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数学调查报告8篇 「数理分析:社会中数学的应用与影响」

数学调查报告8篇 「数理分析:社会中数学的应用与影响」

本文是一份关于数学调查的报告,内容涵盖了数学教育现状、数学学科发展趋势、应用数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领域的进展,为教育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学调查报告8篇 「数理分析:社会中数学的应用与影响」

第1篇

20xx年3月21日到4月16日之间,我和其他8位同学来到某某小学进行了为期28天的教育实习。28天的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横坑小学领导、老师及带队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业组老师特别是指导老师李老师和原班主任钟老师的帮助辅导下,我的实习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无论是带班还是教课,作为实习老师,都会有一个该校的正式老师带我们。带我班主任工作的,当然是我带的班级的原班主任,而带我教学工作的是我带班级的原数学老师,他对我们特好,经常指导我们怎样才能把内容讲清楚,怎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前一个星期,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看其他老师是怎样讲课的。这种听课和我们上学时听课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观察老师怎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而并不是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我第一次上讲台时,自我感觉并不紧张,只是课讲得有点快,总体感觉还可以。后来的课,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同学们对我讲授的知识都能吸收。有了前几次讲课的经验,我认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时间,也能够适时地调。。

还没来得及反应,时间老人却已在我身边飘过,用他千百万年不变的声音告诉我:“再过五天,你的实习就要划上句号了,是否圆满结束,那么只有你知道。”心中百感交集,却也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在这一个月里,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以前从未学过知识,在此我向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小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周,我听了指导老师的课。在听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自觉的备好课,如果是习题课,我则会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到了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科任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同时,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备学生”。在此期间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当上完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才会让学生更明白。

当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五十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虽然在隔晚我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备课,但根本不能按教案来讲,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以致于重难点不够时间来强调,不过上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淅的。接下来的几节课都不是讲得很好,当时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好,在指导老师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精心备课以及修改教案并进行几次试讲,虽然这期间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师的亲切鼓励让我变的有信心,有热情,让我觉得如果将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可以做的好。当然在后期的实习工作,我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了。必然,自己的教学尚未能与张老师比较,但是我已以尽力而为了,做到问心无愧了。实习期间我从张老师哪里不仅学到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分享他做班主任时的工作经验,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师德,我想这些足可以让我受益终生。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了一些工作任务都按时认真的`完成。例如上体育课、上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以及自修课。在这同时,我有了一些领悟。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在这一个月的班主任生活中,我逐渐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以及优缺点。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有发挥个人的空间。但信任不等于放纵。

由于经验的不足,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与学生建立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尚未能把握一个度,以至于在第二个星期上课时,同学们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观察原班主任的做法以及指导老师的指点,所以我在以后的实习工作注意把握了一个度。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刻铭记叶老师(师范)的教导,以及张老师的指点。我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也按照张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也不忘引导他们去学习、去与同学相处。在这期间,我们召开了一次题为“爱我中心小学”的主题队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自己经验收的不足以及考虑的不周,当然时间也是一个问题,个人认为这一次的队会课不是开得很成功,所以事后,我 跟三位主持谈了,如何来组织和主持这样的主题队会,就能够更好达到所想要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朝气,让我有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那里学习了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发现法教学”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认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学应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从“做”中学,学生所学的应该是未来社会“实用”的知识。在国内,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这节课就不能说成功。但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特别是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深入下去。国内课程改革还处探索阶段,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普遍性和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数学调查报告8篇 「数理分析:社会中数学的应用与影响」 第2张

第2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常常出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形: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收,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听,等待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自己;在学生心灵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是为了老师、家长,学生学习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的;学生学习具有他主性,依赖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丧失。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教育真正发挥其促进人发展的功能。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实效性”进行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维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如何看待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多方面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方式,为制定下一步的研究方法和方向提供参考 。

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在问卷后的括号里填上选项。

xx年11月27,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问卷》,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式、学习习惯以及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因此教师采取怎样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怎样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多数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以获得新知识。学生喜欢数学上课的时候经常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一些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学生希望老师适当参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对于那种由自己研究,老师

提示的数学问题,学生更感兴趣。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不喜欢只有唯一答案的数学题,而是经过分析可得出多种答案的题目。当学生面对难题时希望与同伴合作,一起讨论,乐意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对于数学作业,三种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课后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访问,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内做书上或练习册的题目,而对于课后的家庭作业,更喜欢有点实践性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根据本次问卷孩子的情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在自主学习数学时总会碰到看不动、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决定。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努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表现出色,就给予充分赞赏。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横加指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的工作中应努力树立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习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中来。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真正的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

归类。及时做"到位"点拨。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不仅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而且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参与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对学生本身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如何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措施等等。因此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更要清楚自身需要有哪些提高,要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科学使用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学习的效能。

以上就是我利用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整理出来的调查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3篇

我院是一所20xx年刚从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专科的学院,高等数学是其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近几年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学习状况不好,考试过关率差。为了弄清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近期,笔者对我院刚学完高等数学的安全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食品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为提高我院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他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笔者设计的问卷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高数感兴趣的程度及主要原因;学生学习的情感状况;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学、教师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学生对数学的建议。

刚学完高等数学的20xx级安全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食品专业的205名学生。

给每名学生发一份调查问卷,采用一人一表的问卷调查。总共发问卷205份,回收204份,收到有效问卷200份。

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软件来分析学生的学情,并用表格的形式如实的表现出来,使数据更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科学性。

a安全管理专业 b计算机专业 c金融专业 d机电专业 e食品专业

安全管理专业:54人;食品专业:46人;计算机专业:100人

从统计的数据看来,只有21%的学生喜欢高等数学,27%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有5%的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47%的学生表示态度一般,虽然对高等数学没有抵触心理,但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数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以说是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在没填“喜欢”高等数学的158人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太差,34%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内容太难,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不够牢固,与高等数学内容衔接不上,以至于感到高数内容难。这一数据也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自信。18.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喜欢,11.5%的学生对数学没学习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单一的只用传统的讲授法,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高数的学习兴趣。

4 你的父母关心过你的学习吗?关心过你是否喜欢数学吗?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感状况,选择a、b选项的占了72.5%,学生们在学习高数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在精神上多关心他们,学生们会学习起来更加有积极性。

在这一问题上,有80%的学生在课外没有查阅过与高等数学相关的资料。说明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大多数缺乏主动性,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

有近半的学生表示作业是和同学讨论后完成,16%的学生是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只有35%的学生是独立完成。这一点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有28%的学生学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明确学习高等数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帮助。

有41%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教学方式,这足以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有81.5%的学生都选择了“上课风趣幽默、有感染力的老师”,这也告诉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尽力的去感染学生。

有52%的学生选择了微积分,微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基础。

12 你认为增添数学实验课(用计算机软件去简化数值运算、实现实际生活案例)有必要吗?

有64%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学生对数学实践充满渴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应引入数学实验课。

有63%的学生选择了“淡化理论,多讲与生活及专业知识相关的数学课”,这启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理论,不要过多的讲解理论证明,多讲与生活及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37%的'学生选择了c,期末成绩不能只是卷面成绩,应该有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成绩等,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

学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如淡化理论,多讲一讲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不能太多的运用课件,该板书要板书;讲得生动一些,不要讲得太单调、乏味;加人数学实践,不要总讲理论。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家长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甚少,学生学习过程孤单,学习缺乏自信,在大学里,老师需更多的关心他们每个人的学习,与学生们多谈心,交流,给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在调查数据中显示,有近70%的学生感到自己数学基础差,高等数学内容难。所以要注重与中学知识的衔接,在前面的预备知识里实行查漏补缺,在讲到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时,要加强记忆,进行恰当的补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知识到大学知识的过渡。

(三)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调查数据里显示,有80%的学生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仅有35%,学生们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们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法上,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数学模式和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增加引导读书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法等。

(四)引入数学实验课,多讲与生活、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数学实验课主要借助数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并且实验课的内容与高职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能够让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从以往的“听数学”转变到如今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应用的过程。开设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课,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教师不再是以讲解教材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院以往的考核方式为期末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学生要求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占30%,数学实验成绩占30%,期末笔试占40%。期末笔试成绩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数学实验成绩占30qo,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数学的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考核模式,能够更全面的考核学生。

总之,学院在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在改革,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应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大胆的将新的思想和新的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第4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

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

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第5篇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学习困难的做法与体会。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上面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目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与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导致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 截,每锯断一次需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 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为×(120÷6)也就见怪不怪了。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 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从“人需要各种营养成份,才能健康生长”,“战士需要各种武器,才能打好胜仗”入手,启发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对线段图的观察,感知中发现:调换后蓝墨水多的40盒与〔〕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红,蓝墨水的总盒数。这样,学生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借助线段图与其它手段参与审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

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与,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五,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米)。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 ”“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六,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第6篇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

以上两种解法中,解法①是错误的,解法②是正确的。

出现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根本没有仔细地去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锯成3段”,所以出现“12÷3 = 4(米)”的错误结论。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简单的情景图,以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给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起来,不想再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题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学生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选择放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例如: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 - 、×或÷,组成不同的算式。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减计算或只含乘、除计算,都按规定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符合题目要求,结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计算,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题运算顺 序的干扰,部分学生把它的运算顺序定势地理解为2 + 2 = 4→4÷2 = 2。这是明显的运算顺序上的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的教学,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教给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要正确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焦点转移到关键条件上,导致思维焦点错位,便会使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例如:运一堆煤,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3吨的小货车运了5次,还剩2 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只有把大货车运的这一半先求出来,再和小货车运的3×5 + 2 = 17吨相加,才能解决问题。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

看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分析题中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第7篇

学生问卷,问卷调查在曲江中学进行,采取分层调查的方式进行,所选班级为12班,18班和23班(其中12班为重点班,18,23班为普通班),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从初中到高中,不管是在数学概念、规律上,还是在解题方法上,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高中数学难学的原因,也是造成他们压力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在于初、高中的衔接上。初中的教材简单,内容少,时间充裕,教师可以针对某种题型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但是,高中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紧凑,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超过70%的同学认为高中数学是难学的,超过60%的同学认为高中数学学习压力比较大。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高中学习内容比初中要难,超过四成的同学认为高中学习内容比初中的要多,大部分同学认为初高中数学还是有较强的联系的。

从这个结果中可以看出,尽管初高中数学的联系是密切的,但是仅仅只是因为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而已,而在思想方法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之所以认为高中数学难,学习压力大,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数学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

可见认为高中数学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数学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在各科成绩中,数学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数学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2.在这些困难中,主要是对基本概念,规律的不理解;以及不会举一反三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部分,也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定义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初中的教学当中,往往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即描述性语言)来代替定义,这样的做好处是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从中学会概念里面的基本内容。但是,高中的数学相对来说更加严谨,很多的概念都是用集合的语言(数学定义)进行描述的。例如,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等等概念。由于学生不习惯用严格的语言对某一概念或性质进行描述,所以,往往学生会对高中数学的概念,规律不理解。又如,当我们翻开数学必修一的课本时,我们就会发现,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集合,二是函数。这里,集合与函数都是近代数学的两个概念,是近代数学的基础,其抽象程度可想而知。另外,高一的新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不能从抽象出某些例子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这就是高中数学概念学习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

人的逻辑思维上的结构不同,而且数学题的解答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不会举一反三的学生,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从而导致不会解题,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超过60%的同学认为高中数学的概念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以及经常会有“上课听得懂,课后习题不会做”的情况。询问其原因,主要是在上课时对基本的.解题规律没有掌握。

分析这个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从对概念的理解,到概念的形成,再到概念的概括,最后到概念的应用,是学习概念的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互不可分。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高中数学的概念困难的另一个直接原因。而解题时不会触类旁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数学的能力没有得到必要的锻炼,因此,多做题,多思考,多问人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了。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数学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

超过7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学习方法,67.5%的同学有试图去改进,但是不成功,造成的结果是。超过一半的学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没有进行额外的练习。

事实上,学生学会数学,到自己会用数学差距还非常大。从问卷调查可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数学是一门很需要自主演练的科目,没有一定的练习,数学很难学好,也不能学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仍然有接近半数的同学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信心,这是维系我们依然能不断前行的一个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则是最好的发动机。只要有信心,我相信,我们的同学终有一天一定一跃成名的。

高中数学注重数学现象的观察到分析数学现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从上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获知,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常会令他们无所适从。当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识吸取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数学图象实验在数学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数学更抽象,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经常给出数学图象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可见,数学作图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作图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深度。

认识论原理指出,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一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同时,由于事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因此,对于概念教学的规律,我们也应该从过程和联系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也就是把概念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考察它的来龙去脉,不仅要知道学习这一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还要知道掌握它以后能干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功能强大的概念体系。

不要搞"题海战术""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其陷入狭隘的框框条条中。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小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把握好数学学习的相关知识,懂得灵活变动,才能实现教育改革所设定的逐步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举一反三”的思想与方法为我们实现这种目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认真的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计划应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从中磨炼学习意志。

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第8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也走进了农村学校,但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往往让小组内合作交流流于形式,难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基本无预习过程,全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以学生反映出来的水平也是千差万别。家长支持不够,还抱怨学校成绩低,教师虽很无奈却压力不小,学校也有压力。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成绩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得积极寻求有效地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最终促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事。

了解学生当前学习数学的态度及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从本校八年级选取了两个班级, 共 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接触数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深入,缺少了良好学习习惯,不懂的问题也越积越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渐渐淡去。调查发现,95%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用途很大,但喜欢数学的学生仅有28%。每次考试,满分120分的试卷,成绩分布从100多分到个位数,各分数段都有。平均成绩上60分都有困难。俗话说;“勤能补拙”。可在调查中,而每天学习数学除课堂外投入时间不超过40分钟的学生占到63%,可见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和兴趣偏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良好的习惯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调查显示,因为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接受并会应用的学生占52%,讲时听懂做题不会的占到25%,而偶尔能听懂或者基本听不懂的占到20%.由于基础原因,加上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也大有不同,所以每天能独立完成作业的有57%,参考别人作业完成的占到26%,而作业有困难的占到43%.对于作业中的难题,学生的态度也是大不相同。46%的学生选择等候老师讲解,7%的学生选择与同学讨论交流完成,所谓交流,参考着众多。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少良好的习惯,不善于思维,存在学习的依赖性,对学习缺乏责任心。

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也认识到预习对学习的帮助,但能主动预习的人数仅占25%,偶尔会预习的人占 56 %,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认识不足,不重视课前预习.随便看书的学生占到23%,更突出的是学生在预习时不能提出问题,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看完甚至连印象都没有,剩下的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处于浅层次的。而对于预习方法的选择,学生的认识也不尽相同。44%的学生认为提前熟悉新课内容并尝试做习题,偏重于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31%的学生认为同他人交流合作是比较好的方法,更要强调交流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依赖别人,而部分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是看看辅导资料,效果不佳。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方面还有待改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信,并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各类学习打下基础。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也缺少良好的预习习惯,厌学、惰性思想比较严重。长期下去,学生不愿动脑,不加思考和分析的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增强自主意识,养成预习习惯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改进方法,习惯一旦养成,学习就会轻松许多,也会省事省力,功效增倍。

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通过互助合作完成。总是习惯于参考别人的作业完成或弃之不管,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方式使同学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的惰性心理很严重,遇见难题就绕着走,或者干脆蜷着不动了。在教学中存在着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学会思考,从学习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知识及方法的研究对其终身发展的意义,还有待于研究。

1、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教师转变观念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和氛围。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同学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让同学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有针对性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4、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构建学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5、关注学生的差异。同一班级内的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应不一样。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c、 提前熟悉新课内容并尝试做习题 d、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50px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