180余名挂职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24载风雨兼程,24载砥砺前行,他们用身躯扛起了对口帮扶的国家使命,用汗水浇灌出宁夏脱贫的致富果实,用心血铸造出“山海协作”的盛世华章。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心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服务的念头,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干事创业的劲头,摆出“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乡村振兴的势头,真情相融,智志相辅,昼夜兼行,汲取“山海”精气神,烧旺基层“三把火”,让“三把火”照亮人民幸福路,举“三把火”走向乡村振兴路。

真情相融,烧旺基层“服务之火”。“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山”为宁夏,“海”为福建,将山海融为一体、焕发生机活力的,是对口帮扶宁夏工作队员不断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教育大家伙更新观念,带领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增添收入渠道、扩宽致富门路。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厚植真情为民的情怀,以最为纯朴的情怀扎根基层,把根深深扎在基层大地;更要培育心系群众的沃土,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把情源源融入村民心中。在基层立下愚公之志、下足绣花之功、耕好责任之田、烧旺基层“服务之火”,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提高人民至上的服务站位、坚守造福一方的服务初心,秉持为民谋利的服务操守,竭尽全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十足、幸福感持续蔓延、安全感稳步提升。

智志相辅,烧旺基层“奋斗之火”。“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包容开放的“东南风”如春雨般滋润着西北大地,唤起了宁夏人民“自我脱贫”昂扬斗志,激发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谱写了闽宁协作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新篇章。经过24年的久久为功、接力攀登,贫困群众已全面脱贫,在这24年激情燃烧的脱贫岁月中,智志双扶引领了脱贫潮流。而今,在“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时,基层党员干部要智随志走、志以智强,以改革攻坚的智慧获取人民幸福生活的契机,用艰苦奋斗的志气引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潮流,通过智志相辅,烧旺基层“奋斗之火”,携群众一块实干笃行,同人民一起砥砺奋斗,与大伙一道共创未来。

昼夜兼行,烧旺基层“振兴之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脱贫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而乡村振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指日可待的品质生活。涌泉村日日夜夜的开拓创新,桩桩件件的脱贫故事,展现了“闽宁协作”下的“中国造”,为我们迈向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我们肩负着新使命,面临着新挑战,但也赶上了新时代,迎来了新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昼夜兼行,勠力创新,捕捉新机遇,打造新思路,尝试新方法,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敢为人先,敢于亮剑”的魄力,积极整合乡村闲散资源,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颜值面貌,打造乡村回归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烧旺乡村“振兴之火”,走出一条记得住乡愁、留得住风情、保得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第3篇

近日,电视剧《山海情》正在各大影视平台播放,该剧主要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在福建的对口帮助下,成功吊庄移民,脱贫致富,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的帮扶历程。

一部《山海情》将那个时代背景下为了生活而努力拼搏、奋斗的一代人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同时也唤起了广大基层干部往昔峥嵘岁月的难忘记忆。山海之间,斗转星移,改变的是村庄的环境与发展,不变的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从“干沙滩”变“金沙滩”,跨越“山海”之间,变的是西海固从无到有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第一集,《山海情》就向观众展现了曾经的西海固。飞沙走石、寸土不生,放眼望去尽是荒芜。即便如此,当地基层干部和扶贫干部们却依旧不放弃,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这荒漠脱贫工作中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及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最终为西海固人民建设了一个美好的新家园,带来了新希望,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成果,是我们广大扶贫干部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得来的。从扶贫到“扶志”,从“输血”变“造血”,西海固地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吊庄移民、劳务输出、水利修建、发展产业、教育投入等扶贫方式,最终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艰苦面貌、改善了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保证脱贫不返贫、巩固脱贫成果,我们还要做到脱贫不脱帮扶、摘帽不摘政策,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做到真脱贫、脱真贫。跨越“山海”之间的,是不毛之地变成了肥田沃土,是昔日贫穷落后的西海固变成了宜人宜居的闽宁镇。

从“贫瘠甲天下”变“新绿洲”,跨越“山海”之间的,不变的是基层干部始终如一的责任和担当。

剧中的扶贫干部马德福,农校一毕业就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涌泉村的吊庄移民工作,为村民通电、供水,带领村民种植双孢菇脱贫致富……扶贫工作看似简单,在这背后却是马德福等干部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辛苦付出。剧中还有很多类似马德福这样的基层干部,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的白老师,也有为了让村民能够重拾种菇信心而自掏腰包补贴差价的凌主任等。剧中的人物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形象,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一生去奉献在岗位一线的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61qvz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