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工作报告 >

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呼唤更多的自由和尊重是他们的共同呼声。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这种教育理念的变化决定了我们需要切实地将学生视为现实的人、动态的人、发展的人、有主体意识的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有鉴于此,我特地进行了学生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调查范围为我校高一年级2、3两个班的全体学生。

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由共设计了16个问题。其中1——6题为第一题组,是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调查;7——11题为第二题组,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12——16题为第三题组,是学生自主管理意愿调查。

在第一部分中,我主要关心的是学生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安排。结果表明,学生中,79%的人不自己洗衣服、68%的人不自己做饭、57%的人不自己安排体育锻炼、64%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61%的学生不做反思,但却有70%的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当然,我们不能将缺乏自我生活的管理的责任推给学生,这里恐怕大半是家长的因素使然。但我们能够相信一群不会打理自己生活的学生却能够做好自己班级的管理吗?

在第二部分里,我得到的数字是:66%的学生不参与班规的制定、62%的否认班干部的工作能力、59%的学生缺乏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所以,尽管有81%的学生表示遵守班规班纪、60%的学生积极配合班干部的工作,但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无疑是令人感到悲观的。

在第三部分中,我发现,有近80%的学生认为班级事务应该由学生进行管理,但只有一半学生愿意担任班干部职责、有近70%的学生宣称自己有班级荣誉感,但却只有40%的学生有主人翁意识。这种巨大的反差似乎是在向我们说明,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在受到某种压抑。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和访谈,我认为,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我们的德育工作仍然过多流于形式。比如,在我们的“小学生守则”中,仍然充斥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之类原则性的语言,缺乏具体履行方式。反观英、美、日等国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则是类于“使用慈爱言语”、“ 聆听别人的话语”、“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等等具体行为措施。在这种德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记住了很多道理,却缺乏真正行为习惯,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结果。

其次,我们的德育工作仍然缺乏对“人”的本质认识。我们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培育“人才”,具体说,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对象实际上被置于“国家和社会”的从属地位。现在各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样强调着“集体主义”,强调学生的“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将学生面貌视作学校风气的体现,学生被实际上置于“学校”的从属地位。这样的德育工作认识,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认可和教师价值的认可上,班主任和老师们自然无法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管理”也只能沦为空谈。

第三,沉重的学业压力也使学生难于全面发展个性、增长能力。学习的高智力竞争和学业的沉重负荷往往使学生难于旁顾,家长也更愿意孩子全力以赴于课业,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毕业年级,往往充斥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之类的“励志口号”。这些口号一味强调竞争,忽视了合作与分享的人生感受,很难塑造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当屌丝”式的人生恐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要求学生有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自主管理自然成为奢谈。

第四,学生成长的因素。这个时期的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自我意识发展很明显,世界观初步形成。由于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的增多,他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个性与其他人的区别。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他们愿意通过社会交往去求得别人的了解与同情,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这种心理闭锁性,使他们在呼唤自由与独立的同时,又经常尽量回集体事务,从而,缺乏关心集体的热忱。

在现实教学中,班主任们往往也想出了一些“自主管理”的办法。比如,减少班干部的“兼职”现象,尽量多设职位,造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但我认为,这远远不是真正的学生自主管理,反而有些“官本位”的味道。甚至,有的学校还提出了“无人监考”的主张。我觉得,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清楚,这一做法在当今我国学校中的可行性究竟如何。我认为,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应着眼于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这一背景,具体而言,可考虑从下述两个方面强化:

第一,强化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很难想像,一个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应该从小事做起,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做起;应着手于现在眼前而不是寄期望于未来。在这一点上,班主任老师尤应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尽量将眼光从学业成绩上挪向具体生活细节。

第二,强化学生对班级事物的参与。如班规的制定、奖惩的方式,让学生对班级事务先有发言权、再有干预权、然后有管理权、最后有决定权。自主管理不应该表现在每个学生是否有一个“头衔”上,而应该落实在学生是否对他的班级生活积累、思考、发言和干预上。让学生发言,比让学生管理更重要。

当然,真正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有赖于教育中大写的“人”的确立,即我们首先要将学生视作一个具有独特性、自主能力、发展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之后,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要落实这一理念的转变,则需要四个减负:社会为家长减负、家长为学校减负、学校为教师减负、教师为学生减负。归根结蒂,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gongzuo/n0exe.html