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职涯规划 >

职场调侃:70年代生人,何以“立”?

职场调侃:70年代生人,何以“立”?

70年代生人,倍受争议并被热烈讨论的一代人,目前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位之间,已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在成为引领时代的主导力量,但是还远远没有成为主流:还没有能真正能领导这个时代和社会。2004年了,生于70年代的我们这一拨人,最大的34,最小的25。按孔子《论语》所说“三十而立”来看,70年代人都应该立起来啦。但事实上呢?

在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金牌总数排名第二,国人无不自豪,只是在中国已获的63枚奖牌中,有37枚属于低于23.3岁平均年龄的年轻选手,占全部奖牌数的59%。25岁以下的80年代生人已成为体坛的主力,文坛也如此,“80年代”作家越来越受关注,这个世界已是更年轻的80年代的天下?设计师、广告人、评论家、企业家……权威们在一个个领域里被迅速打倒,80年代毫无顾忌、毫不留情地迈过他们的身体,直接向最高点发起冲锋。与前辈相比,他们起点高、视野宽、触觉敏锐、行事干脆,没有谁没有什么能挡在他们面前。“80年代”正日益引领社会潮流。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问:“70”年代生人,何以“立”?

职场调侃:70年代生人,何以“立”?

  七十年代人的集体画像

  ●[1970年生]

踩到了一点“文革”的尾巴,所以对它有点淡漠的记忆,说不上喜欢,也不是特别讨厌。接受理想化的东西多一点,对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充满向往;喜欢看抓阶级敌人和特务和连环画;早期看过的电影有《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上中学时女排“六连冠”,对女排里的姑娘们的名字非常熟悉,找女朋友喜欢梳着梁艳一样马尾辫的纯情女生;没见过很有风韵的女明星,崇拜的影星是巩俐,因为巩俐的身上有乡下女孩的纯朴劲儿;不少人已成为单位领导决策层人物;混得不太如意的人也开始被后来者尊敬地称为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大多数已婚,正是生儿育女的主力,在街道大妈们的视线里出现的机会最多。

  ●[1971年生]

他们是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歌上的小学,后来被改唱为“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元钱,把它交到妈妈手里边”;《少林寺》热播,引起习武热,产生过出家习武的念头,后来一些人开了武校;女的挺喜欢冯程程,对许文强爱得要命;男的看《霍元甲》挺上瘾,但穿着多喜欢中山服,后来很多人戴许文强的礼帽和白围巾;上中学时爱抄歌,制成“歌本”并贴上女明星的照片收藏,这个习惯后来影响了之后两年出生的人;对1990年亚运会的盛况津津乐道;爱看《围城》这部电视剧。钱钟书式的幽默成为时尚,跟父母爱看《渴望》形成鲜明对比;上大学要军训了,言必提老山英雄,唱《血染的风采》。

  ●[1972年生]

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开始在他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不仅经常提到学习雷锋好榜样,还在作文里经常引用张海迪的例子;万元户开始受到重视,也是很多人的奋斗目标,但现在他们好多人早不止这个数了;大部分城市出生者已经是独生子女了,一些因超生而被罚款的孩子经常起“李二百”或“苏三白”这样的名字;是最早一批港台歌星的“追星族”,知道了苏芮;大学时已经有一批人到商业的海洋里邀游,不过尽倒腾些磁带、丝袜、贺卡之类的小玩艺儿;今年29岁,不过如今这年龄算不上“大龄青年”,很多人还唱着《单身情歌》寻找另一半。

  ●[1973年生]

他们有的小时还受一些苦,农村的孩子肯定对苞米面大饼子记忆犹新;只能从图书馆或者父母的嘴里知道“文革”了,对父辈们不用花票钱就可走遍全国的大串联羡慕不已;最狂热“追星族”终于产生了,不过他们追的星现在差不多都已退隐江湖,他们对陈小春之流根本不感冒;在他们十四五岁的时候“霹雳舞”开始流行,很多人因为舞跳得好而成为小女生理想的男朋友;保送上大学的情况开始增多,大学毕业时就业越来越难,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人选择了考研;现在他们大概研究生毕业了,但好的工作还是不好找。

  ●[1974年生]

一个苹果分两半,吃了奶糖留糖纸,过年穿新衣服;会知道诗人顾城自杀的事;他们好像是最后一批文学青年,因为搞文学而受到女孩子的青睐;每个人都有崭新的红领巾,比裤子干净得多;上大学时赶上中国“申奥”不成和冲击世界杯失败,有的人因此砸了酒瓶,大学周围的小酒馆开始成为一景;男孩子大都对军事感兴趣,看过《军事世界》一类的杂志,对军用飞机和舰艇的事了如指掌;国内的原创流行歌曲开始有一片天地,但很幼稚,一般被当作幽默来说;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动得一塌糊涂,对找不到孙少平那样的女朋友尤其感叹。

标签: 职场 调侃 生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zhiya/15r5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