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参考7篇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参考7篇

生活中的点滴经验都是我们的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心得体会的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参考7篇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1

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整合”应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二、通过整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三、通过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能使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

(1)关注课件,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式从头到尾都要使用课件,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忽视教学过程。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的人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这就再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准备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计算机。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2

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十分欠缺,网友少参加学习团体也少。

问题永远在自己身上。

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教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很难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资源库还不够健全,可用资源有更少之又少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1、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魔法棒。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厌学”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

3、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学会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时间不够用:本人担任六个班地理教师,在校内担任学科组长一职,在校外担任“市级兼职地理教研员”,在123教育网站担任义务地理资料管理员,所以可能时间不够用,但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缺少名师:身边缺少信息技术应用名师,在和暗中摸索。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战线的一员,通过网络培训这种便捷的方式,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使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供我有边听边练习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学校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学习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总之,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两周的训练时间就过去了。这两周在廊坊卓越检测公司工作了十天。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个人实践,我不仅认识到了将会计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的重要性,还学到了一些如何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的原则。

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经过这次亲身实践,我意识到了“走出课堂,全身心投入实践”的必要性。平时上课只能和老师纸上谈兵,对思维的理解基本局限在课本范围内,导致我们对会计知识的理解片面,只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都是非常有害的,极大的限制了我们会计知识的提高。虽然我们经过了会计模拟实验的磨练,但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的业务流程,与实际的业务操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会计模拟实验无法替代,需要我们“走出去”去学习。

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为我们的实际实践指明了框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相应的方法论,真正的实践技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去学习。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不要拘泥于课本,也不要纯粹“以此为依据”。相反,我们应该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这就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原理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结合起来了。例如,在教科书和会计模拟实验中,要求会计凭证分为三类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但是,根据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我优秀的公司将三种会计凭证统一为一种会计凭证。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次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便捷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理论的普及,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这就要求我们把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结合好。一旦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技术,将大大简化会计账目的处理程序,最终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企业实现了电算化,企业的会计人员只需要将各项业务对应的会计分录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明细账、总账、报表等会计数据,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此期间,我也对公司会计机构的设置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让我切身体会到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是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并适当分离会计权限的,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牢牢把握。

由于时间不够,我只在这家公司实习了十天。虽然时间很短,但它的每一天都让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不仅大大加深了我对一些会计知识的理解,而且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也让我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以前学不到的东西,这无疑对我的学习乃至以后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5

信息技术广泛影响着整个社会,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课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我自己本人也喜欢用课件来上课。在课件中插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播放课件的形式上课比较受到学生喜爱,而且节省许多时间。不过在制作课件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烦恼,邱老师把我们制作课件中有疑问、有烦恼的地方挑出来,一一演示给我们看,比如:如何将图片背景透明化?如何搭配色彩?如何在ppt中插入视频?我的.很多困难都在这节课中得到解决。以前也听说过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却不了解,不过现在知道微课是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家的时候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难题,微课的特点是:

1、知识内容小而精,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

2、视频长度短,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

3、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有利于自主学习。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就类似于一种导学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慕课,即大型开放在线课程。是由许许多多地数字资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了解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采纳。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技术”的魅力。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境性、真实性,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是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情境可以使学习内容故事化、情景化。

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学生和教师都是信心的来源,这种环境是可以由学习者控制的、允许学习者在特定内容领域里和验证假设的发现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路径学习。

三、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可形成“人——机——人”的三维互动形式。

四、为教师的演示教学。

信息技术的高容量和集成性,使教师可以利用word 、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简单的教学演示文稿,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兴趣第一。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

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文字和旁白;(2)图案和插画;(3)静态的照片;(4)图表和图形;(5)视频和动画;(6)音乐和音响。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及人机交互能力。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多媒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篇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那一次,在课堂上,我巧借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精彩,感觉真好!

那是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罗布泊,在遥远的大西北,学生几乎没有到过的,远离学生实际,此文,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空中楼阁;课文的主旨是环境保护,这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他们在政治课上已经学腻了,在语文课上再来学,能有什么新花招呢?的确是难,难以备课,我不由得仰天长叹。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际,忽然,信息技术一词,就像流星在我眼前一闪而过,对,借用信息技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我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备课,一切皆顺。

在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约5分钟的短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题目为:美哉,罗布泊。画面展示出过去的罗布泊的景象,并且配上音乐,顿时优美的旋律在课堂回荡,画面在流动──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第二部分题目为:罗布泊之变脸,向学生展示了今天的罗布泊的画面,配以凄美的旋律,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飞扬的罗布泊,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学生在静静的看着画面,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痛心疾首,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对那些与我们的学生所生活的经历、朝代、空间有较大差距的文章,如历史性、地域性、不同国别、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甚远的东西如在眼前,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可触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的感情,从而使学生能移情入境。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学生探讨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后,我又向学生展示了本堂课的第二个短片:罗布泊式悲剧几时休。画面为我采集的破坏环境、滥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水土流失、沙尘暴天气等方面的素材。并配以字幕和沉重的解说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每年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1.35亿公顷,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学生凝神静思、眉头紧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觉得:本课的选材,就是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环保的意义。但仅仅是课文,还远远不够。我们身边环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祸首还在无视我们共同家园的累累伤痕,还在拼命剥夺和掠夺他?此时一系列问题一定会萦绕学生心头。我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采集了最新重大的相关事件,制成了短片,我想,他的震慑力量绝不是学生讨论所能达到的。

反思:

1、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这一资源,对教材内容拓展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况,还是课堂教学的零星点缀,有时仅仅局限于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相信,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步伐一定会加快,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会成为日常教学习惯的一部分,成为日常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很快会形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25qxz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