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9篇 自然语言:探索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9篇 自然语言:探索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部展现地球自然美景的纪录片,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观看完毕后,让我们思考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9篇 自然语言:探索与反思

第1篇

教改强调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为让课文内容与自然生活紧密联系,我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物候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向长者请教,搜集到了有关物候知识的故事、农谚、诗歌等。这一拓展延伸过程使课堂与生活联系更紧密了,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走入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也会使课堂教学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对“语言的品味”这一环节,如能增加一个品味课外语段的环节,就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和增强他们的兴趣,更好体味语言的魅力。虽然我也设计出了这一环节,但是因时间有限,没有进行。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9篇 自然语言:探索与反思 第2张

第2篇

?大自然,你好》是海迪姐姐写给小欧的一封信,信中海迪借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然的渴望,令人心灵震撼。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大自然能给人带来乐趣、力量、希望,使人变得开朗、聪明、心灵美好,等待人类去发现它的秘密,寻找知识,让孩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强健身体,鼓励小朋友们到大自然中去。

这封信是海迪姐姐与小欧之间的一次心灵沟通,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有所感受,所以我设定了两个中心话题第一个是“这封信是海迪姐姐与小欧之间的一次心灵沟通。读了这封信,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语言感受到的?读一读,在旁边写出理解。”这样的话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一般从海迪姐姐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得出自然对海迪的帮助。第二个中心话题是:海迪姐姐希望小欧到大自然中去,还有什么原因吗?将学生的思考角度引向泰戈尔与自然,成长与自然的关系。

第3篇

这是今天上的第一堂课,又是一位从来没有上过品德课的老师,真高兴这个学科又有了新鲜的血液,晚上跟董老师聊天,才发现我们还是隔岸相对的老乡。对于一个新上这个学科的完小老师,今天她上得不容易,上得很出色的。(忽然感觉自己的口吻有点不对了,好像自己是专家,是领导了)该怎么说呢?——确实很出色的!

活动很有意思,看看,听听,摸摸,猜猜,孩子们都乐此不疲;感受,触摸,聊天,就那么轻轻松松,徐徐道来;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把握都很不错,老师使出了浑身的解术,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我来上这堂课,我该作怎样的修改?好的设计,好的课,还是那样愿意想一想。

“那里没有我!”这句话是坐在身边的小女孩说的。我想得最多的,如果要把这课做透,这一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收集自然的神奇,农村孩子未必能收集图片,如果课堂呈现的是老师给予的图片,我觉得这个环节适得其反,让孩子和老师都置身于课外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太过求得完美,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太高了,这样使得孩子在后面的环节里不敢表达。我们不是练习语言文字的美,是感受自然的魅力,一种轻松闲适的心态在这个课里其实很重要。因为这个正是孩子“这里没有我!”的心理基础。也许只要提示一下动物世界,说说你感到最神奇的事物。我记得二上语文课里就开始有植物方面神奇的内容了。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多种感官来体验这种自然的神奇。环节真的设计意图非常好,孩子们在这个环节里也很快乐。但是有一种感觉,就是老师永远对着有机会的孩子。有机会说的,有机会摸的,老师才反馈,而相反,大部分的孩子都只能观望,其实他们都想有机会去尝试,感觉自然。作为农村老师,我觉得应该发挥农村孩子的一种优势,孩子们生活在自然里,不缺乏感觉,只是缺乏去发现。让我来处理,摸的这个部分,可以更多的让孩子们一起参与。

1、摸的孩子说出事物的特点,让其他孩子一起猜猜,一起来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2、闻一闻,穿插一些情节,说说校园里的花香,校园外油菜花的香味,幻想人在花丛中的绚烂。

3、摸豌豆的时候,让我想起一路上的豌豆了,有花,有果,从那个小苗到开花到结果,那何尝不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应该跟孩子们一起去回忆它,那样孩子会告诉你很多大自然的美丽,仿佛走在田野里,一路走来的那种闲适和随意。不应该拘泥于几个孩子,不该拘泥于教师自己呈现的东西,其实窗外是个活生生的课堂。

第三的环节,在说照片后面的故事的时候,身边的小女孩跟我说了“那里没有我!”那种失落可想而知,其实我也很失落。教学到这里的时候,觉得忽然让自己回忆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特别是这个季节:采覆盆子、采桑葚,摘映山红,拔野笋,摘豆,油菜地里捉迷藏,可是老师都不让说,老师刻意地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很正规的学校生活图景,就那么几个人,就那么几个小小的活动,怎么能让孩子开心地说起来呢?何况那些摸螺蛳、钓龙虾的,在老师的眼里好像不是什么好的活动,孩子哪里敢说啊,好不容易说个游泳,非得一下到了安全,就不可以让我们好好挖掘了开心再说安全吗?也许应该先交流一下,再说,那样更好吧!在说时候适当加上自己的玩的时候快乐,其实我是在孩子说的时候又一次感受小时候的快乐,我想教师的快乐也一样能让孩子们重现那是兴奋。

感谢董老师又给我一个机会回忆从前,也给自己一个积累,有一天我如果还有那份热情,我可以带着我的孩子们,走进这个美丽的课堂。

第4篇

1.要学生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批划,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学习交流,组内人员相互学习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再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时,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食物链图示来学习就容易多了,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3.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文章,或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启示,学生激情都很高。

第5篇

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的文章,或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启示,学生激情都很高。

1、教学用语不够凝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课件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2、教学灵活度还不够。比如,在学习“打扫”森林这篇小文章,在集体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环节中,学生已经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我却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只是稍做点拨,没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灵活的从中抓住要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味,有收获。

第6篇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

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和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统一。我觉得本课的`最大应该让学生自由辩论,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向导的看法。

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谈谈向导有没有做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枪舌战,难分高下。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欠妥之处。导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学生说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如果把这一环节放在学完课之后,效果会更好些。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动,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7篇

?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因此我在活动前利用散步活动、谈话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更容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次儿歌教学活动让我感触很多,主要作以下几点反思:

幼儿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所有集体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教师平淡枯燥的讲述使幼儿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层层诱引,将幼儿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这既可活跃了教学气氛,也可使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调动,对活动内容的掌握也就更好。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一个活动的开展,总是由好几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构成,在进行教学时,既要使每一个环节层次清晰,又要承上启下的自然衔接,让幼儿的.思维不会因环节的突然转折而茫然,环节的自然过渡会让整个活动成为完美的整体。

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层不变的框架,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因为某个细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通过对每一个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积累经验,才能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展现自我。

教学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我班孩子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从中学会了一些创编诗歌的技巧,并知道只要爱学习肯动脑筋,细心观察,勤于积累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话。

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将根据诗歌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想)感受诗歌的内容,通过感官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1、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的想象还是要给他们一个范围,脱离了主题范围的想象会越扯越远,不利于幼儿园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幼儿活动前就要重点提醒他们,引起孩子们的重视。

2、语言活动是可以和音乐活动融会贯通的,本次教学采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aba结构图展开教学,幼儿易于理解和想象。所填充的b段内容,幼儿可以根据结构图进行想象绘画,为本次的诗歌教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素材。

第8篇

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了“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边疆的建设者;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带他们到新疆去,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接班人;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可他们却不知道边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

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第9篇

?走进大自然》是一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物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表现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用大自然所赋予的美丽与神奇,进行创作。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形象思维,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的发展。

教学开始我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美丽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大胆表现对大自然的感受,重点放在让孩子们从形、线条、颜色上去加深印象,比如:我会听孩子们去想“像什么”,学生心里有了具象思维,他们在表现的时候就很自信。于是趁机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叶子,学生交头接耳的交流着,放松了心情,提高了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3xr6k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