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名师教案7篇

名师教案7篇

老师需要反思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地写在教案上,教学任务已经下达,你会怎么制定教案呢,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名师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名师教案7篇

名师教案篇1

?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⒈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 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翱翔 莽莽 昆仑 水浒

女娲 大禹 萦绕 蹒跚

敖包 铭记 纤夫 焊接

璀璨 芦笙 唢呐 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 哈达 (hā hǎ)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名师教案篇2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闷热 旷地 附近 纤弱 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2)(插图上叠映人物)请认真观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妈妈、托利亚他们的表情动作各是怎样,再读读想想书上有关语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想对萨沙说些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名师教案篇3

?老王》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七年下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选自《杨绛散文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善良、仁义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老王》的语言质朴平实,明白如话却又细微处见深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从近乎白描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抓住细节”。《老王》一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送鸡蛋和香油时的细节描写,真实令人难忘,这些都可成为了学生写作指导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

本文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异彩纷呈的修辞句式,直白的叙事,简单的抒情,这是七年级学生初读的感受。“为什么临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鸡蛋”成为了孩子们最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于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贵、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学生体察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细节,借助背景资料,在看似浅显的语言文字下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五、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活动一:初步课文,认识老王

1.用4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

?答案预设】学生根据文中的“老王只有一辆赖以活命的三轮车”“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小院,几间塌败的小屋”,概括为“贫苦”;“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也有病”概括为“残疾”;“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概括为“孤单”;被人耻笑为老光棍,生病去世无人过问,概括为“卑贱”等。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活动二:细读课文,再识老王

1.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什么是活命,与生活有什么不同?

投影显示资料: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第2段,请你将文章中的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讲给坐在车上的杨绛听。

提示:注意人称的转换,注意人物的语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转换人称,深入人物角色,体会老王的生命的状态。

2.请你反复诵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教师点拨】因为有了“,”,我们在朗读时就需要在“,”处来一个停顿,有了停顿,就有了思维的空间,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短短的十四字中,杨绛让我们的情感跌宕起伏,为老王喜悦、为老王哀伤。此外,将“死了”与“没出息”放在最后,更加突出了强调了老王孤苦无依的悲凉处境。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比较,体会老王的孤苦无依的处境,感受在简单平实的语言下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表现老王生存状态的语句,请你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

?答案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句子: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他只说:我不吃。

?教师提示】一个“只”字将老王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揭示出来。

?设计意图】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老王的不幸。

活动三:合作探究,领悟老王

1.第5段中,“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这种显而易见的“亏本买卖”难道仅仅因为老王最“老实”?

2.作者在写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中,将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的场面写得十分详细,老王在行将就木临终之前为什么还要艰难的来给“我”送鸡蛋和香油呢?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要紧密结合文本来分析。

教师提示背景资料: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视频、衣服等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证票限量供应。

?教师点拨】在那个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被认作“反动学术”,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本着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名师教案篇4

?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讨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云雀的心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质疑:初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二、 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书,你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最后两段话

板书:沙漠变绿洲

再读这段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重要

三、精读感悟

过渡:森林究竟有多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看看吧!

(一)沙漠

1、指名读2—4自然段,相机评价。

2、方法指导:读文章要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读成画面,读人物的语言,要揣摩人物说话的情感。学生练习。

3、展示

4、小结:想象着读,体会着读,就能把课文读好。

(二)大河

1、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人物的情感,自己联系5——10自然段。

2、展示

3、采访:小云雀,你为什么挨近了妈妈?

云雀妈妈,你为什么叹一口气?

4、森林的蓄水作用云雀妈妈是怎么介绍的?了解总分总的介绍方法。

(三)森林

1、我们到小云雀的家,你又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默读11——13自然段。

2、交流。板书:调节温度

3、再来看云雀妈妈的介绍,比较10、13自然段,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四)总结拓展

乱砍滥伐,森林变沙漠,黄沙漫天飞舞,洪水泛滥成灾;有了森林,冬暖夏凉。森林的作用何止这些?谁还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老师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读一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补充资料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迁移训练

1、冬去春来,小云雀邀请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种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云雀,请你根据课文内容邀请你的小伙伴,可以选用下列词句,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话语。

2、师生共同邀请。

总结:听了小云雀的话,今后该怎么做,让我们用行动来回答。

名师教案篇5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特点,继续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想内容、掌握其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2.《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出生在纽约附近长岛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迫于生活很早就出外谋生,当过杂役、木匠、排字工人、新闻工作者和编辑等,他只受过几年初等教育,后来靠自学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但哺育他成长为时代歌手的,主要还是美国沸腾的社会生活。他的主要作品有《为了你,民主》、《大路之歌》、《今天的军营静悄悄》、《起义之歌》、《啊,

法国之星》和散文《民主展望》等。这些诗歌都编在《草叶集》中,这部优秀诗集成为美国近代文学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典范。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艺术上进行大胆革新;打破长期以来诗歌因袭的格律,首创后来称为“自由体”的新诗形式,即以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大量采用重叠句、平行句和夸张的形象语言,并吸收了一部分劳动人民的语汇和少量外来语,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

2.写作背景

1783年,美国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后,国内存在着雇拥劳动制和黑人奴隶制。

1860年11月,以反对奴隶制而著名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几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而独立,1861年4月,又首先出兵叛乱,引发了内战。林肯总统上任不到半年,就领导联邦政府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了四年的奋战,击败了南方叛军,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的成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林肯总统为美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功勋卓著。在全国欢庆大胜利的时刻,对民主怀有刻骨仇恨的南方奴隶主派间谍暗杀了林肯总统。在林肯总统死后,惠特曼写下了《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以表达对林肯的痛悼与怀念之情。

(二).文本分析

1.思想内容

全诗三节,逐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林肯总统的热爱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1)航程结束,大船凯旋,船长却倒下了。噩耗伴随着胜利的巨大欢乐而来,人们为船长的死而悲恸、痛惜。

诗人把美国比作“大船”,林肯比作“船长”,把林肯率领联邦政府军战败南方叛军的过程比作是“度过了一切风险”的“艰苦航程”。这里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做大船,把林肯比做驾驶美国这个大船的船长,把南北战争比做艰苦的航程,通过大船的胜利返航表现林肯的功绩,形象地赞颂林肯,表达对他的爱。

这一节描绘了大船的形象:稳定、威严而英武;突出了航程之艰苦,胜利的来之不易。借此来肯定船长林肯的伟大功绩。

在这一节里,在抒情方式上,诗人直称林肯为“我的船长”“我们的船长”,表达了一个士兵,一个水手,抒发对自己的统帅亲切爱戴之情。

(2).人民群众为大船凯旋而热情欢呼,钟声军号齐鸣,旗帜飘扬,鲜花飞舞,但船长倒下了,人们是多么悲痛!

这一节描写的欢庆胜利的场面极为壮观,通过侧面描述人民群众对林肯的爱戴、敬仰之情,来赞颂林肯。

在抒情方式上,这一节里,诗人称林肯为“亲爱的父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人,这比上节只称林肯为船长感情更近一层。对林肯直接称为“你”,这第二人称与“父亲”的称呼相配合,直接与林肯对话,感情热切而真挚。

(3).航船下锚,大功告成,而船长永远倒下了。

这一节诗人从历史的角度肯定了林肯的成绩,并表达了自己万分悲痛之情。诗人终于从想象(梦境)中回到现实中来,明确地知道“船长”真的是死了。在这一节里,诗人把林肯改称为“他”,表明诗人清醒的绝望、极度的悲痛。

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来描述林肯这个人物的形象,赞美林肯的业绩,表达对林肯的敬仰与爱慕之情。

2.《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反复咏叹。诗中以“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为主句反复咏叹,其中又有人称上的差别,这样的手法使本诗在表现上既保持悲怆感情抒发的一致性和沉重性,又体现了这种情感的发展过程。

2.象征。诗人在这首诗中采用整体象征手法,把美国比作一只大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这只船上的船长,当这只大船凯旋时,船长却牺牲了。诗人形象而又鲜明地表现了对林肯的敬仰爱戴和对林肯之死的无限悲痛。

3.《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的,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林肯卓越的功勋的赞颂。

诗人把林肯比喻成船长,把美国比喻成一只大船。在第1段中,这只大船在船长的指引下,“艰苦航程已经终结”,“渡过了一切风险”,“显得威严而英武”,突出大船的凯旋,借以表现林肯的功业;在第2段中,“旗帜正为你飘扬,军号正为你发出颤音”,“为你,送来了这些花束和花环”,“他们为你欢呼,他们的热情的脸转朝着你”,表现了广大人民对林肯的爱戴、拥护和敬仰;在第3段中,“这只船安安稳稳下了锚”,“大功已经告成”,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对林肯的功勋作出极高的评价。诗人在诗中一步步地深入表现林肯的功勋,使人倍感诗人对林肯的推崇之情。

(2).诗人对林肯的个人感情。

在第1段中,诗人将林肯称为“我的船长”、“我们的船长”,这时他流露的是战士对统帅、水手对船长的敬仰之情。在第2、3段中,诗人的感情进一步深入,他深情真挚地称林肯为“亲爱的父亲”、“我的父亲”,表现诗人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这样的深入变化使诗人的感情更加浓郁深重,在第1段中只是为失去领航人而悲伤,在第2、3段中则是为失去慈父般的亲人而惨痛,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诗人感情上的深入。

(3).诗人对林肯的悼念之情。

在第1段中,诗人对于林肯之死,只是客观地叙述道:“甲板上躺着我们的船长,倒下来了,冷了,死了”,林肯之死的突然,使诗人在震惊中感情麻木而没有感到过度的悲伤,只是当作一件客观事件来接受,来陈述;在第2段中诗人从震惊中惊醒,悲伤涌上他的心头,但是他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不肯相信船长已经死去,他呼唤“亲爱的父亲”,他用“手臂把”船长的“头支起”,他宁肯相信这是“在一场梦里”,他对船长仍用“你”来称谓,表示船长和他一样,仍是在人世间活生生的人,只是暂时“倒下来”而已;在第3段中,诗人不得不接受这惨痛的现实,他不得不承认船长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手臂,船长“他已经没有知觉,也没有脉息”,自己支起船长的头呼唤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只好放下船长,“踏着悲哀的步子”在“甲板上走来走去”,诗人忍受“他倒下了,冷了,死了”给自己带来的悲痛。诗人用第三人称“他”称谓船长,表示诗人已经承认船长和自己已是冥世人间永隔了。

在第2段中诗人还觉得像“梦”,还有一丝希冀,而现在却只有绝望了。整首诗诗人对船长由无人称到第二人称再到第三人称称谓的变化,呈现了诗人悲痛心情的发展过程。

(4)总结:本诗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旋律是起伏波动的,每一段的感情主旋律都是由欢乐的激昂转到悼念的悲痛。第1、2段的前部分都是欢快的语调,船已经回来了,“争取的胜利已经获得”,港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欢呼”,但是在这两段的下半部,却都一下子跌入沉痛悲伤的气氛之中;第3段除去前几行叙述船长的语句,也基本上和第1、2段一样,从“大功已经告成”的欢乐中又跌入到“悲哀”之中。整首诗这种情感上的强烈反差,更使人体会到诗人心中那种悲怆欲绝的感受。

4.《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这首诗表达了对建立自由美国而献出生命的领袖林肯的无比崇敬和悲悼之情,诗中的林肯是自由、平等、民主的象征,实际上就是赞美了为追求人民的自由平等而不惜一切的奉献精神。

5.《啊,船长,我的船长!》共三节,在思想感情方面不断上升、加深,请留意体会。“倒下来了,冷了、死了”这句诗多次间隔反复,起了什么作用?

反复咏叹,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诗中以“倒下了,冷了,死了”为主句反复咏叹,其中又有人称上的差别,这样的手法使本诗在表现上既保持悲怆感情抒发的一致性和沉重性,又体现了这种情感的发展过程。

6.为什么说《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用得很巧妙?

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庇佑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一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任务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船长却倒下了,具体可感地增添并表现了诗的悲壮情感

名师教案篇6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3、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如:“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句,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不见了。”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变成小狗的样子,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

(4)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学习最后一自段

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

1、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2、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3、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

名师教案篇7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学生对于第二部分的探讨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性格沉稳内敛,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他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进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下一环节探讨问题:既然邓稼先没有张扬功绩的内心需求,也没有被宣传功绩的客观条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和“喇嘛教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这“两个半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杨振宁找到了与邓稼先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找到了邓稼先永恒的价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价值的呢?回顾全文,教师做总结升华:只有始终抱有热爱民族、抵抗侵略、结束战争、保卫和平、守护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才是个体生命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穿越时空,抵达永恒的价值的途径。

标签: 教案 名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1llkr2.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