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工作总结 >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7篇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7篇

工作总结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和提高自己,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7篇,感谢您的参阅。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7篇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1

江湾辖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xx人。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年来江湾镇街道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社区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在全区率先创建成“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

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

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舰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xx年全年送康复上门xx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146名残疾人签约。

4、“养护行动”――关爱重残无业人员。街道高度重视市府实事工程――“为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xx年至xx年两年共落实重残无业养护人员23名,每人每月给予400元补贴。纪念居委倪某是重度智障残疾人,母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连看病也要把残疾儿子带上,经助理员上门宣传,倪妈妈把儿子送进街道“金色晚年养护院”,儿子受到养护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倪妈妈逢人就说:“多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家庭的关心”。

三、营造助残社会氛围

街道积极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社区营造助残的社会氛围。

我们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抓载体,造氛围。创办了“社区康复简报“。搭建了一个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解答疑难、引导方向的宣传教育平台,对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政策讲解、方法传授等方面工作起到了舆论引导、政策引导、典型引导的作用。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基本实现了让残疾人满意,让残疾人家庭满意,让社区群众满意的目标。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2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残联及其直属中心精心指导和残工委成员单位支持配合下,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围绕“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和惠残民生工程为抓手,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康复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和加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监管,为残疾人提供精准有效的康复治疗、训练服务和辅具科学适配,基本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服务比例达到75%以上”,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一、及早谋划部署,夯实工作基础

年初,及时与省级对口科室对接,全面了解掌握新年度各项工作最新政策动态;明确人员工作分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对各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财政、卫健委、医保等残工委单位支持下,扩大救助范围;根据省级《贫困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与市级六部门联合出台《六安市贫困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资金标准和分担比例;下发《六安市20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召开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确立全年工作目标,为顺利实施全年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拓展宣传渠道,展现项目成果

利用市监察委员会主办的《政风行风热线》、与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爱在皋城》节目,做好线上宣传;通过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进一步解读惠残民生工程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政策;在六安市《皖西日报》开辟“残疾人之声”,宣传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扩大影响面;以市民生办4月份和10月份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项目政策走上街头宣传活动;与公交公司签订协议,在城区公交站台广告牌印制六安市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申请流程;深入开展“爱耳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盲人节”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政策宣讲进定点康复机构;充分挖掘各项救助政策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典型案例,通过具体鲜活事例和受益者现身说法,全面展示了我市各项残疾人康复救助实施成效,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及满意度。

三、多措并举推进,紧跟序时进度

(一)顺利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

一是规范开展项目审核。对上年度救助人员信息进行年审,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项目范围,对需要完善相关手续,做到及时告知当事人,规范审批新增人员资料档案;同时,根据乡镇上报的各类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据,开展集中筛查评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本年度项目救助范围。二是做好上年度工作整改落实。根据省、市第三方绩效评价反馈意见,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症结所在,梳理问题清单。下发《关于对2018年度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考核情况反馈及整改的通知》,限定整改落实时间,开展2018年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及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自纠和整改工作。各县区残联对照问题清单,逐条整改,逐一销号,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上报,杜绝本年度再次发生类似问题。三是扩大救助范围。在省级下达指标基础上,扩面增加3089名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指标,针对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12000元补助标准,统一提高为每人每年15000元,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四是强化康复技术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各县区残联工作人员及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技术人员,多次赴省及省外参加各类培训;利用省对我市康复技术帮扶,组织定点康复机构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实操观摩;参与市卫健委举办的六安市20xx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培训班授课,宣讲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相关政策,联合市卫健委举办六安市第四期惠残民工程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训班;全年培训约1000余人次。五是项目督查常态化。为确保全年项目工作真实有效,杜绝弄虚作假,全面掌握受益人真实情况,市残联于7月至11月,针对项目工作开展电话抽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民生工程“回头看”;通过组织检视整改民生工程突出问题检查、验收,了解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资金到账情况、病情缓解变化,督促各类康复机构规范开展儿童康复训练,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

(二)扎实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省残联《关于做好20xx年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皖康复办〔20xx〕2号)文件要求,今年为全市38400名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同时,根据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要求,今年我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及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均需达到75%。二是强化部门协调。积极协调卫健部门共同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针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上门开展评估、训练、指导等服务,规范建立个人服务档案;联合市卫健委针对乡镇、村一级卫生服务站技术人员,举办六安市第四期惠残民工程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训班,市残联副理事长高扬,以“实施精准康复服务 提升残疾人健康水平”作主题宣讲,进一步强化基层服务意识。三是拓展服务内容。为贯彻市委市政府“特困群体关爱行动”,加强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的救治救助,市残联与财政局、卫健委、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六安市贫困精神残疾人住院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市级财政安排80万元专项资金,全年为2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每人每年4000元住院费用补贴,切实解决困难精神残疾人住院费用的问题。四是加强辅具服务工作。积极配合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在我市召开的20xx年长江假肢项目工作专题研讨会相关工作;开展辅助器具需求调查,及时上报20xx年度辅助器具种类和数量,根据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通知》(皖康复办〔20xx〕11号)文件要求,市残联针对辅具采购、资金使用、物资管理、适配服务等内容,对各县区残联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根据市委第十轮巡察第四巡察组《关于巡察市残联党组的反馈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制定《六安市残联辅助器具管理制度》。

四、超额完成任务,增进民生福祉

截止目前,全市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其中: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已救助12489人,打卡发放资金1248.9万元,扩面救助5831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完成救助1731人,其中:康复训练安置转介1483人(含国家项目344名),超额完成265名,儿童假肢矫形器适配120人,儿童辅助器具适配128人。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进度已全面达标,其中: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72070人次,服务率98.64%;辅助器具适配服务5102人次,服务率94.87%。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3

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十五”期间的基础上,按照县残联康复处的要求,总结了前段的成绩,明确了薄弱环节,重点抓了机构、社区、精神病等项康复,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紧紧地抓好机构康复工作。

新春伊始,我们召开了各村(居)干部康复业务会议,将各项指令性康复任务分配到村(居)。尤其是对残疾儿童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镇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本地方医疗机构优先接收镇内残疾人进行各种医疗康复。据统计至今年11月中旬止,全镇共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5例;低视力矫正佩助视器1例;儿麻及肢体矫正2例;肢体残疾者系统康复训练100人,机构训练弱智儿童5人,家庭训练弱智儿童10人。

二、认真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的调查工作。

今年四月间开展了对肢残人假肢需求的调查。经查我镇现有截肢残疾人50名,其中截大腿的15名,截小腿的35名,从未安装过假肢的30名,其余20名虽曾安装过假肢,但存在假肢过于笨重及破旧等问题,使肢残人的活动受限。五月间又开展了聋童佩戴助听器的调查,查出我镇现有2-14岁的聋童33名(包括脑有问题者)有2名已佩戴了助听器。大部分聋童,因父母年老,家庭经济困难,尚未佩戴助听器,经我们调查情况属实后,除市残联补助540元外,其余费用镇残联给予补助,并派车送到县聋人学校陪同佩戴助听器,使其家长非常感动。

三、继续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康复在“十一五”期间仍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在前两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摸索全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薛咀村,32岁的高中毕业生王明,在xx市电讯部门工作。近两年因生腰瘤,多次动手术,造成高位截瘫。因病魔来势突然,婚姻破裂,工作失业,长期闭门卧床,情绪非常低落。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康复小组知道后,选派一些思想比较进步的青年,上门促膝谈心。青年们经常用轮椅推着他到户外、闲谈散步。激发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最近,他对镇残联理事长要求,如果有残疾人需要他教电脑技术的话,他愿意义务当教师。

四、进一步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真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工作还需继续和完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制订发放了20xx年的工作计划。并要求个村(居)对新病人和老病人坚持做好随访记录等精防工作档案材料。对一些生活困难,病情经常反复的病人积极想法送医院系统治疗。据统计今年共免费送了9名病人到医院治疗。为25名生活困难的病人办理了优抚门诊。

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设备不完善,开展精防工作和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技术资源及财力资源等困难,有待今后努力创造条件。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4

20xx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的社区残疾人工作基本完成了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任务。根据我区年初的工作计划和上级残联制定的工作要点,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区20xx年上半年做了以下工作:

一、家访、调查、,通知和证书处理。

20xx年上半年,访问了50多个残疾家庭中的约60人,电话咨询62人次,白内障手术通知3人,第二代残疾证登记通知34人,电话通知30人,填写第二代残疾证申请表100份,基本完成第二代残疾证换发任务。

二、节日期间的活动。

20xx年上半年,我们社区协助残联和各专门协会在各种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活动,带领社区残疾人参加“元旦晚会”、“庆祝三八”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残疾人联合会和协会家庭的温暖&在“耳朵日”和“残疾日”期间,我们社区设立了咨询台,走上街头,张贴传单和康复手册,宣传残疾人保护法和残疾人康复预防知识,使广大社区居民和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节日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张帅耿福贵、葛宣东、侯小龙、张延旭等。

三、学习培训。

20xx年上半年,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自主创业,推动更多的残疾人找到工作,我们学习了如何自主创业。3月10日,市残联与市就业局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一通十带百”即“创业”培训班。我们社区的徐文军、张海波、孙少军、张慧娟参加了培训。经过两天的培训,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创业,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素质,20xx年上半年,他们参加了“城市残疾人手册作者培训”等培训课程,提高了工作技能。

以上是我们社区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已经过去,我们的社会将继续努力做好20xx年下半年的工作。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5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20xx年在完成好项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1、我康复中心接受9名“0—6岁”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经过仔细观察,初步训练两周后予以初期评估,并制定了康复训练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工作期间,康复工作进展顺利。

2、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及我康复训练机构的共同努力,康复中心很好的完成了项目工作的各项综合康复训练;已进行家长培训40次,组织户外活动12次;现20xx年康复工作已顺利结束,康复项目在训脑瘫儿童9名,通过查看训练记录、评估训练报告及现场检验,经过初期,末期评估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3、20xx年工收治早教、智力、肢体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儿童600余名,治疗期间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能较好的对每一位患儿所制定的方案给予对患儿予以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手功能训练,头针、体针等针灸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等综合康复治疗。能适时转诊,无一例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及其医疗差错。与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我康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能视患儿如亲人,工作期间热情、耐心、细致,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好每一位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培训指导,对每一位康复治疗后的儿童都进行电话追踪、随访。

三、用实例汇报康复工作:

列举两例儿童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情况:

1、李xx,女,4岁6月,住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家长姓名:李xx 电话:15873xx74

患儿因至今不能独站于5月10号开始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适应性差,表情欠丰富,可逗笑,无出声笑,患儿四肢痉挛,肌张力二级,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差,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较丰富,能出声笑,头部、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四肢肌张力有改善,但仍呈1级增高,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初期评估7分,末期评估12分,提高5分。

2、余xx,女,2岁4月,住平江县城关镇北街43号,家长姓名:余xx 电话:xx017227012

患儿因脊髓肿瘤术后于5月10开始入该康复项目行综合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环境适应性欠佳,无主动交流,拖腰坐,双手精细活动差,不能独站,不可独走,躯干控制欠佳,双下肢肢体肌力i+级,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丰富,主动交流,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能独站,开始独走,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三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2、20xx年康复工作结束了,康复工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做好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视每位患儿情况适时组织对其进行家庭训练指导、评估、回访等后续工作。

3、进一步提高康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康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同时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开展康复工作。

4、我县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水平、康复服务能力与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广大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享受的康复服务还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贫困的、重度残疾人的康复,因没有完善的、更加优惠便利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康复服务。敬请市、县残联予以更好的关注。

我院领导极度重视,高度关注下,经过康复中心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度已经圆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及其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工作。残疾儿童是康复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广大的残疾儿童服务,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6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送教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训练,让中、重残少儿享有享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送教原则:送教上门属义务教育范畴,对接受送教的家庭及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 习与康复。

6.因人施教原则: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别计划,循序渐进施教。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按每月2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开展送教工作,每学年不少于60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重残少儿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 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 “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 师资、经费 、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本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 ,对失学辍学学生因人施教,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少儿及时通知他们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读书。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残疾适龄少儿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

3.对不适宜送教上门的多重残疾适龄少儿,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缓(休)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送教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同意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4.对县残联无法提供名单的无证的适龄残疾少儿,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排查出来后,我局再将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学校,全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 “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按照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的分配情况及有关表格,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学校的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含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实施教师、送教时问安排、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学校送教方案于20xx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教股。同时,每个月的28日前,各送教学校要上报本月开展送教有关图片、送教内容等相关材料到县教育局基教股邮箱:

(三)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四)加强考核。送教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监督,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各学校要把送教服务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五)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服务教师人身安全,加强对送教服务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原则上开展送教服务入户 时,至少要两人同行。教师在送教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联动解决。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篇7

“xx”期间,中江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我县认真贯彻省、市残疾人事业“xx”发展纲要康复工作配套实施方案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xx”配套实施方案,围绕“xx”康复工作的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一、科学指导、思路明确

(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度,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工作之中。紧紧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完善康复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二)坚持由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原则,实现各司其职,资源共享,为康复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坚持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社区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宜的康复工作计划,为康复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尽可能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依托康复机构,以科学、简便、适用的康复技术,使大多数残疾人享受到方便、快捷、廉价的康复服务。

二、综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482例;全免费手术1800例。为69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使62名聋儿接受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60名;为贫困肢残者安装普及型小腿假肢29例;安装普及型大腿假肢31例;装配矫型器26件;供应用品用具1681件。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使67名肢体残疾儿童、56名智残儿童、13名(0—6岁)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训练,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xx”期间康复规划具体落实情况

(一)积极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视力残疾康复是“xx”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工程项目,五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视力残疾康复工作力度,进行了经费投入,派车下乡,组织眼病医生到全县各乡镇进行为患者体检服务。在做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同时,我们把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告别黑暗,重见光明。五年来,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482例,其中全额免费手术1800例。低视力配镜69名,低视力家长培训20例。取得了良好康复效果。社会各界称赞开展白内障扶贫复明活动是政府为残疾人奉献爱心、播撒光明的一项慈善义举,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广大弱势群体的切实关爱。

(二)加大康复扶贫力度,为特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

为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针对我县部分特困残疾人因经济困难康复无着落的普遍现状,残联根据残疾人的贫困程度和康复需求,将全县重度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30元,全部纳入财政购买。

(三)开展假肢装配、矫型、肢体康复训练及用品用具服务

五年间,开展肢体康复训练34例,肢体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5人,安装普及型假肢60例(其中,大腿假肢31例,小腿假肢29例),装配矫型器26件,供应用品用具1681件,轮椅475辆。

(四)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普及全民防残意识,提高残疾人自身康复意识,围绕“爱耳日”、“爱眼日”、“国际聋人节”及“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残联在“爱耳日”及“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组织有关单位在县城中心地段设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及义诊咨询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介,向市民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内容、意义及有关的康复科普知识,使残疾人康复工作能够家喻户晓,从而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四、存在不足

残疾人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三是无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相关康复工作有难度。四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圆满完成“xx”工作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xx”康复规划,进一步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推进中江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zongjie/mo6xon.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