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责 >人力资源职责 >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8篇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8篇

大家在写心得体会时一定要立意深刻才行,心里感受不一样写出来的心得体会也是不同的,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8篇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1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习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新课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

(1)默读和“速读”习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

(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六、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 “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目前七年级上册(原初一第一册)课本有30篇课文和6个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单元,尽管有15篇略读课文,但还要加上自读篇目。如果再沿袭原有教学方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 “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针具体文章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那种“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通顺”颠来倒去的“总批”一去不复返了。伴之而来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师指出学生的具体文章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九、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显、不可替代。课改最终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这次培训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训,它要求教师全方位地了解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因此,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多向专家请教学习,争取自己在这次学习中取得较大进步。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2

通过对新课程培训的学习,我感觉受益良多,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之一的化学学,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作为一名一直处在高中化学一线教学的教师,怎样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走进新课程呢?

一、理论学习与观念转变,是走进新课程的必然起点

有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高高在上,距离课堂实际太遥远,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一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受他的意识理念所支配。因此理论学习与扎根课堂并不矛盾。

新课程理念,相对一线教师是陌生的,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理念翻新,深刻领会其内涵精要。观念不变,理念不明,根本无法走进新课程。没有教育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层,甚至发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还会拿出老一套来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论学习,是进入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

我个人观点是: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进行比较研究。查阅网络、杂志等有关资料,吸收其他实验区新旧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结果汇总一起,形成文字,记录下最初始的探索,为今后的正式实施准备宝贵的参照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教师的研究视野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

三、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比较看,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课程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在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分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化学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化学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化学事件、化学人物和化学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化学线索、化学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化学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四、评价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化学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化学实验、化学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生活活动中,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研究新动态,引入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3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4

通过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和素养,同时,作为一线教师将面临:新课标的理念,师生都比较陌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应如何实施;新教材涉及的新技术,教师如何进修和面对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万有引力的应用,测定单摆的重力加速度,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图片,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较明确地表述科学探究,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只要我们加强认识,积极探索,定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新课程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将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仅作为知识的“载体”,那么学习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体现。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培训了解到新课改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关注他们的发展,满足了现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课改挑战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5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与我镇的几位小学语文老师一起来到高里小学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个人体会及心得。

这次上公开课的四位老师都是在教学上非常杰出的年轻教师。四位老师的课,给人于朴实无华的感觉,很实在。表现出了非常扎实的功底,指导到位,很有艺术性。她们能立足于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高效的学习。能以学生为本,老师起指导作用。老师们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教学语言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经意间就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另外老师们的教学语言都很美,给人很亲切,很美的感觉。并且,教学时常用到激励学生的语言,如孩子你真棒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祥莲老师教授的《称赞》一课,开课伊始,陈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利用了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将课文内容以配乐讲故事的形式引导给了学生,身体语言的运用帮助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从故事中孩子们很快了解到;小刺猬和小獾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什么事。对于新字的学习,陈老师用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效果,自读,指读,男女生比赛读,抢读,后用摘苹果的游戏形象读,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陈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给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在美的感觉下学习读书,能不快乐吗?快乐的学习又怎能不高效呢?我们要给学生愉悦地学习氛围,和谐地学习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与生为本,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生动,更快乐,更高效。我们的学生才会快乐高效地学习。

这次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我们农村小学很实用。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人格魅力,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6

11月30日至12月5日,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河一小一行8人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紧张的培训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聆听讲座和实地参观,培训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主题安排设计。

培训学习期间,依次听取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做的《童心校园与童心课程打造》,嘉兴实验小学张晓萍校长做的《嘉兴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价值追求》,浙江省教研室主任腾春友做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杭州师范大学王凯教授做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意见》,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做的《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阐述了“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价值追求,同时听取和学习了富春七小张振乐校长做的《劳动润泽金色童年》,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俞国娣校长做的《新班级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等讲座。讲座紧扣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立意高远,措施新颖,既着眼课程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又立足学校实际,接地气,重实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期间,实地参观了杭州市采荷三小,近距离了解了该校基于深化新课程改革,围绕“做一点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幸福的事”这一主题,强调如何开发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做让儿童适应的课程,从而实现了该校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总体目标:

即整合国家、地方以及原有的校本课程,使其校本化;开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棉而有个性地发展。其最突出的做法是,通过适度整合国家课程,凸显综合性课程,保障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全体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

杭州市富春区富春七小给我们学员展示了该校深化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构建拓展型课程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学员们呈献了一份异彩纷呈的教育教学精神大餐。尤其该校“开心农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校通过创建“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讲数学、语文、科学、美术、习作、营销、劳动技术、体育、社会与生活等基础课程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园大课堂”。在如此美妙的“田园大课堂”里,孩子们忙忙碌碌了解日常蔬菜种植的知识,熟悉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了解种子与农家肥的配比,换算果实的市场价格,学习营销的专业技巧,聆听蝉叫虫鸣,体悟草长莺飞,用画笔描绘司机的田园,体会劳作的艰辛,品尝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开心农场”作为该校拓展型课程,将传统的学科课堂编成了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实践的竞赛场”,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这里,劳动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的作业练习,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期间,实地参观了浙江省教研室附属小学,他们介绍了学校基于网络创建的“学校教育教学云平台”,以英语教学为例,展示了“教育教学云平台”对于转化后进生工作所提供的便利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该校“墨香书韵”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最后,实地考察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两个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给予民办学校的体制,他们充分利用雄厚的社会资源,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二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超前,彰显出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眼界。例如,聘请10多名外教、专家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尝试与国际接轨,精心捕捉和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实施“走班制”,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在某单元或某课最擅长的教师,在同年级各班轮流教学,这种教师专业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内教师的均衡发展,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校内优质均衡的教学。

再比如,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免试生”制度,一个学生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免试生”,有一套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程序,“免试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课程训练、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目标,赢得了时间、空间。

没有反思的学习永远不能解决认识问题!反思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进步!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应该说做了诸多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间活动课程异彩纷呈,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七相”教育校本课程已经纳入课表,常态化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校园科技活动节课程有声有色,节日课程蓓蕾初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十多项特色类自选课程硕果累累……

诚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观上讲,学校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对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地方特色的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整个教师队伍的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胜任“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课改的做法,与“保障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幸的是,自杭州满载而归之时,扑入眼帘的是案头上陈列着的《永昌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计划指标体系》《永昌县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细则》。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应该怎么做,这次的杭州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浙江省《关于深化指导意见》就是让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我们的所见所闻,已经充分展示了浙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令人振奋的是,河一小一班人,胸怀“向阳精神”,在深化课改的征程中,牢牢把住“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个方向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能够最大限度凝聚集体的智慧,振奋精神,奋力拼搏,稳妥推进,擎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虽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前行,不畏难,不言败!

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本次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尤其是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加深了我们对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无疑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特色向阳”、“品牌向阳”,锻炼了队伍,储备了力量,赢得了主动,积蓄了优势!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7

我参加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

2023年新课改培训心得篇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标签: 新课改 培训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z/renli/7xd2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