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电教案最新6篇

电教案最新6篇

回顾好过往的教学之后,才能将教案制定得更有价值,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电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电教案最新6篇

电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学念儿歌过程中,根据朋友的名字改变儿歌。

2、激发幼儿喜欢同伴的情感。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

难点:替换儿歌中的名称,尝试改变儿歌。

【活动准备】

课件,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小牛头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树林场景,激发幼儿兴趣。

1、师:这是什么地方呀?原来这是一片树林。

2、师: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了这里,那我们来听听看,是谁来了?我们请它出来看看是不是小鸭?(今天的客人是小鸭)

师:原来嘎嘎叫的是小鸭子。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呀?

师: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呀?(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小鸭特征)

3、过渡:宝宝们真有礼貌,告诉你们哦!今天,我要去找朋友玩,找呀找呀找朋友,(点击)看看我找到了谁做朋友啊?

二、欣赏课件,在情境中学念儿歌。

1、教师:“小鸭走呀走,走呀走,瞧!它找到了哪个好朋友呀?(出现小兔耳朵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哦!长长的耳朵是小兔。

2、教师:“听听小鸭对小兔说了什么话?”(放录音)

3、教师:“小鸭是怎么说的?哪个宝宝听清楚了,来告诉老师。”(个别念儿歌)

“我们也来学学小鸭跟小兔说一说,好不好?”(集体念儿歌)

4、教师:“小鸭有这么个好朋友,她遇见朋友会用这么好听的话来说,好朋友听了可高兴了。她又开始找了,找呀找呀找朋友,咦,地上有两只小脚印,会是谁呢?(出示小鸡脚印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鸭又找到了小鸡做朋友,小鸭刚才用好听的话和小兔做了朋友,她会不会也用一样的话和小鸡做朋友呢?你来做小鸭,我是小鸡,你会对我说什么?”(继续学念儿歌)

5、教师:“宝宝们真聪明,小鸭继续找朋友了,看得清是谁吗?”“猜猜小鸭这会儿会对小牛说什么?”

6、教师:“小鸭一共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啊?数一数。”

过渡:小鸭和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一起做游戏呢,宝宝们想不想找好朋友啊?

三、游戏:找朋友

1、教师:“小鸭子有那么多朋友,好会用好听的话对好朋友说,你们有朋友吗?(幼儿自由说)赵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不告诉你们,你们听听看我的朋友是谁?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做朋友,****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

2、教师:“我的好朋友是谁?我把他的名字说进去了,你们就知道是谁了是吧。那你们也有好朋友,你们找到朋友的时候也要把名字说进去哦,那我就知道你的朋友是谁了,好不好,那一起找朋友吧。”

3、教师:“教室里还有好多我们的朋友,我们一起回教室找找吧。”

电教案篇2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电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本班幼儿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知道中华文化历史,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念谜语,培养幼儿对猜谜语的兴趣。

2、教会幼儿根据谜语谜面描述的事物的特点猜出谜底。

3、提高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语言要贴近生活,使幼儿能分析出语言所描述的特征。

活动准备

图片【茶壶、木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许多谜语,谁能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生说一说,老师和学生们猜谜底】这节我们来学习两个谜语,大家来共同猜一猜。

二、新课

1、师朗读谜面

(1)、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谜底悄悄地告诉给老师,对没有猜出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醒,不要急于肯定个别幼儿的答案,尽量调动全班幼儿都参与思考。

(2)、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启发性提问,要求幼儿将谜面中的每一句话与谜底对照分析,让幼儿熟悉猜谜语的方法。

(3)、请猜对的幼儿公布谜底------茶壶

(4)、集体朗读谜语

2、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猜另一个谜语,幼儿猜中后加以分析,本环节为了提高幼儿而分析能力,培养猜谜语的兴趣。

三、活动延伸

把自己学会的谜语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在让父母给自己说几个谜语,练习猜一猜。

四、活动总结

电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风筝。

2、通过观察美丽的风筝以及教师的范画,明确自己的装饰想法,敢于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画面。

3、在绘画过程中能和父母相配合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活动准备:

1、风筝范画两张(燕子风筝、蝴蝶风筝),白色风筝面一张。

2、家长和幼儿准备卡纸、剪刀、记号笔等工具。

3、彩色蜡笔人手一盒。

4、悬挂网一张,并装饰有太阳云朵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你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

二、和家长讨论制作什么样式的风筝,并合作剪出风筝的轮廓。

三、观察风筝,回忆学过的装饰方法。

1、教师出示风筝范画,引导幼儿欣赏并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装饰的?(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的)

2、教师出示白色风筝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风筝呢?你想怎样装饰。

四、师幼共同讨论,探讨多种装饰方法,。

五、家长与幼儿合作设计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

六、评价展示作品。

将制作好的风筝悬挂在网上,让风筝像在天空中飞一样。

电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生活中每个人给自己的爱,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甚至是伤害过自己的人,感受博大的爱。

2、通过讨论、体验、表演等活动初步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懂得做人应该心存感激,遇事能换个角度思考,使孩子从小能有正确平和的生活心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乐乐的一天生活录象。

2、学生准备舞蹈、诗朗诵、情景表演等节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主题

1、请同学们在纸板上写出5个自己最感激的人,并说说自己写这些人的原因。

甲:哦,因为你感受到了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的爱,所以你感激他们,可见你们真是有感恩心啊!中队长宣布《感恩的心》主题队会现在开始。现在请大家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哪些人呢?我们还该感激哪些人呢?

乙:有位叫乐乐的小朋友把他一天的生活拍成了录象,我把带来了,你们看,乐乐早上起床后来到了哪?他这一天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生:把录象内容都说完。着重看乐乐的表情想象他可能说的话。

二、探讨交流、加深印象

1、小组交流甲:他的一天需要这么多人的帮助与关爱,这些人你的生活也需要吗?还是有更需要的人呢?把你想到的人或事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小组长把大家的想法记录在这张纸上,一会说给大家听听,快到小组中去交流吧。

生:小组讨论。

2、交流甲: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谁想先来说说,你的生活都需要谁?(学生会回答:理发师、医护人员、警察、公交车司机、气象员,消防员……)让每个小组都说到,然后把写好的纸贴到黑板上。

乙:大家都很细心,生活不仅需要熟悉的亲朋,更离不开许多陌生的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幕后的工作者,普通的劳动者,如气象员,每天都要为我们观测天气情况,让我们及早知道了天气的变化消防兵,你们还记得市医院着的那场大火吗?在最危险的时候是谁冲到了最前面呀?对是消防官兵。

3、模拟体验甲:(双簧表演)同学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职业都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小队的同学要把他们喜欢的职业表演给大家看好吗?其他学们猜猜他们演的是谁?

4、表演小品,《吵架》(小品内容反映一种思想是打架也是一种学习,伤害自己的人其实也帮助了自己,如说的多是自己的缺点,帮自己更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后才可以完善自己的品德。

5、表演诗朗诵(让我们感激父母吧。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感激我们的老师吧。是他们给了我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让我们感激我们的朋友吧。是他们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感激拌倒我们的石头吧。是他们是我们学会坚强;我们更要感激欺骗我们的人是他们磨练我们的心智;

6、全班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三、辅导员总结讲话……师:是啊孩子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有颗感恩的心在我们与每一个人的交往中,因为有了身边的这些人,在不经意之中我们不断地受到启发和指引,不断增长着我们的智慧、完善着我们的人格。任何一位同学或朋友都能做我们某个方面的榜样,像养分一样填补着我们的空白;任何一个批评或提醒都能让我们更加清醒,避免偏离了方向;任何一个矛盾都锻炼着我们的心智和头脑;任何一个弱者都在考验着我们的爱心和“给予”的能力。即使有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人,他(她)的一句话、一篇文章或一个行动都可能激发出我们无限的灵感,或改变了我们原有的观念……有了身边的人,我们的思想才会丰富,才能在学习和帮助他人中感受着人生的快乐!我们怎能不感激他们?拥有了感激的心,你自然会拥有快乐。

电教案篇6

【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主要讲了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2、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背诵第2至4自然段。理清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教学重点:

⑴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⑵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

4、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水彩笔。

【学生情况】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应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突破。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⑴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丝瓜)

第二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葡萄。)

然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1、首先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2、质疑问难:

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本环节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先自主读文解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然后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摩,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2、集体交流:

⑴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刚长出,长大后各有什么特点)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看了课件的感受。接着老师问,我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情怎样?那么该怎样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学生练读、评议,读出美感。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填空练习,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另外,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拿起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⑴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

(触、巴、拉、贴)

⑵演一演:

我先制作好动画课件进行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本课的重点、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

⑶议一议:

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一只新脚。

(通过看课件演示,换词比较,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合作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交流。通过朗读、画画、表演等形式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

四、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自然段

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吧。(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佳作。

(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请你在诵、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诵指可以背诵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触巴拉贴(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标签: 教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676e6g.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