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篇

教案的实际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学习氛围,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准备好教案,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比较下的减法意义的同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2.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鸡生蛋的情境图,引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有序寻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通过观察对话,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两天一共生了多少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

解决实际问题

1.问题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要比较多少,应该用减法。

列式:11-5=

11减5得几呢?自己动手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3)展示对比

综合之前学习的经验,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能够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2.问题2: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6,今天又学习了十几减5,接下来的算式,你能独立计算吗?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3)展示分享,发现规律

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算式的变化更加直观,到时候能感受得到,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1、2、3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距没有发生变化。

(4)应用规律,体会极限

如果这样写下去,你还能写出多少个等于9的减法算式呢?

总结回顾,梳理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收获。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向你说说我是谁。

2.谁多?多几只?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数“1”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和耐心倾听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淘气为了欢迎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我们,(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哪儿?图中有什么?

2、生汇报后,师: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3、师提示:谁有好办法能把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都找出来?(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找,或把找到的做上记号。)

4、请小老师为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

二、抽象出数字“1”

1、师:刚才大家找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

带读“1”

2、师:很大的物体,如1棵树、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个物体,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

师借助身边熟悉的实物:1根粉笔,1盒粉笔;1个班级等等

3、请学生用1来说一说身边的事物

三、抽象出数“2、3、4、5”

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已经找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体,谁还能说说,这幅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

2、生观察图,可与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师要善于指导:用手一个一个地指,指一个数一个,要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

4、师及时评价,(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表扬表达清晰的,表扬能认真倾听的,表扬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的)

四、找一找,说一说

1、师:孩子们,在这幅漂亮的图画上有不同数量的物体。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数量的物体呢!老师说一个数,你能说出物体吗?

2、活动:师说“2”,指名说物体(如2只手,2只眼睛,2张桌子)

师说5,生说物体(如5个手指,5个扣子,5位同学)

3、生生活动:同桌一个说数,一个说物体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经营性质第1、2题。

1、师先引导读题目

2、生尝试完成第1题,集体汇报

3、照样子,圈一圈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一题的题意是很难的。要引导他们学会看例子,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六、总结升华: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顺序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在这幅图中找到了一群鸭子,谁能数数,一共有多少只?

2、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手口一致,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式)

3、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数吗?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

4、生再按顺序数

5、师:孩子们,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了,请问系蝴蝶结的小鸭子排第几?谁排第4?

6、哪位同学也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呢?(生问生答)

7、师:联系自己的座位,数数这一组有几个同学,再说说每位同学排第几

二、出示“数一数,认一认”的内容,学生观察后

1、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2、汇报,请数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数数的方法(按顺序或做标记)

3、师板书: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将相应图版贴出,并根据图片的数量在旁边写出数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画,再说说每一幅图上都有几个物体,最后再说说第几(谁排一?为什么?这要引导学生明白,根据物体所处的方向不同,第一也是不一样的。)

2、引导学生读题(师先读一遍,学生用手指着题目跟读,再学生齐读)

学生独立完成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3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

课题

组织比赛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组织什么活动啊?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出示: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思考

自由发??

探究

1、怎样才能选择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活动呢?

2、让我们来统计一下

出示统计图

踢毽子 跳绳 拍球 套圈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学生。

(2)喜欢 ( )活动的人最多,喜欢( )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 )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讨论

在书上填空

15

巩固与拓展

1、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2、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 )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 )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 )人?

学生练习

15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

3

板书设计

组 织 比 赛

踢毽子 跳绳 拍球 套圈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3.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精境

你们喜欢大草原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10只羊的图片。

看!来了一群羊,数一数有多少只。

学生数一数。

多少个一是十?

(10个一是10)

板书:10个一是十。

(2)出示20只羊图片。

看!又跑来了群羊。

数一数现在有多少只?

学生数羊并汇报数的方法。

那20里面有几个十呢?

引导学生明确:20里面有2个十。

(3)出示一大群羊的图片。

绿绿的草原是羊的游乐场,看!又来了一些羊!

估一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小棒。

现在请数出100根小棒,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①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数。

两根两根地数。

五根五根地数。

十根十根地数。

……

②请把你数好的100根根小棒带上来给我们看看好吗?

这是××同学数出的100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他是否数对了。

全班同学一起数。

③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学生纷纷汇报各种数法。

教师重点强调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

并指出:每数出10根就捆成1捆。提问:1捆是1个十,那100里面有几个十呢?一起数数好吗?

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呀?

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也就是一百。

板书:10个十是一百。(齐读)

④评一评,谁的数法好?

教师: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也可以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究竟应该怎样数,那要看具体情况,要灵活地选择。

(2)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

(出示主题图)

学生汇报:10个小方块是一第,排到九十九个后再添1个是一百个,所以10个十是一百。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数一数。

(“练一练”第1~3题)

①有多少根小棒?

②有多少个小方块?

③有多少个鸡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数一数,再添多少就都变成一百了?

①出示“练一练”第4题图。

②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3)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练一练”第5题,

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四、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补评: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n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

(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书哦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

5+310-58-77-4

9-09-86-69-2

8-24+63+69-0

2+39-50+7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复习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 9 4

□ 5 □ □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综合活动

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

学生写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连续加2

4、连续加3:3、、、

连续加2:1、、、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整理复习

10=□+□

10=□+□+□

10=□+□+□+□

10=□+□+□+□+□

10=□+□+□+□+□+□

10=□+□+□+□+□+□+□

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法:

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1厘米长的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打手势告诉老师。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枝粉笔的长度?投影显示学生测量过程,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 提问学生不愿意测量的理由。 学生说明理由:教室太长,小棒太短,测量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师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确图意。提出问题: 1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米” 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米” 出示米尺,介绍: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你们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1)比一比 请同学们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平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 学生比划并说一说。师小结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 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高。 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会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实地测量。

(3)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 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对于估测较好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或表扬。

(4)量一量 学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看看它们到底是多长?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宽。.....

2、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 (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 是100厘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数,共数了100格才数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提问: 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写成1 = 100 c。我们把它齐读一遍。

(板书1米 = 100厘米或1 = 100 c)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下面是小明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师生共同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做出评价并改正。 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脸后我用60米长的毛巾擦脸。第一节上课我用长约17米的铅笔写了一篇田字格。第二节课下课是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

三、练一练

1、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试一试”图。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题,门高约2什么?你选什么做单位?

生:我选米(),若是2厘米(c)就连我的一个手都塞不进去呢!

师:是啊!说得真好!下面看第二个题,黄瓜长约20什么?

生:黄瓜长约20厘米。

师:如果黄瓜长约20米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剩下的小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评定。

2、这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得对?)

刚才我们对自己的课桌已经测量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自己在测量课桌之前所做的估计与所测量的结果,然后再对书上各个小朋友的估计做出判断吧。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师生交流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3、说一说

回到主题图,学生说一说1米有多长,判断小动物的身高并说一说谁应该买票。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84d8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