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秀范文三篇2500字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秀范文三篇2500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进步,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之一。以下是本站小编和大家分享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秀范文三篇2500字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秀范文三篇2500字


农村经济发展1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不在少数,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城市面积相对有限,农村地区面积广,村镇多,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很难获得社会的大力扶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农村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农村共同繁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升级和进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可以缓解甚至解决相应的社会矛盾。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务之急,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延续党中央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的传统,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促使农村持续发展。当前,虽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人口仍占全部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因而如果农村经济不发展,就没有乡村振兴可言,国家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具体地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各种地形的影响。各个乡村的自然资源与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差别,某些偏远的地方村庄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国家的政策方针还无法深入这些乡村。国家出台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政策方针是针对全国的,各个地区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以便更好推动当地农村发展,而国家的投资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这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较为落后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东西部农村地区发展中,东部沿海农村地区往往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受到国家的重视,比较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拥有的社会资源也会比西部偏远农村更多。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更加明显,所以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约束,进一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目前从我国农村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只能通过出售当地农产品或者其他农业产品维持生活来源,但近些年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外农产品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有所降低,导致农民经济收益减少。对于仅依靠出售农产品作为主要收入的农民来说,一旦农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农村的经济收入就会降低,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大部分农村群众选择进入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一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在外出打工的同时,会将土地闲置或者进行粗放式管理,忽略了农村土地或者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随着时间推移,农业生产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经济水平无法有效提高,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当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投资短板还比较突出,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这些都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拉动各方面投资,更多聚焦农业农村,以解决好农业农村的投资问题。
 
  三、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以农业为本,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发展是关键环节,更是制约国家发展的根本要素,无论在任何时期,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重视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实现农村的统一发展。而要想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第一,必须对症下药,各个地区应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策略,推动农业种植业的建设,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科学设计,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借助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系统完善的农业加工企业,构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产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借助发达的网络信息,依据社会发展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转型升级。
 
  (二)协调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推动农村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应当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同步发展,促使农村农业快速发展。首先,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扶持城乡规模较大、发展良好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让城市企业带动农村企业的发展,促使农村产业的升级,还能够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其次,利用金融机构资金密集的优势,给予农村小型企业或者农民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在投资政策上向农业农民倾斜,以此鼓励大型企业在农村进行投资,互相帮助,在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区,推动农村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三,城市可以利用自身经济发展中心作用,辐射农村,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城市的经济优势,带动农村发展、共同进步,统筹城乡二元体系,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科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创新更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结果,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人才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相关人才队伍的共同建设,应加大地方政府在人才建设上的投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农村相关人才的素质,助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区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强对农民农业科技的培训,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并积极促使农业生产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更加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的针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方针,不单单是一个政策,还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梦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而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三者缺一不可,而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富裕,农业生产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经济发展2
 
  土地流转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1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1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
 
  在之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增收的方式主要分两种,第一是从事农业劳动,第二是进城务工,这两种方式的农民收入来源都是极为单一的,久而久之,农民的收入增幅较小,再加上土地的收入是极为有限的,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外出务工,最终导致农村荒地较多,土地的规模减小。现阶段,通过土地流转能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外出务工,可以将土地以承包的方式承包出去,通过签订承包转让合同,使承包人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土地规模化,还能为农民提供一份长久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土地流转不但能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同时也能阻止土地荒废,使土地实现经营规模化[1]。
 
  1.2促进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提升
 
  土地流转开始推行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的急速转移,将劳动力和农民收益之间进行了分割,农民可以投身到更高产更高薪的职业中,同时也能获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这样能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一份保障。通过土地流转,也能将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民能投身到收入更高的产业中,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途径。
 
  1.3促进土地使用效率的提升
 
  为落实和推动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给予土地流转更多的优惠和政策支持,将土地流转纳入市场化的体系中,这样能使土地的价值得到提升,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也防止对土地价格进行定向化的监管,防止压低土地价格,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影响。同时土地流转也能实现土地生产的科学化管理,使土地从分散走向集约,能极大地提升土地的使用率,降低土地的荒废程度。
 
  1.4促进土地经济收效的提升
 
  受到社会经济的客观因素影响,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参与土地流转的土地数量在逐年增加,土地流转之间的速度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体系之后,市场将土地作为商品进行流转,能将土地的价值直接呈现出来,同时由于土地的市场化,也能极大地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也激发了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将分散型的土地转化为集约型土地,提高了土地的管理效率,使土地经营管理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2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相应服务组织
 
  目前,土地流转都是直接通过农民和承包人之间进行流转,缺乏中间有效的组织机构。由于其涉及多种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中间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我国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制定了专门的土地流转政策和土地流转机制,但是在整个机制和体系运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服务机构管理这些问题。比如流转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流转方式不当导致流转,出现了无序等相关问题,即土地经营权的归属出现了转变,阻止了土地的合法流转[2]。
 
  2.2分散经营不利于土地流转
 
  我国的土地大部分还属于分散型的小户型土地,但是目前市场在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土地的规模从分散走向集约。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动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权和土地产业化方式的不断调整,对于农业经济转变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土地属于生产到户,土地的规模比较分散导致很多土地是个人种植且种植的品种不统一,因此采用机械作业不能实现大规模作业,致使土地的出产率较低,资源的使用率也比较低,严重阻碍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
 
  2.3行为不规范
 
  由于很多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承包都仅限于口头上的承诺,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有的农民和承包人之间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是其中规定的内容较为统一,对很多的问题没有纳入其中,一旦出现问题,合同约定无法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其中很多的法条甚至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很多的流转行为和合同签证的方式都不合法、不合规,导致了双方在土地流转出现问题时,无法对自身利益进行保护。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的土地流转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
 
  3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3.1优化土地流转方式
 
  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的现象,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加入创新的思维,对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进行监管和约束,同时在整个流转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根据国家对土地和农村以及农民提供的多项政策,及时更新和调整土地流转程序和方法。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学习土地流转的相关知识,了解流转需要哪些材料。另外,还要学习土地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区域的文化和地域背景,设计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结合创新思维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纳入土地流转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国家和地区提供的相应土地利用政策,实施具体的土地流转;同时在流转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态环境和土地生产之间的平衡。
 
  3.2调整流转规模
 
  由于目前我国在土地政策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户为单位,因此整个土地规模呈现出分散局面,加上绝大多数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这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一般沿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农耕方式,出产率较低。为了解决以上相关问题,必须推动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这样才能加快经济提升的速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土地流转资金,推动土地流转的速度,同时也能使人们将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3]。
 
  3.3建立服务组织
 
  要积极设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将土地流转的工作进行专门的委托管理,实现土地流转工作的有效化。设立中间服务机构,能极大地优化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对区域内土地流转的数量、价格等相关资料进行登记,让土地流转能进入市场规划,使所有人了解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中转平台也接受土地流转的承包,双方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管理和协调,固定农民收入途径和方式,从而保证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改善[4]。
 
  4结束语
 
  农村的土地流转不断实施的过程,能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的收入提供一个可靠途径和来源,同时也能极大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更高收入的区域转移,而且能将劳动力从农村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加上社会各界对土地流转问题的不断关注,因此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推动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3
 
  乡村振兴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鲁山县团城乡位于鲁山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4101户,14884人。耕地面积4670亩,林地面积12.7万亩,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农业乡镇,是有名的辛夷之乡、板栗之乡、香菇之乡,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全乡以林果业、畜牧业、食用菌种植、劳务输出、乡村旅游五大产业为主。2019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79万元,其中光伏收益32万元,产业扶贫收益12万元,旅游公司分红25万元,其他收入10万元(大部分是土地流转,要分配给农户)。全乡支出总额75万元(包括经营性支出、管理费用以及其他支出)。全乡全年总收益38480元。全乡11个行政村,6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占比54.5%(其中寺沟村、花园沟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占比45.5%。整体来看,团城乡村集体经济数量已实现全覆盖,但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较低。近些年,乡土成功人士加大了对家乡的投资力度。团城乡寺沟村梅花鹿养殖基地,以发展梅花鹿养殖、加工、观光旅游为主,投资1.5亿元,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收效甚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有所差距,参差不齐。团城乡11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左右的仅有两个村,4个村在5万元以上,5个村在3万元以上,发展水平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其中以发展民宿为主打品牌转型升级比较好、收入最高的花园沟村为20万,收入最低的玉皇庙村仅为3万元,两村集体经济差距明显。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谋划观念淡薄。部分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存在“等、要、靠”思想,认为本村和其他村相比缺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好的政策,产生气馁情绪,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即使本村有村集体经济的,也对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怎么走处于迷茫彷徨状态。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有待提高。团城乡鸡冢村党员人数41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有3人,50岁以下的有12人,较低的文化层次和偏大的年龄结构,使得党员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难以快速接受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且对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接受能力不强。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必须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的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可行性策略。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把坚持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好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一盘棋”,打好“组合拳”。一是要抓责任落实。建立县委会议制度,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长远规划,提出近三年内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建成富裕村的目标机制。县委常委每人带头负责一个乡镇、联系一个村,带领一班人员全面负责村级资产清算,发掘资源潜力,加大资金政策扶持。二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农村党员要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己要本领强。因此,要以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不定期举办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优秀农村党员集中轮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优秀村支部书记、村党员代表,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和领头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党员带头发展经济提供施展的舞台。农村党员在有了发展致富的热情和能力后,乡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要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和广阔舞台,促其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远大志向。突出发挥资源优势,因地施策,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团城乡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实践地,也是鲁山县高端民宿的起源地,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要依据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在民宿运营模式上寻找突破点。团城乡花园沟村“清水源”民宿是团城乡唯一一家高端民宿,但其他大大小小的民宿有一二十家,都是由本地老百姓自行开办,没有品牌、营销效益不明显、客源量受季节影响大,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得民宿发展处于中低端水平。要提高民宿发展水平,可通过旅行社这种第三方性质的运营公司或者自主成立旅游合作公司的方式,进行统一的差异化的科学管理。具体来看,对中高端的民宿采取自由管理,对低端民宿采取统一管理,集中营销、形成品牌,公司按照单间价格收取管理费用,收取专款可用于村庄旅游开发项目建设。
 
  二是盘活资产存量、做大产业增量,推动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以及投资、股权、福利的复合式发展链条。盘活四荒地和闲置宅基地等资产存量,大力开发荒滩、荒地、荒山、荒坡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程序,将新增的流转土地入股龙头企业或出租给新型的经营主体,所得租金按农民、组、村三部分7∶2∶1的比例进行分配,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是量体裁衣,盘活村集体经济存量,保障“输血”路子顺畅,增强“造血”功能。盘活村集体经济,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因地制宜,选择一个符合本村实际发展的各种经营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小型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在本村内进行土地流转,由村独立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社。比如枣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800亩,先以租赁或农民将土地入股集体的方式,种植大棚食用菌,然后按照集体经济效益和入股份额进行分红,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从而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种模式是创办品牌型模式。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重点打造花园沟村、牛王庙村、鸡冢村的“辛夷之乡”品牌以及鸡冢村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红色旅游资源,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发展灵魂。3.立足统筹兼顾,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要抓好“三个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打好“组合拳”。可在项目资金、土地流转、金融贷款等方面对村级集体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并给予财税减免、土地优先安排使用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列为县、乡、村三级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确定为党建扶贫领域的重要问题,把工作业绩作为推荐乡镇党委、村“两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贡献大的致富带头人和村集体给予奖励,对成效不突出、发展没动力的乡镇和村,限期责令整改、督导落实。三是坚持“党建强村”与“产业富民”相结合。鸡冢村适宜种植辛夷、板栗等经济作物,这个村充分利用群众有种植辛夷的习惯,积极发挥“辛夷苗圃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围绕“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个专业品牌”的工作思路,动员村党员群众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往种植辛夷的传统模式,将培育嫁接的辛夷作为经济效益较高的主培产业,预计每亩辛夷种植收入2万元,相比传统种植辛夷每亩增收8000元。同时,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改善人居环境等发展经济,让每一位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致富带头人。鸡冢村此举使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致富路上形成了“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辐射效应,实现了党建强村、产业富民的美好愿望。

标签: 范文 三篇 农村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3527mo.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