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排行榜 >

汕尾10位最有名的人物

汕尾10位最有名的人物

10、柯麟

汕尾10位最有名的人物

柯麟,原名柯辉萼,广东省海丰县富田社葫芦村人。生于小染铺商人家,民国5年(1916)秋考入海丰中学。在中、小学期间,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罪行的斗争,并在“五四”新思潮薰陶下成长。民国10年,考入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先后改名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和广东大学医科)。民国13年春,经当年在海丰中学求学时高年级的老学长彭湃的介绍,他在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负责在“公医”建团和建立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民国15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在校期间,他领导同学开展反帝、反军阀、反国民党右派的-,成为大革命时期广州地区学运领袖之一。

民国16年(1927)广州“四·二五”-政变后,正在中山大学医科附属医院担任医生的他撤离广州,到达武汉。经党组织安排,被介绍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后担任军医和医务主任。并在第四军军部的中共秘密支部投了通过他在广州时的老相识、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入党的赞成票。“八一”南昌起义时,他与上司叶剑英准备策应,但因起义军已撤离南昌,未果。接着,他随第四军从江西南下返粤,担任四军第二后方医院副院长。同年12月11日,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他负责抢救起义伤员工作,并在战斗间隙,随担任起义军副总指挥的叶剑英前往探望伤员、察看俘虏。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与叶剑英撤到香港,奉党组织命一起住在香港郊区一段时间,然后在民国17年夏转赴上海。叶剑英被派往苏联学习,他则被安排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工作。他先后以开办“达生诊所”和“五洲药房”的名义,为中央政治局开会地点作掩护,并为从革命根据地前来上海治病的领导同志医疗。民国18年秋,他参加了追寻和处决曾向敌特出卖彭湃、杨殷等烈士的大叛徒白鑫的斗争。之后,他奉命先后前往奉天(沈阳)、厦门、香港设立秘密联络站。民国19年12月他到达香港。不久,参与拯救在海南被捕的李硕勋同志(未成功);接着又与李少石一起设立秘密交通站,安排一些领导从白区经香港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并设法购买了一批批医疗器械和药品辗转输送进根据地。民国24年,他又奉中央委派的秘密工作领导人潘汉年之命,转到澳门开辟工作。他与中共中央一直是单独直接联系。他到达澳门后,一方面开设小诊所,一方面以医术高明的“名医”身份,为镜湖医院的病人义务诊治和为该院护士授课,从而受到人们的信任和欢迎。民国34年被聘为镜湖医院护士学校的校长,民国35年又被镜湖医院慈善会推选为医院院长。经过柯麟的大力改革,把镜湖医院办成了当地最好的医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柯麟利用镜湖医院的条件,组派过一批医护人员先后开赴珠江三角洲和东江地区参加战地救护工作,中共领导下的游击队还经常把伤病员送到镜湖医院治疗。日军占领香港后,柯麟为接待从香港撤到澳门的一批民主人士、进步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大量紧张工作。在这前后,东纵司令员曾生、柯麟的老战友罗明、著名作家张天翼、博古的妻子刘群仙等都到过澳门镜湖医院留医。柯麟在澳门大力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帮助一批爱国民主人士掌握了澳门中华总商会、教育会的领导权,并建立了澳门中华民主妇联等进步团体,争取、团结、培养了何贤、马万祺、崔德祺等许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建立和发展了澳门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在新中国成立和广州解放时,柯麟联合澳门中共地方秘密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在澳门举行了盛大的公开庆祝活动。1949年“两航起义”后,柯麟收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叶剑英的密函,他通过各种关系,抓紧把“两航”在澳门的大批器材,避开国民党飞机的轰炸,用船只运返广州,为支援人民空军的急需立了功劳。

9、丘东平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参加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香港、九龙一带,做过渔贩、水手以及当地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并开始向当地报刊投稿。

1924年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并加入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任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

根据海陆丰农民革命的斗争生活,丘东平写了第一篇作品《通讯员》,在1932年10月《文学月刊》发表,引起文坛注意,周扬在后记中肯定该文是篇很动人的故事。 1934年鲁迅和茅盾应美国友人伊罗生所托,在选编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一书时收入《通讯员》,并评价东平及其创作。

抗战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丘东平逃亡香港,做过海上渔船短工,摆过小摊贩,当过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1932年初,1932年前后,丘东平由大哥丘国珍引荐,到十九路军翁照垣旅当文书,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战役和后来的福建倒戈反蒋事件。这一时期其处女作《梅岭之春》发表于其与人合办的《新亚细亚月刊》(香港)创刊号上,但为他带来声誉的则是发表于左联主办的《文学月报》上的短篇小说《通讯员》。其早期小说多以作家在海丰的经验和在十九路军的经验为素材,或以略带表现主义风味的笔法刻划根据地的新生活新人物,或揭示中国军队的严厉而腐朽的生活,为30年代左翼文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1934年 1月参加福建事变;闽变失败后重回上海,和“左联”作家一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陈望主办的《太白》杂志社任技术,继续写作一批反映海陆丰农-动和“一二八”松沪抗战的短篇小说与战地报告。是年底往日本,在东京参加“左联”组织工作和创作活动,其作品受到郭沫若的赞扬。郭在《东平的眉目》一文中说:“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

丘东平故居

丘东平故居,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1934年底丘东平赴日留学期间,参加了左翼东京分盟,曾向郭沫若请教,郭写了《东平的眉目》寄托其瞩望,认为其作品有“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

1936年初丘东平回到上海,参加革命文艺创作和政治活动。同年6月与鲁迅等63人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主张坚决抗战。1937年随叶挺到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翌年春随军挺进大江南北,后随陈毅转战于江南敌后,任政治部敌工科长兼陈毅的对外秘书。在创作上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艺术形象。翌年以一支队的-表出席新四军首次-会。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平参加了上海“八·一三”抗战,同时执笔同草明、邵子南、欧阳山、于逢合作创作了中篇小说《给予者》,随后又北上济南,南到汉口、南昌等地,活跃在抗战的最前线。1938年春,加入新四军,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1938―1939年是他创作最活跃、最有成就的时期,其代表作《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第七连》等近十篇小说和战地特写,都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抗战意志,“展开它,我们就象面对着一座晶钢的作者底雕像,在他底灿烂的反射里面,我们底面前出现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受难的以及神似地跃进的一群生灵”。(胡风《〈第七连〉题记》)1940年,丘东平到苏北解放区任鲁艺华中分院教导主任,曾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华中分会领导工作

成就

1941年春,在江苏盐城成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刘少奇兼任院长,丘东平为教导主任。同年成立苏北文艺界协会,丘东平任理事。教务之暇,努力创作,写完《茅山下》前五章,先出单行本。是年夏,日军疯狂扫荡熬埠区,军部决定疏散,鲁艺分院化整为零,师生派往地方政权和武装队伍参加战斗。7月23日傍晚,丘东平等3位领导率师生200余人,从盐城东北向西南一带移动,翌晨在北秦庄遭日军袭击,丘东平在掩护教师和学员冲出火力网时,以身殉国。年31岁。

后世缅怀

丘东平的作品大多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解放后,因为胡风冤案事件,丘东平长期被冷落,作品很少出版,现代文学史不再提及。丘东平牺牲后,他的妻子在家乡和和丘东平母亲同住,土改时分到两亩地,两女性难以耕种乃雇一人耕种,被视为地主婆而批斗,丘东平妻子受不了这个委曲而自杀。胡风冤案平反后,丘东平才有所介绍,这位英勇的天才逐渐被人们认识。。2010年,广东海丰县举行了丘东平百年诞辰纪念会。(《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25日第七版,彭小莲文章)

为纪念丘东平,北秦庄当时曾命名东平乡、东平村,该地中学改名为东平中学,他牺牲前站立的那座桥命名为东平桥。生前好友其文集各有胡风编的《东平短篇小说集》《第七连》、周而复编的《茅山下》、彭柏山编的《东平选集》、于逢编的《沉郁的梅冷城》等。

8、陈克复

陈克复(1942.10.5- )男,汉族,广东海丰人,制浆造纸工程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93年至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到200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科带头人。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一等奖1项,2011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一等奖1项;2009年、2011年分别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04年评为南粤杰出教师,2010年获何梁何利创新奖,同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陈克复院士长期从事轻工、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工程方面的研究方向有中高浓制浆漂白技术、纸页成形技术、涂料与涂布技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现代造纸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在理论方面的研究领域有化工流体力学、纤维悬浮液流变学;主持并完成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在上述各领域均获得了重要成果。编著或主编出版了《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中高浓度制浆造纸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等8本(部)著作,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彭士禄

彭士禄(1925.11.18- )核动力专家。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秦山二期核电站首任董事长。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亲自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亲自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可推广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设计、建造2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投资等,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6、叶高标

叶高标(1592-1641年),字自根,号大木,吉康都(今属陆河县螺溪镇)人。童年为邑庠生,读书于莲山鹤峰,尤对宋之程朱理学有深入研读。明崇祯元年( 1628年)登进士。初授安徽歙县县令。时社会-,官民对抗,盗贼四起。高标刚入县境,于途中擒获首乱者,并追查余众,设计清除,歙县遂告安定。高标居官廉洁自律,吏畏民怀,上司核其治绩,以卓越升为刑科给事,吏科左给事,礼科都给事等职。刚至京师,值楚地民众起义,然事关重大,无人敢人告于帝,高标孤忠上奏,直陈宽纵隐患,深虑乱象蔓延,划地利形势以资防守。后形势趋平,全赖事先有备而无患。

崇祯六年(1633年),高标奉命核查户部直省粮饷,获御赐牌匾“职任最为清要”,又裁冗赋70余万,清弊饷数百万。崇祯八年,海盗刘香进逼海(陆)丰沿海猖狂劫掠,惠州巡道洪云蒸寓剿于抗,前往劝说被掳为人质并遇害,而居民又不知避袭。高标急驰书上司,预发劲旅驻海邑,堵截寇路而免遭寇祸。及寇平,乡民坐通贼株连者众,高标痛言大兵之后极需安抚,不宜深究责备。崇祯九年,高标请命专镇坎下(今汕尾市城区),筑坎城,清里甲,固全粤之咽喉,杜绝作乱者以可乘之机。其时洋船进出广州,威胁省市,市民群起-,奸宄挑衅,高标从中疏通调解,得以平复。惠州地区于京都原无会馆,高标集本地京官积俸倡建,便利进京赴考或谋事者有所归属,并额其堂日“丰湖天际”。

崇祯年间,四方多事,高标一身辛劳,独肩重负,受皇上赏识,知其能而大用之。一次义军进陷四川雒城,崇祯召集大臣出谋献策,唯心许高标之奏议,颁发银两,遣往慰视亲藩,勘饬疆界。崇祯十四年(1641年),义军攻陷河南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杀,福世子逃往怀庆(今河南省泌阳县),高标冒暑兼程抵达怀庆,传达帝旨,谒慰福世子,与当事者商榷机宜,劳伤过神,病越五日,沉疴不起。河南河内(今泌阳县)令屡询遗言,高标端坐凝气,语不及私,唯以寇患为嘱,言讫而逝。讣闻到京,朝廷悯恻,赠太常寺少卿,归葬惠州西湖黄塘凤山之麓,遣官谕祭。邑城建乡贤祠崇祀。

5、马思聪

马思聪,广东海丰人。他自幼喜爱音乐,爱听母亲唱民歌,爱看家乡的地方戏曲。民国10年(1921)随父到广州,在培正学校寄宿读书。民国12年随大哥马思齐去法国留学,学习小提琴。同年考入法国南锡音乐院。民国15年8月去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民国17年考入法国最高音乐学府巴黎音乐院提琴班,并于民国18年学成回国。先后在香港、广州、南京、上海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开始了小提琴演奏家的生涯。民国20年第二次赴法,专攻作曲,师从作曲家毕能蓬学作曲,与冼星海同窗。民国21年回国,曾在香港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音乐家陈洪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院长,兼教授小提琴、钢琴等课程。民国22年至2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其间每年均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尤以民国24年为突出,先后在广州、上海、香港等地演奏,受到音乐界的赞扬,奠定了小提琴家的地位。马思聪的演奏手指灵巧,无懈可击的发声、毫无瑕疵的双音、真正快速的八度音阶,完美的泛音,稳健有力而又柔曼轻和的弓法、美妙的揉弦,与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交织在一起,完美地体现了他所演奏的曲目的思想感情。同时期,他还开始了音乐创作。民国2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思聪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宣传鼓动抗日活动中。他连续创作20多首抗战歌曲,如《自由的号声》(金帆词)、《保卫华南》(欧阳山词)、《东江流动歌剧团团歌》(林悠如词)等,并在香港、广州指挥群众歌咏团演唱、播音、录音等。曾任香港华南音乐院院长。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牧歌》等一批民族风格浓郁的作品。《思乡曲》是《内蒙组曲》的一个乐章,其优雅委婉的旋律和表达的深情如泣如诉,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典范之作。民国28年(1939)底到重庆,曾任中华交响乐团独奏兼指挥,并在桂林、贵阳、长沙、重庆、昆明、成都等地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民国33年“湘桂战事”期间,他沿途为人民群众演奏,从不计较时间、地点、报酬,从而更加接近人民,也更深入地了解人民的苦难。这一时期,他还创作有《西藏音诗》、《弦乐四重奏》、《雨后集》等作品。民国34年(1945),马任贵阳艺术馆馆长,曾创作《民主大合唱》(端木蕻良词》;次年去上海,发起成立上海音乐协会,任理事长;后去台湾,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并在台北、台中、台南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民国36年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兼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同年创作《祖国大合唱》(金帆词),它的音乐主题来自陕北民间音乐,象征光明从陕北到来;次年创作《春天大合唱》(金帆词),为新中国欢呼、催生。1949年4月,与金仲华等一批爱国人士离香港到北平,任华北文工团副团长和燕京大学教授。7月,第一次文代会期间被选为全国文联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并作为文艺界代表参加全国政治协0议和出席开国大典。

1951年,马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此后历任第二、三届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繁忙的行政、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同时,还进行大量的创作和演奏活动。从1956年起,他每年都在各地举行音乐会,除西藏外,足迹遍及全国各省,是中国小提琴演奏家的一代宗师。他还曾到朝鲜前线和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出访苏联和东欧国家表演。1955年应邀担任第五届波兰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1958年应邀担任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国际比赛的评委及评委副主席。这一时期,他曾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创作配乐,作有钢琴曲《舞曲三首》、小提琴曲《春天舞曲》、《山歌》、《跳龙灯》、《跳元宵》等以及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淮河大合唱》(金帆词)和其它声乐作品。

4、郑复

郑复(1220-1279年),渔民,因为人侠义被时人尊称为复翁,南宋海丰县甲子澳头湾(今陆丰县域)人。

南宗端宗元年(1276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举兵抗元。是年五月,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立益王赵·为帝,即端宗,改元景炎。随后,张世杰、陆秀夫等拥少帝昱南逃,取海道经粤东,十二月到达甲子港,驻跸待渡山(原名石壁山)等待渡江甲东,欲与文天祥南下义军会师,以图恢复。待渡之时,元兵追至,兵船-甲子港。正当危急之际,郑复椎牛誓师,率义军驾舟突袭元兵,陷阵歼敌,夺兵船多艘。少帝封复为水师都统。文天祥在闽、粤抗元失利,郑随张世杰、陆秀夫护帝罡海路西征,郑复之子郑永、-被委为前锋,沿途屡抗元兵,护驾至硇洲(今湛江市域)。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帝·病亡,赵·继位,驻跸新会县崖门。次年夏,元兵数百艘战船袭来,郑复与二子迎战于伶仃洋,在海战中全部壮烈牺牲。郑复死后,宋帝·封其为义烈侯。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噩耗传至甲子,郑复妻女儿媳及军属在待渡山设祭,祭毕,相率蹈海以殉。

3、郑复

郑复(1220-1279年),渔民,因为人侠义被时人尊称为复翁,南宋海丰县甲子澳头湾(今陆丰县域)人。

南宗端宗元年(1276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举兵抗元。是年五月,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立益王赵·为帝,即端宗,改元景炎。随后,张世杰、陆秀夫等拥少帝昱南逃,取海道经粤东,十二月到达甲子港,驻跸待渡山(原名石壁山)等待渡江甲东,欲与文天祥南下义军会师,以图恢复。待渡之时,元兵追至,兵船-甲子港。正当危急之际,郑复椎牛誓师,率义军驾舟突袭元兵,陷阵歼敌,夺兵船多艘。少帝封复为水师都统。文天祥在闽、粤抗元失利,郑随张世杰、陆秀夫护帝罡海路西征,郑复之子郑永、-被委为前锋,沿途屡抗元兵,护驾至硇洲(今湛江市域)。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帝·病亡,赵·继位,驻跸新会县崖门。次年夏,元兵数百艘战船袭来,郑复与二子迎战于伶仃洋,在海战中全部壮烈牺牲。郑复死后,宋帝·封其为义烈侯。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噩耗传至甲子,郑复妻女儿媳及军属在待渡山设祭,祭毕,相率蹈海以殉。

2、肖存斋

肖存斋(1059-1136年),祖籍福建省莆田西街人。生于北宋仁宗嘉钓四年(1059年)。少就读于壶山之陇,即今莆田县壶中山。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授知丞通直郎。以察微见远,有备无患之奏议,为宋帝所采纳,擢升为承事郎。高宗南渡,肖存斋与李纲等主战,因“望复城守,以退虏兵”之奏议,获谗于黄潜善、汪伯彦,故于建炎元年被贬为惠州刺史。肖存斋痛山河之破碎,烽火遍地,百姓流离,又有主战奏议,俱遭位居相职的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排斥。建炎三年(1129年)71岁,自度时势不可,年事已高,上表乞归。朝廷准其奏,授承事郎职,谕“不复召还,荣封三代,通显门第”。辞官归,途经石桥场(今陆丰碣石),爱其江山之胜,渔樵之美,而择此定居,因有“高山大海之环卫,茂林水石而选胜”之遗句。肖存斋自朝,官至司牧,忠于职守,处事多益于民,后因受委屈,婉言辞退,不以贤豪长者自居,待人平易厚道,保持自己德操,以补其人地生疏之不足,深获民众拥戴。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二十六日,肖存斋病逝石桥场,享年77岁,葬于石桥场桂林埔陇。

1、彭湃

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五大”中央委员,中共“六大”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是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召开江苏省委军委会议时因叛徒告密被捕,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壮烈牺牲,时年仅33岁。

标签: 汕尾 有名 人物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paihangbang/gv3l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