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四上语文教案优质8篇

四上语文教案优质8篇

教案应该具备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四上语文教案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上语文教案优质8篇

四上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动脑想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吗?有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动脑筋想

而且还动手做实验来证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动手做做看》。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②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三)反馈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讨论自学提示第②题。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吗?(学生自由谈体会)

今后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有疑惑的地方,要亲自做实验证实一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上语文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l.学会g,k,h三个声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介母,韵母相拼的方法,练习三拼音.

【重难点,关键】

1.学习g,k,h的音形;关键找准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o

2.学习和掌握三拼音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汉语拼音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用卡片检查学过的声母的音.

二,学习声母g,k,h.

(一)学习声母g.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g,告诉学生鸽子的.鸽读得轻些短些就是g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习发音.(多练习发音,少讲发音的方法.)

5.启发记忆字形.g像图上的什么又像数字里哪个字编顺口溜记忆字形:9字加弯ggg.

6.指导书写.(步骤同前)

(二)学习声母k.

1.出示教学图片第二幅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k,告诉学生蝌蚪的蝌读得轻些短些就是k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习发音.

5.启发记忆字形.帮助记住字音的顺口溜:蝌蚪咬草kkk.

6.指导书写.(方法同前)

(三)学习生母h.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h告诉学喝水的喝读得轻些短些就是h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启发记忆字形.字母h,很像图上的什么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把*背椅子hhh.

5 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认读g,k,h声母卡片.(个别,集体)

2.猜字游戏.

一把*背椅子像什么声母9字加弯是什么声母两只蝌蚪咬草像什么字母

四.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g k h 读法,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声母g,k,h.

2.巩固两拼法,学习三拼法.

【教具准备】

一,检查复习.

1.听音收取小卡片,同桌互相检查.

二,巩固声,韵两拼;学习三拼音.

1.出示小黑板.(巩固两拼法)

a a a

g e k e h e

u u u

①让学生自由拼读.

②让个别同学拼读.

③全班同学拼读.

2.出示g-u-ā7 -guā7 三拼读示意图,(g用黑笔写:u用红笔写,ā7 用蓝笔写)问:

i. 这个音节有几个字母(三个)以前学的音节有几个字母(二个)包括什么和什么(声母和韵母)这个音节多了什么出来(多了一个单韵母.)

ii. 认识介音.在g u a guā7 这个音节中,iii. g是声母,iv. ā7 是韵母,而v. u叫介母.像这样的音节,vi. 就要采用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来拼读,vii. 简称三拼音.

③老师示范发音并讲解方法.

拼读的方法编成顺口溜:声轻,介短,韵母亮,三音连读才顺当.

④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拼读与顺口溜同步)

3.出示下列音节,练习三拼音.

g gua d duo

k u a kua t u o tuo

h hua n nuo

三,指导看图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天气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图上画有哪些动物他们各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想一想,他们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

4,指导读儿歌.

5.找出本课的字母,读一读.

【教学回顾】

拼读准确.个别学生拼读较慢.

四上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研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播放钢琴协奏曲《梁祝》(见课件,大约3分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名称是什么?(生答《梁祝》)。这支曲子是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梁祝》!同学们听后,觉得它的音乐有什么特点?(生答)这首曲子声音忽高忽低,大时,众乐齐奏,势如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小时,轻轻弹奏,似微风拂来,荡起点点涟漪,给人以无限遐想,我们好像看到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愉悦,又似乎看到了他们抗击命运、化蝶而飞的悲壮,极具艺术魅力!从美学上讲,这就是音乐中虚实相生所产生的绝妙效果。

二、解答课前预习题(见课件)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生答,教师明确: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

生答,教师明确:

1、 提出文章观点: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2、 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3、 主要说明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生答,教师明确:“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可用16字概括:“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全文。

三、师生共同简要分析全文

1、艺术需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了这一点?

明确:“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下面进行了具体解释,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现生活,丰富、全面中就有了“实”,集中、典型、普遍中就有了“虚”,两者互相矛盾,却能辩证统一!只有虚实结合了,才能避免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所以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板书:(见课件)

表现生活:

丰富全面——实——正面描写

集中典型——虚——侧面烘托

2、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洪眆思(洪昇):诗要求“完整”,即“实”,

司寇(王渔洋):诗要求“精粹”,也即“虚”,

作者(赵执信)“完整”、“精粹”缺一不可,应诗写出一鳞半爪而不支离破碎,这就是虚实结合!

拓展: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正是通过有形的“实”来推知无形的“虚”,从而创造更广阔的意境,表现更丰富的生活!

3、作者选取了哪两种中国艺术进一步阐述虚实相生的手法?

明确:绘画、戏曲。

课件展示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同学们,你从这副画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

一叶扁舟,一个孤独的钓鱼翁,这是“实”,那空白处我们可以想象为烟波浩淼的江水和广阔的空间,这是“虚”,正是空白才衬托出了环境的萧瑟和钓鱼人的孤独!“虚”已不再是“虚无”,而升华成了艺术境界,成为艺术的精品。

那副著名的《深山藏古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只有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河边打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和尚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自然从古寺来,再回古寺去,这也是“实中藏虚”。文中32页的一段文言说得很清楚,让我们来读一读。

师生共同朗读。古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让我们来共同欣赏几副。

浏览3副古画。(见课件)

4、戏曲中也是如此,“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常见的。演员通过极少的道具营造出极丰富的意境,给人极大的空间感。比如舞台上老船翁一支浆和摇曳的舞姿能让人感受到荡漾起伏的江水,站在荷花筐里的演员通过摇动的腰肢和左右晃动的手臂,更给人以荷花随风摇摆的美感。

5、建筑、书法也是如此!课件展示天坛的图片,旷野中的亭子。

教师简单分析:天坛是皇家祭祀场所,天坛面对着虚空的天穹,似乎也能感受帝王一统天下的气魄;亭子本身并不是画,但与广阔的天地共同融为一幅大画,王羲之的《兰亭序》中18个“之”字写法各异,虚许实实,表现出王羲之飘逸洒脱的精神风度。

6、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很多的,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虚”是指“抒情”,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板书:(见课件)

诗歌中的虚实

实——写景

虚——抒情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分析诗句:大家看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虚实相生没有?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明确:

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形象而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化虚为实”。

再看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回答,教师简析明确:

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实为虚”。

再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怎么运用了“虚实相生”?

明确:“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虽然没有写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贾岛本人悠远恬淡的心境,还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理想和真理时,明明近在眼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现或得到。这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我们的鉴赏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让我们在杜甫的这首《春望》的朗读声中结束本课吧!

四上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四上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掌握“朝、重、结”3个多音字。会写10个字,重点学习“封、信、珠、圆”等汉字的写法。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7个字,会写10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儿歌:我爱我的家。

说一说,怎样的家才是幸福的家。

预设: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相互关爱,相互理解。

2、当亲友不在身边时,我们可以把想告诉他的事写成一封信,送给他。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写信的课文——《一封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

露西写了几次信?第一次写的内容用直线画出来,第二次写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信封朝向刮胡子星期削土豆重新修台灯鲜花炒锅冷清肩膀团子完成结束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3)学习多音字,课件依次出示:朝、重、结。

四、情景朗读

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她朝窗外望了一眼。好了,她想,现在可以开始写信了。她拿出一沓纸,一支圆珠笔。

预设:你知道红色的汉字表示什么吗?

(2)“亲爱的爸爸,”露西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预设:怎么读才读出“不开心”来呢?

(3)她拍拍露西的肩膀,问:“是在给爸爸写信吗?”

“是的。可是我写得不好。”露西说着,把纸揉成一团。

“那我们一起重新写吧!”说着,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来。

预设:这次母女的对话要用什么语气读?

(4)露西边说边写:“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妈妈接着露西的话说。

露西写完这一句,想到了小狗希比希,写道:“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预设:这次的信还“不开心”吗?

(5)妈妈说:“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

露西笑了,她记下妈妈的话,接??

写道:“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预设:这次母女的对话要用什么语气读?

五、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信、今、写……”等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巩固生字。

(1)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的词多,哪组获胜。

3、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信、今、写……”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左右结构的汉字如“信、珠”左窄右宽,“封”左右等宽,“圆”先入后封堵。可以使用谜语、组词的方式记住汉字。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一封信》”,一起来闯关吧!

四上语文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附板书设计

四上语文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

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1)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

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2) 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 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1)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开火车快速认读。

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3)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

(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

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

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

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三、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

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四、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

五、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四上语文教案篇8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区边沿的乡村小学,虽然没有城区学校那样优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校内课改气氛较浓,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想象力丰富,乐于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大海上日出的情景,孩子只是从电视或图片中得到过一些相关的信息。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捕捉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借助图片充分发挥想像力,边朗读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目不转睛造句。

2、熟读课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给2―5自然段加小标题。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淘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前准备:

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观察日出的情景,摘录与日有关的词句并做好记录,命名为早晨追踪活动。

教具准备: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幻灯片、彩色粉笔。

学具准备:图画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出来了?(师用红粉笔板画太阳)

生:太阳出来了!

师:不错,它就是我们上个星期早晨追踪活动的主角――太阳。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观察,小情报员们一定搜集了不少情报吧?

2、同学或小组之间交换活动卡互相交流,师巡堂了解情况。

早晨追踪活动卡

追踪对象:太阳活动目标:观察日出的情景,感受日出的美丽

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参加人员__________记录员__________

(一)观察记录

日出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一两个词语或几句话说说看日出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摘录与日有关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咱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个人都是出色的情报员!现在,老师想请情报员们侦察一下这幅图(师出示课文插图),看一看,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日出景色?跟你们见过的日出情景有什么不同?

生各抒已见。

师:看了这幅海上日出图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师:是呀,实在是太美了!巴金爷爷年轻的时候多次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整知。

1、默读1―2次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边听配乐朗读录音,边看图想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3、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帮一帮学习慢的同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写有下列句子的幻光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并说说带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注意引导学生用目不转睛造句。

2、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刹那间的近义词转眼间,并比较说说果然与忽然、突然的意思。

3、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

注意引导学生从好像一词推知这是作者的想像。

4、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相机引导学生回忆辨的形近字,比较说说与分辨的区别。

5、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道发光的金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见到过的相片镶在镜框里等现象具体理解镶的意思;指导观察镶的字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并练习书写。

6、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五、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四人小组练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具体描绘海上日出的情景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去,边读边想像作者看到画面。

2、师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些什么?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生边说师边用彩色粉笔板画先是一片浅蓝,接着是一道红霞,最后是彩霞满天的画面。

(2)引导学生说段意并给画面加小标题。

(3)提问: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是怎么做的?他的心情怎样?

(4)指导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看板图口述日出前天空的变化。

2、师:太阳出来时和太阳出来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太阳颜色和形状的词语。同桌说说太阳升起时的颜色和形状。

(1)师: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呢?引导学生完成幻灯片的填空题,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再边读边用动作摸拟太阳上升的动态过程。

这个太阳好像()似地,()慢慢地努力(),到最后,终于()了云霞,()了海面,颜色()。

(2)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3)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5)想像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女生齐读第4自然段。

(1)提问:太阳在哪里?由于太阳的照射,大海和天空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看课文挂图想像水天一色的画面,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2)概括说说自然段的大意,并从课文中提炼小标题。

(3)想像说说作者看到这水天一色的奇观时,心情怎样?有感情地读一读,体验画面的美丽。

3、男生齐读第5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红色。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师相机介绍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3)说说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筛选出小标题。

(4)学生有感情地练读,边读边想像画面,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4、师:看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作者有何感受呢?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1)提问:这是什么句型?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师出示句子,生选择表达这句话正确意思的句子,在括号里打adic;。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②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3)学生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5、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三、划分段落,概说大意

生独立完成,互相交流,师不作统一划分,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可有多种划分方法。

四、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像……)

3、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把在早晨追踪活动中观察到的日出景象描写下来。

五、配乐朗读,整体感受。

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美美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新课标中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海上日出》是一篇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形象的名作,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默读,听录音范读,小组练读,自由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画面,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此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开展以早晨追踪为名的语文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标签: 教案 语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mg02w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