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品德培训总结7篇 提升品德的正确方法——品德培训总结

品德培训总结7篇 提升品德的正确方法——品德培训总结

近日,某部门开展了一次品德培训活动,旨在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通过专业的讲座、小组讨论、互动环节等形式,使员工深入了解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本文将对该次品德培训进行总结和分享。

品德培训总结7篇 提升品德的正确方法——品德培训总结

第1篇

短短的10天培训,各种场景历历在目,从火车站的接车,到xx老师细致的安排,让人感到倍感亲切,通过不同专家的观点和独到视角,结合我自身工作实际及对教育的思考,我对于教育,对于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员们积极的交流,我发现在我和他们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成为我要不断学习的动力!

给我思考最深的还是黄xx老师的一堂讲座《用思想提升你的教育品味》,黄老师通过三个设问展开话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然后通过《大宅门》中的季先生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短片让大家讨论季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如何评价季先生的?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季先生的影子,只不过季先生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然后黄老师又提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强调的是要做一个有职业信仰的人,给我触动最深的是黄老师指出作为一个教师,一生中能改变几个孩子的命运,能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对于每个教师,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平凡的事业,但正是我们的平时的言行,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命运

,我们可能会让孩子的一生充满感激,可能会让一个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也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对我们产生仇恨,因为我们是和他们的心在交流!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者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平凡!

所以我们要坚信我们的职业对学生、对自己的价值,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老师,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甚至改变一所学校都难,但可以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一群孩子及家庭,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让孩子在教育的美丽遇见中开启人生的幸福。有一个网友在他的留言中写道:最喜欢初中的物理老师!一个特别耐心的老太太。板书利落,讲课生动清晰,循循善诱,而且喜欢鼓励学生。她的备课本扉页上写着:“为人师表,切莫误人子弟。”她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字条:“微笑没有副作用!”多少知识已成往事、烟消云散,可教师的德性却历久弥香。

我们要做迷恋孩子成长的教师,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是第一,但一定是唯一。要宽容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权。体验、错误、改进都是孩子人生中必要的。

要对我们的孩子充满敬畏,尊重和接受人的差异性,敬畏人的无限发展可能性。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出色,但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我们也要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之所以能与其他老师区分开来,因为有“你”的风格。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教出自己、总可能有“一美”,突出而显示不一样。我们试想,十年后我们的学生对老师是如何评价的呢?他会不会记得你曾经给他们讲过那个题目,肯定不会,他能记得的是你对他的爱!

接着黄老师又带领大家对现在教师的职业状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在很多教师都处在职业的高原期,但却无法突破高原期。而要想突破高原期,必须要遇到关键的人和关键的书籍。最后,黄老师带领我们讨论了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的话题,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以灵魂唤醒灵魂。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黄老师指出:

教育是遵循规律的科学,教育是慢的艺术。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体验,需经历一些阶段。要敬畏、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规律,便是顺应天性,激发智慧;违背规律,便是扼杀天性,毁掉智慧。黄老师和我们探讨了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厌倦学习的问题,他提出一个观点,教育质量有两种:一种是以牺牲人的潜能和兴趣为代价的质量,一种是不断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学习兴趣和欲望的质量。教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教育是师生的相互成全、共同成长!黄老师还引用了王xx老师的一句话:教育只是一座桥,经过这座桥,你只是回到了你自己。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旅途当中,最后成就的其实是自己。真正的老师,没有弟子,他们悟到整个宇宙只是一颗心的存在,弟子和老师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黄老师以路遥的一句话结束了课题: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

是啊,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他会不顾一切的爱上教育这门艺术,并不顾一切的为他付出终生而无怨无悔!我们都是一个小小的人民教师,但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品德培训总结7篇 提升品德的正确方法——品德培训总结 第2张

第2篇

通过学习和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自己的确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一、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活动多却没有实质内容,整堂课热闹一场却让学生无所获;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亲和力,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 “满堂灌”,更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我们光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公开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在听课老师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杜绝的。 老师在讲课中还指出: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提的很好。因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差,利用好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最大功效:“德育无痕”!

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本学科的教学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避免单纯传教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因此,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应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乐于学习思想品德课,那么它们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们,让我们带着自信,憧憬着梦想,在课改的征途中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吧!

第3篇

随着新学期脚步的日益临近,xx小学品德学科各项准备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x月26日,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春意,全区学科教师齐聚xx小学,参加一场不同寻常的集体培训活动。

活动在热烈的交流讨论声中开始——“由几条热点实事联想到的”。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做?”问题一提出,现场老师们热情高涨,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小学生遇到老人摔倒,他该怎么办?作为老师,你会怎样去引导学生?”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思考。很多老师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在课堂上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更冷静分析情况,寻求大人帮助,不能莽撞。

热点二:“儿童井盖上放鞭炮,引发爆炸”、“小学生冰上玩耍溺亡”等几起假期学生伤亡事件。正是因为孩子对自身安全的忽视导致惨剧发生。《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内容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热点交流活动给老师带来的`思考:品德学科的本质是将所学的内容回归生活,真正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品德课教学并不局限于课本中,身边的新闻,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都可以在课堂上讨论。

接下来,教研员围绕上学期期末试卷,结合课标要求、教材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的方式,让老师们了解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命题的基本方向,发现自己的不足。

通过培训老师们了解到:品德与社会有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的考题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试卷中记忆的题型较多一些。而今年的考题大多是在情境中分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察学生处理事情的态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考试进一步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品德”。

整整一上午时间,活动现场气氛轻松,老师们思维碰撞热烈,交流意犹未尽。每一位老师也都留下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相信对老师们在今后的品德课教学中有所启发。

第4篇

今年有幸成为思品工作室的一员,为了在教学中能不断以课标的要求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呈现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全体工作室成员学习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通过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我明白了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 3。活动性。其中“活动性”提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践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某一次班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反对过去那种程式化、教条化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既注重规范又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新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在呈现方式的设计上,均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在开放中搞活。

品德与社会课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价值。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程。教育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教学与过程才能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

总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心里更有底气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新课标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5篇

20xx年10月15日至17日,我参加了临沂市举行的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暨青年教师培训会活动,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培训内容说说我的收获与反思。

首先是思想上的鞭策与警醒。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看到老师们在讲台上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有几位老师和我的年龄相仿时,内心的触动很大,回想这三年的教学是自己思想上的懒惰,致使自己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次活动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在思想上有紧迫的.意识来抓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以后要多观摩,多反思,多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像市级优质课评选确实能丰富讲课经验但是平时我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观摩观看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比如,精彩而简洁的导入。在本次讲课比赛中,有位老师的导入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奋斗成就未来》这节开始,这位老师手拿掺水洗洁精,并描述洗洁精掺水的原因。这样的导入贴近生活实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比如新颖而又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许光老师说要让学生动起来,舞动自己的精彩,我想这主要通过内容化的活动来实现,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产生思维的灵动,从而舞动自己的精彩。比如在本次讲课中有老师设置了“假如你是联合国的代表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这样的问题活动,虽然看似范围有点广,但这确实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并树立全球的意识,达到了授课的目的。当然让学生动起来,还要做好其他的方面,如精选材料,材料要有震撼力,能说明问题,而且材料的呈现也不能单一的一种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纯文字方式,视频,音频,及其它活动表演的形式等等。再就是设置恰当的问题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便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知识,达到德育无痕的目的。总之教无定法,让学生有感有悟并能运用到实际中的教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最后,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再好的教学技巧也来自于教学实践,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多去发现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及细节。比如,板书的书写,对学生及时而又贴切的鼓励,以及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形式等,都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获取实践经验。

总之,本次的学习对我内心的影响要比纯粹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树立紧迫意识,督促自己,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

第6篇

随着国培逐渐接近尾声,学习的课程也已全部结束,回顾整个培训过程,自己收获颇丰。

首先,通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小学)和《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的学习,让我对教师和教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履行教育职责是自己的使命,而良好的师德师风是自己职业的灵魂,只有拥有良好师德师风的老师才会获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强自己师德师风的素养,不断学习像李文凤、宋玉刚这样的优秀教师的优秀品格。

其次,自己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让我看到信息技术在品德课堂运用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在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多媒体运用水平,与时俱进。而《应对教学情境的教学智慧》告诉我们,教学没有固定模式,教师的智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只要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就一定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道德品质教育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社会生活常识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等课程,让我具体的'认识到小学思想品德课责任和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心理、道德品质、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这样说品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医生”,所以,自己不能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要不断学习更多的与之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学生身上发生的问题。

当然,培训中班级简报、和同行的交流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优秀的教学经验,从他们撰写的教学故事中,我觉得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观察的不够仔细,缺少必要的教学反思,这都得要求自己改正。

对于国培的整个过程,我觉得应把理论结合实践运用的相关内容加大比例,就是多展示一些优秀的课堂案例,既增加了培训的趣味性,又直观地展示出培训内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尤为珍贵。

最后,庆幸我能有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一定要把这次培训中自己的所得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枉此行。

第7篇

短短的10天培训,各种场景历历在目,从火车站的接车,到xx老师细致的安排,让人感到倍感亲切,通过不同专家的观点和独到视角,结合我自身工作实际及对教育的思考,我对于教育,对于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员们积极的交流,我发现在我和他们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成为我要不断学习的动力!

给我思考最深的还是黄xx老师的一堂讲座《用思想提升你的教育品味》,黄老师通过三个设问展开话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然后通过《大宅门》中的季先生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短片让大家讨论季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如何评价季先生的?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季先生的影子,只不过季先生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然后黄老师又提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强调的是要做一个有职业信仰的人,给我触动最深的是黄老师指出作为一个教师,一生中能改变几个孩子的命运,能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对于每个教师,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平凡的事业,但正是我们的平时的言行,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命运

,我们可能会让孩子的一生充满感激,可能会让一个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也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对我们产生仇恨,因为我们是和他们的心在交流!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者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平凡!

所以我们要坚信我们的职业对学生、对自己的价值,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老师,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甚至改变一所学校都难,但可以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一群孩子及家庭,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让孩子在教育的美丽遇见中开启人生的幸福。有一个网友在他的留言中写道:最喜欢初中的物理老师!一个特别耐心的老太太。板书利落,讲课生动清晰,循循善诱,而且喜欢鼓励学生。她的备课本扉页上写着:“为人师表,切莫误人子弟。”她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字条:“微笑没有副作用!”多少知识已成往事、烟消云散,可教师的德性却历久弥香。

我们要做迷恋孩子成长的`教师,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是第一,但一定是唯一。要宽容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权。体验、错误、改进都是孩子人生中必要的。

要对我们的孩子充满敬畏,尊重和接受人的差异性,敬畏人的无限发展可能性。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出色,但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我们也要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之所以能与其他老师区分开来,因为有“你”的风格。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教出自己、总可能有“一美”,突出而显示不一样。我们试想,十年后我们的学生对老师是如何评价的呢?他会不会记得你曾经给他们讲过那个题目,肯定不会,他能记得的是你对他的爱!

接着黄老师又带领大家对现在教师的职业状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在很多教师都处在职业的高原期,但却无法突破高原期。而要想突破高原期,必须要遇到关键的人和关键的书籍。最后,黄老师带领我们讨论了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的话题,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以灵魂唤醒灵魂。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黄老师指出:

教育是遵循规律的科学,教育是慢的艺术。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体验,需经历一些阶段。要敬畏、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规律,便是顺应天性,激发智慧;违背规律,便是扼杀天性,毁掉智慧。黄老师和我们探讨了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厌倦学习的问题,他提出一个观点,教育质量有两种:一种是以牺牲人的潜能和兴趣为代价的质量,一种是不断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学习兴趣和欲望的质量。教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教育是师生的相互成全、共同成长!黄老师还引用了王xx老师的一句话:教育只是一座桥,经过这座桥,你只是回到了你自己。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旅途当中,最后成就的其实是自己。真正的老师,没有弟子,他们悟到整个宇宙只是一颗心的存在,弟子和老师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黄老师以路遥的一句话结束了课题: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

是啊,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他会不顾一切的爱上教育这门艺术,并不顾一切的为他付出终生而无怨无悔!我们都是一个小小的人民教师,但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54l2o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